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宫藏马衡甲骨的章法旨趣
2023-08-28杨杨
杨杨
摘 要:本文借《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出版之契机,以马衡先生旧藏甲骨的章法布局盎然可谈者略述一二。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 马衡旧藏甲骨 甲骨文书法
二〇一七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机构有幸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记忆』保管单位。故宫庋藏的二一三九五片甲骨在入院之前,名门家藏、递传有序。
为了尽早将这批沉睡的瑰宝公之于世,故宫博物院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并成立项目组,专门从事故宫藏甲骨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经过项目组数年努力,终于在二〇二二年十二月,正式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下文简称《宫藏马》)《谢伯殳卷》。马衡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他从青年时期即对金石收藏产生了极大兴趣,寓居沪上时,更是广泛收集各类藏品。新中国成立后,马衡先生及其后人将先生毕生所藏悉数捐给国家,后拨调故宫博物院。此次出版的《宫藏马》,著录先生旧藏甲骨四四一片,除去复原及缀合,新编为370号。
马衡先生作为金石藏家、古文字学家、西泠印社社长,他的甲骨收藏与西泠同好相仿,颇多刘鹗故物。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书画』为宗旨,荟聚了诸多名家,引领书坛风尚。彼时,《铁云藏龟》《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等书,仅以拓片、摹本或偶有黑白照片的形式著录甲骨,书家挥翰临池囿于材料稀少和著录方式的限制,难以了然甲骨文书法的精妙。这种遗憾,一直延续到近年以彩色照片、拓本、摹本三位一体的著录方式成为主流。对于难以接触甲骨实物的书家来说,读临拓本和集字仍是习作甲骨文书法的主要手段。故宫对甲骨的著录,克服了以往或是单纯著录拓本,或是照片、拓本、摹本分置异册的局限,全方位发表了每片甲骨的信息,既有照片、拓本、摹本、释文、简释,还对其组类、材质、尺寸、著录、来源等项内容进行叙述,便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批甲骨进行研究。
笔者在参与整理故宫甲骨的过程中,每感贾书晟先生所言极是:『我们从甲骨拓片上看到的甲骨卜辞,其结体取势和章法布局,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1]于是,便利用《宫藏马》出版之契机,将故宫博物院藏马衡甲骨章法布局盎然可谈者略述一二。
甲骨为殷人契刻刀笔文字之材料,可分为龟甲和兽骨(牛肩胛骨、鹿头骨等),还有极个别人头骨。与碑版、摩崖不同,甲骨文字的载体除了龟腹甲和牛肩胛骨的骨扇较为平整,龟背甲和牛肩胛骨骨首都带有一定的天然纹理和弧度。这种材质对文字刻写的干扰,要大于青铜器类对铭文的干扰。传拓甲骨文字,其实是将三维转变为二维的过程,拓片展平之后,甲骨本身的弧度和纹理,便会对文字的结体和章法造成影响,如果不能结合照片,排除文字载体对文字造成的干扰,单靠拓片、摹本,或集字、字典,便会对甲骨文的书写与创作产生误导。
例如《宫藏马》55[2],这条卜辞释文为:贞: (祷)于河。
从拓本来看,这片卜辞章法不甚齐整。虽勉强能够竖成行横成列,但『贞』与『于河』的横向关系并不平行,而是呈一定倾角。这种在拓片上竖向倾斜的章法,通过照片则容易理解。由于这条卜辞是契刻在牛肩胛骨骨扇的边缘,这个部位因为殷人修治甲骨和骨扇本身的弧曲,造成刻写时难以避免的倾斜。刻手在刻写这版甲骨时,左手执骨、右手执刀,契刻方式类似于中唐以前书家的单钩斜执。因为骨面有弧度,两纵行之间的呼应关系,主要靠『贞于』两字的横笔笔势产生联系。
甲骨文的结体和章法应予以通盘的考虑,不拘泥于单字或行列,而应从大局着眼。
这个对每版甲骨章法通盘的考虑,始终贯穿在整理故宫藏甲骨的全过程,并且对正确摆放甲骨的照片、拓片、摹本至关重要。甲骨经过三千年的埋藏和出土后百余年的流传,难免断烂。因此,在选择每片甲骨的摆放方位时,项目组首先根据甲骨形态,其次依据文字正方向两个原则。即龟腹甲、龟背甲,以甲首方向为正方向;牛肩胛骨以骨臼为正方向。无法判断甲骨原始部位,只残存文字或残笔的,以可统摄全篇的核心字句、核心字的主笔为正方向。核心字的主笔以竖画为主,若无竖画则选横画,横竖皆无酌选斜画或行款。通过核心字和主笔,辨别全篇章法,也即宗白华先生所说『大小参差、牡牝相衔,以全体为一字,更能见到相管领与接应之美』[3]。
