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策略:基于海南省澄迈镇东水港村的田野调查研究

2023-09-01夏苒若郑沃林符昌忠

河北渔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产业振兴

夏苒若 郑沃林 符昌忠

摘要:为探讨近海渔业升级转型,以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为研究区域,采取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解构约束渔民和村干部盘活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推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包括带动渔民公司合作、党建引领村干部、强化渔民转型能力、激励推动基层干部,并提炼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提出确定核心发展路径,形成产业经营体系、融合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发展,快速构建乡村共享体系、经济—生态同步推进,形成环境友好发展模式三个策略。

关键词:传统渔业;渔业转型;产业振兴

渔业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农业和农民共同发展,调整乡村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在 2023年提出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目标,该目标包括:强调大食物观念、实行科学的限养区划分、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建设现代海洋牧场、推广深水网箱和养殖工船等深海养殖模式,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虽然有众多研究关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及其原因,例如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科技创新投入低、原动力不足、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产业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生產成本增加、熟练工流失等方面[11,但对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此外,作为利益相关者,渔业和村干部促进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约束因素及其破解策略也被忽略了。因此,应从改善渔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出发,并基于渔业产业结构自身的协调性,从科技投入和产业链完善方面提供策略[2]。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并形成了以海洋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海南省面临着渔业产业规模萎缩、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投入偏低等问题,其中,全省捕捞作业以小型渔船为主,占比高达 76%。这些小型渔船通常船长不超过 12 m,功率较小。相比之下,长度大于24 m、功率超过441 kW的大型捕捞船数量很少,而且没有任何远洋渔船。这导致深海和远洋捕捞作业能力不足。除此之外,海南全省共有 22 个水产技术推广机构。2020年,水产技术推广经费仅为1689万元,再加上专业人员数量只有110人左右,导致水产技术推广受到了影响[3]。因此,以海南省为例,分析约束渔业和村集体积极推进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并系统地梳理和提炼促进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有助于为加快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基于渔业和村干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1.1 海南省澄迈县东水港村的简介

位于盈滨半岛西端海岸线的澄迈东水港是一个自然分布的拥有海内外连接的带状港,毗邻琼州海峡。该港湾水域面积为3km2,长约5000 m、宽约 800 m,水深 1~4 m。地势平坦,是澄迈县唯一农业部认证的渔港和一个繁华的天然良港。

东水港村以其高比例的渔民人口成为了澄迈县渔业产业的主力军。根据季节和潮汐等影响因素,在1月至5月,渔民们选择晚上出海捕鱼,在9月至12月,他们则选择在白天进行捕鱼。需要注意的是,5月初至8月中旬是休渔期。考虑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基础难以承担远海捕鱼成本和高风险,东水港村的渔民一般会选择近海捕鱼。捕鱼流程通常持续 7~10 d,每一个流程的收益至少达到几千元。在售卖方面,村民有三种选择:自己前往市场销售,与收购商合作按比例分成,或直接将较贵的海鲜卖给酒店。

1.2 近海渔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基于渔民和村干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

本文基于 2022年7月6日至2022年8月6日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以海南省澄迈县东水港村为主要调查对象,对该村 761 户家庭进行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 63 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覆盖东水港村 28 个姓氏,形成访谈记录和问卷数据。

1.2.1 基于渔民的访谈分析和问卷分析

第一,渔民普遍以家庭为单位捕鱼,并呈现风险抵抗性、专业性、组织性低等特征。与海南其他宗族性质的村庄不同,东水港村的家族文化较为薄弱,姓氏繁多,信仰海神妈祖,因为该村形成于其他地区居民为追求生计而迁入,世代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来源,逐渐形成现如今的东水港村。家庭渔民作为捕鱼产业最小的经济单元,如表1所示,目前捕鱼从业人员占总家庭人口比例25%~100%的高达 68.2%,呈现出仍有超过一半家庭以渔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

在家庭捕鱼访谈中,大部分渔民反映,相对于远海捕鱼而言,近海捕鱼赚得少,但是风险和成本也少,因此,他们更愿意近海捕鱼,赚小钱(HN—HNW20220710)①。并根据表 2 所示,村民购买渔业保险高达 85.7%。海洋灾害不断发生,使得渔业成为高风险行业之一。而渔民的个体经济更难以承受自然灾害的打击,往往会因此失去经济来源而陷入贫困。因此,东水港村民对购买渔业保险的认可度极高,直接反映了该村渔业发展方式的风险抵抗性极其有限。

