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视频,让习俗充满生活气息
2023-08-30吴海勤
吴海勤
【教材分析】
“家乡的风俗”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话题,与本单元充满民俗风情的课文主题相契合,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从生活中发现民风民俗,多渠道了解其来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出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对个别落后的风俗现象有自己的看法,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过传统节日或参加风俗活动的体验,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最具民俗代表性的微视频带领学生观看。要借助范文、思维导图等支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习俗特点写清楚,传承、发扬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通过查阅资料、拍摄图片视频、请教他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习俗特点,借助图表记录习俗活动。
2.依托本单元所学课文,学
会调动多种感官仔細观察,有条理、有重点地把习俗活动过程写清楚,注意详略,写出在活动中的体会。
3.借助评价表,对习作进行评改,把全班的习作集中起来,按照习俗分类编一本风俗作品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玩转游戏,感受习俗特点
1.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或民间习俗都蕴含着丰富有趣的文化知识。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都以小组为单位了解了一些中华传统节日的来源及风俗活动,敢不敢来挑战?请小组代表参加“风俗小达人”闯关活动。
(1)第一关,看图片,猜节日,述活动。
(出示春节拜年、元宵节赏花灯、除夕夜包饺子、中秋节吃月饼的图片)看图猜节日名称。请学生简要概述节日活动。
(2)第二关,连连线,诵经典。
指名连线,说说诗句出处、诗句描述的节日习俗及作者,背诵整首诗歌。
2.导入:这段时间,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或风俗习惯进行了深入了解,这节课,我们来写一篇关于“家乡的风俗”的习作。(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风俗小达人”这一活动,为学生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通过游戏,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和发现,学生在游戏中回忆了习俗的相关知识,并从图片、经典诗文中感悟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借助图表,梳理节日梗概
1.同学们,老师课前了解到,你们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最喜欢参与的民俗活动是结婚。请大家回忆课文《北京的春节》,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北京人过春节的,重点详写的日子有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
预设:上面的日子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的特点,所以作家老舍写得详细,其余的日子则简单略写。
2.你们选择的节日或民俗活动是什么,按照时间顺序,把人们的活动列举出来。写出来以后,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组员补充。(师巡回指导,小组汇报。)
3.以家乡的春节为例,同学们主要罗列了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除夕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给压岁钱,初一吃糕、拜年、赶庙会,初二去外公外婆家,初五过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等。哪些日子最能体现家乡春节的特点呢?
预设:除夕、初一及正月十五。
【设计意图:“全习作教学”提出“全语文”“全学科”“全生活”的习作教学策略,“写什么”是学生习作的一大难题,因此根据民俗这一话题设计了罗列民俗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能围绕民俗选材。写民俗不能只顾自说自话,还要根据现实的生活经历,有重点地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日子,融合数学、美术学科的图表,广泛阅读,适当补充关于节日的传说、故事等。】
三、聚焦详略,学习有序表达
1.范文引路,定焦节日美食。
我们已经想好了写本次习作的大概过程,下面首先聚焦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美食,如何把它写清楚、写具体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腊八粥》第1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写了腊八粥的什么,是如何写的。
预设:作家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人。
预设:腊八粥做法简单,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形和味,如“叹气似的”“三口以上的唾沫”“大碗大碗”“大匙大匙”等词语,引发读者想象,仿佛美味的腊八粥就在眼前。
你们很会阅读与思考,善于发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描写家乡的节日美食时,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来表达。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蒸馒头、年糕和各色包子,初一的汤圆、“弯弯顺”(水饺)等。
句式迁移:( )的小孩子,
( )的大孩子,( )的老孩子,过年时提到(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 )的感觉呢。
预设: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独自骑车上学的大孩子,公园里打太极的老孩子,过年时,提到蒸馒头,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香香的、甜甜的感觉呢。
2.借助视频,学习有序表达。
课文中对腊八粥的做法,描写简单,不少同学对此提出疑问,该如何把美食制作过程写清楚呢?有同学过年时,和家长一起亲手做过类似的美食,谁来说一说做法?
预设:先和面,等待发酵,面发起来后,切成大小适宜的面剂,揉成形状,放入馅,捏成包子或做成馒头。
预设:巧手的大人会根据来年的属相制作不同的动物馒头,我们学很多遍都做得不好看。看着可爱的兔子面点,我们全家都舍不得吃。
过渡:大人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该如何把制作过程写清楚呢?我们来看一段微视频。
(1)视频一:做兔子馒头。
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再看视频,根据视频中的解说,说说制作过程。
将视频静音,借助视频画面,为视频配音。
过年时,家家户户蒸馒头,都希望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此外,贴春联也是过春节的一大习俗。贴春联该注意些什么?
(2)视频二:贴春联。
观看视频,了解春联特点,认识上下联。再看视频,辨别上下联。分段看视频,辨识有横批的上下联。
通过微视频的学习,我们对春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预设:春联对杖、平仄等。)
(3)視频三:拜年。
过年,长辈的压岁钱值得期待,但是,拜年仪式少不了——
观看视频,说说视频中的拜年方式。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拜年方式,注意点面结合。
结合传说,交流对压岁钱的不同感受。
小结:这三段微视频代表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春节活动,请大家根据刚才所学,构思自己的写作提纲和重点内容,根据提纲进行习作。
3.依据标准,重点内容写清楚。
写完了,请大家根据评价标准,先自己读一读,再和组员互相评一评。
评价标准:
(1)按照一定顺序写。
(2)描写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至少有看到的、听到的。
(3)详略得当,详写最能代表节日特点的活动。
(4)适当补充相关节日的传说、故事。
(5)书写正确、工整、美观。
小组互评后,请同学们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设计意图: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写清习俗活动是重点,写生动、写具体是难点。通过现场实验、读写结合,表达对比寻找学生可以用到的方法,把抽象的“写出特点”“写清过程”变成学生易于达到的技能,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将实验过程、习作知识通过学生之口习得。】
四、共议习作,培养作者意识
请同学们再次将自己的习作分享给组员,请大家根据上述标准进行评价,达到一项,得一颗星。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习作进行全班分享。
分享习作,师生互相建议完善习作。
每一种习俗都代表着特定涵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家乡不止有一个节日,还需要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按不同节日或习俗分类整理,用新颖的方式来包装。大家看,这是以往同学们制作的家乡民俗集,大家想学吗?
交流预设:
生:画画、照片、丝带、封面、封
底……
生:封面上要有作品名称和制作人,还有出版社、价格……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有趣的家乡风俗》,文的署名是小勇,图的署名是小文。记住,署名很重要,因为它是文或图的作者。我们创作的作品都是有价值的,封底右下侧标有价格。
每一个节日,每一种习俗,都有它一定的来源或寓意,承载着我们对生活、未来的美好愿望。风俗里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亲身体验,用心记录。
五、布置作业,培养作品意识
课后请班长协同各小组长完成家乡风俗集的编排工作。
板书设计:
习作1:家乡的风俗
风俗场景 点面结合
具体习俗 清楚明了
亲身经历 具体生动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