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南海的一块石头
2023-08-27
1955年1月14日下午,周总理把地质学家、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请到中南海西花厅,先请李四光讲国内铀矿资源情况,后请钱三强讲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情况、核反应堆和原子弹基本原理。在座的还有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薄一波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周总理告诉他们:“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这方面的情况,你们做点准备,简明扼要,可以带点铀矿石和简单仪器做点现场演示。”
周总理说到的“铀矿石”,是何来头?
1953年,中央确定从苏联聘请铀矿地质专家,指导中国进行铀矿勘查。1954年2月,在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内成立第二办公室,开始着手筹备我国铀矿资源勘查工作,负责人是高之杕、安桐馥,聘请的第一位苏联铀矿地质专家是Φ·И·拉祖特金。“普委二办”实际是筹备组建铀矿地质机构的工作班子,由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刘杰直接领导。
1954年10月,在Φ·И·拉祖特金和高之杕率领下,吕志敏、唐孝威、曾卓荣等20余人(包括警卫)组成花山工作队,携带6台苏制伽玛辐射计,到广西富钟县花山杉木冲、黄羌坪做放射性地质调查。这次工作队最终在花山岩体杉木冲的云英岩化锡石脉中发现铀矿石,随即采集了一部分铀矿石标本送回北京。于是有了本文开头说到的故事。
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据钱三强回忆:会议听取了李四光、钱三强、刘杰的汇报,中央领导传看了采自广西的我国第一块铀矿石标本。钱三强按周总理的吩咐,带了自己制造的盖革计数器,把它放在桌上,把铀矿石装进口袋,然后从桌旁走过,计数器就立刻发出“嘎嘎嘎”的响声,有的领导人也怀着浓浓的兴趣亲自做了试验;有人提出那样这样的问题,询问国内国外的情况,气氛十分活跃。
这是开创中国核工业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中央为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作出历史性决策的会议。
時隔5天,1955年1月20日,周总理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签订了《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放射性元素的寻找、鉴定和地质勘察工作的议定书》。2月15日,中苏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组建铀矿地质勘查队伍。4月2日,刘杰以中苏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电告下属单位地质部第三局为中苏委员会执行机构,地质部第三局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铀矿地质专业队伍的正式创建和铀矿勘查工作的全面展开。(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