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分析

2023-09-01李勇

新农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大豆

李勇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油料作物,在我国占据了较大的种植面积,因此对于大豆种植状况的探讨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主要对四川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并结合大豆实际生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做到防效不降低、减药不减产,统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与农药减量增效的相关种植技术,并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为大豆种植及其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除了满足人们身体健康需求外,大豆还具有固氮作用,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污染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一,随着以大豆为原料的豆油和豆粕在市场中逐渐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如何加强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有效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基础上,并努力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1 大豆种植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豆这种粮食经济作物在部分农业经济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四川地区是中国大豆种植的主要省份之一,但其大豆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和川南丘陵地区。尽管气候条件适宜大豆生长,但由于土地资源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四川的大豆产量仍然相对较低。此外,对于大豆生产管理的方式,四川相对较为落后,因此投入资金成本也比较匮乏。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四川大豆种植的发展。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豆苗的病虫害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大豆种植的效益,降低了最终的产出。因此,农业研究人员应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有益生物的不良影响,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优化防控技术并集成推广简便易行、成本适宜、防治有效的技术模式,更加减药节本和增产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推进农作物病虫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的同时,注重大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减少农药残留污染。

为了使大豆种植更有效率,应大力推广配方肥、专用肥等高效新型肥料,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到位率。应用新型肥料并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全面控制化肥用量,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钙镁磷肥、石灰、含硅碱性肥料等改良酸化土壤,以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智能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将是未来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2 大豆種植技术改进

为了提高四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四川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大豆种植技术改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推广优良品种

为了提高四川地区的大豆产量和品质,需要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川豆1号”“川豆2号”“川豆3号”等优良品种。这些优质品种在适应本地气候的同时,也具备着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增加大豆产量和提高产品质量。

2.2 科学的田间管理

提高大豆的生长质量和产量,需要从土壤管理、播种管理、施肥管理和灌溉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土壤管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加强土壤翻耕,保持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可以为大豆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是播种管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量,保证大豆的密度和均匀度,加强对种子的处理和消毒,提高大豆的发芽率和成活率,确保大豆能够快速生长壮大。再次是施肥管理,根据大豆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生物肥料,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提高大豆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同时也要注意过量施肥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最后是灌溉管理,根据大豆的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保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大豆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同时也要注意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3 种植模式创新

在四川省某地,当地农民采用大豆和玉米轮作的模式,不仅使得大豆的产量提高了,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土壤质量。这主要得益于合理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农民们在种植大豆的同时广泛应用绿肥作物,如红苕、紫云英等,作为大豆轮作的补充。这些绿肥作物通过固氮和保持土壤湿度等方式,促进了土地肥力的恢复,并提高了大豆的生长质量。

除了大豆和玉米的轮作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也出现了大豆与其他作物混作的种植模式。例如,将大豆和豆饼混作,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提高土地肥力和大豆的产量。相比于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大豆与其他作物混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种植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

3 常见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路径

3.1 常见大豆病虫害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在种植中常常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大豆炭疽病、大豆霉变病和大豆斑点病等病害,会对大豆的茎叶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大豆凋零,这些病害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大豆受到的病虫害包括大豆蚜虫、大豆田间蛾和大豆根结线虫病等常见害虫,它们会吸取大豆汁液,破坏大豆花荚和籽粒,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这些害虫的侵害常常会导致大量的损失,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2 绿色理念下防治大豆病虫害的技术路径

3.2.1 生态防治

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微生物等进行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例如,在四川省某地,当地种植户开始尝试使用生物防治方式来控制大豆蚜虫的危害。他们通过引入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等天敌,有效地降低了蚜虫的数量,并保持了大豆产量的稳定性。此外,该地区还加强了土壤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抗病能力的目的。

3.2.2 推广生物农药

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农药通常指由天然产生的,或者经过改造提取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物制剂,具有高效、低风险、低残留等优点,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此外,高效低风险农药的推广应用也十分重要。这些农药具有活性高、单位面积用量少、低毒低残留等特点,能够在保证作物品质的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其中,水基化和纳米化制剂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可以提高农药的稳定性和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农药的效果。

3.2.3 智能化监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大豆种植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遥感、GPS、GIS等技术对大豆种植区域进行精准的病虫害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实现精准预报预警、精准适期防治、精准对靶施药等目标。此外,加强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智能化监测预警,也有助于提高精准预报能力和水平。

另外,抗药性监测治理也是非常关键的。推行对症选药、轮换用药、适期适量用药等措施,可有效避免农药的过度使用,降低抗药性的风险。推广靶标施药、缓释控害、低量喷雾等高效精准施药技术,也有助于提升防控效果。

3.2.4 机械化防治

采用机械化防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在四川省某地,当地农民使用机械设备对大豆田间进行清洁,包括割草、整地等,以减少病虫害源,并在必要时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该地区还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逐步淘汰老旧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效率,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可见,机械化防治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5 专业化防治组织

为了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控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全程承包、代防、代治等多种形式的防控作业服务,推进防治服务专业化。也应该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在创造利于高效植保机械作业的农田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促进统防统治规模化发展。

在四川省某地政府鼓励农民加入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病虫害防控的效果和水平。近年来,该地区不断引进先进的科技和设备,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化防治能力,并逐步建立起了病虫害防治服务体系。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日益增长,转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病治虫方式,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加强监管和管理,共同推动大豆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的目标,推动大豆产量的提升和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民.浅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8):39.

[2] 李贵春.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2018(6):8.

[3] 白杨.大豆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2(2):181.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