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体操联合会推广跑酷项目的措施及启示

2023-08-26王文生张强李楠沈英历王皎琴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操

王文生 张强 李楠 沈英历 王皎琴

摘    要   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梳理跑酷项目国际化推广历程,探析国际体操联合会推广跑酷项目的措施与困境,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跑酷运动发展和某些中国运动项目国际化提供启示。分析认为:跑酷项目国际化推广历程分为理念萌芽期、风格开创期、网络传播期、组织发展期。训赛一体、优化跑酷项目竞赛评分标准、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加赞助与奖励是国际体操联合会推广跑酷项目的主要措施,但是目前仍面临一些困境,例如:跑酷赛事宣传的精彩性与公众对跑酷运动安全认知之间的矛盾、线上推广的便利性与局限性、跑酷竞赛项目规则的标准化与争议性。最终得出启示。

关键词   体操;跑酷;国际体操联合会;运动项目推广;跑酷赛事;跑酷社团

中图分类号:G 80-053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4036/j.cnki.cn11-4513.2023.04.007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observation,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etc., to sort out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parkour, and analyze the measures and dilemmas of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FIG) in promoting parkour program,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kour i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ome Chinese spor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parkour is divided into the phases of concept germination, style creation, network dissemin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ptimizing the competition standard of the sport, making full use of onli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xpanding sponsorship and rewards are the main measures for the promotion of parkour by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some dilemmas, such 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citement of event promotion and public safety perception, the convenienc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online promotion environment, the standard and controversial nature of the event rules. Some enlightenment has thus been drawn.

Keywords   gymnastics; parkour;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 federation; sport promotion; parkour events; parkour clubs

跑酷是一項在室内或城市户外进行的休闲与竞技运动项目[1],利用跑动、攀爬、跳跃等运动方式翻越围墙、栏杆、沟壑等障碍物[2],具有健身性、挑战性、观赏性及创新性的特征,近年来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青睐。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体联”)于2018年正式将跑酷纳入体操项目。随着“第一届跑酷世界锦标赛”的举办,该项运动已然成为一项较具发展潜力的体操项目。

中国体操运动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也为跑酷这一新兴的适于在城市推广的运动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跑酷运动于2006年前后进入中国,于2009年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官方体育竞赛项目,并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极限跑酷大赛”[3],虽然发展基础逐渐稳固并在不断扩充,但是由于兴起时间较短,国内跑酷运动在项目文化、理论知识、技术水平、管理与推广等方面都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4],主要存在普及程度不够、公众认知存在偏见、缺乏组织性、专业性训练场地不足、运动损伤风险大等问题[5-7],并且目前对跑酷项目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阐述概念、起源、特点、训练手段、价值等[8-12]方面。虽然有些学者对跑酷项目的发展形式、参与人群、组织管理、赛事举办、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但是缺乏对国外跑酷项目推广经验的借鉴[4,5,13-16]。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国际体操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等体育组织的网站及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了解历年跑酷运动赛事、跑酷培训活动、跑酷竞赛规则、相关新闻等,结合对校外跑酷习练者、跑酷俱乐部教练员的半结构式访谈与观看跑酷世界杯系列赛、跑酷世界锦标赛等比赛视频,梳理跑酷项目的起源和国际化推广历程,探析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措施与面临的困境,以期为中国跑酷项目的推广及其他同类运动项目国际化推广提供启示,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赋能。

1   跑酷项目的国际化推广历程

跑酷一词源于法语中的“parcours”,含义是超越训练场的障碍,意指高效率的移动,也被称之为“街头疾走运动”。该运动项目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著名的运动教育家乔治·赫伯特针对该运动项目提出了“健有所用”的口号,并制定了自然训练法则,旨在使人有意识地利用城市空间进行锻炼,试图促进人类的精神、道德、身体的发展[8]。之后,列入法国军事训练教育,开发了军事障碍物训练课,成为军事训练的基础课程,同时也在大众体育活动中得以推广[10]。穿越障碍物、高效移动、自然训练等理念成为跑酷运动形成与发展的萌芽。

青年大卫·贝尔和塞巴斯蒂安·福坎于1989年将赫伯特的理念付诸实施,开创了专注动作速度的、实用的“Parkour”与凸显表演、创造力的“Free running”2种不同风格的跑酷运动形式,并融合为一体,将实用性与表演性相结合,最终形成了既关注行动效率又含有空翻、旋转等表演动作的现代跑酷运动形式[13]。之后,法国相关媒体通过影视作品将跑酷这一新兴体育运动的魅力展现在荧屏,并推广到世界各地。该运动项目的挑战性、创新性等特点使得世界各地青年人争相学习该运动。

