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科幻巡礼

2023-08-30李桦

科幻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雨果奇幻科幻

美国科幻的繁荣发展不仅体现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家和作品,以及从印刷文本到多媒体的传播,也体现在其庞大且经久不衰的读者群。而这个强大读者群的建立和维持不仅是优秀科幻作品的功劳,也归功于美国繁荣的科幻期刊市场,以及各种科幻奖项的推波助澜。作为《美国科幻巡礼》系列的最后一篇,本文将介绍美国20世纪以来的各种科幻期刊和科幻奇幻奖项,最后也简单介绍一下中美两国科幻界的互动与交流。这些期刊、奖项以及对外的交流,进一步为美国科幻积累了更多的文化资本,也令其得以在世界科幻的舞台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

美国的主要科幻期刊

美国的纸版、电子版和线上版的科幻奇幻杂志品类繁多,五花八门。下文以杂志的受欢迎度、杂志发表小说的获奖频率,以及杂志发行的时间作为标准,介绍一些美国的重要科幻杂志。有些杂志虽然已经停止发行,但因其在美国乃至世界科幻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也会介绍。以下介绍以创刊年代为序。

美国科幻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到1960年是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黄金时代,优秀的科幻杂志和杂志编辑起了决定性作用:发掘新作家、引导科幻写作潮流、促进科幻迷群的兴起等。

《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由雨果·根斯巴克创办于1926年,是美国第一本专门发表科幻小说的雜志。根斯巴克创办杂志的初衷是寓教于乐,他相信科幻小说可以教育读者。但令他失望的是,他很快发现读者更喜欢那些看起来并不可信的冒险故事,并不在乎小说是否有教育性和启迪性。杂志1929年易手后,就更偏离了根斯巴克的理想。尽管如此,根斯巴克带领下的《惊奇故事》对科幻领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为科幻小说创办了专门杂志,刺激了类型小说的出版。杂志的读者来信专栏促成了粉丝社群的建立,读者粉丝群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了科幻小说的发展。约翰·坎贝尓(John W. Campbell)、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霍华德·法斯特(Howard Fast)、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罗杰·泽拉兹尼(Roger Zelazny)和托马斯·迪什(Thomas M. Disch)都曾在杂志上首发他们的小说。《惊奇故事》虽然中间几次易主和变更主编,甚至停刊,但目前仍在发行。杂志在2012年7月改为线上杂志,2018年秋又恢复了纸媒印刷,只是影响力与黄金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惊奇故事》 

《模拟科幻小说与事实》(Analog Science Fiction and Fact)是美国最持久的科幻和科普杂志之一,创刊于1930年1月,至今仍在发行。原名《超科学惊异故事》(Astounding Stories of Super-Science),是美国纸浆杂志时代的领军科幻杂志。杂志发表了大量著名的科幻小说,比如杰克·威廉森(Jack Williamson)的《太空军团》(Legion of Space)和约翰·坎贝尔的《暮光之城》(Twilight)。坎贝尔于1937年成为杂志的主编,直到他1971年去世。在其任职期内,杂志发表了大量日后成为经典的科幻小说,比如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Foundation series)、范·沃格特(A. E. van Vogt)的《斯兰》(Slan),还有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的一些作品。1950年以后,坎贝尔开始对一些“伪科学”的主题感兴趣,导致一些经常向杂志投稿的科幻作家离开。同时,因为《银河科幻》和《奇幻科幻杂志》等竞争者的出现,《超科学惊异故事》不再是科幻杂志的领军者。但杂志之后还是发表了一些深具影响力的作品,比如哈尔·克莱门特(Hal Clement)的《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汤姆·格德温(Tom Godwin)的《冷酷的方程式》(The Cold Equations)。1960年,坎贝尔将杂志改名为“模拟科幻小说与事实”。坎贝尔于1971年去世后,本·波瓦(Ben Bova)接任主编。在任职的1972—1978年间,波瓦给杂志带来了一些改变,比如偶尔发表一些含有色情内容的科幻作品。当然,杂志也陆续发表了一些优秀小说,比如弗雷德里克·波尔(Frederik Pohl)的《飞向半人马座》(The Gold at the Starbow's End)和乔·哈德曼(Joe Haldeman)的《英雄》(Hero)。波瓦曾经五次蝉联雨果奖的最佳编辑奖。继波瓦之后,杂志又换过几任主编。目前,杂志内容包括获奖作家的介绍、科幻小说、科普文章、编者按、新闻、书评①。

