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历程、困境与启示

2023-08-31王永顺姜宇航杨毅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女排职业化排球

王永顺,姜宇航,杨毅祥

“三大球”振兴发展是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是深化体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的关键内容[1]。在世界大赛勇夺“五连冠”的中国女排是三大球项目中的旗帜,各行各业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复兴顽强拼搏。然而,中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的发展状况却与此形成鲜明反差,出现“女排国家队热、女排联赛冷”的尴尬现象[2]。当前,女子排球运动正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高水平职业赛事对国家队成绩的影响日益明显,世界各女排强国均十分重视职业赛事展,着力打造高水平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基于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发展,了解其发展历程与困境,为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提供有益经验,这不仅能推动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发展、提升其职业化水平,还能提高其整体实力、促进女子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历程

1.1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准备期

1895 年,威廉·摩根发明了排球运动,随后这项运动便在欧洲、亚洲、南美洲传播与开展[3]。东欧、南欧女性率先接纳了这一项目,1920 年排球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女子夏令营的体育活动项目,在保加利亚的索菲亚地区,许多女学生通过学习排球迈出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一步;1926 年,希腊举办由五支排球队参加的女子锦标赛;1932 年,匈牙利女性排球爱好者举办了排球表演赛以推广排球运动[4]。在亚洲,排球运动于1908 年传入日本并得到女性参与者的喜爱;1923 年,第6 届远东运动会女子排球比赛中,日本队战胜中国队夺得冠军;1927 年,日本排球协会正式成立,排球运动在日本得到进一步推广[5]。

1947 年,国际排球联合会(简称国际排联)正式成立,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有了组织保障。在国际排联的努力下,女排世锦赛、世界杯等相关赛事也不断推出,女子排球运动的竞赛体系不断形成。1964 年东京奥运会,排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对排球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6]。世界女子职业排球赛事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期,该阶段排球运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赛事体系不断形成、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国的普及度与影响力不断提高,为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组织奠定了基础。

1.2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确立期

20 世纪70 年代后,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迎来又一高峰。在职业体育较发达的美国、欧洲率先开启职业化发展道路,亚洲、南美洲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也纷纷成立。早在20 世纪30 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就出现了俱乐部排球,并出现俱乐部间为赢得奖金而组织的比赛,但这种俱乐部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排球,只是排球运动的一种组织方式。1975 年,美国出现第一个职业排球联盟——“国际排球协会”,该联盟的比赛为男女混合式,比赛中男性球员负责进攻、女性球员参与防守,联盟成立之初就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最终于1982 年宣告解散[7]。此后,美国又出现多个女子排球职业体育联盟,但均以失败告终。20 世纪90 年代,中国、日本、巴西、阿根廷等也纷纷成立女子排球职业赛事,虽然赛事影响力相对有限,但都在平稳中不断发展。

意大利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在该阶段最具影响力。20 世纪70 年代,意大利男排多次在世界大赛屡创佳绩,提高了国内排球运动的影响力,商业资本捕捉到这项运动的商机,开始筹资组建排球俱乐部、招募运动员、组织商业赛事[8]。意大利职业排球的影响力也吸引西欧一些国家企业将部分资本投入职业排球的发展中,法国、德国、荷兰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也在这一阶段成立。

1.3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完善期

21 世纪,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进入完善期,各国联赛经过一段时期发展出现诸多问题,联赛组织者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调动多方资源提升联赛影响力与知名度,女子排球运动职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如意大利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在规范联赛发展、解决劳资问题、放宽外援政策后,其影响力达到顶峰,高度的职业化保证了联赛的竞技水平,运动员薪水也随之水涨船高[9],大批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汇聚意大利,追求职业排球梦想;土耳其女排超级联赛也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赶超意大利,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女子排球职业赛事。欧排联为俱乐部球队创建三大杯赛事,即协会杯、冠军杯和优胜者杯,并由赞助商为获胜者提供丰厚奖金。