第一个以跑酷命名的竞技体育组织——世界跑酷联合会(缩写为“WFPF”)于2008年成立[17]。自此,跑酷运动的推广进入了组织发展时期。WFPF的创始人于2014年发起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推广跑酷运动的非营利性组织——国际跑酷联盟(缩写为“IPF”),以协助世界各国建立国家(地区)管理机构,并在世界各国举办各种类型的比赛[9]。随着跑酷运动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的国家或体育组织不断增多,运动规则和竞赛标准也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并且逐渐得到国际体联的关注和支持,且该项运动符合国际体联致力于促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发展、提高全球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广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观的宗旨。此外,该项运动具有的实用性、挑战性、创新性、自由等特点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国际体联于2017年在洛桑总部举办的执委会决定将已成为瑞典、荷兰、比利时等许多国家(地区)体操协会工作的一部分的跑酷项目纳入国际体联所属的正式比赛项目,其目的是通过“开发一个新的运动项目,进一步增强体操运动的吸引力”[18]。国际体操联合会与国际跑酷联盟于2018年1月27日簽署了《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承认跑酷运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并承诺尽最大努力保护这项运动的文化性、完整性与自主性[19]。在2018年12月举办的第82届国际体联大会中,跑酷运动作为一项新运动项目被纳入《国际体联章程》,并以期成为奥运会项目,同时设立了跑酷委员会,由跑酷运动创始人大卫·贝尔任国际体联跑酷委员会主席[20]。

综上可见,跑酷项目国际化推广的动因与其体现的时代特点及价值观紧密相关。该项运动的理念形成时期以实用性和效率为主,多见于军事训练中。该项运动的风格开创时期以挑战性和创新性为主,推广时主要是基于跑酷者享受运动乐趣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内在动因;网络媒体的宣传与组织推动发展时期更多的是以跑酷运动的展示与竞赛实现跑酷者及利益相关者的自我价值。跑酷项目在国际体联获得正式席位,是体操项目改革的一大创举,预示着跑酷这一新兴体育运动从小众的、无序的、地域性的、推广不均衡的状态逐步发展为被世界公认的、有组织的、有体系的、全球化的体操项目。

2   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措施

2.1  训赛一体,构建多元的运动项目推广活动模式

跑酷运动技能培训和组织举办大型国际跑酷赛事是国际体联推广跑酷运动的主要模式(如图1所示)。从国际体联吸纳跑酷项目伊始,对跑酷项目的推广就以运动竞赛为引领,以技能培训为内核,训赛一体,以赛带练,以训备赛,使竞赛与训练相互促进,涵括学习训练、竞赛展演、基础技能教学与精英运动员技能提高的各个阶段,以多种形式有效地推动跑酷运动的国际化。从2018年到2022年,国际体联举办了包括世界杯系列赛、世界城市运动会、世界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及虚拟竞赛在内的跑酷赛事共16场,举办了包括裁判员培训、入门训练营、年龄组发展与竞赛计划、学院计划在内的教育培训活动23场及召开了21次在线研讨会。

技能培训的任务是基于体育科学、参加培训者的健康状况、当前的技能培训实际、跑酷项目发展规律等为跑酷项目全球化发展提供一个前沿的、定期的和标准化的技能培训系统[21],为不同技术水平的跑酷爱好者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其中:入门训练营旨在通过跑酷专家的指导使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了解跑酷运动的基本动作和原则,达到初步普及与推广的目的;《跑酷年龄组发展与竞赛计划》重点是为跑酷运动竞赛进行身体准备和技术培训;《跑酷学院计划》是培训跑酷教练员的主要途径。此外,国际体联于2021年以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编制并发布了《年龄组和跑酷1级学院技术手册》,为跑酷运动技能培训的专业化、科学化提供权威性的范本[22]。

组织举办跑酷赛事是国际体联扩大跑酷项目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国际体联在2018年组织举办了2次跑酷世界杯系列赛,并且使跑酷世界杯成为“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的一部分,对跑酷项目竞赛化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国际体联在2019年除了组织举办了3次跑酷世界杯系列赛之外,还将该运动项目设为世界城市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23],加快了跑酷赛事的全球化进程。从2020年到2021年9月,线下跑酷赛事与技能培训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而陷入停滞状态,此时主要依靠网络信息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开辟跑酷竞赛新途径。在此阶段,国际体联与FISE(极限运动嘉年华)举办了“首届国际体联跑酷虚拟竞赛”[24],以其参赛便捷性吸引了众多跑酷运动爱好者、运动员及教练员的参与。随着各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国际体联举办的跑酷线下竞赛从2021年9月逐渐恢复,不仅回归了世界杯系列赛、列入了2022年世界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而且在2022年10月成功举办了“首届跑酷世界锦标赛”,预示着跑酷运动将成为全球化的新兴体育项目。