《模拟科幻小说与事实》 

《奇幻科幻杂志》(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创刊于1949年,原名《奇幻杂志》(The Magazine of Fantasy),专注于奇幻,但杂志很快决定也发表科幻作品,所以改名为《奇幻科幻杂志》。与当时其他的科幻奇幻杂志不同,它只刊载小说,没有插图,也没有读者来信专栏。杂志发表过很多著名作品,刊登的作品多次获奖。杂志首发过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黑塔》(The Dark Tower)、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和沃特·米勒(Walter M. Miller)的《莱博维兹的赞歌》(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杂志目前为双月刊合订本,主编为雪莉·R.托马斯(Sheree Renée Thomas)。

《银河科幻》(Galaxy Science Fiction) 创刊于1949年,其发表的原创科幻作品多次获奖,比如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的《消防员》(The Fireman,改编为电影时名为《华氏451度》)、罗伯特·海因莱因的《魔偶奇谭》(The Puppet Master)和阿尔弗莱德·贝斯特(Alfred Bester)的《被毁灭的人》(The Demolished Man)。在杂志的鼎盛时代,其发表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尤其是在霍勒斯·戈尔德(Horace Leonard Gold,1914—1996年)担任主编的50年代,弗雷德里克·波尔盛赞戈尔德将“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性”(sophisticated intellectual subtlety)融入科幻小说。戈尔德引导杂志走向了新方向,也影响了60年代新浪潮科幻的出现。后来,弗雷德里克·波尔在1961年正式接替戈尔德成为主编。1969年波尔离开后,杂志逐渐式微。

《奇幻科幻雜志》

《轨迹》(Locus: The Magazine of the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Field) 杂志创刊于1968年,为月刊。创办杂志的初衷是为波士顿申办1971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助力,并计划在科幻大会选址结束后就停刊。但选址结束后,其创办人之一查尔斯·布朗(Charles N. Brown)决定继续发行杂志。杂志的定位是科幻新闻杂志(newszine),发表科幻和奇幻领域的新闻,发布新出版的类型小说书目,每年运作轨迹奖。杂志于1997年开始同时发行网络版《轨迹在线》(Locus Online)。布朗从1968年起担任杂志的发行人和主编,直到2009年去世。之后,杂志由丽萨·特罗姆比(Liza Groen Trombi)接任主编至今。

《阿西莫夫科幻杂志》(Asimov's Science Fiction)是一本高水准的科幻杂志,发表当代优秀科幻小说,目前为双月刊。杂志创刊于1977年,发行至今。杂志虽然以阿西莫夫命名,但是阿西莫夫拒绝担任编辑,他是编委会的主席,负责撰写编者按和回复读者来信,直到1992年去世。杂志的第一任主编乔治·辛塞斯(George Scithers)与当时的一些优秀美国科幻作家签订了条件优厚的写作合同。杂志发表科幻小说、获奖作家名录、编者按、新闻、书评和科幻科学界的事件报道等。目前,科幻圈公认的三大传统科幻刊物包括《模拟科幻小说与事实》《奇幻科幻杂志》和《阿西莫夫科幻杂志》。

《银河科幻》

《奇异地平线》(Strange Horizons)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热门的网络科幻杂志,2007年曾获雨果奖提名。杂志发表的科幻作品不断被收入美国科幻选集里。这本网络杂志也代表着未来科幻杂志的方向。《奇异地平线》是周刊,发表推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科幻艺术、诗歌、书评、论文、谈访和圆桌讨论。杂志对推想小说的定义包括科幻、奇幻、恐怖、非主流幻想小说①以及对科技动向的推想。《奇异地平线》发表的多篇小说曾经进入雨果奖、星云奖等科幻大奖的最终投票名单。

