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以H 大学为例
2023-09-01方丽华
方丽华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来华留学研究生人数日益增加。 然而,来华留学生具有学习者、交流者、旅居者等多重身份,是典型的文化“陌生人”,持续面对文化冲击与跨文化适应的多重压力[1]。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日益扩大, 因跨文化因素产生的适应性问题也日渐凸显。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是对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提出的重要课题, 关系到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在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跨文化背景下, 探讨与研究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 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他们跨文化适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地方高校H 大学的来华留学研究生。 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国家。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国籍、专业、来华时间长短、汉语水平情况等;第二部分包含3 个方面的调查,即社会生活和文化适应、学习适应及心理适应。为了让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准确地理解调查问题, 问卷语言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 调查问卷共发放66 份,回收有效问卷66 份。
1.2 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
1.2.1 社会生活和文化适应情况
该部分内容旨在调查来华留学研究生在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适应情况。 问卷选项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如图1 所示(1=没有困难;2=有一点困难;3=中等;4=很困难;5=太困难了),图1 中A 为“饮食文化适应”、B 为 “天气适应”、C 为 “购物适应”、D 为“交通工具”、E 为“生活节奏”、 F 为“适应当地规章制度”、G 为“适应中国问候和其他礼节”、H 为“和中国人交朋友”、I 为“理解中国人的幽默或笑话”、J 为“让自己被别人理解”。
图1 H 大学来华留学研究生社会生活适应情况
从图1 可以看出, 学生适应程度最高的一项是“交通工具”,超过一半的学生都选择“没有困难”。很多访谈者都表示中国的交通很便利,地铁、公交车、共享单车等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出行需求。 其次是“购物”“中国问候和其它礼节”及“和中国人交朋友”,这3 项中选择“没有困难”的学生占比均在40%—50%之间。因为学校附近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商场,他们能够便利地买到自己所需的用品。而且,中国的网购也非常方便。 大多数来华留学研究生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了解和学习过中国的交往方式和习惯,所以比较适应中国的问候和礼节。 同时他们表示中国人很热情友善,很好相处,因而很适应和中国人交朋友。 而对于来华留学研究生来说, 比较困难的是“天气” 和“理解中国人的幽默或笑话”。 两项中约40%的同学都选择了“很困难”或“太困难了”。 在访谈中,大部分留学生认为所在城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不太习惯。对于“中国人的幽默或笑话”理解起来很困难,原因之一是很多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丰富多彩, 它们对中国的某些文化了解不深。调查还显示,“让自己被别人理解”也比较困难。 一名访谈者说“自己中文不是很好,因而有时候别人不能够准确地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另外一名访谈者认为“自己国家和中国的文化差异比较大, 刚开始到中国的一段时间适应起来有些困难”。
1.2.2 学习适应情况
该部分内容旨在调查来华留学研究生在校学习的适应情况。问卷选项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如图2 所示(l=完全同意;2=有点同意;3=不确定;4=不太同意;5=完全不同意)。 图2 中A 为“我觉得教学方法和教材是有效的”、B 为“我在课堂上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C 为 “我适应在中国的课程时间安排”、D 为“遵守大学的制度很容易”、E 为“科研实施情况很好”、F 为“我适应学校的考试制度”。
图2 来华留学研究生在校学习的适应情况
从图2 来看,各项中选择“完全同意”的学生占比都在45%—58%之间。在访谈中,多数学生表示对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感到满意。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讨论,课堂氛围很好,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此外,学校的相关制度比较健全,容易适应。 多数同学表示,学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完善,导师的学术水平较高,能够较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但约1/4 的学生在“我适应中国的课程时间安排”选项上选择了“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 在访谈中,有的学生表示“在自己国家,晚上很少有课程。但在中国,有时晚上的课程上得比较晚,不是很适应”。本项调查结果总体来说,地方高校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学习方面比较适应。
1.2.3 心理适应情况
该部分内容旨在调查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心理适应情况。问卷选项的设计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l=完全同意;2=有点同意;3=不确定;4=不太同意;5=完全不同意)。 图3 中A 为“在中国时,我情绪低落,感到沮丧和焦虑”、B 为“一个人的时候,我总是感到孤独寂寞”、C 为“我在中国找不到归属感”、D 为“中国人喜欢和我们外国人交流沟通”、E 为“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热情、友好的态度”、F 为“我对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很满意”。
图3 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心理适应情况