2.2  优化跑酷竞赛评分标准与指标,完善跑酷竞赛推广内容体系

跑酷竞赛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赛事,需要对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场地与设施、评分规则、积分守则等进行规范和统一管理,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和公平。首先,在竞赛项目设置上,根据跑酷运动具有的提高行动效率与身体控制表演2种主要竞赛理念,将跑酷竞赛项目设定为男子跑酷速度跑比赛、女子跑酷速度跑比赛、男子自由式比赛、女子自由式比赛4个小项[1]。其中:跑酷速度跑于2019年11月由国际体联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会议上更名为跑酷竞速[25],更加体现出速度竞争的特点。竞速比赛以完成时间为评分依据;自由式比赛则要求运动员以障碍物为媒介,展示多种技巧,以动作表现为评分依据,主要突出运动速度与技巧展示能力。其次,在赛道的设计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赛道总长度为80 m(包括40 m往返),以体现自由、创新性、挑战性为设计理念,主要在赛道固定区域以地面、壁架、栏杆、墙体等为共性核心障碍物元素设置赛道障碍物,既符合跑酷项目特点和提高了评分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同时也能降低因障碍物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运动损伤风险。再其次,国际体联跑酷委员会在评分规则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比较2022—2024年周期与2019—2021年周期的跑酷评分规则可以发现,国际体联跑酷委员会对跑酷运动的相关概念、参赛运动员的安全与着装、竞速和自由式比赛的竞赛规则、评分标准、裁判员着装等方面均作了规定。在2022—2024年版的竞速赛项目的竞赛规则中,对资格赛中出现抢跑和申请重跑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与2019—2021年版的竞赛规则中提到的赛道使用传感器相比[26],不仅可以避免由于赛道设置得复杂与多样而导致的精准性问题及可以降低竞赛设施的费用,而且能减少对起跑信号的影响,以及增强跑酷竞速赛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此外,2022—2024年版的评分规则对竞速赛中赛道的分配方式、半决赛名额中可能会出现同一体育组织的3名运动员进入前6名的情况,以及运动员在自由式比赛结束表演时的信号使用都作了说明,同时对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几种产生争端的情况提出了要求与作出了规定[1],使比赛变得更规范、更公平和更公正(见表1)。

在2022—2024年版评分规则中,自由式比赛的评分标准调整了裁判員的人数、主要职责、评分标准指标数及其分值。其中,将裁判员由不固定的3~5人根据3项标准进行评分调整为由固定的6名裁判员依据2项标准进行评分,并且每项标准需要3名裁判员评分[26]。明确裁判员的数量与职责既降低了裁判员的评分难度,又提高了评分的准确性。在评分指标的设置上,2022—2024年版的评分指标将2019—2021年版中的完成分、编排分、难度分3项一级指标和9项二级指标简化为完成分与难度分2项一级指标和6项二级指标,将编排分的评分指标合并到完成分的评分指标中,主要从安全性、流畅性及赛道的利用上评判跑酷运动员的技能表现[26],难度评判聚焦技巧、招式、移动等方面,同时增加了11项三级评分指标,并赋值和作出评分说明,使评分标准更具体化,增强了跑酷自由式比赛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见表2)。

2.3  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拓跑酷项目推广新途径

国际体联充分开发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全球化跑酷运动技能培训及推广赛事,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期间,成为应对疫情、持续推广跑酷项目的主要形式。

首先,组织开展了线上培训研讨会,丰富了跑酷运动技能培训形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期间代替了原定线下开展的《年龄组发展与竞赛计划》和《学院课程计划》,成为国际体联开展体操运动技能培训的常规手段。通过网络会议平台汇聚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体操方面的专家和体操运动员,为全球跑酷运动爱好者、跑酷运动员、跑酷教练员等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定期发布与体操相关的最新科技信息。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国际体联先后开展了3期线上培训研讨会,培训形式由第1期使用直播与国际体联开设的“You Tube频道”视频回放,到第2期培训和第3期培训调整为预先录制视频并在国际体联开设的“You Tube频道”发布,在第3期培训还增加了跑酷教练员、跑酷技术委员会成员、体操运动员及体操爱好者在内的小组讨论会,进一步增强了线上培训的便利性与可控性。在培训主题方面,以跑酷运动理论为重点,以英语为会议官方语言,从第1期培训主要涉及与体操项目相关的营养、运动损伤预防、训练负荷等主题[27],到第2期培训时一部分主题涉及所有学科,另一部分主题以健美操、跑酷及蹦床为中心[28],再到第3期培训在计划召开的11次研讨会中,其主题除了要对国际体联每个体操项目至少涉及一次之外,其他主题则着眼于体操运动的健康效益、社会效益等[29]。线上培训的持续时间从第1期的60~90 min缩短到第3期的30~35 min,并且在组织形式、主题、内容、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调整,使更多跑酷运动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学习与了解跑酷运动相关理论。

