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2023-08-25邬俊美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影响因素

邬俊美

摘 要:乡村社会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通过对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社会治理内容进行阐述。从4个方面分析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治理工作水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村民自治意识,规范管理村级组织、优化基层工作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社会治理;影响因素;环境治理

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是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构建宜居乡村的有效手段。受种种因素影响,目前的乡村社会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降低外界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落实乡村振兴的任务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乡村社会治理概述

乡村社会治理,主要对乡村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布局等资源进行优化与管理,以达到促使当地全面发展的目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改善环境污染、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社会治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对乡村居民来讲,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提升生活的幸福感,保证自身生活的健康与稳定。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对乡村垃圾、污水、生态环境等进行多方管理,提升乡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乱扔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的情况。环境整治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因此,应加强对乡村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优化方式方法,解决乡村环境污染的问题。第二,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应从道路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物质基础。第三,做好资源统筹管理,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应做好资源管理,提升乡村资源运用效能,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保障。第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乡村居民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入手,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使其在优质的服务中获得积极体验,从而为乡村建设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

(一)基层党组织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乡村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落实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经济水平与治理效果的重要主体。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利于乡村发展与建设。通过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分析,发现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不足。基层党组织需要将上级部门的政策或者要求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以推动党组织运行与发展。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不足,有时不能保障国家政策或者上级发展要求的实施效果,无法较好地体现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第二,党员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党员队伍可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妥善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当前基层党员队伍出现年龄断层、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乡村建设与发展。

(二)乡村社会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乡村社会治理包含较多内容,需要基层党组织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从不同方面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目标。但有些地方缺乏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居民之间透明化的权责事务管理并未落实到位,无法实现规范的乡村治理行为,还需重视制度的完善,构建有效的基层治理机制。一般来讲,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包含治理方法、治理内容、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等内容,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有序进行。治理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社会有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居民自治不到位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自治的主体,应积极参与鄉村社会治理,通过参与乡村建设体现自身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乡村居民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政治责任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乡村虽然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但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乡村居民自治效果。

(四)村级组织管理不到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8月印发的《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责,规范了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事务、设立的工作机制、加挂的牌子、出具的证明事项。在目前的乡村社会治理中,部分村级组织参与治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工作不规范、管理标准与实际不符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村级组织机构专业性不强、人员结构不合理。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优化乡村社会治理的对策

(一)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

针对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明确基层党组织队伍的责任、工作范围与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果。首先,积极组织基层党建活动,为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提供保障。党建活动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专业能力与乡村社会治理意识的有效方法。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干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况,组织多种类型的党建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方面的熏陶,提升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此外,还应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将农村大学生、当地优秀人才等引进到乡村社会治理队伍中,充实原有的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水平。其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信息,并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结合农村实际,采用培训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要求党员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最后,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鼓励党员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村居民共同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为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强化治理工作水平

一方面,为了提升乡村治理工作的有效性,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发展,可以从村级组织建设与乡村居民自我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构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一要提升村级组织的建设水平与责任履行水平。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务监督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辅的工作方式,通过多方合作的形式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明确各个组织机构承担的责任、负责的内容,通过针对性管理提升村级组织运行效果,促使乡村社会治理工作顺利进行。二要建立村民议事协商制度,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事项,一定要坚持“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另一方面,为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果,应明确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责,做好村级组织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利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村级组织的运行,为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明确的工作责任可以提升村级组织队伍的使命感与规范化工作意识,促使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有序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人才选拔的方式,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队伍综合素质,使其在监督管理制度与村级组织管理制度的约束下更好地发展,为乡村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村民自治意识

第一,采用积分制激发村民自治意识。部分村民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在乡村发展中的地位,配合度不高,缺乏参与热情。为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成效,应想方设法提升村民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乡村治理从“任务要求”转为“激励引导”,围绕庭院秀美、乡风醇美、社会和美、家庭甜美的“四美乡村”要求,大力推行积分管理制度,用“小积分”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巩固乡村治理成果。如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贵措社区的“积分超市”,墙上贴着“小积分兑出大文明”的大字;宣传栏里展示着社区自治管理“二十条”细则;整齐的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洗衣粉、沐浴露、纸巾等兑换品,供村民自由兑换选取。积分制把繁杂的事务具体化、抽象的事务数量化、分散的事务标准化,让乡村治理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

第二,利用网格化的方式赋予村民更多的责任,促使乡村社会治理有序进行。乡村治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基层党组织与村民付出较多的精力与时间。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更好地维护了村民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有效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基于基层矛盾纠纷多、环境治理难、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可着力发挥人民代表、网格员的作用,使其明确自身在网格中扮演的角色,发挥桥梁枢纽的作用,引导群众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主角。

(四)规范管理村级组织,优化基层工作效果

首先,维护村级组织的权威性,将国家相关政策作为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的依据,要求村级组织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操作,防止不规范行为影响乡村社会治理效果。其次,激发村级组织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政策与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相关学习活动,将村级组织人员应遵守的制度、法律条例等作为培训内容,为规范化事务工作开展做好铺垫。最后,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建立远程视频系统,为解决村级矛盾、业务问题提供便利。通过对村组、路口等监控探头全覆盖的方式,对森林防火、河湖污染、汛期隐患等领域开展常态化视频巡查,形成“集中监控、统一指挥、网络覆盖、全区域管理”的基层智治新格局。

四、结语

作为推动乡村振興发展的方法之一,乡村社会治理在我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我国城乡共同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应明确乡村社会治理内容,了解影响乡村社会治理的因素,利用专业的党员队伍、完善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化的工作,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果。同时,还应鼓励乡村居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用村民自治的方式优化乡村治理效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余栋,常林亚.新冠疫情防控期乡村社会治理的目标、特点及治理逻辑:基于河北省X市W县的观察[J].中南农业科技,2022,43(06):128-131.

[2]李晓峰.新乡贤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遂宁市拱市联村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06):86-90.

[3]张军,杨倩云,张兵.乡村治理智能化转向中的“去中心化”模式优化:基于皖北B市“邻长制”的实地研究[J].社会治理,2022(12):67-78.

[4]林洁,戴杨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广西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2):98-101.

[5]梁妍.文明内蒙古视阈下乡村“三治融合”模式研究:以通辽市乡村社会治理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2(31):10-12.

[6]马力,杨辉霞,曹红敏,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俗体育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融合路径研究:以池州地区舞龙习俗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22,24(05):54-59.

[7]何志武.主体性与连接性:县级融媒体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J].中州学刊,2022(10):158-165+2.

[8]郭红波.深度老龄化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研究: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34(05):51-57.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影响因素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