《顶点杂志》(Apex Magazine) 是一本网络杂志,发表黑暗科幻、奇幻和恐怖小说,曾获雨果奖提名。杂志创刊于2005年,曾在2019年停刊八个月,于2020年1月复刊。杂志的自我定位为:奇异、超现实、惊人和唯美。杂志以两种形式刊发,一种是每隔一个月以电子书的形式出版一期合集,另一种是在两个月期间逐步发表完一期。杂志除了发表短篇小说以外,也发表作家访谈和非虚构论文。另外,杂志现在每个月还在播客上发布有声原创短篇小说。

《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 Magazine: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虽然是2006年才创刊的网络科幻杂志,但发表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各种科幻大奖。杂志发表过当代很多优秀科幻作家,比如伊丽莎白·贝尔(Elizabeth Bear)、基杰·约翰逊(Kij Johnson)、凯特林·基尔南(Caitlin R. Kiernan)、萨拉·莫奈特(Sarah Monette)、凯瑟琳·瓦伦特(Catherynne Valente)、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和彼得·沃茨(Peter Watts)的作品。杂志是月刊,但从2008年起,每年会出版一本纸版的年度合集。近年来,《克拉克世界》特别关注中国科幻,与科幻世界、微像文化等合作设了中国科幻专栏,促进了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轨迹》

Tor.com是由托尔图书出版公司(Tor Books)于2008年创办的在线科幻奇幻杂志,发表原创科幻奇幻短篇小说、书评、幻想小说评论,以及和宇宙相关的文章。读者可以免费阅读。杂志获得过六次轨迹最佳杂志奖(2015年、2017—2021年),这打破了四十年来此奖由《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和《奇幻科幻杂志》垄断的传统。

《光速》(Lightspeed) 是一本电子杂志,创刊于2010年。杂志发表各种题材的科幻和奇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类型包括近未来、软科幻、远未来和星际硬科幻,奇幻小说题材则包括史诗性奇幻、魔法和当代都市传奇、魔幻现实主义、科学奇幻和民间故事。自创刊以来,杂志曾两次获得雨果奖,其发表的小说曾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和世界奇幻奖等科幻奇幻大奖的提名。杂志的编辑约翰·亚当斯(John Joseph Adams)也多次获得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的提名。杂志每月1日以电子书的形式发售,每期包括八篇短篇和中篇小说、访谈录、作家问答、评论等。

《阿西莫夫科幻杂志》

最后介绍的是创刊于2014年的双月刊线上杂志《怪异志》(Uncanny Magazine)。杂志发表过郝景芳的《折叠北京》英文版以及刘宇昆和其他美国新锐中青年科幻作家的作品。杂志由琳恩·M.托马斯(Lynne M.Thomas)和迈克尔·戴米安·托马斯 (Michael Damian Thomas)编辑和发行,杂志吉祥物是太空独角兽。杂志每期发表原创科幻奇幻短篇小说、一篇重印小说、原创诗歌、非幻想短文和两篇访谈。杂志从2016年到2020年连续荣获雨果奖最佳半专业杂志奖,2021年仍获提名,2022年又再度获奖。

从以上对美国科幻杂志的梳理可以看出,杂志的趋势是由纸媒走向线上发行,发表的作品也从纯科幻、纯奇幻到科幻和奇幻相融合。杂志的走向也反映了整个美国甚至世界科幻领域的变迁趋势。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不再单纯寻求由传统的出版社发行作品,而是投向线上科幻杂志。在内容和风格上也不断创新,打破类型小说边界,融合各种类型小说的母题,甚至生成新的类型,比如前面提到的非主流幻想小说。

