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韶文化发展的历史成就

2023-08-27韩子超张潇杨

理财·收藏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枣园彩陶器型

韩子超 张潇杨

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时间跨度长,导致其内部文化面貌差别较大。因此,为方便了解,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分期与分区研究工作。

一、仰韶文化简述

(一)分期与分区

在分期方面,因过去发掘材料较少,学术界对其文化面貌认识不全,导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苏秉琦先生的两期论,巩启明先生的三期四段论,严文明先生的四期说等。上述几种分期不仅名称不同,各段所对应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将其他文化的部分内容也包含了进去。近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有了较为统一的意见,虽然叫法不同,但基本上将其分为四期。第一期以枣园类型为代表,为仰韶文化初期,可称为枣园期,约5000BC-4600BC;第二期以半坡类型为代表,为仰韶文化早期,可称为半坡期,约4600BC- 4000BC;第三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为仰韶文化中期,可称为庙底沟期,约4000BC-3500BC;第四期以西王村类型为代表,为仰韶文化晚期,可称为西王村期,约3500BC-3000BC。在分区方面,主要包括六个大区,如表1所示。

(二)文化特征

下面以各期的代表类型为例分别介绍一至四期的文化特征。

枣园类型以枣园H1为代表,主要分布在豫西南、晋南、陕东三省的交界地区,目前已经发掘的属于枣园类型遗存的遗址主要有垣曲古城东关、翼城枣园、临潼零口村、垣曲县宁家坡遗址等。陶器以泥质为主,夹砂陶占比例较小,陶色多为红色或红褐色。主要器型有小口平底瓶、弦纹罐、红顶钵、圆锥形足鼎、束腰器座等。陶器以素面为主,有纹饰器物较少且种类不多,以弦纹、划纹为主,另有少量指甲纹和坑点纹;多数盆和钵的口沿饰一周红色宽带,在其后期部分器物表面出现简单带有纹样的彩陶,如三角纹、波折纹等。

半坡类型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关中、晋南以及三门峡地区。代表性遗址有临潼姜寨、华县元君庙、西安半坡、南郑龙岗寺遗址等。陶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紅陶为主,典型器物有敛口深腹瓮、小口尖底瓶、圆底或小平底钵或盆、深腹盆、蒜头壶等。器表除素面外,主要纹饰有绳纹、弦纹、锥刺纹、附加堆纹等,彩陶特征明显,几乎全是黑彩图案,既有三角、折线、宽带纹等几何纹饰,又有鱼纹、人面纹、鹿纹、鸟纹等象生图案。

庙底沟类型主要分布于豫西晋南地区,典型遗址有河南陕县庙底沟、灵宝西坡,山西芮城西王村、夏县西阴村、华县泉护村等。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红陶为主,典型器有双唇口尖底瓶、曲腹盆、曲腹碗、釜、灶等。器表大多有纹饰,主要为绳纹、线纹、附加堆纹等,并且出现了篮纹;彩陶除了黑陶,还有红彩和白衣彩陶,纹饰主要为由圆点、勾连纹、弧边三角纹、网格纹等几何纹样组成的图案纹饰,象生纹饰较少。主要是蛙纹、龟纹、鸟纹等。

西王村类型同庙底沟类型分布范围相近,代表性遗址有山西芮城西王村、夏县东下冯,河南灵宝涧口等。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所占比例上升,主要器型有喇叭口尖底瓶、鼓腹罐、筒形缸、折盘豆等。器表多有纹饰,以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为主。彩陶数量较少且纹饰较为简单,主要为直线、条纹、曲线、方格纹等几何纹饰。

二、历史成就

(一)制陶技术

仰韶文化的制陶技术较新石器中期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制坯方面来讲,在新石器早中期,陶器均为手制,主要手法有捏塑法、贴塑法、泥条盘筑法,制作的器型简单,不规整且留有手制痕迹。进入仰韶早期以后,陶器虽然依旧为手制,但出现了慢轮修整技术。到了中晚期,许多器物使用快轮制陶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制陶速度,还使得陶器外形更为美观。从烧制方面来讲,陶窑经历了从横穴窑到竖穴窑的改变,有些遗址发现有制陶工业区。

