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伦贝尔柴河林区栎尖细蛾为害情况调查分析

2023-08-29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柴河呼伦贝尔林区

李 欣

(呼伦贝尔市柴河林业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蒙古栎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在呼伦贝尔柴河林区属于乡土优势树种,根系发达,盘结土壤,具有较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1]。主要分布在韭菜沟、白毛沟、柴河口、哈布气、固里河5 个林场内,总面积为30 240.9 hm2。其中韭菜沟和白毛沟2 个林场分布较为集中,面积为20 602.5 hm2,生长态势良好。

栎尖细蛾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在呼伦贝尔地区属于常发性林业害虫[2]。其幼虫潜食蒙古栎叶肉,危害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脱落,失去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当春季树木发叶时,幼虫开始为害,以咬破柞叶表皮,潜入叶中取食叶肉,肉眼可见树木叶片呈现银色线形虫斑并逐渐扩大,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使林业经济特别是生态效益遭受巨大损失。

1 调查方法

1.1 线路踏查。根据呼伦贝尔柴河林区的树种分布情况,在蒙古栎较为集中连片的韭菜沟林场和白毛沟林场内,选择18 条有代表性的路线,开展栎尖细蛾虫害调查。采用目测、望远镜观测及无人机遥控观测等方法进行线路踏查,对初步判断有被害的林分设立临时标准地开展详细调查。

1.2 标准地调查。线路踏查的基础上,不同密度的林分设立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2 hm2。标准地内蒙古栎数量不少于100 株,且应在独立林业小班内。在标准地内,以“Z”字形取样的方法,隔株选取20 株样树将其编号,进行各虫态的详细调查,研究其为害程度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线路踏查确定发生面积。4 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使用诱虫灯或白炽灯在标准地内灯诱成虫,根据每日积累诱蛾量、诱蛾率和雌雄性比等数据,结合越冬基数调查数据,计算成虫的越冬存活率、出蛰历期和产卵量,预测幼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5 月中上旬时在标准地内观察虫卵孵化历期与孵化率,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为栎尖细蛾的为害期,在标准地样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取100 cm 样枝调查虫口密度及叶片受害率,结合线路踏查数据,确定虫害的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并将各标准地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汇总。6 月中下旬使用样方法在标准地内开展蛹期调查,并在标准地内放置养虫笼,选取100 只栎尖细蛾蛹放入养虫笼中,观测其羽化历期和羽化率。11 月下旬使用筛网将样方内枯枝落叶在白布上方进行过筛,得出此标准地越冬虫口密度,进行下一年度趋势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 mm 左右,翅展9 mm 左右,呈银灰色,复眼深棕色,前翅窄长,外观似团扇形,有银灰和棕黑色鳞毛,后翅锥状,翅缘有黑色长缘毛,腹部各环节腹面有八字形黑斑,足上有黑白色环纹。触角呈线形,略长于虫体,雄性成虫颜色较淡,虫体略小。卵为水青色,直径0.7 mm 左右,略呈椭圆形。卵壳极薄且软,幼虫体色水青,半透明。头扁,呈灰黑色。腹部由13 个环节组成。胸足3 对,淡黑色。腹部第3、4、5 节各有腹足1 对,第10 腹节有臀足1 对。第一胸节背部并列有两块黑斑,其它各节有一块黑斑,逐节渐小。老熟幼虫体长约6.5 mm,体宽约1.2 mm,头呈棕黑色,腹部的13 个环节前半部呈鲜红色,后半部水青色,背部黑斑色淡或无黑斑。茧呈白色,椭圆形,似鱼鳞状,直径约9 mm,茧层很薄,肉眼可以见茧内蛹体。蛹呈黄褐色,体长约4.5 mm,体宽约1 mm,背部有老熟幼虫时的红色环斑,触角略长出蛹体,呈麦穗状。

2.2 危害程度。通过近3 年来本地区调查数据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文献,并参考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编著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4],将栎尖细蛾危害程度按如下方法划分,即①轻微危害+,树叶被害1/3 以下;②中等危害++,树叶被害1/3 ~2/3;③严重危害+++,树叶被害2/3 以上。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分析得出,该虫害的虫口密度数据较为适用于防后效果调查及发生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监测预报,而判定栎尖细蛾对蒙古栎的危害程度时,建议使用“叶片受害率”进行分级,即①轻度危害+,叶片受害率33%以下;②中度危害++,叶片受害率33%~67%;③重度危害+++,叶片受害率67%以上。通过此标准将栎尖细蛾的危害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为下一步科学精准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从表1可以看出,2019 年~2021 年栎尖细蛾虫害在柴河林业局施业区内普遍发生,其中2020 年危害最为严重,发生面积为5 316.9 hm2,约为调查总面积的25.8%,平均叶片受害率高达75.3%,对该地区蒙古栎造成了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

表1 呼伦贝尔柴河林区2019 ~2021 年栎尖细蛾发生情况表

2.3 生活习性。近3 年通过使用灯诱、饲养、套笼等方法,观测调查得出呼伦贝尔柴河林区栎尖细蛾各虫态的发生期及生活习性。调查分析表明,栎尖细蛾越冬成虫于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开始出蛰,成虫有趋光性,以花蜜为食。5 月的中下旬左右开始交尾产卵,在产卵时不会将其产在一起,而是在叶面上缓慢爬行,产1 粒卵之后再爬到另一处产卵。在迎风山坡和山岗处产卵较少,在蒙古栎分布较为集中连片且背风向阳场所产卵较多[3],虫卵在温度为19 ℃左右时5 ~7 d孵化成幼虫,幼虫于卵壳原处咬开叶片表皮潜入叶中取食叶肉,被害叶面呈白色曲绕图案。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向虫体的周围取食叶肉,被害处逐日扩展呈透明膜状虫室,一个膜室内有幼虫1~30 头不等,一头幼虫即可形成一个膜室。这个阶段有粪粒散落在模室内部。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老熟幼虫咬破膜室爬出,吐丝垂落到地面,钻至枯枝落叶层中,在蒙古栎枯叶上吐丝结茧。7 月中旬左右成虫羽化,3 ~4 d开始交尾产卵,5 ~7 d 孵化出第2 代幼虫开始为害,因此时蒙古栎叶片表皮较硬,幼虫难以潜入叶中取食,只能为害部分新梢的嫩叶,所以第2 代幼虫为害较轻。8 月中下旬第2 代幼虫开始结茧化蛹,9 月上中旬第2 代成虫羽化,以此期成虫越冬传代(表2)。

表2 呼伦贝尔柴河林区2019 ~2021 年栎尖细蛾各虫态发生期

3 小结

在2019 ~2021 年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柴河林区栎尖细蛾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发现此害虫在本地区1 年发生2 代,第1 代为害较为严重,第2 代为害较轻,以成虫于蒙古栎树下落叶层中越冬,属于常发性害虫。并在近3 年的调查和分析中探索出适合该地区的调查方法和危害程度标准,进一步准确掌握了栎尖细蛾在呼伦贝尔柴河林区的生物学特性,为科学精准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柴河呼伦贝尔林区
柴河水库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分析
柴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合理性研究分析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柴河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银色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之行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