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南信阳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29余冰洁刘扬

商展经济 2023年16期
关键词:信阳市茶农信阳

余冰洁 刘扬

(信阳农林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兴旺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标志。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属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对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茶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遭遇了不少坎坷,导致其难以实现稳定快速地长足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关于乡村振兴视域下茶产业振兴的可行路径,Ji ng Han(2019)以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提出构建现代茶产业生态系统的思路[1];李国英(2019)建议依托信阳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等,加强茶产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信阳特色的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2];刘丹凤(2022)认为,站在新时期乡村振兴视角来看,要想振兴信阳茶产业链,必须将茶产品与艺术、旅游、科技等密切融合,进而全面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3]。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调查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茶产业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阳茶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索信阳茶产业振兴的可行路径。

1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信阳市茶产业的发展现状

信阳市的茶产业发展整体呈上升态势。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茶叶产量达8.2万吨,总产值高达153亿元,茶叶从业人员达120万人,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4]。2023年5月21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茶所《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委会、浙大茶叶研究所、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合公布“2023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结果[5],信阳毛尖的品牌价值总计79.84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西湖龙井和普洱茶,已连续14年位列全国十强。

茶产业是信阳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也是信阳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6]。2014年,绿茶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7]。目前,信阳市提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休闲茶都”城市宣传口号,筹办“美好生活·青春信阳”为主题的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并以第31届信阳茶文化节为契机,在全国多地举行信阳茶叶推介会、发展茶产品电商、构建茶叶生产合作,注重培养高校茶产业人才。培育了“文新”“卢氏”“龙潭”等一系列茶知名企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茶叶研究加工区、茶叶贸易区和茶旅融合区,其中南湾湖景区的茶岛、浉河港镇文新茶叶生态观光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1.2 信阳市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从整体发展来看,信阳市茶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茶叶种植环境不佳,茶园管理方式粗放,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茶产品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品种类不丰富;茶产业上中下游合作松散,龙头企业影响力有待提升,国际市场开辟不足;价值链各环节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招商引资受限;茶产业结构单一,延伸力度有待提升等。

1.2.1 管理方式粗放,产品质量欠佳

信阳毛尖等茶叶产品由于土壤侵蚀、茶园破坏和茶园管理低效等问题导致茶叶种植和加工效率低下、茶产品质量较低,这些状况是信阳市茶产业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土壤环境和茶园生态是信阳茶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土壤侵蚀问题长期存在,导致茶叶的产出受到很大影响,难以循环种植和维持并提高茶叶质量。此外,由于信阳地区茶产品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茶园生态容易遭到破坏。信阳市的茶园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管理相对粗放、生产标准不高,未形成山、茶、湿地相融合的景观。据统计,信阳市茶园面积约211万亩,而市内优良无性系茶园面积仅占总面积的5%左右。这就导致茶农在种茶过程中,为茶叶的稳定产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由于茶农对茶叶质量关心不够或缺乏科学经验,缺乏全面科学的茶园管理制度,致使病害发生、修剪不当、水分不均和肥料不足,甚至会诱发严重的茶叶疾病。

茶叶种植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茶农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现代农业的推广和普及,技术的进步使得茶叶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提高了单位茶叶面积的生产率。然而,茶叶行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种植技术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较少。虽然病害虫和茶叶疾病发病率等问题较少,但生产过程缺乏规范培训,没有对直接参与茶园种植的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茶产品生产标准不统一。

1.2.2 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种类单一

就茶叶加工情况而言,其生产标准相对模糊,规模化水平低,主要采用代代相传的传统加工技艺,现代化程度不高,且未做到及时更新加工技术,整体研发能力欠缺。

此外,信阳市生产加工的茶产品种类单一,以毛尖茶即绿茶为主,占总产量的85%,仅能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而红茶、黑茶、白茶的产出较少。信阳毛尖的价格较贵,未能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我国人民消费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对于高端茶饮的消费动力依然有限,普通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宁可单笔消费20元左右的奶茶,也不愿一次性购买800~1000元/斤的高品质茶叶。