其次,国际体联与极限运动嘉年华合作举办的跑酷虚拟竞赛最大程度减小了跑酷世界杯、跑酷世锦赛等相关赛事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推迟举办或取消举办产生的不利影响。参赛报名、比赛视频提交、评审等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比赛结果由50%的公众投票与50%的国际体联跑酷评委小组的评判决定。通过网络公投进一步扩大了跑酷项目的影响力,并加大了对跑酷运动的推广力度。虚拟竞赛为许多经济条件较差、体操设施与活动资源较为匮乏地区的跑酷习练者提供了参与国际跑酷赛事的机会,而且还带动大众积极参与到了跑酷运动中。例如,大洋洲体操联盟(OGU)斐济联合会的4名运动员通过网络注册成为国际体联运动员后参加了国际体联跑酷虚拟竞赛,并向公众展示了跑酷技能,以激发跑酷项目在斐济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使斐济开始加强培养青年跑酷运动员,以点带面地发展斐济的跑酷运动[30]。

此外,官方网站新闻、相关电子杂志等也成了跑酷运动爱好者获得跑酷项目信息的重要渠道。例如:《世界体操杂志》提供英语和法语2个可在线阅读的电子版本,其中主要涉及不同体操项目每個赛季的赛事举办情况,而且跑酷项目的每项赛事都会在该杂志上公布;《2021年国际体操联合会年鉴》于2022年8月在线出版,主要内容是国际体联举办的相关活动与取得成绩的摘要,其中回顾了国际体联于2020年在体育活动、媒体、营销等方面工作的进展[31]。

2.4  增加赞助与奖励,增强跑酷项目推广活性

跑酷作为新兴体育项目,必要的赞助与恰当的奖励是国际体联促进跑酷这一“年轻”体育项目发展的有效措施。国际体联在赛事举办地寻求赞助,为跑酷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助力,并与赞助商通过合作达到了互利共赢。例如:日本的某美发化妆品企业在2019年成为国际体联举办的3个跑酷世界杯系列赛的官方赞助商[32];中国某企业作为跑酷世界杯赛(成都站)的官方合作伙伴设计并提供了软体高墙、高台障碍、栏杆障碍等比赛场地器材[33]。

国际体联对跑酷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给予恰当的奖励也是促进跑酷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跑酷世界杯系列赛的每场比赛中,跑酷运动员都有机会赢得奖金和跑酷世界杯赛积分,而且该项世界杯赛事设置了单独的跑酷速度跑和自由式比赛排行榜,每年根据2个比赛项目的最佳成绩(无论运动员参加多少场比赛)确定年度跑酷世界杯系列赛的冠军并给予丰厚奖励。同时,国际体联面向每次跑酷赛事的各个比赛项目的前3名设置了60 000瑞士法郎的奖金,邀请前一年在最后一届世界杯赛中(男子竞速赛、女子竞速赛、男子自由式比赛、女子自由式比赛)排名位列前五的运动员(每个联合会最多2名运动员)参加下一年的世界杯赛[34]。国际体联执行委员还会对最佳裁判员、荣誉教练员、荣誉评委等作出相应的评比与奖励,以此促进跑酷运动有效地和可持续地发展。

此外,国际体联还创建了体操道德基金会,设立额外的特别基金及积极与各国体操联合会等相关体育组织建立联系[35],并提供设施、资金、培训等诸多方面的协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期间还免收了国际体联所有会员的会费。

3   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遭遇的困境

3.1  公众对跑酷运动的安全性认知与跑酷赛事宣传的精彩性之间的矛盾

国际体联组织举办大型跑酷赛事虽然对跑酷运动的宣传与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赛事宣传与公众对跑酷运动的安全性认知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公众对跑酷项目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观看竞赛,跑酷竞赛的组织举办不仅关乎组织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参与者,而且是向观众展现跑酷运动魅力的主要渠道,跑酷运动员高超的技能与激烈的竞争氛围,能使观众从感官上体验刺激与享受,同时,精彩的高水平跑酷赛事却也会潜移默化地加深某些观众对跑酷项目的认识偏见。

首先,跑酷运动竞赛加深了某些人对习练跑酷运动难易程度的认知偏差。国际体联组织举办的各项跑酷赛事汇聚了世界范围超高水平的跑酷运动员,为了增强竞赛的观赏性与增加竞技表现的多样性,这些竞赛的赛道设置也相应具有多样性、创新性、挑战性等特点;与此同时,跑酷运动员快速穿梭于栏杆、墙体等复杂障碍物中,或追求通过速率,或表现“难、美、新”的腾空、翻转、跳跃等技巧,展现出了高水平的运动技术。然而对于观众而言,除了惊叹其超好的身体素质与精湛的身体控制技术之外,也会感受到练习该运动项目可能有较大的难度与危险性,从而会产生较低的参与兴趣或对其望而却步。

