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关于新化县龙湾村产业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2023-08-30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
中共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财政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振兴,接续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近年来,新化县作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乡村建设、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扎实成效。2022年新化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5386元,年增幅达14.7%。龙湾村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性。
一、产业振兴之效: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
龙湾村地处新化县西北边陲,三面环水,一面靠陆,是典型的渔村、水乡。距县城70公里,山路盘踞,交通不便。2021年初,全村共有2548人,三分之二的村民外出务工,脱贫人口275人,防返贫监测户63人。由于地处偏僻、资源缺乏,龙湾村产业基础薄弱,无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规模产业空白,村集体收入为零,缺失产业发展信心,内生动力不足。
2021年5月湖南省财政厅驻新化县龙湾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入驻后,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财政投资500多万元,撬动社会投资2000多万元,帮助龙湾村发展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2022年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经过两年时间,龙湾村以产业振兴为引领,实现了由原省级贫困村、全县有名的信访村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美丽蝶变,唱响了乡村振兴的“龙湾渔歌”。一是支部变强了。引回建筑业能人梁玖标担任龙湾村党总支书记,村“两委”择优增补2名大中专毕业生,建立健全村级治理机制,党组织战斗力显著增强。二是人气变旺了。引入10名致富带头人、30余名电商网红,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70余名本土演艺人才,村民返乡创业50余人。2023年春节期间日均游客2000人次,预计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三是乡村变富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2826元增长到2022年15642.5元,年均增长1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增长到42.9万元,无一人返贫致贫。四是环境变美了。完成15条通组公路、铁索桥、风雨亭建设,邀请中央美院创作壁画40余幅共3200平方米,建成龙湾乡村振兴礼堂、法治文体广场、文化宣传专栏等文化场所5处。五是民风变好了。成功创建娄底市文明乡村,组织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筹工筹劳4000余个,近两年无一人上访。
二、产业振兴之路:全生命周期做好“土特产”文章
工作队入驻龙湾村后,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紧紧围绕产业“怎么选、怎么引、怎么建、怎么强”精准发力。
1.产业怎么选——因地制宜、精准定向 通过摸清家底、立足特色、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湿地研学、农村电商、文化演艺五大重点产业。一是依托自然禀赋。针对龙湾村属于柘溪水库库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气候湿润的特点,利用成功申报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规划发展特色鱼养殖、食用菌种植等特色农业以及湿地研学、乡村民宿、房车露营等文旅产业。二是沿袭历史传统。针对龙湾村自古以来的果蔬农产品种植传统优势,规划建设猕猴桃基地、蜜橘基地、藠头基地、红薯基地等,着力提高科技含量和农业机械化率,实现规模种植。三是弘扬民俗文化。针对龙湾村是古梅山村落,有新化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引入演艺公司组织演出;针对龙湾人热情大方、热爱直播的特点,培育本地网红直播带货,助推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
2.产业怎么引——广开门路、借鸡下蛋 立足特色优势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引入和培育产业。一是乡情牵动。打好乡情牌,广发招贤帖,勤开乡贤会,两年接待各类返乡创业人员120余批次,引进在外经商的龚鼎科等8位乡贤回乡兴业。二是市场驱动。注重企业需求与龙湾资源相适、优势互补,累计10余次外出招商引资。依托水源、水质优势,引入湖南百品萃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鱼菜共生项目,企业投入450万元,村集体入股100万元,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5万元。三是资源拉动。充分挖掘、利用湿地公园、果蔬种植、新化山歌等已有资源,动员村民开办农家乐、文旅民宿等。如帮助村民黄佑花申报为市级新化山歌非遗传承人,鼓励其创办新化神韵梅山文化演艺有限公司、组建演出队、举办公益演出,每月吸引游客数千人次。
3.产业怎么建——利益联结、互利共赢 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产租赁、务工收入等方式推动产业与村集体、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一是企业自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村集体和村民主要通过提供劳务、土地出租等方式参与其中。如引进深圳房旅之家实业有限公司投入350万元打造房车露营基地,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等资产入股,基地每年带动游客2万多人,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二是村企共建。由村集体与企业共商共建共享,村合作社以投代补,以财政资金作为股本参与投入,获得分红收益。比如,从江苏引入的湖南意如亿农业有限公司投资450万元,村集体入股50万元,每年分红2.5万元并逐年递增;公司常年安置就业100余人,每年土地租金及劳务支出400万元。三是企租村建。主要是由村集体投建固定资产或盘活原有集体资产,租赁给企业经营,获得租金收益。比如,村集体通过帮扶资金投资280万元建成民宿,租赁给企业市场化经营20年,村集体每年保底收益5万~10万元。
4.产业怎么强——打造品牌、畅通渠道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全力扶持企业做大,确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提升品质,做响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创建“湘蚩味”“熠龙湾”“农如意”“百品萃”4个农产品商标,将生态环境优势、精深加工独特工艺、风俗特色融入产品中,让农产品来自土里但不土气。二是对接市场,做大流量。线下主动出击,推动食用菌生产企业与沃尔玛、兴盛优选、京东等全国大型平台、企业签订购销协议;推动20余种农产品入驻湖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乡村振兴馆”;与省级协会合作建立省研学旅游基地、省钓鱼比赛基地等。线上通过“区域品牌+农村电商+全民网红+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打造“网红村”,唱响“龙湾歌”,全年线上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三是集聚要素,做优环境。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发展陆地养鱼、大棚食用菌等循环农业,开展藠头、红薯、水稻轮种轮休作业。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农民“持证上岗”,以技致富。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厚植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三、产业振兴之策:坚持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哄而上的盲目性,也有疏于管护的短期性,还面临市场冲击,一些乡村产业难以为继。龙湾村产业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抓住关键、精准施策,才能把千乡万村的产业变成千姿百态的“盛景”。
1.把握一个基准点——实事求是、科学规划 龙湾村深入挖掘历史传统、特色资源、民俗文化,形成“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休闲康养+湿地研学+农村电商+文化演艺”的多元产业发展规划,并成功培育出多个特色产业,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因而乡村产业发展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风,必须科学谋划、精准定位,通盘考虑城镇(村庄)规模结构、功能布局、自然禀赋、历史传统,盘活资源要素,找到产业发展与当地实际的结合点,寻求最大公约数,着力打造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2.把准一个结合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良性互动、顺利推进的有效保证。龙湾村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投入,通过企业主导产业发展,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有效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启示我们乡村产业发展要植根于乡村,但更需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乡村产业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政府财政投入应该更多采取以奖代补、以投代补的方式,构建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3.把住一个关键点——能人带动、村民参与 龙湾村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先后引进电商企业家陈艳等10多名产业能人,着力培育新化山歌传承人黄佑花等本土能人,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农村电商、茶艺师、演艺者等各类人员200余人,形成了能人带动、村民参与的生动局面。这启示我们,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村民是主体。产业振兴必须整合乡情资源,吸引各类乡贤、能人回乡各献其力、各展其才;必须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的威望优势,凝聚村民力量,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全体村民思想认识和劳动力素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把好一个支撑点——党建引领、高效治理 龙湾村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就是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强力推动;由产业空白村到产业强村的转变,实际上就是村党支部引领力由弱到强的转变。基层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强什么都不如先强支部,兴什么都不如先兴党建。不管是产业振兴还是乡村振兴,必须不断优化工作队派驻机制,持续建强基层党组织,着力改善村干部工作环境和待遇,健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5.把牢一个落脚点——全民共享,共同富裕 龙湾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动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房屋租赁、农家乐等生产经营活动,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把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地,必须创新产业投入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以此来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