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思考

2023-08-29张中军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7期
关键词:干渠水质生态

张中军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安徽 六安 237005)

0 引言

积极推进河湖生态和资源保护,不断提升水利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对实现河湖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水利建设规划、水资源保护、生态管理修复等研究探讨较多,如李国英部长提出的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1]、汪恕诚部长提出的大坝与自然[2]、董哲仁等提出的道法自然的启示[3]等,均从各个层面部署、探讨了水资源、水生态保护利用,实现人水和谐的要求和建议。淠河总干渠是安徽省会城市合肥的主要饮用水源,是皖西中心城市六安的唯一的饮用水源。在满足44万hm2农田灌溉的同时,承担着为灌区近1400万人口、生态用水安全和全省工业1/3产值生产提供优质水源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淠河总干渠当前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论证前期建设项目取得的效果,思考水生态综合治理后期项目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共治共享等系统治理的措施。为构建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河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水利生态文明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

淠河总干渠以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水库为主要水源,渠首横排头设计引水流量300m3/s,全长104km,其中六安市境内56.8km,合肥市境内47.7km,最终流入董铺水库;渠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水面宽度至上而下常年保持在100~60m左右,更有向金安马集、肥西张油坊等宽达300~400m的内涝区。堤防宽大标准,单侧工程保护区较宽处达100m以上,沿渠大量的原生态次生林发育,植被丰茂。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省委、省政府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安徽省水利厅批复《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估算总投资4.48亿元,分年度打造“水清、渠畅、岸绿、环境美”的清水画廊。

2 淠河总干渠水生态存在的问题

2.1 沿渠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活动的影响

随着淠河灌区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水源地周边城镇化建设,部分生活污水、垃圾排放进入渠道造成了一些污染,尤以渠首上游的城镇区域影响较大。虽然近年来,随着沿渠水利主题公园的打造和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开展,总干渠沿岸厂家、住户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迁移,但还是存在着如肥西县王集等岸线镇区居民集中居住的现象,且部分群众在渠道洗衣洗菜、养殖禽畜下河、游泳钓鱼、垦殖开荒等活动给水源地的水质保护、环境卫生、岸坡植被带来较大破坏。

2.2 渠道管护和建设管理不当的问题

总干渠自建设运行已超过60年,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清淤疏浚,渠道内水草繁育茂密。虽运行过程中主河床冲、淤平衡工作控制的较好,但数年前渠首上游连续多年采砂造成的近岸淤堆、浅滩以及工程建设遗留的弃土、建材比比皆是。浅水处蒿草、芦苇林立,漫水时阻、挂、堆漂浮物,严重影响总干渠的生态文明和观赏价值。

2.3 沿渠排污和面源污染的问题

沿渠城镇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设施不配套,雨污水未达标排放或直接排放情况普遍;总干渠沿等高线规划建设,沿渠右岸高地还有大量的耕地、山林,化肥农药的使用产生的面源污染随雨水入渠,也对总干渠的水质带来富营养化的影响,造成浮萍、水草、藻类的大量繁育生长。

2.4 沿渠内涝淹没区被蚕食侵占的问题

总干渠沿渠本有内涝淹没区24处,面积超过300hm2。淹没区为总干渠的水位调节,滞洪错峰、水产鱼类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沿渠农户、甚至镇村集体和渠道争地,加之当时水管单位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工作尚未完成,沿渠垒坝割切内涝、淹没区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总干渠本身调节雨、洪能力的严重削弱。

2.5 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

淠河总干渠的水源库区上游多年平均来水26.08亿m3,库区与渠首区间来水6.76亿m3,渠首横排头多年平均引水25.5亿m3[4]。但鉴于大型水库多年调节的运用特性,水旱灾害特殊年份,比如2019年秋冬、2020年春夏连旱,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城镇供水都被迫采用水量包干、流量包段分配。随着灌区城镇化建设和工业、生态等用水的发展,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将快速凸现。