其次,作为一项具有时尚感的极限运动,跑酷运动员依靠自身体能和技巧翻越围墙、栏杆、沟壑、房屋等障碍物,是人在面对城市建筑阻碍运动时的自我挑战与自我超越,具有诸多不确定与不安全的因素,该项运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训练或竞赛中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使许多观众认为跑酷运动是一项高危运动项目。虽然国际体联组织举办的赛事通过设置一些固定的地面障碍物降低跑酷项目的危险性,但是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许多运动员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往往试图突破自身极限,尝试更高难度的动作,其运动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在2019年跑酷世界杯(成都站)自由式预赛中,西班牙某跑酷运动员在空翻落地时发生意外而导致膝关节受伤;日本广岛举办的跑酷竞速赛中,英国某跑酷运动员在最后一次落地时失误撞上障碍物等。跑酷赛事中屡屡出现的安全事故使某些观众认为该项运动习练难度大、危险性与运动损伤风险较大,从而导致参与意愿较低,影响了该运动项目的推广效果。

最后,由于跑酷运动自身具有的自由性、挑战性等特点及主流媒体对该项运动的普及与宣传匮乏,加之跑酷者会穿越城市街道、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此又使许多人对该运动项目的文化、本质产生了认知偏差,认为该运动项目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会影响公共安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跑酷项目的国际化推广与发展。

3.2  线上推广的便利性与局限性

网络信息平台使跑酷运动的推广有了多种可能,同时在推广范围、参与方式、时空限制等方面为跑酷项目推广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相较于线下的技能培训与竞赛,线上推广也有许多局限性。

首先,线上研讨会的培训效果有限。线上研讨会首先是一种通过网络分享知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理论指导,但是对以实践为主的跑酷运动而言,缺乏高效的互动与交流,实践指导的效果就会非常有限。国际体联组织的线上培训是一项面向全球体操类社团或个人的培训,当前还难以平衡不同国家(地区)的跑酷项目发展水平,相对也会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况且每一期线上培训只开展一次针对跑酷项目的研讨会,培训时间较短,学员难以深入学习和探究。此外,研讨会以英语为主,暂时不能兼顾其他语种,对参加培训的不同母语国家(地区)的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线上虚拟竞赛在竞赛时间、比赛项目设置、成绩评判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其一是竞赛周期相较线下竞赛时间长。国际体联于2020年举办的跑酷虚拟竞赛自由式比赛报名、上传比赛视频、公众投票、评委组评分等诸多环节历经了2个月左右,并且增加了竞赛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其二是线上赛场环境各异、跑酷竞赛项目单一。由于比赛场地的多样性,障碍物的类型、位置、距离等差异较大,无法实现跑酷竞速比赛,只能进行跑酷自由式比赛,增加了评委评判的难度。其三是50%的公众投票与50%的评委组评分的双重评分方式对跑酷运动员的评判有失客观。跑酷运动竞赛成绩的50%来自公众评分,不仅考验运动员在竞赛中展示难度动作、技巧等跑酷运动能力,而且还需要运动员动员其粉丝及其他人投票,由于许多人对跑酷运动缺乏评判知识或能力,其投票主观性强,影响了竞赛结果的客观性。

3.3  跑酷竞赛项目规则的标准化与争议性

尽管国际体联对跑酷竞赛项目、场地、评分规则等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但是由于该运动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其竞赛项目设置与评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与争议性。大量跑酷爱好者认为,跑酷赛事会相应形成固定的跑酷运动规则、动作库、比赛场地等标准,并且过分强调表演与竞赛,与跑酷运动原本追求自由、创新性等特点相违背。

首先,赛道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跑酷赛道障碍物囊括了地面、壁架、栏杆、墙体等部分,但是每次竞赛中的障碍物的高度、宽度、数量、位置等的布局与设置相对固定,并且有一定倾向性,对具有不同身体形态优势的跑酷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2019年举办的跑酷世界杯(日本广岛站)的赛道有3层坡度,一系列斜坡、墙壁和脚手架构成的40 m赛道更有利于身高高的跑酷运动员。其次,每名运动员翻越障碍物所使用的技巧类别有差异,为裁判员评判的一致性增加了难度。许多跑酷运动员有武术、街舞、竞技体操等技巧类项目的习练经历,在跑酷竞赛中使用技巧的种类、难度、质量等有较大差异,难以制定绝对统一的评判标准,而跑酷自由式比赛的评分以主观评分为主,难以达到绝对的客观。此外,竞赛项目设置缺乏多样性。许多跑酷运动员擅长的技巧各异,却未必都适合参加跑酷竞速赛与自由式比赛。例如,澳大利亚跑酷选手布罗迪·波森擅长蹬壁上墙技巧,可以在两面很光滑的竖墙之间来回横跳;英国某跑酷团队的主力选手托比·塞加尔擅长较远距离的双金刚跳,但是这些跑酷选手擅长的技巧并不适合参加以竞速和表演为主的跑酷赛事。由此可见,跑酷赛事在比赛项目设置、评分规则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进一步实现赛事的多样性及评判的客观性。

