APP下载

系统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地方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构建策略

2023-09-01杨兆任蕾白纪红华超汪丽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教研室学科

杨兆 任蕾 白纪红 华超 汪丽燕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1-3]文件精神均指出要加强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4],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在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医学人文科学素养养成等过程均由基层教学组织完成或参与完成,基层教学组织是最核心的部门。文章以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对基层教学组织的架构关系、职能定位、运行机制和运行评价进行研究,客观地分析地方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新时期医学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策略。

1 基层教学组织建立的必要性

1.1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基础

基层教学组织是构成高校的基本“教学组织单元”,承担着高等教育基本职能。随着办学多元化的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发生各种变化,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地位没变。近年来学者们对我国高校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现状、职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虽然学者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在主体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从整体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现行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学者主张在原有结构框架下重建教研室,部分学者主张根据现实需求,取消教研室,建立新型基层教学组织。从国外研究来看,学者们对高校教学基层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名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随着“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实现“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核心任务,结合高校自身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规律和运行特点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5-8]。

1.2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构建模式与职能

从办学模式角度分析,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几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基层教学组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构建不同属性的基层教学组织,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最大优势在于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基层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紧紧围绕科研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教学型大学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高校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自身发展特点,将教学、科研资源有所倾斜,并鼓励教学改革、科研创新,探索基层教学组织的多类型新模式,建立“研学并重”的教学模式,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的基层教学组织是以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课程建设实现学科发展,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学为主,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地域性、应用型、服务型和开放性特征,基层教学组织以教学活动为根本任务,构建的基层教学组织以“精品课程体系”为核心,课程以通识课、专业课等理论课为主,但存在优质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等问题,以被动传授知识为主;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基层教学组织以“服务社会”为根本任务,基层组织构建模式突出学校的办学目的和特色,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师资队伍多为双师双能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9-11]。

1.3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功能与存在问题

在我国几十年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主要是构建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研室,一般按照二级学科或者课程体系进行教研室构建,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学等。同时,二级学科在临床上划分多个三级学科或者更微细亚专科,如内科学又划分为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等等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完成。教学过程中,按照教研室进行教学过程管理,教研室多数平行于临床二级学科,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内容组建教学团队,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临床科室分类进行轮转学习,整个管理过程凌乱,孤岛衔接。

2 “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基层教学组织构建模式

为建立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变革,随之需要解决基层教学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和运行管理等诸多问题。

2.1 “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模式

在20 世纪50 年代,欧美一些医学教育院校提出了课程整合模式,以减少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将系统性的知识点切割成独立的学科,每门学科有过多的交叉重复,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式知识点,我国从21 世纪初,开始逐渐接受,并在医学院校探索开展[12-13]。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年)》[14]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15]等文件和精神中,均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整合提出要求。

2.2 临床医学“课程整合”对基层教学组织的需求

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模式已经被我国医学教学高校接受,很多高校在“八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培养上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课程整合,尝试教学改革,部分高校开展了小班额、实验班和床边教学等教学试点[17-19]。在课程整合逐步规范和形成我国特色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和问题,结合文献[13,18-19]和本校情况,总结如下:(1)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各自整合,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系统+疾病”的模块化重构,没有真正打通系统之间的纵向整合关系。(2)传统“按照学科”划分课程的理念对骨干教师影响较深,教师缺乏整合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还与人才培养需求存在差距。(3)基础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归属管理部分不同,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不健全,教师之间难形成合力,未能构建真正的课程团队。(4)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为此,在新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下,基层教学组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等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现在推行教学改革的最难点就是基层教学组织对架构组成、理念更新和教学组织开展等问题。

2.3 “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关系

按照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系统整合,突破“学科”构建壁垒,按照“课程整合”建制构建“扁平化、系统化、人本化、标准化”基层教学组织,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组织架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思政改革、绩效评价改革”。(1)建立“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基层组织,以系统疾病为单元,建立有效组织架构,强调临床科室教学管理扁平化。(2)围绕“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精化基层教学组织结构,强化临床科室教学改革意识,便于实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实现教学系统化。(3)围绕疾病系统相关临床科室负责教学内容,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队伍管理人本化。(4)构建临床科室教学绩效评价机制,实现考核评价标准化。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关系改革对比,见表1 所示。根据系统疾病进行建立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打破内、外、妇、儿和神经病学的学科界限,按照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神经、血液、风湿免疫、运动、女性生殖系统和儿科疾病等11 个系统构建教研室(其他教研室本部分不在研究范围内)。调整后的教研室二级组织更加贴合临床系统,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在有效的团队中更加系统,并能够有效根据教学效果结合临床进行绩效改革。

表1 临床医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架构关系对比

2.4 “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定位

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定位必须将其置身于高等教育系统之内,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材建设与选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检查、教学改革与创新、文化传承、档案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均为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所在[19]。但能够理解并且有效实施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在真正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定位和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有重要关系。如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所属教研室在2021—2022 年度完成的工作包括:(1)参与2021 版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并根据人才培养毕业要求逆向设计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用以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2)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选择、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实施等进行课程建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化师资培养和教学文化传承。(3)加强教学质量把控,通过教学检查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完成的工作可以看出,与基层教学组织的职能定位吻合。

2.5 “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

围绕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定位,通过组织机构、制度建设、教学过程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讨等方面机制的构建。保证基层教学组织职能真正在教学系统中有效实施是基层教学组织运行机制构建的关键。在组织机构构建中,突出教学的核心地位,根据校级、院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教研室基本规定,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基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每个教研室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教学秘书1 名,专职教辅岗位1 名;要求教研室每个月召开教学会议2 次,集体备课1 次,在教学会议和集体备课环节注重教育教学研讨,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成果凝练;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培养,强化教师临床实践带教水平,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和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和教学竞赛活动。在“课程整合”模式下,建立在扁平化的基层教学组织前提下,教学组织运行更加顺畅,人员结构更加贴合课程组建需求,教学组织更加系统,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均提供有效支持。为临床医学获得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课程1 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 门和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 门等成果提供了机制保障。

2.6 “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运行评价

课程整合模式下的基层教学组织更能有效提供系统化、人本化的绩效考核评级机制,通过建立内部评价、督导评价、管理评价开展对管理者和教师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对基层教学单位和负责人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教学工作奖励和表彰、工作业绩绩效发放和差错惩罚提供重要依据;并能够对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的工作给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反馈机制。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制定绩效考评措施,明确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教学秘书、教学辅助人员和专任教师的岗位职责,有专项的教学管理人员绩效分配方案,教学组织和成果也将作为临床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影响临床科室绩效分配。教研室工作开展情况也将作为学校对二级学院院长考评的重要指标[21]。

3 结论

(1)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向“以系统疾病为中心”模式进行转变是医学教育适应医学发展的趋势,为了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将教学管理从二级学科设置的基层教学组织下移到三级临床科室,依据“课程整合”的疾病系统归类构建基层教学组织,实现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扁平化,更加便于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定位的开展和有效运行。

(2)围绕“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保证基层教学组织能够针对“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进行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管理的系统化。

(3)加强基层教学组织职能定位在教学系统中的有效运行,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依据制度保障运行,强化考评机制,通过教学评价与绩效相挂钩,实现管理的人本化和标准化。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教研室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牙周病及伴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病的临床诊治
“超学科”来啦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与全身多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伴有系统疾病的老年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过程中的护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