2.6 饮用水源功能区未划定的问题

依据《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六安市划定淠河总干渠饮用水源水环境功能区,从上游两河口-横排头-罗管闸分别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明确水质保护标准和水域、陆域保护区范围;合肥市通过《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明确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及其引水渠道、河流是合肥市重点保护的饮用水水源。但总干渠罗管闸以下至董铺水库区间71km引水渠道的饮用水源水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一直没有实施。

2.7 已建绿化项目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淠史杭总局利用基本建设项目批复的水土保持经费和自有资金计3000万元在沿渠工程保护地栽种大量杨树、樟树和玉兰等树种。因树种、气候、土质等因素的影响,且品种单调管理粗放,更因水源地生态防护林带的定位,生长缓慢,更新、间伐困难,沿渠生态绿化、林园景观效果并不明显。

3 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

3.1 工程规划的思路和目标

安徽省水利厅以皖水规计函(2021)13号文《关于淠史杭灌区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的批复》围绕“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彰显水文化”的总体思路,批准实施主要包括入渠河流、排水口综合治理,漂浮物垃圾拦截,左右岸道路贯通,淠史杭文化长廊建设,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等工程措施13项。项目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分三期实施。规划总体目标为2025年底实现全渠水质稳定达到与水源水库同类水质标准,沿渠绿化覆盖率达100%,基本完成全渠段智慧化监控,构建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全渠段水体长治久清的目标。

3.2 2019—2020年实施情况

目前实施的2019、2020年度第一、二期工程是淠史杭总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灌区”的具体探索与重要实践。一期主要完成沿渠重点区段水质保护隔离护栏17.5km、右岸砼巡堤道路6.3km、雨水口治理2处、排放口监控设备15处、台阶踏步封堵98处、部分渠段步道和桥头周边环境治理建设等,审计完成投资751万元;二期主要完成水质保护隔离护栏18km,右岸新建巡堤道路16km,堤顶道路拓宽5km,沿渠堤顶道路行道树12km,切岭段边界树软隔离1km,右岸内涝区绿化整治3处,以及淠史杭水文化宣传工程,警示标牌及百米桩、部分景观节点打造及跨渠桥梁周边环境整治等,完成投资1217万元。

3.3 已建项目的初步成效

沿渠重点区段护栏的建设实现了居民集中居住岸线的隔离保护,台阶踏步封堵避免了群众渠道洗涤、钓鱼、游泳等行为,提高了水源地的环境卫生以及岸坡植被水平。排水口治理实现了城市雨水收集、处理排放,改善了渠道水质;右岸混凝土巡堤道路和排放口监控设备的实施,增强了管控、威慑力度,显著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极大地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促进了灌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局部渠段和部分交通桥周边环境治理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有利于区域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沿渠绿化带的整合和堤顶行道树的栽植,丰富彩叶树种的种类,进一步提高了岸线的绿化覆盖率,对实现淠河总干渠清水画廊的预期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3.4 项目三期的进展情况

项目三期拟选择淠河总干渠三十埔至官亭基础条件良好的渠段,围绕水质保护、生态保育、渠道畅通等方面建设高标准封闭护栏、淤滩清理、巡堤道路拓宽(新建)、沿渠绿化带等内容。计划结合河势整治完善入渠河流、排水口治理,智慧化监控、水利工程巡查道路建设等项目;推进清淤疏浚、水草治理项目,统筹河道清漂、水面保洁,建立水质保护常态化机制;建设与环境协调、防护高效的高标准护栏工程,与前期实施的封闭工程形成整体,实现问题较多、矛盾突出渠段的有效防护;结合内涝、滩区的湿地建设,由内而外、分层次种植矮樱、香樟、银杏等绿植,丰富金枝国槐及其他彩叶树种,形成高低错落、浓淡相宜“绿色丝路”等。计划项目完成后,实现与六安市目前正在倾力打造的淠河总干渠(九里沟—青龙堰)东部新城段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合肥市正规划论证中的淠河总干渠(肥西段)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景观、生态、文化设施有序衔接,建设、管理、维护的分工统筹,真正实现总干渠全线由地方政府、市政部门、水管单位的“共治共享、齐抓共管”。