4   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启示

4.1  丰富推广形式,引导公众认知

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实践表明,互联网线上与线下2种推广途径各有优势与不足,中国推广跑酷项目需采用“双线”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不同推广途径的优势,提高公众对跑酷项目的认知度。

首先,通过线下体育场馆与互联网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跑酷运动技能培训与赛事,增进大众对跑酷运动的认识与了解,纠正认知偏差。除了跑酷爱好者与赛事转播媒体在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文字、图片与视频之外,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等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组织开展线上跑酷运动理论学习与考核,以其便捷性和辐射性大范围组织开展跑酷运动理论培训,线下可以通过各个跑酷俱乐部、高校体育场馆、公园等进行跑酷技术培训与考核、举办相关赛事,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考核、认证、训练与比赛提供便利。

其次,根据跑酷运动“健有所用”的特点,既可以将跑酷运动与应急救援相关联,也可以将线上宣传与线下课程相结合。例如,通过在网络信息平台设置“特殊环境生存栏目”展示如何将跑酷运动作为应急救援与逃生的有效手段,使公众认识到跑酷运动并不是一项追求新奇、挑战生命极限的表演项目,而是在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是对自身的深层次认识[13]。线下可以开设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避险课程,体现跑酷运动可以迅速翻越障碍物、救护生命的特点,真正发挥跑酷运动的实际功用,进而改变大众所认为的跑酷运动是一项危险运动项目的普遍认知。

4.2  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开发安全的跑酷课程

中国推广跑酷运动除了要关注公众认知、高水平竞技体育领域以外,更要重视将其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为跑酷后备人才培养与储备奠定基础。

首先,中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跑酷运动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肌肉力量、速度、平衡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及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在面对火灾等突发危险事件时的紧急避险能力[36]。此外,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并富有挑战精神,对跑酷这一新兴运动项目更容易产生兴趣,可以把握中小学生成长发育敏感期的增幅效应,充分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身体运动能力,激發其跑酷运动潜能,为中国跑酷运动的发展及为提高中国跑酷项目国际竞争力储备人才。

其次,开发适合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跑酷项目教学内容体系,是将跑酷运动融入基础教育的可行措施。鉴于国家、社会与家庭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安全的需要,应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跑酷运动理论与技术结构特征,去除危险性大的难度动作,遵循循序渐进、针对性、安全性等原则,构建以生命至上、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生存、避险为应用理念,以挑战、创新为精神内涵,以跑酷运动理论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内容体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或跑酷社团可以通过招聘跑酷教练员以课后跑酷社团或跑酷俱乐部等多种方式将跑酷运动推广到中小学。

4.3  丰富跑酷竞赛项目,扩大参与人群范围

丰富跑酷竞赛项目,扩大群众参与度,定位于全民健身,是中国普及与推广跑酷项目的可行措施。跑酷竞赛形式决定着该运动项目的发展方向,跑酷运动是在“健有所用”理念下发展起来的翻越障碍物的运动形式,经过跑酷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如今除了竞速赛和自由式比赛之外,还有以评判单个动作或展示一组成套连接技巧的大招赛,出现了以在规定时间内于赛场内追逐是否触碰到对方身体为评判依据的追逐赛等多种竞赛形式,但是参与人群均为青少年,且年龄相对集中于某一年龄段,普及范围较小,群众参与度不高。跑酷运动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以促进更多健身人群参与。例如:按照年龄分类,可以组织开展少儿组和青年组跑酷竞赛;按照运动技术分类,可以组织开展以悬吊类动作为主的悬吊赛、以攀爬为主的攀爬赛、以跳跃为主的支撑跳跃赛;按照不同职业分类,可以组织开展消防障碍赛、警务障碍赛;按照障碍物分类,可以组织开展栏杆障碍赛、墙体障碍赛、楼梯障碍赛。在丰富跑酷竞赛形式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使跑酷习练者有规可循,真正使跑酷运动成为一项广大青少年可参与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4.4  推动体商融合,促进跑酷运动产业化