此外,作为一种父传子的传承方式,家庭为单位的捕鱼通常依赖于祖辈们的经验进行。然而,旧有的传统缺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性,从而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家庭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组织性较弱,成员通常采取各自为营的方式进行活动。

第二,渔业发展不景气,青年人口不断流失。渔民反映:打渔很累,经常晚上不睡觉,还不如去外面打工,不用风吹日晒,而且现在渔业也赚不到什么钱,还不如打工实在(HN—HNM0710)。如表 3 和表 4 所示,有 55.6%的民众认为城镇务工的辛苦程度和捕鱼相比更低,且 69.8%的民众表示子女不愿再从事渔业行业。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老一代渔民中以海洋捕捞为主题的生活方式已经转变为年轻一代中大量从事务工和追求更广阔领域发展的趋势。此外,产业化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是渔业发展的重点,但东水港村渔业产业结构趋同化、行业发展质量差等问题制约着渔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经营单一、经营粗放的背景下[4],产业链形成受限,这也促使大量青年工人离开该行业。

1.2.2 基于村干部访谈分析

第一,海洋产业单一,只有出海捕鱼一种方式,养殖业、旅游业等几乎没有,基层村干部积极性较弱。尽管“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积极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方针[5],但仍然停留在单一出海捕鱼产业的发展模式中,因为具体实施政策不健全,财政资金支持度不足,导致落实困难,基层组织主动性下降。政府为主导的渔业投入体系并未实现升级基础设备、科技创新、渔业环境友好化等发展目标。

第二,在生态环保宣传存在缺失的情况下,村级干部缺乏引导和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的能力。尤其是在村集体宣传生态保护方面,渔民反映:很少会专门宣传生态环保的内容,村口的垃圾也都很多,有时候死鱼扔在沙滩上很臭,也没有人来处理(HN—HNM20220716)。从表5中我们看到,有55.6%的民众倾向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推动传统型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需要满足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基本要求,然而,即便存在这种迫切需要改变的背景,基层村干部也未对村民进行基本普及教育,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活动宣传,这导致渔民们普遍缺乏环保意识。

2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渔业助力乡村政策路径分析

2.1 带动渔民公司合作,推动渔业规模化

面对“近海捕捞赚不到钱、远海捕捞没有能力”的困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单干的东水港村亟需转型发展。借鉴海南省玉包村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以帮助东水港村找到一条具有针对性的发展之路。该村在2010年积极探索转型之路,经历了从近海捕捞到深海网箱养殖的转型。养殖大户黄大哥反映:由于野生产品越来越少,大家生活面临困境,所以一开始由5个人带头转型发展深海养殖,逐渐把人脉做出来,成立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形成产业链(HN—HNM20220726)。由此可知,玉包村将近海捕捞转型为深海网箱产业,在集体合作中形成人脉,建立合作社以此扩大产业,吸纳散户入股,并借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进一步发展产业,形成产业链,现如今该产品以走活鱼或冰鲜的方式远销海内外,一个网箱的利润达到上百万,推动渔业规模化发展。

面临类似困境的东水港村可根据当地自然沿海环境和深厚的海洋文化,恰当地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东水港上港和下港各有一座妈祖庙,每年会举办的“媽祖节”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宗教和文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该村可选择海洋旅游作为转型方向,将本地生态环境和妈祖文化融为一体,构建宜人的休闲渔业发展路线。具体措施如下:第一,以民俗文化为依托,打造旅游创新点。在旅游普遍同质化的背景下,以独特的海洋文化来打造创新点是东水港村发展海洋旅游的必然路径。利用当地妈祖传说、妈祖节日以及村落传统,形成“海洋+文化+渔业+旅游”新模式,满足游客精神需求。第二,以旅游体验为基础,建设渔村品牌。体验感是游客旅游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准,所以东水港村发展海洋旅游必须以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淳朴的渔民文化为特色、以传统文化为动力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旅游体验,进而打造渔村品牌。渔村品牌是融合当地民俗、民风、环境等形成的一个无形资产[6],可以推动东水港村知名度的上升,也会加强游客的好感度和回流度。在转型海洋旅游发展路径后,全村人创建合作社,该合作社可以吸纳村民入股,并以村委会名义与公司合作,为该村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为发展海洋旅游奠定基础,并借政策支持,打响品牌,推动渔业发展规模化,为渔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