1.2.3 产业链合作不足,市场开拓有限

就调研结果来看,信阳市茶叶种植农户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雇佣采茶的人工成本不断提高。比如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信阳的春茶行业遭受了不小的冲击。每逢春茶季,都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参与到信阳毛尖的采摘工作。但是,由于疫情防控等政策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难以开展集中的茶叶采摘;即使农户自己或家人如期完成了茶叶采摘和炒制,也很难将茶叶成品顺利输送出去,无法对外销售。而“明前茶”的价格随时间推移波动较大,导致茶农、茶商和雇佣农民工都承担了不小的损失。

从茶叶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来看,整个茶叶上中下游的合作组织松散,未能很好地实现通力合作,尤其是对外出口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际上,当地茶农和茶企的产品很难销往海外,主要原因在于茶产品的出口资质办理面临较大的困难,未能实现政府统一审查和下发资质,相关操作不够规范透明。

1.2.4 资金支持欠缺,招商引资受限

从资金支持的实际情况来看,信阳市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助力茶产业振兴的文件,但仍然缺乏执行实效,使得茶叶企业尤其是中小茶企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碍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招商引资效果不佳等限制因素,其在成本管控、产出水平、技术更新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制约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5 茶产业结构单一,延伸力度不足

从产业发展与融合的角度来看,信阳市茶产业的产业结构单一,只聚焦于传统茶产业的存续,缺少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效果有限,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广大消费者对信阳毛尖等茶产品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容易被同类产品吸引,本地茶产品缺乏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

此外,本地茶农和茶企的市场营销理念相对落后,主要采用线下市场批发、店面零售、餐饮门店供货等方式售卖单一茶产品,对数字技术等新型茶产品营销方式应用不足,不利于茶产品的大范围营销和推广。

2 乡村振兴视域下信阳茶产业的发展路径分析

2.1 完善出场标准,把控产品质量

只有保护农用土地不被肆意侵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有效保护茶叶种植的优良土壤,稳定提高信阳茶产品产量。

此外,还需要提高茶叶生产质量,良好的质量不仅包括茶叶的口感、外观和品种,还包括安全性、营养价值、特性等。这就要求茶农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和产品质量生产标准,为市场提供更加安全、高质量、高标准的产品。在振兴茶产业的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绿色质量标准体系,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确保茶产品达到合格证标准。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生产,在应用高新设备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生产绿色化,禁止使用落后产能及污染环境的设备,同时加强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检测,实现生态高效生产模式。

此外,茶产品品质的提升不仅需要茶农茶企努力,而且需要政府助力。比如,加强茶叶生产和留存的监测和管理,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突击检查,及时销毁不合格产品,责令企业改正。同时,深入推进“放管服”创新改革,激发广大茶农茶企提供高品质、安全、高品牌价值、绿色环保的茶产品。

2.2 提升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种类

实力雄厚的龙头茶企可建设标准化茶叶生产厂房,引进成套的茶叶加工设备。此外,茶农和茶叶企业可以与相关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在保证原有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改进茶叶的生产工艺,进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效益。

如图1所示,茶产品的技术革新和品类升级同样离不开政府的力量,政府需要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支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研发茶产业绿色数字化技术,改善技术优化环境,为茶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可持续性发展资源和技术支持。此外,还要加大对新型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如手工作坊、大型专业家庭、农民合作社、领先的农业产业化公司,并选择潜在的培育对象。帮助茶业企业建立品牌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在加强引导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对手工茶叶加工厂的扶持力度。以全民创业手工茶叶首位产业为平台,继续扶持该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并致富增收。

图1 茶产业的主要参与者示意图

茶叶企业需要关注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做大做强“信阳毛尖”“信阳红”“信阳白茶”和“信阳黑茶”等茶产品,丰富产品种类,促进茶产品提效增收。同时,深化产品形态,研发茶点、茶基础护肤品、茶美妆产品、茶香熏、茶香水、茶药包等高附加值产品,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打破广大青年群体对传统茶叶的认知习惯,满足年轻人的消费诉求。推出“小样”“中样”等低价促销产品或其他中低端产品,以增强消费体验为主,加深消费者对信阳茶产品的印象。

