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与途径

2023-08-25赵文武

中国农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资源管理研究生

赵文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1],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进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评选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并强调应深入挖掘不同课程和教育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2]。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受到国内高校教育和相关学术研究的广泛关注,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3-5]。在现有课程思政的研究中,学者们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时代背景、关键问题、建设路径、课程体系等展开了广泛讨论[3-7],形成了系列创新性理念和思想。其重心由某一课程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或案例设计逐步转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寻求科学化的的课程思政融合途径,推动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的多元化实践与全面发展[5-10]。

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探究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等内容[11]。围绕土地资源管理相关课程,学者们开展了系列课程思政研究,从传统文化、思政新闻、生态文明、家国情怀、学科前沿不同方面构建了导入课程思政内容的系统方法,形成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土地资源内涵、分类、演替、评价、规划、利用、保护等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12-13],为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土地资源管理在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同的教育特点,本科生教学侧重于理论基础,研究生教学强调学科前沿与实践应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本科生课程,重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而课程思政对于研究生课程而言,重在将学术实践与时代发展、爱国精神相融合,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在把握学科前沿过程中,正确思考社会人生。然而,现有土地资源管理课程的思政内容主要面向本科生课程设计,对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讨论尚不多见。

作者自2004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以来,长期主讲土地资源管理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不仅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更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讨论;不仅注重课堂教学,更期待专题讲座、小组研讨;不仅注重土地资源管理研究中的经典内容,更期待内容的拓展与延展。面对研究生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思政重点项目支持下,开展了系统化探索,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建设模式、方法路径等,以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土地资源与管理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

土地资源管理是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旨在让硕士一年级学生掌握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土地制度、土地生态等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实践和热点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需求和课程思政目标,以介绍、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热点讨论和案例分析为重心,以学科前沿为导向,以人生思考为点缀,将课程内容设计分解为土地热点类、土地技术类、学科前沿类、学术人生类等四类课程内容(图1)。其中,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历史节点,增进学科发展的专业自豪感;在土地热点类课程中,围绕征地、房价、生态安全等话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生;在土地技术类课程中,加强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在学科前沿类课程中,以国际最新前沿动态为重点,拓展学生的国际化、全球化视野;在学术人生类课程中,介绍文献分析技巧和研究生不同阶段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开展学习生涯规划。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在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学方法和作业形式,潜移默化中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根据专业相关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图1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框图

二、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

根据上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设计,设计形成如下的教学课程体系(图2)。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共可分成四类课程:土地热点类课程、土地技术类课程、学科前沿类课程、科学人生类课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程思政模式。如在土地热点类课程内融入社会热点事件,可以分成征地制度专题、城市土地制度专题、农村土地制度专题、土地利用变化专题、房价与土地制度。土地技术类课程可以设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资产核算、土地生态评价、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等。学科前沿类课程主要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热点话题开展,如尺度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比较、生态补偿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管控。科学人生类课程模块对于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涯的学生们进行引导,开展如土地资源管理类文献检索与分析、学习生涯规划、自我价值感等方面的教学。这四部分内容包含了理论学习、技术指导、热点前沿和职业规划,全方位多角度有机融入了思政教育内容。

图2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设计

(一) 土地热点类课程思政

在土地制度、土地政策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征地引发社会矛盾、地价攀升抬高房价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新闻观潮”“热点剖析”和“互动讨论”三个环节,构建了互动式课程思政授课模式。“新闻观潮”环节是在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新闻事件的基础上,询问学生发生此类事件的可能原因,进而引出本章节的课程内容,从而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点剖析”环节是在“新闻观潮”环节的基础上,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学生一起讨论热点事件,剖析现有政策制度的优势与不足,识别制度、政策和社会热点事件的内在关联,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互动讨论”环节是在剖析热点问题后,启迪同学思考制度、政策等在诱发热点事件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和同学们探讨热点问题的可能走向和解决方案,进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引导思考社会人生。

