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有效性研究

2023-08-28潘丽霞

名师在线 2023年20期
关键词:随文游览文本

文/潘丽霞

“随文小练笔”指的是在课文学习中练习写作的活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能满足学生的语言应用需求,助力学生的语言素养提升,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语言基础。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选择主题,指导学生随文练笔,让他们从阅读、写作过程中获得语言应用经验,实现读写能力同步提升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随文小练笔”,顾名思义是指以教师所讲内容为基础,根据课文知识点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随文小练笔”,能使学生在领会课文独具匠心的描写后,提升写作的兴趣,通过模仿课文语言来练笔,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体会文学魅力的同时,感受写作的快乐[1]。练笔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性语言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

写作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随文小练笔”活动,能充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小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指导学生在练笔中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能让学生通过写作检验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教师指导学生在练笔中互相讨论和交流,不仅促成了学生写作技巧的共享,还能充实语文课程活动内容,增加学生练习写作的机会。

(三)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写作文要求学生明确立意,运用科学的逻辑谋篇布局,使用准确的语言行文。小学阶段的写作具有一定难度,学生经常出现不知所云、无处下笔的问题。而应用“随文小练笔”能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让学生转变对写作的消极态度。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模仿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从作者的角度思考写作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灵感枯竭”的现象[2]。

(四)使学生的文章变得细致生动

部分学生的写作经验不够丰富,无法运用合理的语言进行写作,甚至凭空捏造句子,导致作文杂乱无章。教师将“随文小练笔”应用于语文课程中,能让学生通过练笔,积累丰富的语言应用经验,使写出来的文章细致生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组织“随文小练笔”,可为学生构建“梯度”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练笔活动,指导学生纠正文章中的问题,让学生有例子可参考、有方法可遵循,提高学生行文水平。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一)仿写优秀句式,提高遣词造句能力

“随文小练笔”要求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写作偏好不尽相同,因此开展丰富的练笔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优秀句式,围绕有趣的写作主题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进而提升“随文小练笔”的有效性。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为例,教师首先选择“开天地、一分为二、伟大的盘古”三个主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文阅读感受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角度,对照课文中的不同段落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盘古“开天”过程,以独特的仿写角度,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让学生获得写作的内部动机。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应段落出现的重点词汇:睁眼、黑乎乎、黑暗、翻身、巨响、“大鸡蛋”、上升、下降。教师可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联系“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有针对性地仿写第二自然段,激发学生的练笔热情。其次,教师要求学生从“为何开天、如何开天、开天结果是什么”三个角度进行练笔,这既能检验学生的课文学习成果,又可以让学生理解和领会课文语言特点,在练笔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能力。“随文小练笔”并非“抄写课文”,教师应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正确观点,在仿写优秀句式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盘古开天后的结果,将自己想象的画面融入文中,阐述自己内心的盘古形象,说出自己认为神奇之处。教师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入手,要求学生从形状、形态、声音、颜色等角度入手,将盘古、天地变化描述出来,将神奇的画面按照以下三种句式进行仿写:

(1)天每天______,地每天______。

(2)天和地终于______,盘古______了。

(3)他的______,变成了______的______。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笔内容进行总结,出示课文结构图,要求学生用凝练的语言描述“开天”事件的经过,由此延展语文练笔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分析句段情感,体会文本构思精巧

教师利用饱含深情的句子指引学生分析和练笔,能让学生体会文本构思精巧,理解文本内容的语言特点,体验情感元素在作文中的运用价值,提高行文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句段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主题练笔活动下,体会课文中的精巧构思,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积累丰富的语言应用经验。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为例,首先,教师鼓励学生默读课文中情感描写内容,在读的同时进行想象,运用简短的词句还原课文中的场景,启迪学生写作思维,使学生从具体的文本中感受到“慈母情深”。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句子,根据课文中反复出现的部分,分析情感元素在整体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课文中饱含深情的语句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对应句子,与他人交流文本构思的方法。对照以下句子中的加点字进行练笔,学会将情感元素融入文本中。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

