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可视化与热点分析
2023-08-24王江盈
王江盈
(上海大学 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图书馆收藏的人类知识,本身也是智慧的结晶,智慧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人追求的目标。随着我国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持续优化,在智慧社会大政策和方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形成冲击,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图书馆智慧服务系统框架日益完善,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模式引起了大家足够的重视。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使用户在信息爆炸时代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图书馆升级迭代的重要前进方向。近年来,图书馆智慧服务引发了学界的诸多探讨,也有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探索性实践应用。
经历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阶段,图书馆进入智慧服务的新阶段,具有新的内涵。于兴尚等[1]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是要借助技术力量实现图书馆资源模式创新和服务机制转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系统升级,补充逻辑运算,增加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性劳动和用户反馈意见等共同打造的综合体。廖嘉琦[2]重视信息资源和智慧馆员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是多元要素融合的综合体。刘萍等[3]认为实现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前提是要把新兴技术和创新理念整合到图书馆中,升级重组图书馆中现有的各种系统和服务,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李默[4]认为随着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围绕知识获取、数据搜集和存储整合等开展许多数字技术服务,提供真正高质量的智慧服务,进而打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
本文在综合专家学者们有关图书馆智慧服务含义的探讨后,认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是融合了资源、空间、馆员智慧以及各类智能技术和设备等要素,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生成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
1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知识图谱分析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库,检索条件为主题=图书馆智慧服务+图书馆智能服务+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来源为核心期刊,采集日期为2023年5月25日,检索得到946篇文献。接着进行数据清洗,去除重复文献、会议文献、内容极不相关的文献和通知、公告等非学术文献,得到有效样本913篇文献。
1.2 分析结果
1.2.1 年份分布
国内有关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的期刊文献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受国家“十四五”规划仍延续了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政策走向的影响,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整体处于上升区间。从1992年至今发文量持续增长,1992—2010年前20年左右的时间里增长非常缓慢,处于萌芽期;2011年开始迅速增长,与当时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有关,人们愈发渴望在浩瀚的数据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许多学者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展开研究;2018年达到小高峰,2021年再次达到高峰,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增添了动力;随着元宇宙、ChatGPT和6G等新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服务,又因为本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预计2023年相关文献数量将会迎来新的高峰。
图1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文献年份分布
1.2.2 来源分布
期刊分布情况能反映文献的主要来源。经统计,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布在86个期刊,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如表1所示。发文量排名靠前的《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等期刊是图书馆学经典的主要发文阵地,反映出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备受国内学者关注,是图书馆学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表1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文献来源分布(Top 10)
1.2.3 作者分布及作者合著情况
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关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深耕程度,反映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我国做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研究的学者中,发文量大于15篇的作者分别是邵波(30篇)、刘慧(18篇)、王世伟(18篇)和陆康(18篇)。这几位学者可以被认为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方面的佼佼者,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引导力。用文献题录分析软件SATI制作作者合著网络关系图,发文量越多则节点越大,关系越紧密则连线越粗。从图2可以看出,合作人超过两人的合作团队有3组,合作人仅有两人的合作团队有6组;有些合作团队的成员来自同一机构,跨机构的交流合作比较少;还有很多学者处于单个或零星状态,可见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领域中的作者合作网络还不够紧密。不同机构、领域、学科背景下学者间的交流往往能够激发出新的灵感,有利于创新性发展,未来图书馆智慧服务领域的学者们还应继续加强联系、深化合作。
图2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作者合作网络关系
1.2.4 机构分布及机构合作情况
国内做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研究的机构中,目前发文量排名靠前的机构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9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36篇)和南京大学图书馆(29篇)。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除了高校院系和地方图书馆,还有网络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所和文献情报研究中心等,说明图书馆智慧服务这个话题除了图书馆界在研究,还尤其需要相关技术部门做深入研究,以期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机构间的合作关系网络,如图3所示,有当地高校学院间的合作、当地高校和本校图书馆间的合作,还有当地高校与情报中心间的合作。总的来说,目前,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的各种合作形式主要是围绕着当地高校展开的,且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集中在南京市、武汉市。未来可以由已开展过较多交流合作活动的高校等机构领头,适当组织各地相关学者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学术论坛等交流活动,以加强不同地区机构间的合作和联系,政府也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推动不同地域间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均衡发展。
图3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机构合作网络关系
1.3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文献主要内容的提炼,关键词集合能表现出其对应的文献集合主题分布,关键词分析能够反映文献的研究方向。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词频排名前15的关键词,如表2所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元宇宙、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关键词都属于热门的高新技术,充分体现出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每一次信息技术变革都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智慧服务、服务模式和服务创新这几个围绕着“服务”的关键词反映出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领域研究的重点,要想提供更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需要从改进图书馆服务模式和增强图书馆服务创新两方面入手;数字孪生、情境感知和应用场景则体现出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于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具有丰富体验感的图书馆。