2.2 党建引领村干部,推动渔业产业化

传统捕鱼产业一向奉行“子承父业”的模式,由于早期信息与交通机遇不足,加上渔船成本昂贵,大多数后代都会选择继承家业,即父亲拥有渔船,后代往往会延续家业成为渔民。然而,随着近海捕鱼产业的日薄西山,渔民们的收入持续下降,个人难以进行转型,这使得他们的子女往往不会选择成为下一代渔民,并由于渔民职业的特殊性质,子女缺乏陪伴和教育,因此,子女升学往往是一个难题,这导致大量青少年人口外出打工,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失的严重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通过党建加强组织力和威信力并团结渔民,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渔民的收入,有助于青年人口回流,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为渔业转型提供硬性支持。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7],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依托。东水港村青年人口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近海捕捞行业发展前景灰暗,所以基层党组织应在党建引领下为渔民搭建平台来强化组织力,为渔业转型提供硬性支持,推动渔业产业化发展。基层党组织为渔民合作、产品售卖、渔民转型提供平台,以家庭为单位单干承担不了远海捕捞的风险,以基层党组织为平台为渔民合作捕捞提供可能。现今海产品售卖基本是市场单人售卖、公司合作分成售卖两种方式,以基层党组织为平台,将渔民农产品统一售卖,降低风险,打出品牌,形成产业链。考虑到部分渔民苦于自身能力有限而陷于不能转型的困境,以基层党组织为平台,为渔民提供政策、技术、资金等支持,保障渔民顺利转型。第二,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质量,为渔业转型提供软性支持。抓好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8]。在技术服务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电话、微信、短信、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渔民提供渔船升级、捕捞方式、灾害预警等多种技术服务。在知识服务方面,基层党组织建立合作社,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以需求为导向,为青年渔民打造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一支高技术、高质量、高水平的渔民队伍[9],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服务。在政策服务方面,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建设,落实与渔民息息相关的渔船补贴、渔药补贴等政策,此外围绕渔业高质量转型为中心,将渔业发展形成生态化、技术化、多样化路径。

2.3 强化渔民转型能力,促进渔业多样化

渔业多样化发展对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10],推动渔业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往岸上走,是以渔业产业园、水产养殖业、渔港经济区为代表推动渔业标准化发展;往深海走,以深海网箱、现代海洋牧场为典型代表,推动中国特色“蓝色粮仓”的建设;往休闲渔业走,是以旅游发展为主线,创建美丽渔村、海钓基地等为渔民创收。但东水港村渔业发展模式单一,仍然以家庭为单位的近海捕捞的传统渔业为主,渔民面对基础设施缺失、知识能力不足、资金支持缺乏、没有带头人的困境,基层自治组织主动性不足,渔业转型困难。为推动渔业多样化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完善基礎设施,助力生产方式升级。要破除近海捕捞困境,应升级东水港村渔船设施,将小型的柴油渔船摒弃,使用大型可供远海捕捞的渔船,生产方式随之升级,从以家庭为单位单干的方式向渔民合作社形式实现群体经营转型。此外,结合东水港村得天独厚的海滨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妈祖文化,开展休闲性质的渔业活动,创造美丽渔村品牌,并完善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为本地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第二,创建渔业合作社,提升实践知识与能力。东水港村是盈滨半岛最西端的内海入海口,拥有发展深水网箱养殖的良好条件,深海网箱可以维持“靠海吃海”的有利条件,并可以极大提升海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风险低,稳定渔民收入,此外在深海处有利于海水交换,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深海网箱对于东水港渔民转型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基层自治组织以创建渔业合作社为主要方式,引导渔民转型,给予渔民转型的知识与能力,落实于实践,发展生态养殖,推广混养模式,打造现代高质量、高效率的深海养殖模式。

第三,精确政策补贴,进行正向激励。资金支持是渔业转型的基础条件,拓宽资金渠道,助推乡村振兴。在政府层面,根据东水港村渔民反映:“国家会补贴柴油钱,补贴的钱是船的大小来决定,而且补贴的钱不通过村委会,直接到我们的账户里面”(HN—HNM20220715)。可见国家政策的柴油补贴目的是鼓励渔民出海捕鱼,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近海捕捞行业发展并不需要鼓励,因为渔民祖祖辈辈一直“靠海吃海”,即使没有这份柴油补贴,他们仍然会选择捕鱼,所以逼迫他们外出打工的原因并不是政策补贴不够,恰恰是因为小渔船太多,鱼太少,政府补贴政策起到了反向激励的作用。所以要精确政策补贴,鼓励渔民转型发展远海捕鱼、水产养殖、深海网箱等现代渔业,就要进行大渔船补贴、养殖补贴、网箱补贴等,将小渔船补贴取消,减少近海捕捞压力。