土耳其女排超级联赛、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俄罗斯女排超级联赛等许多欧洲国家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已经发展成世界一流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不仅吸引全世界球迷的广泛关注,还吸引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使其成为世界女子职业排球的中心,欧洲女子排球运动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该阶段,巴西、阿根廷女子职业排球赛事也得到飞速发展,成为南美洲最具影响力的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美国虽几经波折,但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仍在不断尝试,试图通过职业化来促进美国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中国、日本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也在摸索中前行,在调整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2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困境

2.1 职业体育激烈的竞争环境

作为新兴职业体育赛事,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生存与发展的市场环境竞争十分激烈,传统联盟不希望任何联盟来争夺其生存资源,以多种方式对新联盟施加压力,包括确保区位优势、维持当地球队的忠诚度和对比赛场地的控制权等,导致新生职业体育联盟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资源来保证联盟发展。欧洲女子排球职业赛事面临来自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篮球联赛等知名赛事的压力,多个联赛及俱乐部并未实现盈利。虽然日本、巴西女排联赛在我国的关注度较高,但其与本国足球职业赛事的竞争仍处于劣势。在我国,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和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依然是我国影响力最大、关注度最高的职业赛事,占据较大的职业体育市场份额;乒乓球、羽毛球由于群众基础较大,联赛赛程较短、较集中,也有较高的关注度,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欧洲足球5 大联赛等国外高水平联赛的关注度也普遍较高,占据一定职业体育市场。综上,使得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很难在市场份额不大的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职业体育经过150 多年的发展,其开展项目、营利模式、组织形式、市场格局已相对完善[10],使得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的转播受到“四大职业联盟”的强力冲击。在美国,秋冬两季关注橄榄球赛事,春夏两季关注篮球赛事,夏季还关注棒球赛事,这三大联盟不仅占据了大部分体育爱好者的观赛时间,还几乎垄断了电视台资源,以排球为代表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职业化发展历史较短的运动项目即便签约了电视转播,也很难争取到转播的黄金时段。由于美国女子职业排球联赛的电视转播得不到保障,排球运动的电视曝光率较低,容易使联盟的生存进入“恶性循环”:观赛人数少,赛事商业价值无法得到提升,赞助商无法从赛事赞助中获取利润而纷纷撤资,从而引发联盟财政危机,导致联盟解散。

2.2 游走在商业文化的边缘

打造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商业文化首先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能进一步打造精品赛事、提高赛事质量、营造良好的商业文化。如土耳其超级联赛,为确保高质量赛事,各俱乐部在聘请外援、场地维护与建设、赛事转播中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投入较大,这些投入均源于瓦基弗银行等知名企业。然而,多个国家的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缺乏稳定的资金注入,加之自生能力薄弱,面临生存压力,赛事商业文化建设缺失。

中国女排在中国社会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符号之一,更多期待女排为国争光,这使得女子排球运动的商业价值往往被忽略,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商业文化建设也更为艰难。此外,中国女子排球运动的普及度仍然不高、参与人数有限,企业对赛事、俱乐部投资的意愿相对较低,俱乐部、联赛的运营资金有限,无力进行商业文化建设。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也受制于美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在商业文化中处于劣势地位,其在美国文化中的影响力极为有限。美国体育强烈的竞争意识,对激烈身体对抗的项目往往更为青睐,橄榄球更符合这一特征,吸引大量美国民众观看,成为美国人心中的“国球”。与篮球、橄榄球等相比,排球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集体项目,注重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缺少激烈的身体对抗,美国民众甚至一度认为排球仅仅是一项休闲娱乐项目而非竞技体育项目[11]。由此,强调集体配合和个人身体素质与技战术水平展现的排球运动,因缺少激烈的身体对抗,也一直游走在美国体育文化的边缘。

