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2023-08-27周春艳枣庄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周春艳 枣庄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
引言
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等。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一、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已经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指在原有的预算管理体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本文将从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建立制度和政策研究、编制、执行、监督四权分离的制衡机制四个方面,探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深化分税制改革,完善分级预算制度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是将税收收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和地方各自负责自己的预算编制和执行。
在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完善分级预算制度也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分级预算制度是指中央和地方各自编制和执行自己的预算,中央和地方的预算之间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和完善分级预算制度,可以使得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更加科学、规范和民主,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制度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可以使得转移支付更加科学、规范和民主,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也可以促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三)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
综合预算是指将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合并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和执行。部门预算是指各个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任务编制和执行预算。复式预算是指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相结合,既有整体性又有部门性。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可以使得预算编制和执行更加科学、规范和民主。
(四)建立制度和政策研究、编制、执行、监督四权分离的制衡机制
制度和政策研究、编制、执行、监督四权分离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度和政策研究权是指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制度和政策进行研究和制定的权力。编制权是指财政部门对预算进行编制的权力。执行权是指财政部门对预算进行执行的权力。监督权是指监督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权力。建立制度和政策研究、编制、执行、监督四权分离的制衡机制,可以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民主,有利于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以及建立制度和政策研究、编制、执行、监督四权分离的制衡机制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构建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预算监督是指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进行监督,以确保政府财政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为了构建一个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预算监督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预算监督的法律适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一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滞后性,不能及时适应预算监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但是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建立起完整的预算监督体系。其次,加强对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监督机构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最后,加强对预算监督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适应预算监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保障预算监督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人大代表可以通过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预算报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对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及结果进行监督。此外,人大还可以通过提出质询、建议、监督等方式,对政府预算进行监督。因此,要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监督,提高人大监督的效果和质量。
(三)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的审计
审计是预算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发现政府预算执行中的问题,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建议,保障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了加强预算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审计机关的建设和培训。审计机关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机关的建设,提高审计机关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审计机关应该建立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加强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审计机关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是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审计机关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纪检监察监督
纪检监察机关是预算监督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监督,防止财务人员违规操作。因此,要加强纪检监察监督,提高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五)实现预算监督的公开透明
公开透明是预算监督的重要原则。政府应当及时公开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政府还应当建立预算监督的投诉举报机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因此,要加强预算监督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构建内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是保障政府财政收支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从完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强化人大监督、加强预算审计、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实现预算监督的公开透明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预算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三、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预算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执行、实行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以及推进财政诚信制度建设等。
(一)改革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精细性和透明度,预算编制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经验,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等。因此,需要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应该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编制应该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该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预算编制应该根据不同部门和项目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预算方案,确保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针对性。应该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预算编制应该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预算编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严格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财政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财政预算执行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浪费和滥用等。因此,需要严格预算执行,以确保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一是要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确保预算执行的规范和有效。二是要加强预算执行的信息化建设。预算执行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精度。三是要加强预算执行的问责机制。对于预算执行不到位、浪费和滥用等问题,应该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预算执行的严格和有效。
(三)实行财政预算绩效考核
财政预算绩效考核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指标不够科学、考核结果不够准确等。因此,需要实行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以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首先,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应该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充分考虑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和政策目标,确保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加强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财政预算绩效考核应该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最后,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部门和项目,应该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佳的部门和项目,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罚,以促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推进财政诚信制度建设
财政诚信制度建设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财政诚信制度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到位等。因此,需要推进财政诚信制度建设,以确保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财政诚信制度应该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考核等方面,确保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和有效。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对财政诚信制度的执行,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确保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和有效。财政诚信制度应该向社会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财政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财政预算管理的规范和有效。进一步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从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严格预算执行、实行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以及推进财政诚信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结语
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了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推进预算公开透明等几点建议,以期为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