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懿荣篆书为王瑾代笔考论

2023-08-28邱崇

中国书法 2023年4期
关键词:代笔篆书

邱崇

摘 要:甲骨文第一人王懿荣在书法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尤其擅长大楷及行书,现在研究者认为王懿荣在篆书方面也颇有造诣,篆书『戬谷』是其代表作品。随着更多新材料的发掘,尤其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王懿荣致友人书札的刊布,发现此两幅署名王懿荣的篆书作品系王瓘代笔,该批书札还详细记载了王懿荣向王瓘多次乞书,并明言捉刀的事实。

关键词:王懿荣 篆书 王瓘 代笔

作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甲骨文第一人的王懿荣,在书法上取有一定成绩。最早对其书法艺术成就做全面评价的是晚清陆润庠,其评价是『其书法一端,刚健清华,无美不备,亦实足以传世』[1],后世多引为美谈。

当今学界对其书法艺术成就研究的成果有高文[2]、胡元田、王其耀[3]、衡正安[4]、王子微[5]、王米沙[6]、胡振宇[7]等人所写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讨论了王懿荣的楷书、行书及篆书方面的成就,深化了学界对王懿荣书法的认识。各拍卖行时常展出王懿荣的书札及条幅,孙振民讨论过王懿荣书法的市场行情。

王懿荣的篆书成就,研究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比如王米沙认为王懿荣篆书分为两类,一类取法邓石如,取汉碑额篆并参汉隶,形成典型的碑派篆书,一类私淑徐三庚,奇诡飘逸,结体疏密分明等。现代学者作出这样评价,依据是王懿荣传世不多的几幅篆书作品,其中提到次数最多,评价最高的是『戬谷』之作。

现在署名王懿荣书的篆书『戬谷』作品实共有两幅,字体、款式、印章相同,是中堂大轴,纵133c m,横65c m,左边直行年款『光绪己亥正月元日直庐花衣懿荣篆』,下钤白文方印『王懿荣印』,朱文方印『翰林供奉』,右边上端钤朱文长方压角章『慈圣御赐多受福祉』,印章及署款都无问题。作品一幅藏于烟台市博物馆,一幅被香港收藏家许礼平先生收藏。『光绪己亥』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这两幅『戬谷』通常认为是王懿荣书于光绪二十五年的作品,从来未曾有过疑义。

但随着更多新资料的发现,尤其是对王懿荣私人信札的发掘,使学界对于该两幅篆书作品的作者有了新的认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稿本《名人书札》二十四册,其大部分为王懿荣致王瓘书札,共一百六十九通,通信时间从同治末期至王懿荣殉国前,约三十年,书札内容丰富,价值重大,此前未曾刊布,不为学界知晓,近期才由齐鲁书社整理出版。王瓘(一八四七—一九一四),字孝禹,四川铜梁人,一生未得科名,由监生报捐主事,签发工部,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到部,王懿荣是因为外舅捐办海防,移奖于王懿荣,签分户部,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到部,两者年纪相仿,官衔相同且比邻而居,更为金石同好,所以相识甚早,友谊甚笃。因王懿荣年长王瓘两岁,故称王瓘为『仁弟』,自称『兄』,此以年谊论之,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王懿荣父王祖源选四川龙安知府,六月赴任,两者才论世谊,称王瓘为『世叔』,自称『侄』。王懿荣一生三为祭酒、南书房行走、京师团练大臣,王瓘一生为官不甚显赫,故其篆书作品也多埋没,书史不显。在王懿荣致王瓘的书札中,有关于上文所提『戬谷』两幅中堂大轴的记载:今晨外报只云南等处二件,仍无北洋。遇有便即速奉闻,断不迟误,无论北洋早晚。彦谟总宜在本署早报之计算日子,早起服也。吏部以本署行文文到之日算,不管外间奏报也。『相在尔室』,带上『诗云』二字。

彦谟讣未接到也,今崇烈在津用贱名送幛矣。纸二卷纳上,俱写『戬谷』二大字,叩颂之。得暇来谭。此复小宇世叔大人必元。名顿首。[8]

这通书札提到『彦谟总宜在本署早报之计算日子,早起服也。』又说到『彦谟讣未接到也,今崇烈在津用贱名送幛矣。』这里的彦谟指的是王懿荣好友张翼。

张翼(一八四六—一九一三),字燕谋、彦谟,直隶通州人(今北京市通州区)。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接任开平矿务局督办, 经营良好, 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进内阁侍读学士,同年以开平煤矿作抵押,向英国公司筹款开办秦皇岛码头,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八国联军侵占秦皇岛和开平煤矿,张翼涉嫌盗卖煤矿,光绪二十七年(一九〇一)遭袁世凯弹劾。书札中提到的『彦谟讣』指张翼丁忧之事。《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记载张翼履历,『(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丁母忧,由前直隶总督裕禄代奏,奏旨俟百日孝满后仍责成办理直隶热河矿务及关内外铁路』[9]。据《清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光绪二十六年正月癸亥:『又谕。裕禄奏内阁侍读学士张翼在天津差次丁忧,请留办铁路矿务各折片。张翼着开缺。