美国科幻奇幻奖

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奇幻大奖是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和世界奇幻奖。除了这四大奖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科幻奖。美国科幻奖项的繁多反映出科幻在美国流行文化和消费市场中的分量①。

雨果奖(The Hugo Awards)是世界科幻界的最高荣誉,由世界科幻大会运作,于1953年在第1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首次颁发,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流程如下:每年的一月到三月,世界科幻大会的每个成员可以针对每个奖项提名五部前一年首次发表的作品。四月初公布每个奖项提名前五的名单,并印在选票上,选票会寄给会员进行投票。投票在七月结束(每年具体的时间不一样,与当年科幻大会的召开时间有关)。会员在投票时也要给作品进行先后排名。投票结果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公布,并举行颁奖典礼。

虽然作品的国家和语言都不限,但因为世界科幻大会的成员大多在英语国家,所以提名和获奖的作品大都是英文的。如果一部作品的英文版是前一年首发,也有资格提名和参赛。以电子出版物形式首发的作品也有参赛资格。雨果奖主要奖项包括:最佳长篇小说奖、最佳长中篇小说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最佳系列连载小说奖、最佳图画/漫画小说奖、最佳相关作品奖、最佳长篇剧作奖、最佳短片剧作奖、最佳长篇编辑奖、最佳短篇编辑奖、最佳职业艺术家奖、最佳半职业杂志奖(Best Semiprozine)、最佳粉丝杂志奖(Best Fanzine)、最佳粉丝声视作品奖、最佳粉丝作者奖、最佳粉丝艺术家奖。另外,世界科幻大会还有权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临时添加额外奖项。有时,世界科幻大会也会颁发特别奖,但特别奖不是由选票决定,而是由获奖委员会甄选决定。这种特别奖并不属于雨果奖的奖项范畴,但与雨果奖同时颁发。

《克拉克世界》

另外,还有两个奖项与雨果奖关系密切,但不属于雨果奖范畴。北极星最佳青少年科幻图书奖(The Lodestar Award for Best Young Adult Book)与雨果奖同时评选,并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上同时颁奖。最佳惊奇故事新人奖(The Astounding Award for Best New Writer)在2019年以前为约翰·坎贝尓奖(John W. Campbell Award),评选和颁奖也与雨果獎同时进行,但其评奖规则不是由世界科幻大会制定的。此奖由《戴尔杂志》(Dell Magazines)创办和运作,评奖前两年内发表处女作的作家都有资格参选。

星云奖(The Nebula Awards)始于1966年,由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SFWA)主办。获奖作品都是前一年在美国发表的英文科幻和奇幻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星云奖仅限于美国作家,翻译成英文的科幻作品以及在网站上以电子版形式发表的英文科幻作品也有资格参与评奖。每年的11月15日到来年的2月15日,SFWA会员都可以提名参赛作品,但不可以自我提名。获得提名最多的六部作品会出现在选票上。三月份,SFWA的会员参与投票,获奖结果则会在五月份召开的SFWA年会上公布,并举行颁奖仪式。

星云奖不设奖金,但会颁发给获奖者一座制作精美的奖杯,奖杯是一块透明体,内镶由金屑构成的螺旋状星云和由宝石雕成的星球。奖杯的草图由凯特·威廉(Kate Wilhelm,1928—2018年)绘制,并由J.A.劳伦斯(J. A. Lawrence)完成最终设计,从1966年沿用至今。最开始主要奖项有四类:长篇、中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奖。1974—1978年还颁发了最佳电影电视剧作奖,2000—2009年间颁发了最佳剧本奖, 2018年增设了最佳游戏创作奖。另外,从2019年起,星云安德烈诺顿中学生和青少年科幻奇幻小说奖(Andre Norton Nebula Award for Middle Grade and Young Adult Fiction) 和星云雷·布拉德伯里奖杰出剧作奖(Ray Bradbury Nebula Award for Outstanding Dramatic Presentation)正式纳入星云奖项。这两个奖项之前都是独立的奖项,但与星云奖和SFWA有很深的渊源。安德烈诺顿奖是为纪念作家安德烈·诺顿(Andre Norton,1912—2005年),于2006年设立的,在SFWA年会上与星云奖一起颁发。获奖作品都是前一年发表的面向青少年读者的科幻奇幻小说,包括连环画(graphic novels),对作品的字数没有限制。星云雷·布拉德伯里奖杰出剧作奖始于1992年,为纪念多产的科幻作家和剧作家雷·布拉德伯里而设立,颁给前一年发布的科幻影视作品,但不包括电视连续剧。在2019年正式纳入星云奖之前,获奖作品由SFWA主席决定。