(二) 土地技术类课程思政

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评价、土地分等定级等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设计了“理念类比”“技术讲解”“案例剖析”三个教学环节。“理念类比”环节是采取同类事物比较的方法,将授课内容的核心理念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类比,理解相似过程,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土地分等、土地定级等技术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思想。“技术讲解”环节是在介绍所授课程核心理念基础上,明确土地分等、土地定级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系统介绍技术流程、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将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软件有机地纳入课程技术方法的讲解中。而在“案例剖析”环节,则是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或参与的实践工作,在介绍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业务的基础上,梳理相关技术在土地分等、土地定级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剖析理论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所遇到的技术性或非技术性问题,探讨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增进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土地技术类课程涉及生态保护的相关内容或议题,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机纳入课程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最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与战略部署。

(三) 学科前沿类课程思政

为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学科前沿;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国际学科热点领域和前沿话题,强化思政元素与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的有机结合,深化思政研究工作。例如,在学科前沿类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比较、生态补偿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管控等内容;通过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国际最新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有效拓展学生们的全球化视野,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接触学科前沿的频率,帮助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从课堂中找到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其后续学术工作的开展。

(四) 学术人生类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思考科学人生,在教学内容中也有机融入了学术大师人生经历、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思考、毕业与就业相关建议等内容。从而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拓展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做好生涯规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援引国内顶尖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例如,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先生在研究生阶段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就发表了《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探讨》《地理学的新领域——景观生态学》两篇文章。数十年后,傅院士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系统创新研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傅院士的经历完美诠释了研究生阶段学习对未来科学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研究生立足当下、奋发努力,砥砺前行。

三、 “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

针对上述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设计和课程思政的建设模式,将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归纳为如下三类。

(一) “点”状课程思政

“点”状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对于能够联系课程思政的知识点,以嵌入式的方式融入课程体系中。例如在讲解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部分,提问学生“农民承包土地是否缴纳农业税”。在此基础上,引出如下观点:“农业税的征收已延续了2600年的历史,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的征收,结束了数年内缴纳农业税的历史。农业税的取消,是中央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是从国家层面对农村农民的反哺,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图3)。基于“点”状嵌入方式,进行适度穿插和延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中。

(二) “线”状课程思政

图4 土地制度历史变迁部分引发关于制度演替的思考

“线”状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对于能够从时间维度系统梳理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时间演替过程中所蕴含的重大历史。例如,在分析不同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历史过程中,分别介绍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民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后,引导学生从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时期土地所有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变迁所隐含的社会制度的演替和发展过程,从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们从时间维度与历史维度,以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洞悉事物或事态的发展变化趋势。

(三) “面”状课程思政

“面”状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对于能够引发同学们进行深入思考的议题,进行针对性的专题性讲解。例如在“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比较”的课程讲解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了引言、技术方法、结果分析、启示与思考四个教学环节。其中,“引言”部分介绍土地利用研究的国际背景,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系列负面影响、全球土地计划等;“技术方法”部分介绍文献检索的具体方法;“结果分析”部分需要在展示计量分析结果基础上,揭示存在的问题,并讨论相关热点问题;“启示与思考”部分引导同学们就目前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思考,尤其由于我国研究落后于国际而导致的系列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开展全球研究、国际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同学们奋发成才的可能潜力。该部分课程不仅为学生介绍了检索文献的方法技巧,也给他们展现了中外学术研究的差距。该类方法往往适用于学科前沿类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前沿,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四、 结语

优质教育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15],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系列探索,将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科学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总体框架,深化了土地热点类、土地技术类、学科前沿类、学术人生类等四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并充分融合多元化的思政元素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体系,为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特色模式与有效途径。

本文将课程内容分为土地热点类和土地技术类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类别采用不同的课堂思政授课模式,并根据分类特点有针对性构建思政教学场景、纳入思政内容,设计了“点”“线”“面”状课程思政方法路径,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尚需要持续秉持“润物无声”理念,按照分类设计的策略,逐步深化课程思政内容,提高课程思政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系统性,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要素的提取,强化思政要素与教学内容融合的协调性,优化课程思政的授课模式,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此外,也需要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程反馈,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建设好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研究生专业课程。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资源管理研究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