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路
2023-08-30胡穆清
胡穆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正剥着核桃,看着电视节目,耳边响起了妈妈清脆的朗读声。
我的妈妈酷爱文史,时常有作品发表在报刊上。此刻,她正捧着一本线装书,祥和的脸上露出会心的浅笑。那是她沉浸其中的一贯神情。
“妈妈,你研究生都毕业了,还写了那么多文章,怎么还读李白的《静夜思》啊?”我为妈妈的“幼稚”感到好笑。
妈妈缓缓抬起头,向我展示书的封面,笑着招手:“清儿,来,猜猜这是什么书?”
我定睛一瞧,居然有繁体字:“唐人……唐人万首绝句选?”
“对。这是本好书。你看今夜月儿已圆,读《静夜思》很应景呢。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每日都要朗读一会儿古诗文。你空了也可以读读,不懂的字来问我。”妈妈说完,把书递给我,抿了一口茶,开始埋头写作。
我捧着《唐人万首绝句选》,看着妈妈坐在那小小的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翻看地图册,琢磨字眼。台灯柔和的光照在她的身上,她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映在洁白的墙壁上,微微地晃动。
我的思緒开始飘远。
听爸爸说,我太公的老家是绍兴,那里有乌篷船,还盛产臭豆腐与花雕酒。后来,太公去了省城工作,家住西湖边,却经常念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贺知章的诗呢,太公是想家了呀!太公有六个孩子,分别去了五湖四海,很少回来。我的那些很少见面的亲人,会不会像太公一样,看到明月升起的时候,也会分外地想念故乡?
爷爷出生在杭州,奶奶则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奶奶家就在植物园边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类的美景对她来说可是家常便饭。后来,爷爷奶奶光荣下乡,定居在金华。奶奶个子高挑,说话做事不慌不忙,也从不发脾气,对人慈眉善目。在我的印象里,金华老房子总是干干净净的,小院里更是种满花草,春天有茶梅,下过雨后,地上落英缤纷,夏天是浓香的茉莉,秋天有五颜六色的菊花,冬天有简单好养的水仙,还有花期很长、散发着淡淡香味的米兰,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想,奶奶一定是受了西子湖的熏陶,才生成了好性格,养出了好花草。
妈妈常说,虽然奶奶早已经“抛得杭州去”,但她的心仍然“一半勾留是此湖”。记忆里,奶奶有时会盯着以前的照片发呆。“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呀?”我抱着小狗,跑过去问她。“宝贝,奶奶在想念杭州呀。”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
我们又何尝不想念杭州呢?虽然我出生在宁波,但幼年时光却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是我真正的故乡,那儿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那时我们住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附近,妈妈逢空就带我去她的母校扎帐篷、放风筝、看黑天鹅……
我们也去宝石山看过塔,去青芝坞赏过花,去灵隐寺烧过香,而我最爱的还是跟外婆一起去河坊街买各种小玩意儿、吃绿豆糕和定胜糕——玩累了,爸爸会抱着我,从武林门码头坐水上巴士回家,水上巴士行进在“至今千里赖通波”的京杭大运河上,两岸的柳丝在春风里摇曳,游船经过,河面溅起一排排白玉似的水花。
后来,我们搬到了金华,住在双溪西路。妈妈说,李清照就是在这里留下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千古名句。晴天时,父母会带我去婺江边散步,五百滩公园里有很多名人雕像,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的张志和,毕竟这是我们要背诵的课文。爸爸出差时,妈妈会准备好馒头或面包,领着我去黄宾虹公园,到清风楼后面喂锦鲤。我的名字里也有“清”字,是妈妈从《诗经》“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中取的,所以,她特别钟爱在清风楼陪我喂鱼,还说这里虽然小,但很像杭州的花港观鱼。
婺江的北岸有八咏楼和古子城,我爱爬城楼,也常被古街上的小玩意儿吸引,缠着妈妈买,久久不肯离去。而妈妈每次登楼,准会吟诵“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这也是李清照写的。记忆中的金华,总是围绕着这条美丽的婺江,江边是美丽的城楼,还有美丽的妈妈念着美丽的古诗。
你怎么也想不到,现在的我们定居在东海之滨的台州,因为妈妈是台州人。妈妈的奶奶——我的老太是天台人,所以我们对天台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看过天台山上华顶的雾凇,也听过国清寺的浑厚钟声。地理学家徐霞客也来过天台,记在他的游记里。妈妈曾教我背过李白“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的诗句,她还写过“浙江山水赛蓬莱,拟向东南费剪裁。飞瀑吐珠堆玉雪,拜经捧日陟崔嵬”的诗句呢。
有一次,妈妈问我:“清儿,你知道台州第一位诗人是谁吗?”我歪着脑袋想了很久。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妈妈喝口茶,继续说道,“唐代的时候,台州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叫项斯,他是台州第一个走向全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很多诗篇……”
听了妈妈的讲述,我知道了“逢人说项”的成语就源自项斯的好友杨敬之写的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寒假观看《浙东唐诗之路》,我才知道原来杭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经过绍兴与宁波,最终抵达台州与温州。说来也巧,我们全家人从“卷起沙堆似雪堆”的钱塘江畔,迁移到“水通南国三千里”的婺江畔,又到了“云水长和岛屿青”的台州,从北到南,从儿时到现在,我们所走过的路,恰好与千年前诗人们所走过的“浙东唐诗之路”重合。
这算不算一段古今奇缘呢?
指导老师:杨梦梦
文章点评
金瑞奇:有人说,看一个人的文字,就知道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小作者出身书香之家,受过良好的文化熏陶,难怪行文中将诗词名句用得如此自然贴切,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
张怡微:文章写得朴素天真,有儿童文学特质。文学家庭的氛围呈现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