俟百日孝满后,仍责成该员办理直隶热河矿务,及关内外铁路各事宜,以资熟手。』[10]光绪二十六年正月甲辰朔,癸亥系第二十日。

两处材料所指正吻合,该通书札书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无误。该年王懿荣次子王崇烈在津当差,所以札中有『崇烈在津用贱名送幛矣』之辞。这通书札提到了求王瓘书两幅篆书『戬谷』,这两幅『戬谷』书于该通书札之后,即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正月之后,王懿荣自题款为『光绪己亥正月』即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正月,乃其有意为之。一九〇〇年七月二十一日,京师城破,王懿荣殉难,这两幅作品流传至今。

不仅如此,在王懿荣致王瓘的一百六十九通书札中,乞王瓘书篆的书札共有三十九通,可见乞书之频繁。有的是为友朋所求,有的是王懿荣自求,比如新房对联,所著书籍封面等。很多书札皆明确说明是捉刀代书,自己署款的,如:四件均乞代篆,侄自填款。潘二先生一幅,求以工速为叩。病妻日甚。此上小与世叔大人。侄荣顿首。

丈曾为侄题《刘平国碑》装轴一,未盖用名印,乞赐交来人带回一钤,即缴。至叩至叩!所乞捉刀篆签要紧,能早掷下为感,无论工拙也,再谢!小宇世叔大人。侄制名顿首。

絅斋之曾祀仲云丈所著书封面二纸,乞一捉刀,以速為叩。今晚来取,能许之否?有人便即携以南下也。

此上小宇世叔大人。侄荣顿首。

矾对二付,中官所求篆书,望即赐捉刀,傍晚来取,明日可带入也。小宇世叔大人。侄懿荣顿首。

场门此时想拥挤不堪。送来联一,春山乞尊款。又额一,乞捉刀篆书,后留跋尾余地。总遇寿事,以后有便来,先存之可也。碑目校出付下,裹付为幸,省得飞去。签子丈后得之若干,亦乞勿箧,待侄清本后再乞校补。此请小与世叔大人。侄荣顿首。

……

王懿荣请王瓘代笔篆书作品的频次很高,似乎事无大小,凡是篆书都请王瓘代书,现在署王懿荣的篆书作品,恐怕当时都是出自王瓘的手笔,都应该视为王瓘的作品。王懿荣之所以请王瓘代写一是因为两者关系亲密,更重要的在于王瓘的篆书为当时『京师之冠』,王懿荣在致潍县金石大家陈介祺的书札中曾如是评价过王瓘的书法成就:刘碑估单中之铜梁王君名瓘字小宇,官工部主事,嘉庆庚申榜孙世兄也,[11]与侄比邻,性嗜碑版,其篆书为胡廿伯同部死后京师之冠,惟楷书近时又复无法,不嗜朴学及金文,性又俭约而喜随人晏游,侄尝劝其笃学,然蜀人二百年来无经师或亦例也。[12]

胡甘伯即篆书大家胡澍,早殁。此札书于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十一月后,该年王孝禹年方二十七岁,可知书法成名甚早。

张永明在具体分析王孝禹篆书时有如下言论:王孝禹,清代篆书家,生平不详……其字形有似吴让之处,修长秀美,俊雅俏丽,结体严谨,中心笔画密集,周边舒延疏朗;其笔法和徐三庚有相通之处,起笔多出粗圆头状。垂、捺笔多作韭叶形,口日田类字形多方或扁,后有个性。其布局极为均匀规整,字形长短掺配,宽窄相间,既有韵律感,又富有装饰美。只是王孝禹其人墨迹流传甚少,很少为人所知,在书史也未造成影响,堪称憾事。[13]

当时『京师之冠』至于后来不被人所知,也委属憾事。另外,王懿荣本人也从未表达自己擅长篆书,现在仅有材料知道王懿荣擅长大楷及行书,如致缪荃孙札:命书大幅,请覆中发下,以打乌丝大格为佳,荣大楷兼行,稍有把握,无格则行气往往不贯。荣能做极大字,惟不耐细书,与考试正相反,奈何?[14]

这里提到『大楷兼行,稍有把握』,并不及篆书,是其明证。

代笔这样的事情,当时常见,这些作品大部分是各种联,如寿联、楹联之类,还有书名,如封皮、题签之类,也并不求太过工整细致,书札中有时明说『所乞捉刀篆签要紧,能早掷下为感,无论工拙也』。从王懿荣致王瓘书札来看,当时乞王瓘代笔书篆书者还有其他人,比如金石大家潘祖荫。

连日想忙不可言。兹有纸一卷,系敝师潘伯寅先生属代乞篆书,拟刻小匾,并恳速藻,勿庸署款。

元函呈阅,先此代谢。此上小与世叔大人。侄懿荣顿首。十一日。

潘祖荫为当时京城收藏界之核心,身居高位,是王懿荣坐师。此札言潘氏托王懿荣向王瓘乞篆书,且不用署款,即令王瓘代写自己署款者。

书画界请人代笔之事古亦有之,即便大家也不能免,亦是一种风气,无须谴责。只是对于后世研究者而言,弄清这些作品的源流出处,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张冠李戴,错认其作品,对于作者艺術成就的评价也会出现错位,显然是不合适的。对于艺术市场而言,弄清楚作品的真正作者,也是基本要求,不可不慎。

猜你喜欢

代笔篆书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薛公度篆书“无相庵”题字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代笔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以舞代笔——反排
代笔
代 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