2.3 赛事的自生能力普遍不高

自生能力是职业体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主要指职业体育主体在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在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职业体育自生能力的直接表现是比赛的上座率、相关赛事转播的收视率,衡量标准是职业体育组织的收支情况[12]。世界范围内,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自生能力普遍不高,即便是土耳其女排超级联赛这样的世界顶级联赛,其运营主要依靠瓦基弗银行、土耳其航空、安卡拉高速公路等企业的赞助;意大利女排联赛的运营也主要依靠相关企业赞助。在赛事影响力不断提高、企业赞助收益良好的情况下,联赛能够维持稳定发展,但当企业因各种原因减少或暂停赞助时,联赛或俱乐部的运营便可能出现危机。

职业体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营利为目标,缺乏自生能力的职业体育组织必将被市场淘汰。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屡次停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生能力,其生存主要依靠赞助商,一旦终止赞助,赛事便会停摆。美国成功的职业体育组织均有较强的自生能力,通过出售转播权、门票、相关商品、冠名与赞助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不仅满足相关参与主体的利益,还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当然,因职业化程度、联赛俱乐部与所在国排球协会的关系、职业联赛管理主体存在不同,各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的发展逻辑也存在差异。如日本女排联赛各俱乐部的生存环境相对艰难,联赛转播费为日本排协所有、门票收益由日本排协与俱乐部所在地排协所有,俱乐部只能依靠赞助商维持运营,当停止或减少赞助时,俱乐部便会陷入生存危机。我国职业体育发展一直享受政策性优惠、补贴与保护,这推动了职业体育的发展,使职业体育能够迅速生成,并为其早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也成为职业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束缚和阻力,使得职业体育自生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无法真正走入市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挥其对经济、社会、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我国排球联赛,中国女排力夺2015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在之后的中国排球联赛2015—2016 赛季却没有获取冠名赞助商,出现无人赞助的“裸奔”现象。缺乏自生能力的职业体育,不仅不能发挥其多方面的效应,反而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与“负担”。只有提升其自生能力,消除职业体育发展中的“束缚性照顾”,存在的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俱乐部自主权缺失、产品缺乏优势等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3 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启示

3.1 主动融入排球职业化潮流,坚持职业化的发展方向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自由人位置的引入、发球得分制变为每球得分制,排球运动的进攻性、对抗性、观赏性逐渐提升,其技战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吸引大量球迷参与,俱乐部与运动员收益也逐步提升,赛事组织的运营也更加完善,排球运动进入市场并开启职业化发展。国际排联也顺势而为,努力扩大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职业排球发展。经过近30 年的努力,通过不断修改规则,使得比赛的精彩度更高,市场价值也进一步提升,在不断吸引球迷、电视转播、赞助商的同时,排球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现如今,国际女子职业排球展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意大利、土耳其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学习,各国也积极推进女子排球运动的职业化,着力打造女子排球职业赛事。

然而,各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都存在一定困难与挑战,如美国、阿塞拜疆、意大利、日本等联赛都出现过赛事停摆、劳资纠纷等问题。当前,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存在一定相似,如观众数量、关注度、参与度等相对较低,加之受到业余训练体制的影响,使得职业赛事的影响力有限,竞技水平也相对较低。

解决这些问题绝非一蹴而就,既需要体制机制上的突破,还需要一定时间去协调和解决。此外,因国情及体育发展情况不同,在参考他国经验的同时,更要以本国国情、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为基础,不应照搬照抄。当前,职业体育发展形成以“欧洲职业体育模式”和“北美职业体育模式”为主的两大阵营,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有极强的开放性和坚持职业化的发展理念。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的曲折性,充分认识到排球职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放眼全局、规划未来,培育观众、构建职业体育文化、大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为我国职业体育赛事发展筑牢基础。

