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8-29慕芬芳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芜湖市集群产业链

文/慕芬芳 郭 伟 李 瑾(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机器人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均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把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芜湖市得益于高新制造业的技术积淀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把握住了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已率先部署机器人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一、文献综述

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集群是其主要发展模式。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Porter M.,1990)把产业集群概念定义为在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公司和机构集合。相对于非集群企业,产业集群具有集聚、知识溢出、植根性、外部范围经济、吸聚及衍生等优势,集群规模越大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董必曦(2015)研究了天津市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产业结构、社会关系网络和集聚水平及产业集群形成机制,识别出了影响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构建了天津市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的“钻石模型”。王慧艳(2020)从效益指标、产业结构、技术研发等方面分析近年来广东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进程特点,并据此提出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但从机器人产业集群整体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寥寥无几;在研究内容上,多数学者研究的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或从经济指标研究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表现出定性分析多、理论研究多,但是定量分析少、实证研究少的特征。

基于此,本文以芜湖市为例,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依据网络、文献资料和企业工商登记数据,运用现状分析法和空间布局分析法对机器人产业领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根据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技术研发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1)现状分析法。首先,从网络、文献等渠道全方位地搜集资料,了解安徽省、芜湖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技术发展水平与发展趋势等;其次,对产业集群、机器人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清晰界定研究对象,理清研究思路。

(2)空间布局分析法。首先,提取企业经营范围和机器人相关的企业数据;其次,对数据进行清洗、处理;最后,根据企业注册地址和年报地址确定筛选企业的地理位置,并对机器人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机器人产业的集群状况以及重点发展区域进行研究,评价空间聚集状态,发现该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布局规律。

2.数据来源

(1)现状分析法的数据来源。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安徽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芜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芜湖市机器人有关产业政策、产业新闻资讯等。文献资料来源于知网等学术文献、学位论文检索平台。

(2)空间布局分析法的数据来源。针对芜湖市各区、县,包括无为市、南陵县、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共7 个地区,以2022 年4 月芜湖市工商登记的6577 条机器人企业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天眼查、高交会企业名录等),对全市营业范围包含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生产、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任一种的企业进行筛选,属性字段包括企业名称、经营状态、成立时间、企业地址以及营业范围等,得到403 家企业(以下称作样本企业),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企业的地区分布

三、结果与分析

1.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从缓慢增加到快速集聚,产业集群迸发活力。在样本企业中,2005 年以前芜湖市机器人企业仅有3家,“十一五”期间,企业数量仅增加9 家;“十二五”期间,芜湖市机器人企业数量缓慢增长,新增企业64家,累计企业76 家,新增企业数占企业总数近84.2%;“十三五”期间,国家关于机器人产业的专项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与深化,《中国制造2025》出台,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 年)》的政策指引,芜湖市抢先布局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迎来快速发展,2016—2020 年新成立机器人企业283 家,累计企业359 家;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 年新成立机器人企业44 家,累计企业数达403 家,如图1 所示。

图1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新成立企业数及企业累计数

(2)集中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链逐步完善。在芜湖市主要产业区块发展导向中,涉及机器人产业的园区有3 个,分别为鸠江区机器人产业园、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其中,鸠江区机器人产业园是中国首个国字号机器人产业园。

芜湖市以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等园区载体为基础,围绕载体建设、龙头企业壮大、关键核心零部件企业引育等方面,率先在国内实现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的发展态势。同时,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蔡鹤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会士工作站、安普机器人研究院、哈特机器人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进了行健机器人、酷哇机器人、清能德创电子、隆深机器人、中车庞巴迪等行业龙头企业,机器人制造“大脑+装备”的完美组合,预示着芜湖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2020年芜湖市机器人产业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41.2 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保持全国领先,同年7 月,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A 股首发上市。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遵循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为龙头、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系统集成应用为带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经过多年发展,机器人产业链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以哈特机器人研究院、安普机器人研究院、酷哇机器人研究院、固高机器人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设计企业群;以清能德创、翡叶动力、固高科技、奥一精机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企业群;以埃夫特、隆深机器人、希美埃机器人、行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群;以酷哇机器人、拓谷机器人、星途机器人、欧凯罗博特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企业群;以东旭光电装备、普迈科、瑞祥工业、埃华路为代表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企业群,如图2 所示。

图2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产业链分布

(3)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引领自主技术研发。芜湖市加强技术合作,引进机器人业内领先技术,设立哈特、安普、酷哇、固高机器人研究院等重点创新平台,建立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专家委员会,国内外机器人行业专家汇集超20 位。充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蔡鹤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会士工作站、安普研究院张裕恒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智库作用,指导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龙头企业设立企业研发机构,领先开展自主技术研发。埃夫特智能装备生产的自主品牌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酷哇机器人智能行李箱远销海内外,自主研发的复杂场景智能驾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智能载物、智慧环卫、物流及乘用车短途接驳行业;星途科技“小途”机器人是全国首台社区智能服务机器人,通过建立与政务数据中心的链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人性化服务;关键零部件打破国外垄断,控制器、驱动器、减速器、伺服电机、末端执行器、智能识别系统全面实现自主可控,埃夫特机器人国产化率突破50%。机器人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在自主创新、构建机器人生态圈方面能力持续提高。