现存于世的甲骨,绝大多数在出土时即已残损,因此通过此次整理,深切体会到『书法的美本是独立的,并不依存于其作为汉字符号的文字内容和意义;所以,残碑断简、片诸文字,仍然可以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4]
《宫藏马》需要照片、拓本相结合领悟甲骨文全篇章法的例子,还可参看《宫藏马》48[5],这版甲骨释文为:(1)壬寅卜, ( 古) 贞: ( 御) [ 于] 高[ 匕(妣)](2)壬寅卜, ( 古) 贞: ( 勿) 于示[(御)] 一这是贞人古从正反两个方面卜问是否御祭高祖妣的卜辞。这版甲骨虽契刻了两条卜辞,但是结体、行款、章法和谐统一,气韵生动。
《宫藏马》155[6],这版甲骨释文为:(正面)(1)癸卯卜,[争](反面)(1)卜,争贞:翌[辛]
这版甲骨正反两面皆有贞人争的卜问刻辞,正面为癸卯日的一次占卜残辞,背面的某日贞问下一个辛日作某事的记录。殷商甲骨文偶有在龟腹甲或牛肩胛骨正反两面契刻的时候,甲骨契刻的内容或为正面占卜的验辞,或为一条全新的卜辞。两条卜辞无论是否卜问的是同一件事,他们的行款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一横一纵。这版甲骨正反两面的卜辞行款皆为纵向,章法一致,但是方向略有不同。如此章法,在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的时候,不失曼妙。
《宫藏马》197[7],为一版龟背甲刻辞,其释文可拟为:
这是一版贞人出卜问商王进行祼礼的卜辞。由于骨面斑驳和龟甲自然的纹路影响,照片和拓本的呈现效果都有瑕疵,依据摹文,我们可以看到这版甲骨上五条卜辞各有行款、纵横有度,每条卜辞大小偃仰、空白疏密灵活布列,文字的契刻除了尽量避开卜兆,完全无惧于龟甲齿纹、盾纹这些自然纹理。这样不避甲骨材质本身不利因素的刻写方式与章法,同样见诸于龟腹甲甲桥部位和牛肩胛骨骨首,如《宫藏马》201[8]。
这是一版贞人出卜问祭祀商汤的卜辞。其释文可拟为:(1)贞大(2)[癸]酉卜,[出]贞:?(侑)于唐, 乙[ ]。
可以看出这版甲骨在契刻时也不回避盾纹和龟甲表面的凹凸不平。虽然受到刻写材质的限制,『[癸]酉卜,[出]贞:?(侑)于唐, 乙[ ]。』这条卜辞的行款略带攲势,但仍保持章法不乱、谨守法度。
关于甲骨文字的书法,董作宾先生在《大龟四版考释》[9]中云:从各时期文字书法的不同上,可以看出殷代二百余年间文风的盛衰。在早期武丁的时代,不但贞卜及所记的事项重要,而且当时史官书契的文字,也都壮伟宏放,极有精神。第二、三期,两世四王,不过守成之主,史官的书契也只能拘拘谨谨,维持前人成规,无所进益;末流所至,乃更趋于颓靡。第四期中,武乙终日游田,书契文字,亦形简陋。文丁锐意复古,力振颓风,所惜的当时文字也只是徒存皮毛,不見精采。第五期帝乙、帝辛之世,贞卜事项,王必躬亲,书契文字极为严密整饬,虽届亡国末运, 而文风丕变, 制作一新, 功业实不可掩没。
董先生所言帝乙帝辛时『书契文字极为严密整饬』,不只表现在文字的结体、笔画、行款,更表现在其章法布局。贾书晟先生《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10]亦云:纵观甲骨文各书体的章法,可以看出,刻辞行款的纵向横向布置;左行右行的多样性;行距字距的疏密,字群的穿插迎让,错落有致,整体经营的多样性,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相对而言,黄组卜辞是殷墟甲骨文中最晚的一批,无论从文字学角度还是书法角度看,已渐趋成熟,正在向『规范化』发展,表现出它独特的个性。
例如《宫藏马》312[11],这是一版黄组田猎卜辞,其释文可拟为:(1)戊辰于[ ](2)己巳卜,贞:王于, (往)来亡(灾)。 一(3)辛未卜,贞:王田于, (往)来亡(灾)。兹隻(获)狐十又一,鹿亖(四),麑五。 一(4)[ 贞] : 王于, ( 往) 来亡(灾)。(5)[贞] 于来亡(灾)。
以这版甲骨为例,黄组文字整饬、秀丽,章法气息通畅、上下贯通、疏密错落、顾盼有神。
限于篇幅,笔者只能对此次整理刊布的甲骨做一个简要介绍。甲骨文等古文字书法,随着近年来古文字学的发展,出土文献材料的增多、文字考释成果的推陈出新,渐趋由冷转热。相信故宫甲骨材料的出现,能够对殷商甲骨文书法的认识,以及当代甲骨文书法的创作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