3.2 夯实女子排球的竞技实力,提升运营机构的管理能力

发展女子排球职业赛事,要不断夯实女子排球运动的竞技实力,为联赛储备充足的人才。根据统计数据,意大利大约有170 万人口参与排球运动,其中有120 万是青少年,排协注册运动员多达44 万人[13]。排球是日本女性最为喜爱的一项运动,63.2%的在校女生会打排球,约有300 万中老年女性参与群众排球联盟[14]。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不断尝试的动力也来自其雄厚的人才储备,一组NCAA 公布的数据显示:1981—982 赛季,3 个级别共有603 支球队,8 148 名运动员;经过20 年的发展,2001—2002 赛季球队数量达到974 支,运动员13 107 名;再经过20 年,截至2020—2021 赛季共有1 053 支队伍(仅次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总数达17 610 人,位居所有项目第5 位,甚至超过了篮球项目[15]。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在世界大赛同样有着骄人的成绩,但在排球运动的普及、排球项目的开展、排球运动员的储备等方面与排球运动强国还有明显差距,今后应着力推广和普及排球运动,重视校园排球的开展,为排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排球的职业化发展还需提升相关机构的管理能力,促进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排球协会应利用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保障能力,全面支持排球运动职业化发展,打造本土职业排球赛事。成功的职业体育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联盟、俱乐部、联赛的规范化,其组织、管理、经营、文化、监管等职能规范有序,国家与政府也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和促进职业体育发展。日本女排联赛、意大利女排联赛、阿塞拜疆女排联赛均因管理问题造成联赛损失,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多次停摆的重要原因也是联盟缺乏规范化管理,俱乐部进出自由,并随意组成新联盟与原联盟竞争。这提示我们,在提升相关管理机构运营水平与管理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提高相关组织的规范化发展,明确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明晰产权结构、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治理模式,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重视职业体育文化建设,夯实职业体育正常、健康、可持续运行与发展的基础;职业体育的规范化发展还需健全职业体育法规制度,在利益分配、税收优惠、责权划分、监督评估等多个方面健全法治制度体系[16],实现职业体育规范化发展的有法可依。

3.3 发展职业体育赛事需重视创新与突破

职业体育赛事发展也要注重创新与突破,相对成功的职业体育赛事在创新与突破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尝试,并取得很好成效,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还对相关运动项目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NBA,每节比赛12 min,每场比赛48 min,而国际篮联规定的每节比赛为10 min,每场比赛40 min,实践证明NBA的赛制能够提升赛事的观赏性,同时增加比赛时长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美国女子排球职业赛事经历了3 次失败后,对赛制、管理途径、宣传方式进行大胆改变与创新,虽然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且这些改变与创新也未必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在职业体育赛事发展中进行积极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排球超级联赛也应重视创新和突破,如可以从赛制入手,重视分层和升降级,做“小而精”而不是“大而泛”,也可以从联赛中精选4~6 支竞技水平高、资金充足的队伍,提升比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引援,增加比赛的精彩程度和不确定性。

此外,在职业体育对国家队成绩影响的认知与策略选择上也要有所创新。当前,职业运动员流动频繁,如塞尔维亚、巴西、美国等女排强国的多位国家队队员也均在土耳其、意大利女排联赛效力,欧洲高水平职业体育赛事不仅会影响举办国国家队成绩,还会对外援所在国国家队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在我国女子排球运动职业化的策略选择上,一方面积极鼓励高水平运动员赴欧参与高水平职业联赛,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进而提高国家队成绩;另一方面深耕我国排超联赛,提高其商业化程度,积极引入高水平外援,为效力于本国联赛的运动员提供锻炼的机会,从而扩大职业联赛对国家队成绩的影响。

4 结 语

“三大球”振兴发展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篮球、足球、排球项目发展的集结号,女子排球项目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随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不断深入,女子排球职业联赛发展对于激活排球市场活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世界女子排球职业赛事发展的历程、困境的深入探析,以期为科学、有效地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我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改革,充分发挥联赛的杠杆作用,为排球项目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竞技成绩、文化传承等全面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女排职业化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