2.3 加强产业链合作,积极拓宽市场

茶产业的结构由公共和私营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茶叶的传统生产方式是私人种植园。而小农部门是在政府决定促进小农户茶农独立后建立的。因此在茶产业的形成阶段,小农户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下经营,而种植园则在私营部门的管理下经营。对此,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茶产业中私营部门和小农部门一体化,对于确保政府制定的政策信息下达到茶企至关重要,这就离不开茶叶行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私营部门的驱动力。因此,制定支持性政策,比如为春茶采摘、运输和销售开辟“绿色通道”,为茶产业振兴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势在必行。

图2 茶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和具体职能图

由于相对有利的经济和政策环境,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逐步刺激了茶产业私营部门的扩张,进而借助茶产业链,将茶叶种植农户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贸易机构联系起来。为了增加全球贸易机会,扩大信阳茶产品的出口空间,信阳市政府需要统筹茶叶出口审查资质,实现统一管理,提高信阳茶产品出口的审核透明度。鼓励茶农进行符合出口资质的高品质、规范化茶叶种植,对茶叶种植、加工、装运等进行全过程培训和实时帮扶,并向符合出口标准的茶产品下发出口资质,进而有效降低茶叶的出口资质审核门槛,提升资格审查的透明度,降低茶农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有力地提升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信誉形象。

2.4 加大价值链各环节的资金支持

茶叶已成为信阳市茶农个人及其家庭的重要生计来源。国家政策尤其是涉及税收等影响生产成本的政策,在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创造有利环境方面,政策制定机构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此,信阳市政府应紧密围绕《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和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价值链各环节的资金支持。

通用价值链模型提供了一个有效框架,特别适合于评估信阳市茶园的各项指标。与小股东不同,茶园是商业组织的实体,与许多其他服务提供商相连,如运输商、投入品供应商、营销顾问或经纪人。与茶业相关的典型价值活动包括从种植材料和苗圃的选择、田间管理、收获、绿叶运输和随后的加工、分级和工厂包装。

在茶叶行业中,产品等级形式的标准化是区域茶叶贸易的基础。这些行业标准是建立在茶产品的最终价值和质量高低基础上的。此外,在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方面,买方驱动的商品链和生产者驱动的商品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比如茶产品,属于买方驱动的商品链类别,因为买方决定了茶产品价格、可接受的茶产品品质等多个方面。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有形的手”,是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的重要支持力量。如图3所示,茶产业价值链典型活动包括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茶市交易或零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相应的生产要素,目的是产出高质量的茶叶产品,提高茶产品的市场价值。对此,我们需要政府发力,完善和落实保护信阳茶叶种植土地的政策;给予专项资金补贴,鼓励和帮助茶农更新加工设备,优化茶产品加工工艺,提高劳动力的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

图3 茶产业的价值链示意图

2.5 茶文旅结合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针对单一茶产业的持续扩张动力不足等问题,信阳市应充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禀赋,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相结合,延伸茶产业的外延;积极适应数字经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扩大线上宣传并加大营销力度。

首先,在茶旅游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保护和改善茶产业的生态环境,对外开放观光旅游产业,整合和规划本地的优质茶园、茶乡等精品旅游路线,比如车云、集云、云雾、连云、天云、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等“五云两潭一寨”。其中,信阳何家寨露营基地坐拥优质茶山资源,依山傍水搭建网红民宿,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百家旅行商走进信阳。通过络绎不绝的游客踏足和“打卡”,扩大信阳本地优质茶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实现茶旅融合。

其次,在茶文化方面,紧密结合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秉承“绿色健康”、“文化振兴”的传播理念,继续筹办信阳市年度茶文化节、举行中国(信阳)茶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开设信阳市茶文化论坛、开展茶艺技能大赛以及茶文化进社区等活动,提高信阳茶文化的知名度。

最后,打破传统茶产品销售模式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利用抖音、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直播带货,提高茶产品的流量和销售量;拍摄和推广茶文旅融合的短视频宣传片,提升信阳市特色茶资源的网络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猜你喜欢

信阳市茶农信阳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快乐的小茶农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