反复出现的词语能在情感表达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加深读者的阅读感受。其次,教师以课文中的作者情感变化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拿到钱时“鼻子一酸”的原因,体会《慈母情深》一文构思的精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练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类似经历,结合自己对母亲的爱,写出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词,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不同的叙事开头方式,引用经典的故事作为写作素材,提高学生作文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传阅自己的作文,对比课文与自己阅读的文本,分析情感元素在文本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解构篇章,领悟谋篇布局诀窍

教师指导学生整体解构课文,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领悟谋篇布局的诀窍,在练笔的过程中将事情写清楚,把人物描绘形象,使场景生动具体[3]。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整体解构篇章,从写作的角度分析谋篇布局特点,尝试按照课文的结构进行练笔,将细节写清晰,使自己的作文内容更丰富。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呈现天都峰的有关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景色及游览信息,联系课文中的有关信息,从整体角度思考,研究文章的主旨、编排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有关课文的思维导图,为下一步的练笔做好准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确立练笔方向,根据课文内容整体编排情况,研究写景内容详略安排用意,从“爬山、遇阻、相互鼓励、成功登顶、反思”五个角度指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将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爬天都峰》一文按照爬山的前后顺序描写,时间、地点、人物清晰,游览顺序明确。教师在整体解构篇章的同时,应指导学生分析作者所见所闻,以“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大爷相遇的情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练笔活动,使学生选取印象深刻之事进行写作,将游览过程写清楚。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模仿课文之前,确定练笔主题,选取生活中与课文主题相关事物进行写作,如“登泰山,游览岱山公园,拜访‘奶茶’生产线”等。教师可着重关注学生写的游览过程以及思想变化内容,参考课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作文。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主旨段,分析作者开始“不敢爬”而最后爬上去的原因,解构课文篇章,分析重点写作者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爬上山顶的原因。教师从爬山过程入手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能使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领悟游记文学谋篇布局的诀窍,利用引人注意的事件,充实自己的作文内容。

(四)借鉴典型写法,探寻写作源头活水

典型的写作方法凝结着作者的写作经验,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有积极影响。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有意关注写作方法,开展“随文小练笔”活动,使学生凭借阅读经验,敏锐捕捉课文中的典型语言形式,完善自我读写认知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表达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典型写法,在练笔的过程中将文章写得细致生动。

以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出示“双龙洞俯瞰图”,指导学生分析景区结构,结合课文中的游记写作特色方法,分析游记类文本的常见写作技巧,使学生明白课文中写的事,理解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写作。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将游览内容介绍清楚。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游记类文本常用的写作方法,记录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将“随文小练笔”活动落到实处。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移步换位写景,根据作者游览顺序,先“俯瞰”游览景区,再借鉴课文“按游览顺序写”的方法,模仿课文景物特点详细描写,在练笔的同时进行联想、回忆,将自己的游览感触融入作文中,抒发自己的心路历程及情感体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包含作者游双龙洞的见闻,融入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在练笔中,提醒学生运用情感元素充实自己的作文。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游览历程的曲折性,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借鉴作者叙事的技巧,让学生在练笔中融入自己对曲折游览经历的看法,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增强文本的吸引力。游记文学的细节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课文写景、抒情的细节入手,探寻写作源头活水,驱动学生练笔,让学生懂得环境、情感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经典环境开篇,在练笔中尝试描绘美丽图景,渲染游记文学靓丽底色,在练笔中掌握经典的写作方法,积累丰富的游记写作经验,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的语文课堂“随文小练笔”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时,仿写课文中的优秀句式,分析不同句段中的情感,能提高学生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使学生体会文本构思之精巧。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整体解构优秀篇章,借鉴典型文章写法,领悟谋篇布局诀窍,探寻写作源头活水,实现写作能力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随文游览文本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美术馆游览指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