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会优势 助力青海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2023-09-01青海省总工会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海拉面产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三问青海拉面”,考察青海时详细询问拉面产业发展状况,要求积极发展“青海拉面”。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经过海东三代拉面人近40年的顽强拼搏,打造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优势产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使一碗面从一种经济现象,升华为优势产业,打造了“青海拉面”品牌,广大拉面人“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创了牌子”,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
一、青海拉面产业的前世今生——是一部农民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
(一)起步阶段,化隆人勇敢地走出去,开启了“面一代”的艰苦创业之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依靠贫瘠的土地实现不了致富梦。每年用在农业上的时间累计不超1个月,矛盾纠纷多发,不稳定因素增多,这是上世纪80年代化隆农村的真实写照。为摆脱贫穷落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首先由化隆一批有基础拉面手艺的回族、撒拉族农民群众怀揣致富梦想,勇敢走出青海,从厦门起步,通过“亲帮亲、邻帮邻,亲奔亲、邻奔邻”的方式,走出山门、跳出农门、迈进城门,走出去、忙起来、富起来,开启了背井离乡的艰苦创业之路。青海第一代拉面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自然条件差、生活艰苦的乡村和边远山区,部分人群属于易地搬迁和低保对象,文盲或半文盲居多。穷则思变,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走上了创业之路。凭着一种敢为人先、不畏艰辛、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创业精神,克服资金、证照办理、孩子入学、生活习惯等诸多困难问题,靠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站稳了当地市场,融入了当地社会,赚取了第一桶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致富,也为青海拉面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青海“面二代”转变思想观念,开启了青海拉面的快速发展之路。这一阶段大致为2003年至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省委省政府和海东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助推下,在海东第一代拉面人的影响和带动下,第二代拉面人让拉面店在全国遍地开花,市场主体快速发展,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重点的大中城市。在这期间,青海人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开办经营了2.9万家拉面店,年经营收入达180亿元,年纯收入45亿元,年工资性收入近40亿元,年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8万人次。据青海省人社厅统计数据:2012年至2014年,青海省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1989.7元、2347.5元、2041.4元,海东市拉面经济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达到25333元、28947元、28481元,高出全省农民年平均工资性收入水平的10倍以上。化隆县拉面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这一阶段,青海拉面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积极转变,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增加了收入、走向了富裕、融入了城市。为促进海东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转型阶段,青海拉面人紧跟时代步伐,开启了“面三代”的创新之路。从“面一代”的艰苦创业,到“面二代”的发展壮大,有了前辈打下的基础,在城市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拉面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积极适应互联网和时代变革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新需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发展,努力推动拉面产业从作坊式向连锁化方向发展,从“单打独斗”向“集团作战”转型,从数量型、生存型、分散型向质量型、大数据、集约化提档升级,先后打造出“高原姑娘”“中发源”“撒拉人家”“化隆牛肉面”等97个自主品牌,开设“品牌示范店”“品牌门店”“龙头企业”等787家。2014年创办的全国第一家拉面网—中国拉面网,使青海拉面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第三代拉面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普遍学历较高、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市场变化更加敏锐,已不满足于通过“一碗面”挣辛苦钱,更热衷于希望通过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更大盈利。
二、青海拉面产业的遍地开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宣传深入人心。海东市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进拉面店”工作方案》,从2017年开始,组织市、县两级宣讲团,深入输出地,开展送政策法规进拉面店活动,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教育引导广大拉面从业人员致富思源、牢记党的恩情,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提升自身素质,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服务当地群众,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青海省民宗委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拉面从业人员与所在地广大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增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同时,海东市将拉面产业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效载体和品牌工程,与28个省市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作协议》,与流入地共建共创。
(二)实践丰富多彩。随着拉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以回族、撒拉族群众经营为主的基础上,汉族、藏族、土族、东乡族等民族也逐步加入这一产业,通过“亲帮亲、邻帮邻”,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营造了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和顺。部分拉面经营者积累一定资金后,返乡投资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化隆县拉面经营者返乡创业开办公司、合作社2200余个,带动当地2万名群众从事与拉面产业相关的农业种植、牛羊养殖、加工冷藏、交通物流等产业,实现年产值近12亿元。青海拉面人在输入地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以朴实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用善行义举塑造良好形象,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尊重信任。同时,青海拉面人与当地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建立了良好關系,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先进层出不穷。广大拉面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弱济困的模范典型。青海籍拉面人马春虎先后获得“感动海南”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循化籍拉面人韩维林、韩福忠分别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合肥市包河区政协委员。一批优秀青海拉面人获得“诚实守信模范”“中国好人”“广州好人”“天津好人”“大连好人”等荣誉称号。
三、助力青海拉面产业发展壮大——是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省总工会积极推动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加油,为促进民族团结加力。一是牵头举办拉面行业技能竞赛。连续举办四届全省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并在广州、上海、海口联合举办青粤、青沪、青琼拉面技能竞赛,大力培养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拉面技术人才队伍,打造“青字号”拉面技能竞赛品牌,宣传推介青海拉面品牌。二是积极争取全国总工会支持。协调省人社厅等相关部门,经与全国总工会领导,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烹饪协会、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有关负责同志面对面沟通协调,达成了思想共识,得到了大力支持。将青海省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升格为全国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华全国总工会、青海省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烹饪协会为主办单位,青海省总工会为承办单位,并商定今年9月在海东市举办主题为“提升技能水平、发展拉面产业”的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三是关心关爱青海籍拉面人。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弘扬“党有号召,工会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助力疫情防控大局。在去年上海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期,省总工会及时筹措资金400多万元,购置生活和抗疫物资支援在沪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抗疫,向广大拉面人送去了省委省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关心温暖。四是选树拉面行业先进典型。推荐评选韩木海买、韩玉龙、冶则乃拜、马青云等优秀拉面从业人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增强了广大拉面人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影响力。
