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边遇见,一边再见

2023-08-28杨健民

海峡姐妹 2023年8期
关键词:罗西旧梦师母

文/杨健民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记录着他对维也纳黄金时代的深情回望。除了这本书,茨威格还有《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和《昨日之恋》等,他对人类情欲和情感的准确而细腻的心理刻画,被罗曼·罗兰称为“人类心灵捕手”。

我第一次接触茨威格,是读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当时的感觉是,如果只能读一本人物传记,那一定就是这一本。在他锚定的14个历史伟人的每一个生命瞬间,忽而让我们热血澎湃,忽而起鸡皮疙瘩,有一种停不下来的节奏。

比如,1815年滑铁卢战役里那“决定世界的一分钟”——拿破仑底下的法军元帅格鲁希,当需要他违背命令、大胆进攻时,他拿不定主意,犹豫了一分钟。就是这一分钟,直接导致拿破仑军队被英军击溃,从而兵败滑铁卢,改写整个法国历史。

还有——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能攻陷拜占庭帝国,只因一扇忘关的小门。

人类历史的走向,或者说影响了人类历史以及人物一生的,往往是一个不起眼的举动。读了茨威格,我们才体会到,人生是有“拐点”的,它决定了人的后续命运。抓住这一“拐点”,一个人就能把握生命“瞬间辉煌”的重要时刻,否则就成为了不堪回首的“昨日的世界”。因此,余华把茨威格的作品称为人类精神的“速效救心丸”。

“活在当下”这个词人们早已了然于心。“当下”就是“生动的在场”,就是现实;而现实往往是赤裸裸的“骨感”,它有时候就得为那些“丰满的理想”买单。有人说: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我在罗西的随笔里看到——杭州有三位为女儿相亲的家长在“相亲角”谈择偶标准。一位大妈要求男方必须有房,“除非真的很优秀,不然女方的后半生怎么过?”一位大叔直接就说:“你老婆都养不起,人品再好有什么用?”罗西对此评论道:这不是拜金,这是现实,是生活,是理解。人的梦想在许多时候,很容易丢失在庸常的日子里。有些生活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但人往往还是怠慢了自己的初心,不经意地就去回首那一场“旧梦”。

有位男博士一次在导师家里吃饭,师母问她:谈女朋友了么?他笑笑:学业为重,等拿到博士学位了再谈。师母叹了口气:在动物园里打猎都打不到,出了园子你还能打得着?我不知道这位博士是真正的“放眼未来”,还是“惧怕现实”?而师母的“焦虑”,是不是担心这位博士将来会不会为今天这个“昨日的世界”买单?

李白《古风》诗里有一句:“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旧梦何其多,有些只能去回忆;而一旦进入回忆,那些散入云烟的夙昔,就会卷土而来,让人不知隔在几尘。所以,在许多时候,人是要为自己的那些“梦”、那些“昨日的世界”定义一些东西的。

那年冬天,我在法国巴比松小镇拜瞻米勒故居,那里十分冷清,那幅陈列在底层通道左墙上的《奥弗涅的牧羊女》,居然少有观者——人们都看梵高去了。我顿时感到这个“昨日的世界”的冷。

位于南京市信府河东侧的大油坊巷的市隐园,有一副对联:“泪眼生桑,如此江山奈何帝;眉楼话旧,无多烟月可怜人。”静听旧时的灵魂回声,倒不如来个“灵魂转向”,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去再见那些必须再见的,去遇见一场新的遇见。

当然,这并不是渲染什么人生的要义,但有一种信念一定是深植于心的——人生,一边遇见,一边再见。

猜你喜欢

罗西旧梦师母
游雁塔
难圆旧梦
诉衷情
喧噪
妈妈的神奇时间(下)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西罗西咖啡店(外三首)
刘艺手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