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如何突破与革新?
2023-08-25陶红
陶红
“纤维新材料是支撑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阶段,纤维材料领域的科技革新正推动纤维产业的颠覆性发展,催生新一代纤维产业。”7月28日,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王玉萍在“向阳而生 逐梦前行”中国金湖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海科“云绒”填充纤维新产品发布会上如是说。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指导,苏州大学、金湖县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承办。
王玉萍还在会上强调,每个企业都可通过“绿色、能源、环境、健康、安全、空间”六大策略去寻找、开发包含现在及未来需要的纤维,以解决创新应用需求。
议形势,科技革新催生产业新生态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纤维加工产业链,纺织工业覆盖从化学纤维生产、天然及化学纤维纺纱、织造/非织造、染整到多门类终端制成品制造的全产业链条,并自主配套纺织专用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综合制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在我国纺织产业链体系中,化纤工业是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是解决我国化纤行业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双重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化纤产业真正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李德利指出,去年,我国循环再利用化纤产量超过500万吨,国际品牌从国内采购的循环再利用涤纶占其总量的60%—70%,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品牌方的主要原料采购地。
王玉萍则表示,纤维开发应更加关注社会责任、终端消费和未来发展,具有多功能及超高性能、超高性价比、超高附加值、超高产业拉动效应、低碳绿色特征的纤维,其应用领域已超越传统纤维产业,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智能与功能消费品、医疗与健康、环保与防护、现代建筑业与农业、新能源业等的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材料,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明趋势,负碳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绿色”也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此背景下,新材料有哪些创新发展趋势?石墨烯材料又有哪些应用机遇?
中国碳达峰迫在眉睫,碳中和任重道远。绿色环保材料发展缓慢,亟需开发新型绿色可持续功能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张克勤指出,新型负碳材料及改性技术是以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PPC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改性改善PPC加工性能差等问题,进而进行改性PPC基础功能产品的开发。
据悉,改性PPC充分利用了工业废弃的二氧化碳,赋予了终端开发产品的固碳特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可持续负碳功能产品,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阻燃特性开发的绿色可持续功能材料可实现本征A级阻燃。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性能可调、生物降解、功能拓展等優势,因其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赋予终端产品抗菌、防紫外线等附加性能。
石墨烯纤维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柔性、电/热性能优异等特点,且具有结构设计性强、性能可调控性高等优点。目前,石墨烯纤维的电学和热学性能已经超过碳纤维和碳纳米管纤维,并逐渐在轻质导线、功能织物、传感器件、致动器件、纤维状能源器件纤维状电池、催化等领域展示出应用潜力。
对于石墨烯纤维材料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王玉萍建议,一是加强高端应用攻关,推动规模化绿色化制备技术突破。石墨烯的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制备仍是制约应用的首要问题,要将石墨烯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与制造业强国战略相统一,从国家层面进行战略性方向、核心技术、专利和产品的布局。
二是加快传统市场领域应用推广,建立标准规范。要充分挖掘石墨烯的性能优势价值点,实现差异化竞争,积极推动相关检测方法及产品标准的建立实施,助力良性发展。
三是推进前沿应用开发落地,拓展新动能。要积极推动应用研究及产品落地,在柔性智能穿戴、生物医药、智能防护等方面,开拓石墨烯智能纤维及织物的杀手锏应用。
搭平台,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揭牌
产业要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实施创新驱动引领的关键环节。会上举行了苏州大学、海科纤维“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以及“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谈及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海科纤维董事长李军表示,一方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一,“双碳”背景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备受瞩目,企业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同推动废旧纺织品、海洋塑料等的回收再利用,借助院校科研成果,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走得更宽泛;另一方面,安全、健康、舒适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不断丰富纤维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抗菌、舒适且可降解的产品。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甫青也表示,希望此次合作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苏州大学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金湖的产业资源,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在合作的过程中着力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双方联手攻克“卡脖子”技术,合力锻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围绕高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布局,涌现更多一流市场化应用成果。
优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金湖县始终坚持“环境是金,项目为王”工作导向,推动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成链、智转数改,实现了产业的量质并进和整体跃升。
截至2022年底,金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8家、江苏省级研发平台6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省级企业研发平台数位居淮安前列。
金湖县委副书记李尚武指出,目前金湖县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海科纤维等一批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产业链供应链中享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为金湖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金湖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全方位、全链条、全配套的奖扶政策体系。据金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鸿明介绍,政府在产业、科技、创新每个方面都有奖励,从项目落地到后续发展,每个环节都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