跑酷运动产业化发展是促进该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同行业交融互利使得由跑酷运动衍生出了很多的商业业态与新产品,将运动项目文化产品通过商业手段进行经营是促进跑酷运动可持续普及与推广的重要助推力。中国要发展与普及跑酷运动,体商融合推动该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是关键。基于跑酷赛事在我国成功举办的经验,跑酷运动商业化发展趋势也在与日凸显。越来越多的跑酷俱乐部成立,并开始招聘跑酷教练员,为跑酷爱好者提供专业化的指导。还有一些跑酷俱乐部在开发跑酷器材、教材、教学视频以及承接表演赛、广告等。在以上实践基础上,跑酷社团可以结合跑酷项目特点与举办过的赛事,将开发跑酷运动技能培训课程、拍摄跑酷广告、赞助跑酷赛事等作为营销方式,促进跑酷运动产业化发展。其一可以将跑酷运动与体能增强、心理健康等中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开展以体能训练为核心、以翻越障碍物为展现形式的新型体能培训课程,增强中小学生在体能训练时的乐趣,增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其二是可以利用天然的地理环境,将跑酷赛事与某些旅游体验与观赏项目相结合,达到跑酷项目推广与旅游景区商业相辅相成的良好效果。其三是寻找跑酷赛事赞助。赞助是赞助方与被赞助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活动。跑酷赛事赞助方通过提供经费、场地等支持,依托跑酷赛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知名度,被赞助的跑酷社团则能够通过一系列赞助构建规模更大、设备更为完备、竞赛机制更加完善的跑酷赛事平台。同时,跑酷赛事的转播权也是其产业化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4.5  构建跑酷组织层级联动机制,统筹管理与发展跑酷项目

跑酷运动从兴起到成为全球化运动项目仅经历了20年左右。当前,中国的跑酷项目因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而在推广与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出现了赛事少、竞赛形式和内容单一、场地设施缺乏、媒体关注度与宣传力度较小、公众对跑酷运动认知不足等问题[16]。中国的跑酷运动发展急需构建一个完整的组织管理链条,将原本无序的、自发的、散乱的跑酷者融为一个整体,形成有效的、多层级的统一管理体系。构建跑酷习练者、跑酷社团、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国际体联为主体的管理层级结构,上级组织为下级组织实施培训或管理创造条件,下级组织为上级组织提供支撑。从跑酷习练者个人而言,跑酷社团仍旧是跑酷运动开展的主体,是中国跑酷项目的重要推广载体。大部分跑酷习练者通常会加入某一跑酷社团进行训练和接受指导,而跑酷社团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则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和提出要求。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而言,要把握中国跑酷项目发展的趋势,及时获悉全球性跑酷运动技能培训与赛事的各种信息,在了解跑酷项目国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对中国跑酷运动的本土化发展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对国内跑酷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并向其提供相关培训、比赛信息及宣传关于跑酷运动的国家政策,配备安全的跑酷器材及设施,对跑酷运动产业化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促进跑酷者与本土跑酷社团、本土跑酷社团与国际体操联合会的联动(如图2所示)。

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实践经验不仅对我国跑酷运动在公众认知、基础教育、群众参与、产业化及组织结构完善上具有启示意义,而且对我国某些运动项目国际化进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37]。在体育全球化视域下,我国某些运动项目的国际化不仅要关注其与中国国情、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中国本土发展情况,而且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与国际接轨。

5   结束语

自2018年国际体联将跑酷作为一个新运动项目纳入《国际体操联合会章程》,到2022年“第一届跑酷世界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办,跑酷运动已然成为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运动项目。中国的跑酷运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及推动中国某些运动项目的国际化,需要借鉴国际体联推广跑酷项目的经验,不仅要关注运动项目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而且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国际化发展需求,从运动项目文化著手,调整与完善运动项目推广内容与形式,以奠定良好的参与人群基础为前提,加强民间体育交流。同时,也要参考我国优势运动项目的发展与普及经验,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国,统筹国内国际优势资源,推动运动项目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系统性的、产业化的运动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与赛事体系。

形成广泛的参与人群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某些运动项目国际化的前提,同时要结合国际体育发展趋势,开发、完善、联结各类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领域中的教育培训与竞赛体系,并且可以通过体育明星效应、多样化培训活动等普及运动项目文化,以此提高大众对某些运动项目的认知度与参与度。首先,对外体育交流是运动项目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分运用影视作品、数字媒体或网络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融合搭建各类运动项目文化交流平台。其次,通过申办、举办、参加国际性知名单项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运动项目。对于武术、毽球、龙舟等本土化运动项目的国际化进程而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体育竞赛体系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运动项目竞赛制度,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体育组织与国内体育组织、全国性体育组织与地方性体育组织、体育部门与相关部门、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协同发力,统筹协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运动项目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2022-2024 Code of points (parkour)[EB/OL].(2022-06-30)[2022-10-2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publicdir/rules/files/en_2022-2024%20PK%20Code%20of%20Points.pdf.

[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Parkour world championships: Learning the language[EB/OL].(2022-10-04)[2022-

10-2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3632441.