表2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文献关键词(Top 15)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每个聚类都由联系密切的关键词组成,对关键词做聚类分析能够体现出研究热点。关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10大分类,分别是智慧服务、图书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知识服务、云计算、互联网+和信息,如图4所示。根据聚类结果,结合高频关键词,回溯相关文献,可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热点归纳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和图书馆服务应用三大方面。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主要依赖于高频关键词和聚类结果中都提到的各项新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实现和应用展开分析。
图4 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高频关键词聚类
2 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
2.1 图书馆智慧服务实现
随着深入推进高新信息技术等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类型从无差别服务转变为个性化服务,从知识型服务发展为信息型服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实现方式也不再是将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使用户、资源、空间和馆员间围绕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展开交流互动。
目前,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有很大的提升改进空间,要想开展更高级别的智慧服务,需要收集各类科研数据和用户自身行为数据等,挖掘多源数据反映出的信息,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充分考虑各种各样图书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设具有数据集成和分析、知识组织和揭示、信息加工和处理等功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对于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项目的发展具有强烈必要性;实现用户群体内部、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知识流动,搭建起图书馆和用户的互动交流平台与服务反馈机制,有助于改善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效果。
2.2 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
随着智慧图书馆这一理念的深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等都已在图书馆智慧服务方面开展了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相比较而言,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更丰富,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更有针对性。高校图书馆中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实践探索比较有代表性,南京大学图书馆在NLSP基础上建设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5],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对原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和扩展多种服务,形成完善的微服务框架,由前端系统为用户提供简单直观的搜索界面,引导用户快速发现所需资源,实现读者驱动采购、生成智能书单等智能服务。公共图书馆方面,上海图书馆在其实践发展过程中,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三网关系的互联互通[6],接纳并应用情境感知、深度学习等方法,与图书馆等其他机构充分联动,汇聚海量丰富的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此外,全国有20多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基本能实现采集用户信息、完善用户画像、猜测用户需求和开展智慧服务的流程[7],根据刻画出的用户画像的特征再向用户推荐图书、期刊和论文等资源,结合社会热点适时推送会议、论坛和展览等信息,将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与用户的需求和兴趣点紧密结合。
3 图书馆智慧服务改进策略
3.1 优化资源结构,支持智慧服务建设
图书馆内存放着海量的数据资源,无论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各类电子资源还是暂时未脱离载体的纸本资源,都需要通过做分析、挖掘等处理来让资源变得更容易利用。首先,要对资源进行自动识别和获取,充实规范的数据是提供读者服务的基础。其次,图书馆纸本资源的整理,像入库、出库、上架和定位等机械性工作可以由机器完成,搭配记录资源动态的系统做到智能识别、自动操作。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存储于云端,云计算具有的海量存储、高速计算和便于共享等特点,有助于信息资源的灵活运用。最后,图书馆应始终强调用户参与,通过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和兴趣爱好等数据的积累,打磨用户画像,为用户打造以书找人、按人荐书的图书馆服务空间,结合个性化智能推荐算法将资源推荐给可能会有需要的用户[8],帮助图书馆提升海量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难度,使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3.2 深化技术应用,打造智慧服务空间
目前,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智慧化成为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智慧万物成为一种新趋势。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展更加精准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打造更加智能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对于未来图书馆的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借助新兴技术,还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数据资源平台内资源库的远程访问及共建共享,从而在帮助图书馆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图书馆资源库升级更新的经费,增加图书馆优化智慧服务建设的意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如在图书馆中应用数据分析挖掘、联机事务处理[9]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都能有效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快捷和高效程度,充分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难度。在数智融合时代,图书馆还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数字孪生和全息影像等技术把物理实体映射成虚拟对象,打造虚实共生的图书馆形态。智能穿戴设备能够促进脑机融合,打造人机交互系统,不仅使图书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提供各种资源,还能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交互体验的场馆。
3.3 培养馆员队伍,提高智慧服务水准
图书馆馆员在图书馆从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变、从技术化向人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也逐渐升级改造,引入各种智能设备,建设更先进的服务系统,打造现代化空间。图书馆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把握科技信息脉搏,怀揣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各热门领域的前沿科技,掌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能力,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模式,强化为用户解决问题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和技能水平等。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图书馆的线上服务也得到了更多重视,移动化和远程化逐渐成为发展方向,智慧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要能为读者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将面向大众的咨询性服务升级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图书馆馆员间的定期交流也有助于图书馆解答用户关心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时给予用户准确专业的答复,使图书馆智慧服务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研究文献做可视化分析,对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实际应用情况做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领域的研究仍是热点和前沿。随着各大图书馆逐步推进落实智慧服务模式,应用高新技术改善智慧服务效果,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会碰撞出许多新的火花。图书馆智慧服务重塑了图书馆的资源、空间、技术、馆员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智慧服务类型和智慧服务模式会随着技术的迭代而不断创新,未来图书馆可能会结合元宇宙提供更具沉浸感的体验式服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