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村落评价研究

2023-08-25张舒云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评价

摘要:文章主要对中国传统村落评价进行研究。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传统村落对村民、社会、国家、世界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自然遗产,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历史、社会价值,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逐渐衰落、消失。因此,保护传统村落工作刻不容缓,第一步就是开展传统村落的基础研究。加强传统村落理论研究,可以保护传统村落特有的文化内涵及提高传统村落吸引力,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促进传统村落在未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层面上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评价研究的统计分析,传统村落评价研究可大致从建筑学、旅游学、遗产学、地理学这四个视角来解读。从评价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景观评价、公共空间评价、保护(度)评价、活态性评价以及空间分布等内容。展望未来,我国传统村落评价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单个传统村落向连片传统村落转变;评价方法从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向多学科交叉方法转变;评价对象从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向物质空间与人的结合转变。

关键词:传统村落;评价;对象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7-0-04

0 引言

在中国文化遗产中,传统村落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蕴含信息最丰富、数量最多。传统村落见证了社会发展进程,是研究人类发展规律的宝贵历史资源,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传统村落保护的通知文件,相当一部分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单。例如,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自2012年以来已公布6批共8155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名录的公布表明我国村落保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随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村落文化保护群。然而,经过对传统村落多年的保护和实践之后,能够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多少?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实践措施在中国社会与乡村发展方面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在总结经验之前,必须对传统村落进行客观和全面评估。

1 评价内容分析

1.1 建筑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村落评价

1.1.1 景观评价

建筑学领域对村落的景观评价研究较多,与旅游学领域评价村落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建筑学学者更多是综合评价[1]。除了村落整体景观评价之外,建筑学学者也比较关注某一类单一景观,如声景观等[2]。例如,韩付奇认为肇兴侗寨的声景观特征减弱[2]。与此同时,景观视觉话题被学者广泛关注[3]。

1.1.2 公共空间评价

关于公共空间评价的研究内容可细分为三小类。首先是村落公共空间现状的综合评价。不同学者的公共空间现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有学者基于整合度、连接度及深度进行评价[4]。其次是公共空间适宜性评价。大多研究针对村落某一基础设施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也有学者从传统风貌、区位合理性等多方面整体评价村落空间适宜性。比如,郭艳以桂峰村为研究点,系统探索了公共聚居空间人体舒适度评价[5]。最后是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学者重点关注村落公共空间活力量化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空间优化策略[6]。

1.1.3 人居环境评价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逐渐走向衰落。要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传统村落复苏,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学者们通常从人文环境、居住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等维度评价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既包括人居环境现状综合评价[7],又包括人居环境建设使用后评价[8]、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9]、人居环境更新评价[10]以及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复合评价[11]。

1.2 旅游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村落评价

1.2.1 旅游资源评价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开展较早。吴冰较早对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的古建筑群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述与评价,分析总结了党家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与建议[12]。程乾以游客感知视角切入,从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旅游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村落旅游资源评价,得出游客最关注的就是旅游吸引物等结论[13]。还有学者研究评价古村落某类特定旅游资源,如古村落遗产资源、民俗旅游资源和研学旅游资源等[14-15]。

1.2.2 旅游景观评价

景观价值本身可分为风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村落中不同类型的人群对景观价值的评价差异较大。对游客而言,景观吸引力可以分为外部空间吸引力、内部空间吸引力以及历史文化吸引力这三个层面,激活并整合传统村落的物质乡土景观资源和非物质乡土景观资源能有效提升村落的旅游吸引力[16]。杨立国以首批侗族传统村落为例,在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度评价体系[17]。

1.2.3 旅游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村落的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有学者结合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气候等指标构建了村落开发潜力评价模型,根据不同的开发潜力提出针对性的开发策略[18]。有学者从资源禀赋、开发环境以及市场条件这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9]。除了对村落开发潜力的单一评价之外,也有较多文献涉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协同评价[20]。

1.2.4 乡村性评价

传统村落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核心就是乡村性。有学者认识到,在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评价村落的乡村性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内容涵盖乡村建筑、乡村文化、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环境等多个方面[21]。

1.3 遗产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村落评价

1.3.1 保护(度)评价

遗产学界对村落的保护评价研究较为关注。例如,杨立国从传统文化价值传承的角度评价传统村落保护度[22];唐承财系统开展了多主体感知村落保护与传承研究[23]。

1.3.2 活态性评价

村落活态性评价通常涉及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指标。在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活态评价的同时,潘颖增加村落人口评价[24]。程磊磊从选址环境、格局肌理、乡土建筑、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民俗技艺对村落的记忆基因方面进行了活态测评[25]。吴开松从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活力、保护机制这五个维度评价了村落的活态保护[26]。

1.4 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村落评价

地理学界对传统村落的评价研究主要涉及空间分布。林明水绘制了宁德市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空间分布图,得出了综合文化生态适应性水平与单项适应性水平的关系[27]。周尚意从经济福祉、社会公平、环境友好、文化活力这四个维度评价灵水村的内部空间结构[28]。李虹睿从省域尺度评价山西省传统村落的文化地理格局[29]。王淑佳评价了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30]。