第四,村干部带头转型,打造领军人物。渔民转型困难一是因为个人局限性,二是无法承担转型失败的后果,所以基层自治组织应带头转型,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并学习,建立本村公司,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转型路径,之后鼓励其他渔民可以以打工或者入股的形式参加,形成以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路径。

2.4 激励推动基层干部,助力渔业生态化

生态渔业是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m]。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渔民与上层政策的重要实践人,对把握渔业朝生态化方向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对基层干部实施激励政策,下放权力和资源,助力渔业生态化发展,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针对渔业生态化发展,基层干部的激励政策应具有主动性、进步性、完整性三个特点。

第一,主动性意为基层干部主动帮助渔民意识转型。东水港村渔民反映:我们都相信妈祖文化,对海是尊重的,知道保护环境对于捕鱼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有时候下意识臭鱼臭虾会乱丢,而且我们村很多人都靠这个生活,大家都天天捕鱼,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的,不是一个人(HN—HNM20220716)。由此可知渔民生态意识与妈祖文化呈现断层现象,具体指意识和行为断层和现实与文化断层。在妈祖文化的熏陶下,渔民意识层面尊重大海与环境,但是行为上受到自身文化不足和从众的影响,往往会做出与意识不符的行为。并且面对近海捕捞日益严峻的情况,渔民现实的窘迫超越自身的信仰,过度捕捞现象由此发生。所以基层干部应主动组织相应活动或论坛,统一向渔民普及生态知识及生态重要性,此外,鼓励渔民转型,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知识平台,将渔民从近海捕捞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第二,进步性意为基层干部紧跟时代潮流,响应党的政策,助推渔业向现代化转型。现代渔业包括水产养殖、深海网箱、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等四种方式,而这些转型路径的核心在于生态化发展,包括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深海网箱、生态牧场和生态休闲渔业四条路径。在近海捕捞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减少污染是水产养殖、深海网箱、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的主要目标。循环水生态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是两种养殖方式,前者需要购买循环水设备和养殖基地,通过高层次人才的指导有效减少养殖污染。后者通过在选定区域投入受精卵、种苗进行繁殖,同时为渔民提供更多的捕捞资源,但需要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因此,这两种养殖方式需要得到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基层干部需要获得更多权力和资源激励,并严格遵守制度红线,完善组织体制。

第三,完整性指的是基层干部在渔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全程参与,不能半途而废,在渔民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渔业生态化发展前,针对渔业生态化的科技、资金、知识需求,基层干部应搭建“龙头企业—高校—科研组织—村庄”的合作平台,以村庄合作社的形式举行知识实践活动并创建生产—线的生态科技体系,形成“产学—科研—售卖”渠道。在渔业生态化发展中,为渔民提供生态高科技设备和仪器,同时实施标准化、实时化、精确化的生态科技监测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营利性、多元性、环保性发展路径。在渔业生态化发展后,在渔民逐渐进入正轨后,依然会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基层自治组织应起到保驾护航作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基础,所以渔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应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设定具体化行业标准、规范,并建立监管体系,加强对水产品的追溯、退出、处理功能。

3 以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为例,对探析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在乡村振兴的指引下,渔业转型发展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方向,形成现代渔业体系,有助于渔民从近海捕捞的困境中挣脱并且实现更高的生活追求;第二,基于海南省澄迈县东水港村田野调查研究,透视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发展路径,认识到渔业发展要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生态化前进;第三,以小地方透视大区域,以小方面窥探大政策,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作为乡村地区转型发展的典型样本,以澄迈县透视海南渔业发展,以渔业这个小方面窥探乡村振兴大政策,发现现代渔业转型发展正面临个体经济淡薄、人口流失、产业单一、意识不足等问题,从渔民和村干部角度出发推动渔业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生态化发展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体方向。

綜上所述,基于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渔业转型研究,放眼全国,基于农民和村干部的角度为助推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确定核心发展路径,形成产业经营体系。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沿海而栖,还未被商业化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妈祖文化独具生态吸引力和文化魅力,拥有发展休闲渔业的天然条件。所以确定该村以海洋旅游发展为核心,以海洋文化和地理优势为依托,以建设渔业合作社或企业为路径,以打造精品渔业旅游项目为目标,形成一条全过程发展链条,推动海洋旅游发展。此外,开发旅游产业链,如文创产品发展,结合妈祖文化、民俗节日,将渔业发展历史、传统海洋文化与现代产品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高海洋旅游发展的延伸性价值。产业链稳定发展需要系统的制度管理和人才,吸引打工人口回流,打造海洋旅游的产业经营体系。

