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养牛蛙养殖尾水中竟出现了“红虫”
2023-08-29文图海洋与渔业周礼雄
■ 文图|《海洋与渔业》记者 周礼雄
7月25日,早上五点,天还未亮。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十四涌的广东凯利搏智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利搏智公司”)牛蛙养殖基地已经忙碌起来,趁着夜凉,64万尾采购自阳江的蛙苗被投入养殖池,开始新一轮的牛蛙养殖。站在养殖池边,也并无异味。
目前,牛蛙已经形成较大体量的终端消费需求,吸引众多从业者投身牛蛙养殖,牛蛙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水产品中也属于比较高的种类,使其成为近几年发展最迅速的水产品类之一。2022年,牛蛙产量约65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与此同时,关于牛蛙养殖污水排放、恶臭扰民以及用药过度等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国内多地对牛蛙养殖说“不”,清退事件也时有发生。
凯利搏智公司利用益生菌进行牛蛙养殖水体处理和饲料拌喂,实现了无抗、无臭、零排放养殖,在《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即将实施之际,为实现牛蛙绿色健康养殖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养殖牛蛙不再闻恶臭
6月底,凯利搏智公司养殖基地的牛蛙以单价12元的价格上市,亩产量达到了4万斤。按照目前的养殖进度,公司今年可养殖三个批次的牛蛙。“牛蛙是目前少有的一年就可以回本的水产养殖品类。”凯利搏智公司总经理高战元如此总结道。
针对目前牛蛙养殖“既有市场需求”又“时常被清退”的境遇,高战元认为,牛蛙有市场就阻止不了有人去养殖,关键问题不是“牛蛙能不能养”,而是需要在养殖端解决高污染尾水排放和高残留药物使用的问题。
牛蛙养殖过程中,牛蛙蜕皮以及饲料残饵在水中腐败,会形成一种有机污水,污水中不仅富含蛋白质与油脂,氨氮磷及含盐量也较高,带有明显的腥臭味,这是牛蛙养殖被“嫌弃”而被居民投诉的恶臭气味的来源,若不处理而直接排放,会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为了解决养殖尾水中的有机质,凯利搏智公司采用了生物净化处理的方式,将自主研发的益生菌按照一定比例溶于水中,对养殖尾水中的有机质生物降解成有用的基础物质。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式是极其有效的。“我们随时对水体进行检测,氨氮都低于1.5mg/L,亚硝酸盐则几乎没有。”高战元说,“另一个表明水质处理得很干净的现象是,水体中出现了枝角类浮游动物。”枝角类浮游动物俗称“红虫”,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存在较为敏感,已成为世界各国水质必测项目之一。
高战元表示,按照凯利搏智公司的处理模式,牛蛙养殖尾水再经益生菌处理可直接抽回养殖池循环利用,养殖水体“有进无出”,除了蒸发和渗透,并无养殖尾水排放周边河湖,“我们利用益生菌进行养殖水体处理,实现了牛蛙无臭、尾水零排放养殖。”
避免“以药养蛙”
目前正处盛夏,高温炎热。凯利搏智公司技术员表示,在这样的天气,如果食料较大,牛蛙可能会出现白内障病变,但只要水体处理得好,一般也不会出现,即使少量出现,也只集中在池尾。凯利搏智公司设置了专门的池塘,用来处理病理化的牛蛙,避免整体性用药。
8月1日,首个专门为牛蛙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将正式实施,《规范》围绕组织管理、场地环境与管理、养殖管理、投入品管理、病害防治、尾水处理等牛蛙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展开,其中明确了牛蛙养殖用药的“黑白名单”,规范和提高了养殖用药标准,首次明确地将农药列入养殖用药黑名单内,将农药残、兽药残、重金属等一百多项内容列入检测指标内。
高战元对规范的出台表示欢迎,他表示,牛蛙产业要持续发展,结束“打游击”的养殖方式,必须走规范化的绿色健康养殖路线。“我们的方式恰恰是降药的,益生菌与一些抗生素是有些冲突的,要取得效果,本身就必须尽量减少用药,养殖户一定要摒弃过去粗放型的整体性预防性用药的养殖方式,完全按照技术标准来操作,才能达到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