《光速》 

轨迹奖(Locus Awards)由加州奥克兰的《轨迹》(Locus)主办,由杂志读者投票产生,颁奖仪式在每年杂志主办的晚宴上举行。除了给获奖者颁发奖牌外,出版获奖作品的出版社也会获得证书。轨迹奖始于1971年,设立的初衷是为雨果奖的投票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现在与雨果奖、星云奖并列为美国的三大科幻奖。此奖也被视为奇幻和恐怖小说领域内有声望的大奖。其奖项繁多,主要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小说、短篇小说、选集、专集、非虚构作品、艺术家、编辑、杂志和出版社。

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s) 颁发给参选年前一年发表的奇幻作品。此奖由世界奇幻大会运作,创立于1975年,在每年十月底的世界奇幻大会上颁发。奖项包括奇幻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作家专集、作家选集、奇幻艺术家、专业及业余成就奖、奇幻大会奖和终身成就奖。大会的每个会员可以就每个奖项提名两部作品,评委会成员可以在每个奖项内添加三个或四个提名,最终的获奖者由评委会选出。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大奖以外,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科幻奖。虽然这些奖的影响力不如前面提到的四大奖项,但在科幻领域内仍具有很高声望。比如两个主要终生成就奖,一个是创立于1975年并活跃至今的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大师奖(SFWA Grand Master Award),于2022年改名為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 (Damon Knight Memorial Grand Master), 颁给在世的科幻奇幻作家。获奖者不是由会员投票选出,而是由协会委员会官员评定。大师奖在星云奖的年度晚宴上颁发,但晚宴之前就已经揭晓获奖名单。另外,由堪萨斯科幻协会1996年创立的科幻名人堂奖(Science Fiction Hall of Fame),每年评选出两位在世作家和两位已故作家进入名人堂,最近一次颁奖是在2020年。另外,美国还有以著名作家命名的科幻奖,比如菲利普·迪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还有阿瑟·克拉克奖(Arthur C. Clarke Award),每年颁发给三位获奖者,分别授予终身成就奖、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和创新奖,刘慈欣和华裔作家特德·姜就曾获其想象力服务社会奖(Arthur C. 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有针对某一特定主题科幻作品的奖项,比如“另类奖”(Otherwise Award)只颁给探索性别关系的科幻小说;还有专门颁发给科幻艺术的“切斯利奖”(Chesley Awards)。这些较小的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当地范围。

美国的四大科幻和奇幻奖以及各种区域性和主题性的小奖反映了科幻在美国社会的普及程度。奖项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科幻作品的多样性,迎合了不同作家和读者的需求。这些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美国,而是辐射到世界各地。同时,这些奖项也捕捉和反映了科幻潮流的最新趋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科幻读者、评论家和产业都能通过每年的获奖作品和作家获得最新的科幻动态。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美科幻交流

