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需持續調整人口政策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2023-08-28
1.全球面臨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危機,對社會及經濟的影響正逐漸顯現,澳門亦不例外。根據澳門的具體情況,您認為特區政府是否需要重新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科學前瞻制定相應的政策?原因何在?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澳門的本地人口基數少,當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低時,出現勞動力不足、撫養比率攀升、社會福利和醫療負擔加重等深層次問題,對本澳社會的影響,較其他本地人口基數大的國家及地區更為明顯及敏感。澳門特區政府需要積極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盡快為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變化制定相應的政策。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特區政府有必要充分應用2021人口普查及《澳門人口預測 2022-2041》的數據結果,重新對本澳的人口政策作出評估及審視,分析和研究本澳人口和家庭結構問題,制定新一輪的人口政策,為特區可持續發展制定更前瞻性、更系統、更全面的人口政策發展策略。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近年來,澳門面臨極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專業勞動力供應不足、人口文化素質同產業結構轉型的契合度不高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給城市競爭力帶來風險和挑戰。有必要積極主動研究和制定相應的人口政策,以應對新時期發展征途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澳門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急需特區政府重新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及審視,從科學和具前瞻性的角度去訂定人口政策發展策略。
2.根據《澳門人口預測2022-2041》,預計2023年澳門步入老齡社會,2041年接近超老齡社會的臨界點。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意味著社會保障壓力不斷增加,對此作何評論?您認為社會應如何應對?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因應社會與經濟情況,制定科學化與靈活性的長者再就業法律與配套措施,完善"銀髮就業"的相關權益,保障老年人持續就業及創造再次就業的機會,讓長者更好實現自身價值,繼續在工作崗位發光發亮,可望成為社會應對老齡化問題的辦法之一。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等有必要及早通過頂層設計,法律、制度與標準制訂等,抓住智慧養老、銀髮產業建設的關鍵,培養相關產業的人才,開拓適合澳門智慧養老及銀髮產業的路徑。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從現代人群的身體健康和勞動能力看,60歲退休偏早,太早退休是社會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退休人士長期積累的豐富工作經驗和技能仍然是一種寶貴資源,可以在職場上繼續"發光發熱"。應當在社會範圍內展開對適當退休年齡的討論,通過數據分析和理論宣傳,逐步凝聚社會共識,消除顧慮。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此預測報告反映了澳門面臨的嚴峻人口老齡化挑戰,也提醒了政府需要加大對未來老年人口社會保障需求的規劃與投入,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3.您認為特區政府應如何應對澳門生育率低下的嚴重情況?應否開展專項調查及研究工作,制定有效的政策或措施來逐步提高生育率?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為了降低居民生育顧慮、提升居民生育意願,可在兩方面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對策,例如研究為居民提供具系統性的育兒經濟補貼;待完成《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立法後,持續完善本地輔助生殖技術及納入免費醫療範圍;優化婦產科產前產後的檢驗項目及營造母乳餵哺友善環境等,進一步解決育兒開支大、居民不敢生、不能生的客觀問題。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現時有些家庭生育遇到困難,這類生育障礙的治療方式通常有常規藥物、手術和輔助生殖技術,同樣可以研究加強對擬生育夫婦的醫療支持,或者會否考慮推出一些資助,減輕他們的治療負擔。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適齡居民結婚生育的意願下降,主要受經濟前景、房屋價格、育兒成本、教育支出、家庭觀念、責任感等因素影響。要從經濟鼓勵、房屋政策、親職教育、家庭友善政策等方面鼓勵結婚生育。有必要盡早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工作制定出台積極有力的政策措施。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澳門生育率低下的問題,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從經濟政策、文化傳統、教育宣傳等各個層面著手,使年輕人對生育重新建成正面而且是值得的觀念。
4.出生率低下對澳門的教育亦產生影響,對此作何評論?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在少子化及幼教師資相對充裕的背景下,當局除了提供幼小教學人員轉銜培訓外,未來如何在解決教育專業人員的就業穩定和需求,協助收生情況未如理想的學校優化升級,吸引學生報讀,皆須特區政府重視和解決。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人口有周期性波動是正常的現象,面對“少子化”問題,只要特區政府、學校、教師及所有持份者共同努力,團結一致,及早做好規劃部署,相信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甚至能夠化危為機。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有必要提高人口素質,落實《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鼓勵居民進修培訓,建立專業認證制度,完善相關進修及培訓體系。適度發展職業技術人口。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出生率下降必然會導致學齡人口减少,整體來說,對教育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積累觀察,不宜過度悲觀。政府應與時並進地調整資源配置,繼續保障教育質量。
5、内地或其他地區針對這一社會問題的应对之策,有哪些值得澳門借鑒?
澳門立法會黃潔貞議員:面對澳門現時全球第四低的生育率,政府應考慮改善現時“循序漸進、少修少補”的調整方向,借鑒國家及國際的政策經驗,將生育友善的概念融入政策制定考量當中,制定更為進取、全面的措施配套,推動全社會共同解決本地出生率下降的困局。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陳家良理事長:特區政府有必要參考國家的經驗做法,以系統性的觀念統籌謀劃人口問題,統籌好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區域發展等之間的各種關係,以改革創新思維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長劉景松博士: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推出二十條項具體舉措,落實優化生育政策相關工作。
澳門公職感化人員協會顧問覃靜博士:內地和其他地區針對出生率問題所采取的一些策略,需要考慮澳門的實際情况進行取捨,但總體來說,增强生育支持和環境,將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就澳門老齡少子化的現狀及其對策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並且提出了具體且具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大家都趨向同意澳門特區政府需要積極對人口政策作出評估,建立具科學性和周期性的人口政策調整機制,定期及系統地梳理有關政策措施,推出更主動、更積極、跨範疇的人口政策方案,緩和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對澳門社會帶來的衝擊,應對社會發展所需。
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為:澳門的本地人口基數少,當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低時,出現勞動力不足、社會福利和醫療負擔加重等深層次問題,對本澳社會的影響,較其他本地人口基數大的國家及地區更為明顯,特區政府應盡快為老齡化和少子化的社會變化制定相應的政策。
因應澳門長者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政府的社會福利及醫療保障負擔將不斷增加。建議政府一方面持續優化現有的社會保障措施;另一方面隨着本澳社會及醫療保障工作的進步,長者的身體素質普遍有所提升,有必要營造利於長者就業的社會環境,制定長者再就業的法律及其配套措施,從法律上保障長者就業權。
為推動本澳生育率,特區政府近年已作出努力和嘗試,但本澳的出生率仍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低,極為嚴峻,值得社會各界思考。政府有必要盡快制訂更全面和系統的生育政策和目標,借鑒一切有效的政策和經驗,透過頂層的政策設計和規劃,從而確保整體生育鼓勵措施的成效,更加積極應對少子化問題。特區政府需以改革創新的思維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優化人口結構,維護人口安全。同時老齡少子化這一世界難題亦需要社會共同關心和面對,齊動腦筋。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可以走出困局,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