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A视角下的森林景观优化研究

2023-08-26谈思仪谭桂菲吴国文唐庆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谈思仪 谭桂菲 吴国文 唐庆

摘要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运用SPSS 25.0统计和分析数据,构建IPA模型,以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景观游憩期望和感知表现的关系为例,探寻森林旅游景区景观优化发展的相关策略,为明确一条适合森林景观开发的基本思路及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森林旅游景区;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方法;景观优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TU 986.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15-009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23

Forest Landscape Optim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PA

TAN Si-yi, TAN Gui-fei, WU Guo-wen et al

(Gu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 Nanning, Guangxi 530002)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data, using SPSS 25.0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data, constructs a model of IPA,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recreation expectation and perception performance of Liuwandashan forest tourism scenic spo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landscape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scenic spo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larifying a basic idea suitable for forest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reas.

Key words Forest tourist attraction;IPA;Landscape optimization;Tourism development

森林旅游景區是集游憩、文化、健康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于一体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旅游景观开发利用是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向以绿色发展需求为主、多功能利用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1-2]。笔者以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法对景区的森林旅游景观进行评价与优化分析,明确需要提升的具体内容和提升策略,以期为森林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位于六万林场河嵩分场林区内,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3-5],经全面调查,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7个主维度12个亚类26个子维度(图1、2)。

1.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为采用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方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IPA法是John AMartilla等在1977年提出的方法,以所考查变量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均值的中值或总体均值为交叉点[6-8],能直观而有效地评价森林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情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1.3 数据来源

2021年11月27—28 日在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地点为游客出入口处。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88.75%。问卷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用SPSS 25.0进行信度分析,信度系数在0.8以上说明问卷调查结果可靠性高。经计算,问卷数据信度系数为0.819,说明该问卷数据信度满足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景观满意度评价

2.1.1 森林景观分类。

通过实地调查与归纳分类,将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是最为普遍的景观类型之一,以无规则的分区形式分布于森林旅游景区各地,主要形式包括四季花海、云顶观景、跌水、林地等;人文景观以游客游览过路的形式将各景观点串联,形成通畅的有主题、逻辑关联的线型游览形式,主要形式包括莲花庙、森林文化广场、六万旅游综合市场和芳华茶社等。

2.1.2 景观满意度。

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参考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分为空间布局、外观造型、景观内容评价指标[9-10]。根据284位游客问卷中重要性、满意度分析,以模糊综合评价最大隶属度为原则,得出IPA 模型分析图(图3)。

2.2 森林旅游景观游客重要性-满意度结果

在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IPA 模型中 (图3),莲花庙、知青文化展馆、四季香海科普馆和李宗仁展厅位于 Ⅰ 区,表明该指标在游客印象中具有较强的印象性,重要性和满意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山地骑行、云顶观景台和森林健康步道皆落在Ⅱ区,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要注重山地骑行、云顶观景台和森林健康步道的维护与修缮,因此作为维持发展的子维度应进行适当改进。烧烤场、星空露营地、汽车营地和森林文化广场落在Ⅲ区,其中森林文化广场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六万旅游综合市场、森林养生度假木屋和芳华茶社位于Ⅳ区,表明实际体验与游客体验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应将其列为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景观重点改善优化内容(表1)。

3 优化策略

3.1 巩固文化景观建设,注重遗址遗迹合理应用

森林旅游景区应承载建筑文化传承功能,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根据森林旅游景区现有古建筑和文化科普展馆等设施,结合新媒体技术传播与普及历史遗址遗迹、知青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在创新文化活动方式的情况下发挥森林旅游景区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整个园区景观绿色多样。具体内容见表2。

3.2 串联特色景点,预留后期提升空间

优化景观可达性串联特色景点,将动植物和文化等元素与生态、科技、体验相结合,规划合理的游线道路串联景点,将各森林旅游景观有序联系,形成散点分布式链接线性游览与游步道结合的合理空间布局,同时预留景点后期优化提升空间。具体内容见表3。

3.3 加大次要景观营造,旅游形式内容多样化

次要优化景观是有效改进和创新森林旅游形式,保障森林旅游景区吸引力的重要内容,调整部分旅游内容,优化旅游文化传播结构,拓宽旅游宣传渠道,提升景点传播效能,深化受众群体分析[11],使得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具体内容见表4。

3.4 调整重点改善区域,特色景点和合共生

重点改善区域的主体,大力融入自然和人文科学内容,既要体现科学追求的休闲娱乐、游览观光和生态体验,又要作为保留生活气息与养生度假的重要区域,推动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和合共生、共同发展(表5)。

4 结论

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森林旅游景观资源丰富,发展历史底蕴丰厚,其中莲花庙、知青文化展馆、四季香海科普馆、李宗仁展厅、山地骑行、云顶观景台及森林健康步道等宣教类、体验休闲类景观较程度上受到游客欢迎,适当融入绿色低碳、媒体技术在后期森林旅游活动中将焕发更大光彩;烧烤场、星空露营地、汽车营地和森林文化广场优化提升空间较大,依托森林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和内涵等方面优势在科技含量和体验传播上可深度发展研究,打造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六万旅游综合市场、森林养生度假木屋和芳华茶社IPA 分析结果较差,应重点关注发展创新、文化传播、生态建设、游客感知和互动交流等优化改善方向,紧紧围绕旅游者、交流互动、康养保健和生态环境四大核心展开实现内涵化及高质量发展。森林旅游是引领旅游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蕴涵着深厚的共同体价值取向,对六万大山森林旅游景区森林旅游景观进行优化研究前景乐观,对强化森林旅游研究的合作交流,挖掘景观价值的理论深度及完善研究的内容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森林旅游景区开展各色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5):2749-2756.

[2]  郑才亮,陈曼琳,陈贵松,等.基于2010—2017年省級面板数据的森林公园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5):93-96.

[3] 文劲松,刘琳琳.森林公园规划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纵览,2013(6):188-189.

[4] 任海兵.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J].广西林业科学,2015,44(2):210-212.

[5] 陈举.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6] 郑海潮,胡国敏,范伟程,等.IPA视角下的福州高校滨湖区景观优化[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1):107-110,136.

[7] 高志洋.IPA分析法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40):21-22.

[8] 董享帝,欧静.基于IPA分析法的龙架山森林公园科普景观规划设计评价[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2):16-20,51.

[9] 王婧,钟林生,陈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4,28(5):20-30.

[10] 李春好,孙永河,贾艳辉,等.变权层次分析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723-731.

[11] 陈丽军,万志芳.中国森林公园旅游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生态学报,2021,41(23):9543-9553.

基金项目 广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桂林科字〔2021〕第5号)。

作者简介 谈思仪(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从事森林旅游规划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生态旅游、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07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长城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以居庸关为例
关于牟氏庄园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