4 对水生态综合治理的建议

作为皖西、皖中的生活饮用,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水源,实施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系统性、整体性治理十分必要,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4.1 充分利用河长制平台

实施更加严格的水体入渠管理制度,在污染源重点区段采用截污、拦排等措施;采用土地租赁和种植结构调整等方法,实施沿渠高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减少和消除面源污染;拆除内涝、淹没区的拦河堤坝,恢复渠道水位调节、滞洪错峰功能,促进水产鱼类的生长繁衍。建立水利管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海事、渔政、公安司法联合监管长效机制和考核机制,包括充实管护队伍、稳定管护资金投入、打击涉河非法行为,从管理机制上实现总干渠水环境的长期稳定向好。

4.2 加强水源涵养管护

通过完善水源地巡查防护制度并沿渠建立在线的监视、水质监测系统,制定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供水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城市水资源管理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能力。采取工程措施,组织总干渠的清淤、清障,消除水草、藻类旺盛生长的土壤;严格渔业资源保护,采取增殖放流、休渔禁捕等措施丰富水产种群;在渠段湾区、天然河道入渠口、水面开阔段栽种芦苇、菖蒲、莲藕等亲水净化植被。间伐水工程保护区内老化、观赏价值不高的杨树、杂树,更新生态效果良好、层次丰富的彩叶苗木,结合水源涵养建设生态林带、草场。

4.3 整合资源联合打造

整合各部门涉河建设及沿渠地方政府沿渠打造水景观、水利主题公园的建设方案,系统谋划、论证编制总干渠生态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优化方案,丰富资金来源,力争实现总干渠综合治理短期内有较大程度的进展。针对沿渠村居,当前可以采用水质保护隔离护栏、边界树软隔离等措施实现村民活动范围与渠道的物理隔离,远期应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实现沿渠居家人员的迁离。

4.4 加大保护优水优用

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提高优水的利用率[5]。利用已规划实施的引江济淮、江水西调和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带来的灌区水资源格局重大变化,寻求总干渠的优水的替换使用办法。本着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倡导政府落实水价改革,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社会中广泛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的思想观念,培养尊重自然、科学用水、人水和谐的社会氛围。

4.5 采取农业节水措施

根据灌区供水数据统计,多年农业灌溉取水占总干渠的总供水量的70%左右。但长期以来,灌区农业用水计量、自动控制等设施缺乏,运行管理、监管手段落后,灌区喝的一直都是“大锅水”“福利水”。加之我国农业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需求繁杂,管理困难,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5[6]。所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灌排体系,建立适宜灌区的耕作制度,强化农业用水计量监管,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农业节水方面大有可为。

4.6 严格取水许可管理

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依法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对新建从总干渠取水的项目,按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目标,强化取水许可审批。对已建的六安市经济开发区、裕安、金安等开发区及各工业厂家取水,加强用水量审核和水资源费征收,实现用水量超定额累进加价[7],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保证总干渠水量充盈,实现一渠清水健康可持续发展。

4.7 明确饮用水源战略地位

淠河总干渠沿渠建有六安市第一、第二水厂及部分县、乡(镇)自来水厂13处,是皖西中心城市六安的唯一饮用水源,并为六安、肥西等沿线居民提供饮水补给,后经滁河干渠进入合肥市董铺水库,是安徽省省会合肥的主要水源,近年来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取水量已达7亿m3/年。明确总干渠饮用水源的战略地位,确定全渠段的水质保护标准,划定水域、陆域保护区范围,结合综合整理项目逐步实现沿渠居民迁移、堤顶道路退出交通路网,推进陆域保护区封闭及生态绿化建设,对实现全渠水质稳定达到与水源水库同类水质标准十分必要。

5 结语

淠河总干渠灌区是安徽省大、中城市最密集、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实施淠河总干渠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立生态、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渠、库同类水质目标涉及多领域、多行业的系统研究和谋划实践,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需要通过持续的水利科技研究、提升信息化监管手段、完善涉河行政管理等治理措施,力争尽早实现淠河总干渠的人水和谐、幸福安全。

猜你喜欢

干渠水质生态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生态养生”娱晚年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