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弧唇裂腹鱼驯养技术
2023-08-25王玉冰赤列群培
王玉冰,刘 飞,,伦 珠,赤列群培,旺 久
(1.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波密县兽防站,西藏 林芝 860300)
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ilabiat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又称弧唇弓鱼,在西藏仅见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和察隅河、丹巴曲。弧唇裂腹鱼体长可达60 厘米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雅鲁藏布江下游附近居民主要食用鱼之一,2022 年在当地市场价格已达到160 元/千克以上。由于弧唇裂腹鱼产区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分布有大量原始森林,养殖业受限于地形、植被和环境等因素,境内居民补充动物蛋白途径主要依靠渔猎。近年来,野生弧唇裂腹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亟待开展其人工繁育工作进行保护。如何开展野生种鱼的驯养和日常养护是开展人工繁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驯养池选择与防逃逸设施
因弧唇裂腹鱼种鱼体形较大且习性喜游、每日运动量较大,驯养不适合使用水族箱、玻璃缸等小型设施。养殖弧唇裂腹鱼应使用内壁光滑的水泥池,以便于消毒、清理残饵和排泄物及观察弧唇裂腹鱼习性。本研究使用长10 米、宽2 米、高1.3 米的循环水水泥池,每个驯养池放150 尾弧唇裂腹鱼为宜。驯养池北侧进水,南侧出水,模拟自然河流的水体流动模式,10 米长的距离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弧唇裂腹鱼活泼喜游的习性。在将种鱼放入驯养池的前两周,应在池顶层加铺网眼为4厘米的防逃网,防止鱼因不适应新环境导致应激跃出池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驯养池水深保持在0.9~1 米为佳,此深度水体透视度较高,便于每日观察弧唇裂腹鱼习性并及时发现残饵和排泄物进行清理。
二、驯养池消毒
在放入新收集的野生弧唇裂腹鱼前,应对驯养池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防止有毒有害菌体、寄生虫和病毒滋生。实践发现,土霉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综合使用,可有效降低有毒有害菌体、寄生虫和病毒的滋生,用量为土霉素10.5 毫克/升、碳酸氢钠1.2 克/升、氯化钠8.5 克/升,持续消杀48 小时后排掉消毒水,注入新水曝气24小时。
三、水温与水质调控
弧唇裂腹鱼栖息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通过开展水质理化监测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水温夏季常保持在11.6~21.8℃,冬季常保持在0.8~10.9℃。根据其原栖息地水温数据,配合温度调控实验和病害防治研究,将驯养池水温控制在13~16℃较为合适,水温高于17℃后弧唇裂腹鱼的摄食和生长会较15℃以下快,但同时更易暴发水霉病和小瓜虫病等病害。在有把握控制病害的条件下,可将水温控制在15~20℃。野生弧唇裂腹鱼生活在湍急清澈的河水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养殖过程中选用曝气过的自来水或水质良好、无菌无毒的地下水和井水等其他水源,并保持水体氨氮浓度不高于0.3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0.02 毫克/升、水体pH 以7.5~8.5 为宜。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水体溶氧常在7 毫克/升以上,弧唇裂腹鱼习惯了这种高溶氧水体,所以应在驯养池中设置两个直径0.5米的底置环形增氧泵,保持驯养池供氧充足。
四、新收集种鱼的外伤控制
野生弧唇裂腹鱼种鱼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岸边激流或河汊附近,由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流速度较快,且江中多礁石,种鱼收集工作主要依靠定置刺网,导致种鱼体表多有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常因伤口感染死亡。因此对新收集的野生弧唇裂腹鱼种鱼注射硫酸庆大霉素(0.75万单位/千克体重)等广谱抗菌药防止发炎感染,每两天注射1 次,连续3~4 次,伤口正常后可降低注射频率。
五、摄食训练与投喂
弧唇裂腹鱼为杂食性鱼,喜食着生藻类,兼食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驯养过程中为防止活性饵料携带病害且活性饵料成本较高,以人工浮性饵料代替。新收集的野生弧唇裂腹鱼应激反应较强,见人则躲,且无摄食人工浮性饵料经历,往往不会主动开口摄食。因此可在驯养池中投放数尾人工养殖经检查未携带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的健康锦鲤,带动野生弧唇裂腹鱼开口。根据弧唇裂腹鱼和锦鲤的数量、体重适量投喂饵料,随着弧唇裂腹鱼的逐渐开口,一并做好残饵清捞工作,防止在驯养早期野生弧唇裂腹鱼尚未习惯摄食人工饵料造成饵料浪费及未被摄食的饵料污染养殖水体。摄食训练后开口的弧唇裂腹鱼一般每天喂食3次,每次投喂量占其体重的3.5%~5%。
六、疾病防治
弧唇裂腹鱼与诸多西藏土著鱼一样,药敏反应较强,一旦发病难以治疗,因此其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
1.预防措施
养殖水体应长期保持7.5~15的盐度,防止部分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大量滋生。每两个月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0.6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
2.棘头虫病的治疗
新收集的野生弧唇裂腹鱼体表(尤其是头部)偶有棘头虫附着(常见于帕隆藏布江收集的种鱼),若不及时发现,病鱼患处会出现孔洞,行动迟缓,食欲不振,3~5 天即可死亡,并传染其他健康鱼。遇该病应马上将病鱼隔离至长2 米、宽1 米、高1 米玻璃缸中,用镊子挑除体表可见虫体,并使用0.5毫克/升敌百虫浸泡。
3.小瓜虫病的治疗
弧唇裂腹鱼感染小瓜虫初期体表症状不明显,中后期体表有大量肉眼可见的白点,解剖死亡病鱼发现鳃部病害更为严重,鳃丝上附着大量白点,鳃丝颜色从正常的鲜红色变至粉红色并伴随出血状况,严重者鳃部溃烂。因此应在每日投喂和定期检查时耐心细致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中后期治愈率大幅降低。在发病初期注射庆大霉素(0.8 万单位/千克体重)防止发炎,用搅碎的生姜和辣椒合剂全池泼洒,用量为0.75 克/米³,连续数日至虫体消失。
4.水霉病的治疗
弧唇裂腹鱼对目前各种市面上销售的水霉防治药物均较敏感,因此难以用药物浸泡方式治疗,剂量低无效果,剂量高鱼承受不了,暂未找到药物剂量与鱼体承受的平衡点。一般发病较轻时可将病鱼捞出,用干净湿毛巾包裹,注射庆大霉素(0.8 万单位/千克体重),并在病灶处抹氯化钠,20 秒后隔离到长2 米、宽1 米、高1 米的玻璃缸中,防止传染其他健康种鱼。缸中水体加土霉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用量为土霉素10.5毫克/升、碳酸氢钠1.2 克/升、氯化钠8.5 克/升。次日若仍见体表有水霉菌丝可继续抹氯化钠,重复数次直至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