四、青海拉面产业的未来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同在、优势和瓶颈共存的全新课题
(一)具有的优势。一是在规模上,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26万家青海拉面店遍布在337个城市,从业人数达19.3万人,覆盖城市广、从业人员多,形成了小拉面店“星罗棋布”的态势,从数量上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二是在品牌上,打造了符合当地群众喜爱、富有青海高原特色、又具有清真饮食文化内涵的快餐品牌,青海拉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三是在创新上,积极顺应信息化趋势,通过“互联网+拉面”,以拉面原料供应为重点,带动牛羊肉、菜籽油、青稞、食醋等食材和特色小吃走出去;以拉面品牌为辐射,带动高原土特产品外销,延伸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四是在服务上,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青海在拉动拉面产业扩面提质增效上形成了顶层设计、服务保障、信贷支持等一系列切合实际、顺应需求、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为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面临的问题。一是推进合力不足。面对餐饮行业重新洗牌,拉面人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虽然海东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地方品牌促进局,但由于人员少、力量弱,统筹协调推进力度不够,整体联动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长效协调机制。二是金融支持不够。青海95%的拉面店开在省外,受信贷政策影响,在外开店创业的拉面人享受不到省内信贷优惠政策,拉面经营者获取贷款支持的难度大。根据青海拉面协会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近千名拉面经营者都认为,当前最大的痛点是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方式呆板。三是品牌建設不力。目前,青海拉面的经营管理主要还是以夫妻店、兄弟店、家庭店为主要模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暴露出其新产品研发滞后、龙头企业发育不全、“互联网+拉面”发展不充分等短板不足。四是带动效应不强。围绕拉面原料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制造、配送的产业链还不完整,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产业联盟发展相对滞后,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促进作用有限、引领作用不强。
(三)发展的方向。一是打造“综合党工委—流动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五级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对拉面产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拉面从业人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教育引导拉面从业人员自觉服从流入地政府管理,依法文明经营,维护城市秩序,服务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当地社会。二是加强与流入地党委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干部联系、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服务联促“四联”机制,吸收拉面行业优秀从业人员特别是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发挥党员在推动拉面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民族团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拉面产业行业协会建设,推动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运行,为会员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咨询、宣传培训、市场拓展、权益保护等服务,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在用工、资金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推动拉面产业行业自律规范和诚信体系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强拉面行业工会组建,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区)“小三级”工会,从源头上、从输出地将更多拉面从业人员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一次入会、动态接转,确保会员流动不流失,使更多拉面人享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服务。
进一步强化政府支持。一是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指导、协调和推动解决服务管理碎片化、分散化和条块化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资源聚合、功能集成的服务管理体系。召开全省拉面产业大会,对拉面产业发展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表彰奖励优秀企业家、知名品牌、模范人物等,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海拉面产业向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二是从省级层面研究制定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纳入省级产业升级专项规划,从省级层面研究制定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办法。三是各级政府分工负责,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培育拉面龙头企业,加强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拉面智慧信息平台建设,为拉面产业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一是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拉面企业及创业个人贷融资专项支持力度,通过信用卡授信、信用担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拉面产业链的信贷支持。二是优化创新融资平台,丰富“拉面贷”等金融产品,降低反担保门槛,简化贷款申请流程,帮助拉面企业和经营者降低贷款融资成本。三是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设立拉面产业发展基金,省财政至少投入2—3亿元,鼓励、吸引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投入,不断扩大“资金池”,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门槛高等问题,帮助更多拉面店提档升级、更多群众“走出去”开办拉面店。
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一是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等工作,抓紧起草《促进青海拉面产业发展条例》,纳入立法规划,为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法治保障。二是政府有关部门和高校联合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对青海拉面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提升,以拉面文化赋能拉面品牌。三是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餐饮行业协会支持,制定拉面行业职业技能全国标准,探索开展拉面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增强其社会认可度、职业荣誉感。四是制定青海拉面行业全国标准,明确品牌店的店面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等要求,以品质创品牌。五是加强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项目,做好“喇家”等商标注册工作,打响“天下第一碗面”品牌,推动家族经营为平台运营、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小店面为大品牌、小特色为大标准。六是将其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重要引擎,带动其上游的祁连牦牛肉、乐都大蒜、循化辣椒、湟源陈醋、门源青油、柴达木枸杞等特色农畜产品走出青海,促进青海拉面产业与高原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一是针对拉面从业人员在技术技能、服务管理、品牌打造、拉面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和完善“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模式,依托有较好资质信誉的拉面店以及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高频次、高质量开展具有精准性、实效性、匹配性的培训活动,为青海拉面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增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使更多青海拉面从业人员实现从“跑堂”—“面匠”—“老板”的转变。二是牵头制定竞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推动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提档升级,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造就一支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拉面技术工人队伍。三是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驻外办事机构作用,深化送政策法规进拉面店活动,创新宣教方式,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引导拉面产业从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树立良好形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
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一是通過举办和参加拉面文化节、文化旅游节、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借助青洽会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海拉面的独特魅力。二是制作专题宣传片、公益广告片,推进全媒体、多平台融合传播,不断扩大青海拉面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影响力。三是统一创作一批立意新颖、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具有故事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宣传短视频和图文宣传资料,融入青藏高原、三江源头、中国夏都和河湟文化等元素,使每一个拉面店都成为宣传大美青海的窗口、推介青海产品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