2 评价对象分析

学界在评价传统村落的过程中,选择的村落大多是市域尺度及以下,省域尺度以上评价研究较少。

3 评价方法分析

评价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线性评价方法和非线性评价方法。所有的线性评价方法均要对指标赋予权重,但是在非线性评价方法中,一部分可以不赋予权重,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从另一种评价角度上来说,评价指标也可以视为等权重。权重确立方法分为主观赋权、客观赋权和主客观赋权这三类。主观赋权法有德尔菲法、专家会议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包括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等。运用主观赋权法时,主要依靠专家或评价者的主观想法,比如,德尔菲法尽管采用了一定的手段来避免过强的主观性,但专家对权重的影响仍然较大。客观赋权法则是通过数理的运算来计算权重,虽然避免了主观印象,但数据是否能够真实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还有待考证。

在建筑学领域,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应用较多,除此之外,空间句法理论与Depthmap软件模拟数据结合法、Matlab分析法、SD语义差别法、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同样有着较广的应用。在旅游学和遗产学领域,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为线性加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其中确立权重的方法逐渐从主观赋权法向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转变。在地理学领域,GIS空间分析法和熵权法是主要的评价方法。

总的来说,层次分析法运用范围最广,在不同学科中均有涉及,但层次分析法涉及的定量数据较少,不够客观全面,同时对指标权重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不同学科领域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些学科领域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虽有交叉之处,但交叉面较小。因此,在评价传统村落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领域的评价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

4 结语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村落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对于传统村落的评价内容,不同学科侧重点不一样,例如建筑学领域侧重评价建筑本身,旅游学者侧重评价村落的旅游发展模式等,学界较少出现多学科综合评价。其二,涉及村落中“人”的评价较少,传统村落居民是传统村落中的重要要素之一,了解人与传统村落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守护传统村落,未来村落居民的社会关系也须成为传统村落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三,研究尺度较小,须进一步扩宽,如从单个传统村落向连片传统村落转变,同时可进行比较评价研究,进而整合区域内所有传统村落资源,为发展传统村落创造更多机会。其四,评价方法须注重多学科融合,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使用学科内的固定方法,可以将地理学、遗产学、建筑学、旅游学等多学科方法交叉,同时加入一些定性研究方法,如扎根理论等。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的重要战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進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村落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全面客观评价传统村落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首要工作。评价传统村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历史文化方面,需要考虑传统村落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文化遗产等内容;建筑风貌方面,需要考虑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等内容;社会经济方面,需要考虑传统村落的产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文化等内容;生态环境方面,需要考虑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等内容。只有全面客观评价传统村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

参考文献:

[1] 汪仁龙.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省传统村落景观评价研究:以岳西县马元村传统村落为例[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1.

[2] 韩付奇.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评价和保护利用策略研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2.

[3] 李海波,刘娜,李一姣,等.基于LCA与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的昆明市晋宁彝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5(6):46-53.

[4] 陈建华,孙穗萍.句法视角下侨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评价[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2):49-51.

[5] 郭艳.山地型传统村落公共聚居空间及舒适度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9.

[6] 向苏娜.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8.

[7] 张丽硕,许温林,李兵营,等.胶东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以北阡村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2,43(4):63-69.

[8] 王诗超.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使用后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21.

[9] 杨云.基于人居环境改造的黔中村落人居环境适宜度提升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1.

[10] 岳一然.乡村旅游影响下鲁西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11] 张鸽娟,何贞莹.关中渭北地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复合性系统评价[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6):76-81,109.

[12] 吴冰,马耀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1-124.

[13] 程乾,付俊.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2):329-333.

[14] 袁宁,黄纳,张龙,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以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2):179-181.

[15] 吴清,侯佩,陈刚,等.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评价及基地策划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J].地理教学,2020(7):59-64.

[16] 刘奔腾,段嘉元,严海慧,等.面向传统村落旅游的乡土景观吸引力评价:以兰州市永丰村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4):46-53.

[17] 杨立国,彭梓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度评价:以首批侗族传统村落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45(2):74-82.

[18] 黄卉洁,苗红,王云.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6):106-110,117.

[19] 窦银娣,符海琴,李伯华,等.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永州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9):1321-1326,1309.

[20] 杨丽婷,曾祯.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4):112-116,122.

[21] 刘沛林,于海波.旅游开发中的古村落乡村性传承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2,32(11):1304-1310.

[22] 杨立国,龙花楼,刘沛林,等.传统村落保护度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人文地理,2018,33(3):121-128,151.

[23] 唐承财,万紫微,刘蔓,等.基于多主体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感知及提升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2):196-202.

[24] 潘穎,邹君,刘雅倩,等.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性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22,37(2):132-140,192.

[25] 程磊磊,赵紫伶,齐增湘.冀北地区传统村落记忆基因的活态测评研究:以蔚县传统村落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2):88-96.

[26] 吴开松,郭倩.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3):114-124.

[27] 林明水,陈玉萍,李微,等.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适应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态旅游,2022,12(3):504-518.

[28] 周尚意,苏娴,洪睿哲.村落内部空间结构及其评价:以北京门头沟区灵水村为例[J].地理教学,2019(21):4-8.

[29] 李虹睿,王晓军,辛亚.省域尺度传统村落文化地理格局评价[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4):951-961.

[30] 王淑佳,孙九霞.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2,77(2):474-491.

作者简介:张舒云(2000—),女,湖北钟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统村落。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