自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后,大量中国科幻小说陆续被翻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出版。刘宇昆(Ken Liu)、周华(Joel Martinsen)、白睿文(Michael Berry)、金雪妮(Emily Jin)等译者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除了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陈楸帆的《荒潮》、郝景芳的《流浪苍穹》、韩松的《医院》三部曲这些长篇小说以外,美国还出版了一些中国中短篇科幻小说选集,收录了近二十年来中国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品,比如宋明炜教授和胡志德(Theodore Huters)合编的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转生的巨人》(The Reincarnated Giant,2018年),不仅收录了王晋康的同名小说,还包括了港台地区的科幻小说。还有以郝景芳的小说《看不见的星球》(Invisible Planets,2016年)命名的小说集和以糖匪的《碎星星》(Broken Stars,2019年)命名的小说集,均由刘宇昆主编。2021年出版的倪雪婷主编的《中华景观》(Sinopticon), 2022年出版的于晨和王侃瑜主编的短篇小说集《春天来临的方式》(The Way Spring Comes and Other Stories)都广受好评。这些英文版的中国科幻小说集收录了刘慈欣、韩松、王晋康、飞氘、郝景芳、夏笳、糖匪、赵海虹、迟卉、双翅目、王侃瑜、程婧波、陈虹羽等当代作家的科幻小说。另外,近年来,国内很多出版社和科幻机构也再版或翻译出版了很多当代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的作品,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雨果奖标识

近十年来,美国的学术杂志开始发表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科幻小说的研究论文,比如《科幻研究》(Science Fiction Studies)曾在2012年出版了关于中国科幻研究的特辑,由吴岩教授和维罗妮卡·霍林格教授(Veronica Hollinger)共同主编。其他科幻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比如《乌托邦研究》(Utopian Studies)、《科幻评论》(SF Reviews)等也都出过研究中国科幻的特刊,刊发关于中国科幻的论文。国内的科幻研究者也频频在国际学术年会上获奖,比如吴岩获得了由科幻研究协会颁发的托马斯·D.克拉伦登奖(Thomas D.Clareson Award),李广益和范轶伦都分别获得过杰米·毕晓普纪念奖(Jamie Bishop Memorial Award)的年度最佳非英语科幻论文奖。另外,研究中国不同时期科幻小说的英文学术专著也相继出版,比如研究清末民初科幻的两部专著——2017年出版的纳檀霭孙(Nathaniel Isaacson)撰写的《天国: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Celestial Empire: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和2019年出版的由安罗岚(Lorenzo Andolfatto)撰写的《百日文学:中国清末乌托邦小说(1902—1910)》(Hundred Days' Literature:Chinese Utopian Fiction at the End of Empire, 1902—1910),以及2021年出版的由李桦撰写的研究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科幻的《文化解冻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Chinese Science Fiction during the Post-Mao Cultural Thaw),即将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明炜教授研究中国新浪潮科幻小说的专著《看的恐惧:中国科幻小说的诗学》(Fear of Seeing: A Poetics of Chinese Science Fiction)。另外,由宋明煒、纳檀霭孙和李桦共同编辑的中国科幻学术论文集《中国科幻小说:概念、形式和历史》(Chinese Science Fiction: Concepts, Forms, and Histories)将于2023年底由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出版。

除了这些出版成就以外,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和科幻研究学术年会上,也有中国科幻研究小组和单篇论文讲演。中国国内的科幻学术会议也会邀请国外的科幻研究学者参加。同时,国内的学者也发表了许多研究和介绍国外科幻小说的学术论文。另外,很多中国科幻作家受邀参加各种国际科幻研讨会和独立讲座,尤其是过去几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会议和讲座改为线上,反而使科幻作家更方便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从中国和美国科幻的交流来看,笔者感觉有一个逆差,就是中国科幻走出去的力度和速度在快速提升。

星云奖 

近年来中美科幻交流一片繁荣,但我们不能忽视老一辈的科幻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美科幻交流。这段历史还没有被深入发掘,所以笔者在这里想简单介绍一下。最著名的中美科幻界的交流,应该是1983年由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SFWA)主席弗雷德里克·波尔率领的访华代表团来到中国,其成员包括伊丽莎白·安妮·赫尔、《轨迹》当时的出版人查尔斯·布朗、华裔美国科幻作家伍家球、罗杰·泽拉兹尼、佩吉·哈尔等人。关于此行,伍家球曾撰文详细记述,并刊发在《惊奇故事》1984年第9期上。在此文中,伍家球特别提到了访问团与中国科幻作家叶永烈、魏雅华的会面。他也指出了将中国科幻小说传播到国外的挑战性:翻译上的困难以及当时的中国科幻作品“普遍不具备深度意涵,故事情节亦与前沿科技知识相距甚远”。