(二)陶器、彩陶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仰韶文化的彩陶基本是继承裴李岗、老官台文化发展而来的,发展迅速,变化复杂又有规律可循。前两期以单色彩为主,数量逐渐增加,到第三期达到鼎盛,出现了白衣和红衣彩陶,到第四期又变为单色彩,数量也迅速减少乃至基本消失。在纹样方面,几何形图案贯穿始终,象生形纹饰只见于第二期和第三期。仰韶文化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其陶器和彩陶艺术达到了巅峰,在仰韶文化中期,对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1.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在仰韶文化的影响下,该地区在大汶口早期阶段出现许多新的器型如敛口彩陶盆、卷沿曲腹盆、矮领折肩罐等。彩陶艺术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在此之前海岱地区彩陶装饰技艺并不发达,而到了这一阶段,彩陶装饰图案和种类迅速增多,如北辛文化的黑色彩带纹、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纹样如弧线三角纹、花瓣纹、圆点纹和勾叶纹等均是来自仰韶文化的因素。

2.对长江中游地区的影响

同处于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化和大溪文化交流密切,从器型上来看,大溪文化的双唇口尖底瓶、缸、圆底釜、红顶钵等均是仰韶文化向南扩展的产物。从彩陶方面来说,大溪文化吸收了许多仰韶文化因素。如巫山大溪遗址出土饰有直线纹和弧线三角纹的筒形杯和罐、枝江关庙山遗址出土饰有由弧线三角纹组成图案的圆腹罐、碗形豆和筒形杯等,都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纹饰相似。

3.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红山文化、小珠山中层文化上,二者均出土许多带有仰韶文化特征的彩陶纹样或器型。从器型上来看,如红山文化的大口鼓肩瓮、双耳小口罐、敛口盆等,小珠山中层文化的敛口曲腹钵、红陶钵等均是从中原地区传播过去的器物。从纹饰上来看,如红山文化中所见的“红顶碗”式的黑带钵,平行斜线三角纹、涡纹的鼓腹罐,弧线三角纹彩陶盆等以及小珠山中层文化中出土的弧线三角纹、平行直线和斜线纹、网格纹彩陶片等均是吸收了仰韶文化的彩陶因素。

4.对黄河上游地区的影响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在受到仰韶文化的冲击后产生了异变,彩陶文化异常发达,有漩涡纹、水波纹、弧线三角纹、圆点纹、宽带纹、网格纹及蛙纹、鱼纹、鸟纹、人像纹等。

(三)建筑技术及聚落

1.建筑。仰韶文化的房屋建筑前后变化比较大:第一期与第二期对比来说,相同之处在于二者均为单间建筑,有大量方形房屋,均有浅穴、半穴和地面式建筑;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期的房屋面积更大,最大者达到数百平方米。第三期对比第二期来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三期普遍出现了双间和多间甚至联排的房屋,房屋面积进一步增加,甚至出现了“原始宫殿”,其内部结构也复杂化。第四期房屋发现较少,新出现的形式有石墙房屋等。

2.聚落。仰韶文化所发现的遗址有几千处,这些遗址在每个区域内的选址都有一定的共性,如靠近水源或者选择台地等,距离近的遗址因此很容易形成聚落群。在仰韶早期阶段,虽然有些区域出现了聚落群体,但这些聚落群多是自然形成的,遗址并不密集,各遗址间联系较少,尚未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性遗址,处于聚落群的萌芽阶段。中期随着人口急剧增长,聚落数量迅速增加,各个聚落之间联系变得密切,形成了大规模的遗址群,且各个遗址规模存在巨大差异。晚期阶段,同一聚落群中各遗址规模差异扩大,中心聚落进一步突出,内部结构差异进一步扩大,甚至出现了目前最早的版筑城址——郑州西山古城。

(四)社会性质

仰韶文化時间跨度很长,其社会性质也发生过明显的变化,社会主导人群由女性变为男性。

在仰韶文化早期,原始农业并不发达,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墓葬方面,有许多子女随母亲葬,对妇女、女孩儿实行厚葬的现象;在生活方面,早期的村落布局表明他们需要牢固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氏族团结。

进入仰韶文化中期以后,原始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男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从墓葬方面来看,成人异性合葬出现且男子居于中间位置,随葬品有许多男性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活方面来看,房屋出现分间或者套间表明家庭的出现,很多遗址无论是彩陶还是器物上均发现有男性生殖崇拜。这无疑都表明男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取代女性成了社会主导力量。

三、结 语

总之,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最重要的史前文化之一,其时间跨度之长、分布范围之广远超其他史前文化。在陶器、建筑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对该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也有利于了解仰韶文化与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情况,对探讨仰韶文化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进程和该文化在古代文明起源中所处的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枣园彩陶器型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银河春韵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夜读春秋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