从图3 中可以看出,54.54%的来华留学研究生并不认为“在中国时,情绪低落,感到沮丧和焦虑”。60.60%的学生在中国不感到孤独。 66.66%的学生认为在中国有归属感。在“中国人喜欢和我们外国人交流沟通”一项上,45.45%的学生选择了“完全同意”或“有点同意”。 在“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热情、友好的态度”一项上,69.69%的学生选择了“完全同意”或“有点同意”。超过一半的学生完全满意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国人友好热情, 很容易交到朋友, 在中国容易找到归属感,对留学生活很满意。 然而,仍然有20%左右的学生在中国感到情绪低落、沮丧和焦虑。 约25%的学生“在一个人的时候感到孤独寂寞”。 这些学生中有的觉得远离家乡和亲人,常常有思乡的情绪,特别是在自己国家的节日期间。有的学生觉得身边没有来自自己国家的同伴,而且来华的时间比较短,不熟悉周边环境和交往方式, 所以有时会产生孤立于群体之外的感觉。还有的学生因为自己中文水平不高,与中国人交流难度大,因而在社会交往上感到有些困难。
2 影响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数据分析, 笔者认为影响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汉语水平
语言作为沟通工具, 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是留学时应掌握的能力,也是学习时的中介手段,具有明显的双重价值[2]。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汉语水平较高的同学能够很好地与老师、同学及社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然而,很多汉语言水不高的同学认为语言障碍使得他们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让别人清楚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观点。这阻碍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他人的有效沟通。 因而,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有些费力,容易沮丧,自信心不足。
2.2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他们在对价值观的认知、交往的礼仪和沟通的方式上都存在差异。每个来华留学生都携带着本国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都给他们的新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3]。例如,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和暗示,而在某些西方国家, 人们更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方式。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留学生在沟通中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或误解。 有的学生对中国的某些文化了解不深,因而对于一些特定的表达难以理解。
2.3 来华时间长短
时间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4]。来华时间的长短影响着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程度。通过访谈笔者发现, 时间对很多留学生在华的跨文化适应影响较大。学生在中国停留的时间越长,他们适应中国的环境和文化的能力就越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也就越高,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 而许多来中国时间较短的留学生则会产生陌生感、孤独感。
3 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策略
3.1 提供语言支持
语言能力在社会文化适应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语言的提升才能更好地了解、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够融入社会[5]。因而,学校可以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提供语言支持, 加强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语言培训。 例如,提供不同学习阶段的中文课程,让留学生系统地学习中文。 通过举办一些语言交流活动等,帮助来华留学研究生提高中文水平,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3.2 加强跨文化教育
留学生教育就是为了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促进高等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6]。 学校可以加强来华留学研究生跨文化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多有关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习惯。 例如,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织相关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文化体验活动, 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处等管理组织在为留学生设置课程安排时, 一方面应较密集安排汉语课程, 另一方面可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实践课程,如中国舞蹈、书法、武术等[7]。
3.3 建立支持系统
Kalvero Oberg 提出文化休克理论[8]。文化休克大体经历4 个阶段: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留学生在离开本国文化圈,进入异国文化圈初期,在经历蜜月期后,兴奋感和新奇感会消失,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随之出现思乡、孤独等情绪,严重缺乏安全感[9]。 学校可以建立来华留学研究生支持系统,例如,建立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心,选派具有专业素质的人员, 对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适应留学生活。学校可以成立留学生帮扶社团, 让中国学生对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这有利于留学生尽快克服语言、文化障碍,融入当地生活[10]。 还可以建立留学生交流平台,如社交网络、留学生协会等,让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和生活。
4 结束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文化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 来华留学研究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学校可以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包括提供语言支持、加强跨文化教育、建立支持系统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中国文化和生活。同时,来华留学研究学生也需要积极适应和调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