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
2023-08-31吴银钗侯林琳
吴银钗 侯林琳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小麦病害,在我国,以前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麦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春季雨水偏多等气候因素以及耕作方式的改变,北方麦区特别是山东麦区的小麦赤霉病发生也日趋严重。该病害不仅会造成小麦产量的降低,而且在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还会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主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目前,大田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单一药剂,可能引起病原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导致药剂防效降低。本试验测定了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以期对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情况进行监测并对田间用药提供技术指引。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及其用量(表1)
表1 供试药剂及其用量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安排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唐马镇随庄村的小麦田进行。试验地约2亩,位于北纬37°01′ 09″,东经117°13′ 38″,海拔8m。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3. 36‰;pH 值:6.9;土壤含水量13.58%。水肥管理良好,周边大面积种植小麦。试验共设6个药剂处理(见表1),以清水为对照,重复4 次,共计28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 ,长5m,宽4m,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1 垄或1m 小麦作为保护行,试验区域外设缓冲区。小区分布图如下:
图1 试验小区分布图
(三)施药时期与方法
于小麦扬花初期(2022年04月29日)进行第一次施药,7 天后(2022 年05 月06 日)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方法为对水均匀喷雾,每小区喷药液1.35L,即675L/公顷。施药器械为市下牌SX-M D15DA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市下控股有限公司生产,锥形喷头,两次施药测定的流速分别为:0.830L/分钟,0.832L/分钟。
(四)调查时期与方法
本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NY/T1464.15-2007(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进行。于小麦乳熟期(2022年05月28日,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一次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小麦赤霉病分级方法如下:0 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 以下;3 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 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 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五)药效计算与统计方法
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 100
病情指数=× 100
防治效果(%)=× 100
数据用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数据转换方式采用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多重比较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 RT)法。
二、结果与分析
由表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 种杀菌剂两次施药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200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94.28%和90.24%,均在90%以上;其次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1% 申嗪霉素悬浮剂,防效分别为87.10% 和81.90%,均在80%以上;再次为45%咪鲜胺微乳剂,防效为78.54%,接近80%;40%多菌灵悬浮剂的防效最差,仅为65.02%。参考病穗率来看:随着防治效果的降低,病穗率有明显提高趋势。
表2 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3: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统计表(2022年)
三、讨论
(一)作用机理
本试验选择采用的6种杀菌剂,分别属于不同的化学结构类型,作用机理有很大差别。多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M BCs)杀菌剂,主要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咪鲜胺和丙硫菌唑属于麦角甾醇抑制剂(SBIs),主要抑制生物膜的合成;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羟胺分别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s)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 Is),二者均为呼吸抑制剂;申嗪霉素为农用抗生素,属于多位点杀菌剂。经验表明,同一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容易产生交互抗性,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类型杀菌剂之间的复配和轮换应用。
(二)试验结果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差,其他四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但同为麦角甾醇抑制剂的咪鲜胺和丙硫菌唑,其防治效果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同一类型的杀菌剂不同品种间的效果亦有明显不同。本试验选择采用的6 种杀菌剂中,丙硫菌唑、氰烯菌酯和氟唑菌酰羟胺均为本类型杀菌剂中较晚上市的新品种,同一类型的杀菌剂不同品种间的防效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应用剂量
为利于指导田间应用,本试验选择采用的6种杀菌剂均为市场销售制剂,应用剂量均为本产品标签标明的高剂量,但不同厂家的制剂配方和加工工艺可能存在不同,登记用量范围也可能不同,试验结果是否能代表本药剂的普遍防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