[3]  陳焕波. 跑酷运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4]  徐鑫. 体育院系跑酷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22.

[5]  扈诗兴. 跑酷运动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3):29-31.

[6]  胡垒. 河南省跑酷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张梦涵. 陕西省跑酷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2):76-80,81.

[8]  王润斌,徐波. 论跑酷运动及其文化性格[J].体育学刊,2010,17(2):38-41.

[9]  逄杰. 中国跑酷亚文化群体认同建构[D]. 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

[10]  殷络天. 我国Parkour运动的伦理审视[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7.

[11]  BEN W S, DAVIDA K, NORTH J S, et al. Effects of functional movement skills on parkour speed-run performa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2022, 22(6): 765-773.

[12]  MATTHEW E R, STEPHENSON C J. Parkour injuries presenting to united states emergency departments(2009—2015)[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7, 35(10):1503-1505.

[13]  于振华. 跑酷运动的中国化进程与传播策略研究[D]. 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3.

[14]  张旭. 跑酷运动在我国开展现状的社会学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2.

[15]  鲁潇. 跑酷运动中的社会支持探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6]  龙腾. 我国跑酷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17]  Word Freerunning Parkour Federation. A brief and basic history of parkour[EB/OL].(2013-10-21)[2022-10-24]. https://wfpf.com/history-of-parkour/.

[18]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First meeting, first key decisions from the new FIG executive committee[EB/OL]. (2017-02-24)[2022-11-03].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

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1739419.

[19]  王文生. 世界体操运动百年之旅[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1:20.

[20]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FIG parkour commission takes important steps ahead of congress[EB/OL]. (2018-

11-27)[2022-11-0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

s/displaynews.php?urlNews=2331301.

[2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FIG highlights learning initiatives on un international day of education[EB/OL].(2021-01-25)[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

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3045288.

[2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AGE group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program for parkour(speed-skill-freestyle)[EB/OL].(2021-01-01)[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pages/education/agegroup-pk-manual-e.pdf.

[23]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First world urban games bringing the best to budapest[EB/OL].(2019-09-10)[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2603838.

[24]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Behind the scenes at the E-FISE virtual competition[EB/OL].(2020-07-17)[2022-

10-28].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

p?urlNews=2925636.

[25]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Official news from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meeting in lausanne[EB/OL].(2019-11-

07)[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

splaynews.php?urlNews=2723656.

[26]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PK code of points 2022-2024(mark-up)[EB/OL].(2022-06-30)[2022-11-10].https://www.gymnastics.sport/publicdir/rules/files/en_2022-20

24%20PK%20Code%20of%20Points%20(Mark-up).pdf.

[27]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Go online with academy experts  FIGs new seminar & webinar series[EB/OL].  (2020-06-11)[2022-11-1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

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2906789.

[28]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Second education seminar series offers online lessons for all[EB/OL].(2020-10-

14)[2022-11-1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

playnews.php?urlNews=297883.

[29]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Third online education seminar series gets underway[EB/OL]. (2021-02-25)[2022-

11-15].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3076750.

[30]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Parkour: Fiji fans honour homegrown heroes[EB/OL].(2020-11-18)[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2998341.

[31]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Inaugural FIG yearbook published online[EB/OL].(2022-08-02)[2022-10-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3566877.

[3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Tokio inkarami (by ifing),  new sponsor of the FIG[EB/OL]. (2019-06-11)[2022-

10-26].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 php?urlNews=249578.

[33]  潘伊媚. 2019國际体操联合会跑酷世界杯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EB/OL]. (2019-04-08)[2022-10-26]. https://www.sohu.com/a/306550727_100251309.

[34]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2021-2024 PK world  cup rules[EB/OL].(2020-06-15)[2022-10-29]. https://

www.gymnastics.sport/publicdir/rules/files/en_PK%20World% 20Cup%20Rules%202021-2024.pdf.

[35]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mnastics. Huge strides: Parkour  making the most of 2021[EB/OL]. (2021-11-26)[2022-10-

27]. https://www.gymnastics.sport/site/news/displaynews.php?urlNews=3395160.

[36]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跑酷(parkour)[EB/OL].(2016-08-18)[2022-10-26]. http://www.b3.org.cn/xmjs/2016/0818/184194.html.

[37]  国家体育总局.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EB/OL].(2021-10-25)[2023-04-01]. https://www.sport.gov.cn/zfs/n4977/c23655706/content.html.

收稿日期:2023-02-20

第一作者简介:王文生(1961—),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E-mail: wangwensheng@cupes.edu.cn。

作者单位:1.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2.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101。

1.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2.Educational Science Pubishing House, Beijing 100101, China.

猜你喜欢

体操
头脑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头脑体操
头脑体操
脑体操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