第二,融合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发展,快速构建乡村共享体系[12]。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渔业转型面临资金、技术、知识等多方面困境,形成“龙头企业—高校—科研组织—村庄”乡村共享体系是必然选择。龙头企业拥有较强的市场销售能力和产品加工能力,鼓励企业与乡村联合,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乡村生产基地+企业加工+销售”一体化产销模式,实现品牌建立。高校具备大量的知识学习平台,与村庄合作建设产业知识平台,为低学历民众产业转型打造专业培训计划。科研组织为乡村提供技术支撑,瞄准休闲渔业、远海捕鱼、水产养殖、深海网箱等现代渔业领域,形成资源集聚,积极打造一批水平高、能力强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乡村共享体系,积极打造“企业—高校—科研组织”协同发展路径。

第三,经济—生态同步推进,形成环境友好发展模式。海南省澄迈东水港村要将休闲渔业基地项目优先列入百镇千村、美丽乡村规划中,争取同步规划、协同建设,努力将东水港村建设成为极具澄迈特色,立足海口周边,辐射全岛的休闲渔业及滨海旅游示范村[13]。在养殖方面,积极推动“跑道鱼”“稻田鱼”等生态养殖方式,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基底,以基地规模养殖作为发展方式,以产业结构性改革为发展方向,打造以点扩面的环境友好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产业产业化、集体化、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巧依.浙江省渔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3):83—89+112.

[2] 向晓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17,187(5):23—29.

[3]陈力,张超,陈凤桂.海南省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2,41(4):708—714.

[4]盛楚雯,朱佳,于滨铜,等.中国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增效机制与国际经验借鉴[J].经济问题,2021,502(6):47—54.

[5]海南花螺.海南全面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EB/OL]. (2021—06—14)[2023—04—17]. https://mp. weixin. qq. com/s/GWKlpEfysD5juJF- eeDIkA.

[6]目心悦,乡村振兴战略下对沿海渔村振兴模式的探索——以日照市沿海渔村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3.106(5):49—51.

[7]周永伟,李彦霖,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宁夏社会科学,2023,238(2):66—73.

[8]王海龙,王轲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694(7):34—36.

[9]马庆男,刘菁,江苏省昆山市水产站:党建融合创渔业发展新功[1].渔业致富指南,2021,570(18):5-6.

[10]张红智,王波,王红艳,渔业多样化、专业化对渔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18.34(16):99—104.

[11]梁茜,戴金良,梁福兴,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与休闲渔业扶贫模式及发展策略[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2.42(3):757-766.

[12]中国三农发布,罗明忠:以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EB/OL]. (2022— 01—25) [2023—04—23]. https://mp. weixin. qq. com/s/S9mi2N2PODV4QBPxm2SYSg.

[13]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澄迈县顺利召开休闲渔业工作推进座谈会,推动打造海南首个休闲渔业示范村[EB/OL]. (2020 -11-03)[2023-05-04].https://mp. weixin. qq.com/s/ —7MHtovQHvVHwM8z—nCkIA.

Predicament and strategy of offshore fishe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an interview with Dongshuigang Village, Chengmai Town, Hainan Province

XIA Ranruo',ZHENGWolin,FUChangzhong'

(1.College of Ethnicity,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

2.School of Credit Management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To discuss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offshore fisheries, taking Dongshuigang Vil- lage in Chengmai,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factors were deconstructed that constrain fishermen and village cadres to revitalize offshore fishery resources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 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fisheries,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cooperation of fishermen's com- panies, leading village cadres by party building, strengthening fishermen's transformation ability, en- couraging and promoting grassroots cadres, refining the system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strate- gi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fisheries, and proposing to determine the core development path. Three strategies are formed: forming an industrial management system,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rganizations, rapidly building a rural sharing system, and simultaneously promoting economy and ecology to form an envi- ronment-friendly development model.

Key words:traditional fishery; fishery transformation;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收稿日期:2023—05—29)

猜你喜欢

产业振兴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解读
山东省棉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蕲春之宝——蕲竹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产业振兴如何起步
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考
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考
关于远安县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论如何促进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
“两南”临夏定西脱贫攻坚与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兴旺和特色小镇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