这次美国科幻代表团的访问时间是短暂的,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叶永烈先生后来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的理事,还与童恩正一起参加了由弗雷德里克·波尔和伊丽莎白·安妮·赫尔共同发起的一个国际写作项目。项目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幻作家书写一个共同的主题:外星人联盟将外星人的意识发射到地球上来,这些外星人意识占据地球人身体后发生的故事。这些短篇小说于1986年结集出版,名为《来自地球的故事》(Tales From the Planet Earth)。叶永烈先生的小说英文名是The Thursday Events,中文版的原名是《其实只有一个》。童恩正先生的小说英文名是The Middle Kingdom,中文版的原名是《第一次失败》。这应该是最早的中国科幻作家参与的国际写作项目。

轨迹奖奖杯

美国科幻代表团来访时,在上海是吴定柏教授担任翻译。后来,吴教授在1988年到1991年间在美国宾州的印第安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参与翻译、编辑和发表了介绍中国科幻小说的小说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是他与帕特里克·墨菲(Patrick D. Murphy)编辑的小说集《来自中国的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 from China),里面收录的中国科幻小说按主题分为三类:机器人与克隆、间谍与技术、太空内外。小说集还附了吴教授的长文,介绍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这应该是第一本系统地翻译中国科幻小说的英文出版物。另外,吴教授也发表过英文论文《中国的科幻迷》(Fandom in China)。吴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将中国科幻传播到海外的一位重要前辈。

科幻世界杂志社是中美科幻文化交流的主要推手之一。《科幻世界》杂志不但是中国科幻界了解世界科幻的窗口,也是美国科幻界了解中国科幻的主要通道之一。科幻世界前社长杨潇曾乘坐八天八夜的火车,历经奔波,成功取得世界科幻协会1991年年会在中国成都的举办权,年会的顺利举办成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也大大拓展了包括中美在内的中外科幻交流。1997年,科幻世界举办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美国科幻学者伊丽莎白·赫尔博士、科幻作家詹姆斯·冈恩、宇航员香农·露西德、罗斯空军上校等专家受邀前来参会,此次大会被誉为20世纪最隆重的科幻盛会,中央电视台各频道三十多次报道了大会各项活动,美国《新闻周刊》对其报道更是长达十七页。此后,科幻世界分别于2007年、2017年和2019年举办三次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为中美科幻持续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同时,科幻世界也是最早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中国科幻机构,并于2017年开始牵头发起申办世界科幻大会。2018年,科幻世界联合中国主要科幻机构、科幻作家、科幻艺术家和科幻迷发起成立科幻联盟,并以此为主体在美国圣何塞第76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正式发布申办宣言。2021年华盛顿科幻大会上,成都成功代表中国赢得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2022年芝加哥科幻大会期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赴美交流,开启了世界科幻大会的成都時间。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成功召开,必将极大推动包括中美在内的中外科幻领域的双向交流互通。

中国和美国科幻交流会继续加深,尤其2023年在成都召开的世界科幻大会将进一步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同时也会给中国科幻界带来新的影响。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竹 子】

①关于《模拟科幻小说与事实》和其他美国科幻杂志的详细介绍,请参看各杂志官网、维基百科等网站,如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cience_fiction_magazines和 https://www.everywritersresource.com/top-10-science-fiction-magazines/等。

①Slipstream,日文译为伴流文学或变流文学,是指一种跨越科幻、奇幻和其他文类边界的推想小说。由理查德·多赛特(Richard Dorsett)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赛博朋克作家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在Mythaxis Review访谈时提出。

①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参看http://www.sfadb.com/Awards_Directory关于各种科幻奇幻奖的介绍。

猜你喜欢

雨果奇幻科幻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雨果剃发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