2.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特点

(1)产业集群政策引导性强,地区具备一定制造基础。本文将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的发展时间从2006 年起每五年划为一个区间,2005 年以前和2021年以后单独作为一个区间,共划分为5 个区间,再将产业集群在不同时间区间的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布情况如表2 所示。2005 年以前,芜湖市机器人企业非常少,分布在弋江区、湾沚区;2006 年以后,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与围绕制造基础的特性,以鸠江区为重点与原点开始发展,并在弋江区、湾沚区等拥有一定装备制造基础的地区逐步聚集。

表2 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内企业数量的时间空间分布变化

(2)产业链分工协作程度高,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强。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服务四大环节,根据样本企业的工商注册营业范围涉及的产业链环节来看,开展机器人研发活动的企业共280 家,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9.48%,主要分布在鸠江区、弋江区;涉及零部件生产的企业有35 家,占总数的8.68%;涉及机器人本体制造的企业有206 家,占总数的51.12%,其中鸠江区企业数量最多;涉及系统集成的企业有155家,占总数的38.46%,主要分布在鸠江区、弋江区。

总体来看,芜湖市机器人产业中开展研发与机器人本体制造的企业较多,涉及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但从机器人企业空间集聚来看,产业链分工协作程度较高,表现在研发服务企业基本和本体制造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空间集聚地一致,产业集群协同效应较强,如表3 所示。

表3 芜湖市各区设计机器人各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情况

(3)多数企业产业链功能单一,产业链竞争力不足。从样本企业产业链完整性来看,有196 家企业涉及1 个产业链环节,占样本企业总数的48.64%;有148 家企业涉及2 个环节,占总数的36.72%;有52 家企业涉及3 个环节,占总数的12.9%;仅有7 家企业4个环节都涉及,占总数的1.74%,主要分布在鸠江区。

如表4 所示,涉及1~2 个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较多,主要集中在鸠江区、弋江区、湾沚区,涉及3~4 个环节的企业较少,表明芜湖市较少有企业拥有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大部分企业产业链功能单一;此外,通过统计3 个及以上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数量之和,再分别统计区域内的相应企业数量,能够得出区域排名。

表4 芜湖市机器人企业产业链环节数布局情况

四、问题与对策

1.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根据样本企业的工商注册营业范围涉及的产业链环节来看,芜湖市机器人产业中涉及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同时从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的来源来看,虽然部分企业实现了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自主可控,但产业整体核心零部件仍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化生产率偏低。产业集群以整机生产为主,主要承担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集成加工、售后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2)产业核心人才短缺。机器人产业对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从经济、区位来看,相比北上广深等城市,芜湖缺乏吸引人才的优势,机器人产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芜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统计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报告显示:技工及专业技能人才的缺口逐年扩大,2022 年三季度相比2021 年同期,技工及专业技能人才缺工占总缺工比重扩大1.73%;2023 年一季度对技术技能等级有要求的岗位占33.26%,求职者中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占30.65%,说明劳动者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各技术技能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在2 以上,表明技术技能人才仍供不应求。

(3)产业配套率不强。从空间分布来看,芜湖市机器人企业分布较为集中,但相关支持性企业如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服务等数量较少,发展不到位;同时,大部分企业产业链不完善,样本企业中产业链完善的企业仅有7 家,占比不到2%。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优势未充分展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产效率、交易成本未有效降低,产业链式发展尚未形成。

2.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突破核心技术,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一是提高自主生产能力,围绕设计、材料、工艺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三大核心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的质量稳定性进行优化,突破核心技术,持续提升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二是加强国际技术合作,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与国外企业、学校、科研院所间联合开展机器人技术研发,重点在“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精密减速器”等重点模块开展研发,并力争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融入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2)加强产业集群内外协作,形成发展合力。一是政府主导、引导企业加强协作,搭建销售对接平台,通过在芜湖定期举办机器人峰会、高端论坛等形式,推动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进行现场对接;产业集群内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拓展市场,进而提升研发水平与效率。二是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加快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资源管理,确保机器人产业集群内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促使机器人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信息交流,提高机器人制造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科学制定人才扶持政策,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强宏观政策的保障作用,在芜湖“紫云英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制定更符合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律和园区实际需求的人才扶持政策,并建立创新研发奖励制度,对于获得突出成就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由政府主导加强校企合作,由区域高校和产业集群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量身定制与产业需求密切契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等方面,将机器人企业实际需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中。

(4)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集群链条建设。一是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加速形成和完善集机器人设计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延伸相关产业链条。以整机企业为核心,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提高竞争优势,依托行业市场需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研发设计企业、机器人零部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与技术支持企业发展,实现机器人产业集聚优势。二是加强区域合作协调,打造区域合作平台,推动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形成合作,带动集聚园区产业发展,并建立高效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促使企业围绕核心产品完善产业链发展。加强集群内企业优化整合,加快中小企业合并及联合,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本文系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产教融合专项课题“产业学院视域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治理模式及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2CJRH10)、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直播电商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全渠道整合与协同研究”(项目编号:2022KYR02)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芜湖市集群产业链
芜湖市银鸿液压件有限公司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悄悄地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芜湖市金帆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