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恭绰的收藏轶事

2023-08-24董雁南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叶恭绰文物

□董雁南

《毛公鼎》(拓片)西周

叶恭绰一生致力于收藏古籍和文物,花费了大量财力、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时也承担了极大风险。他自著的《遐庵清秘录》辑录其自藏书画从魏晋到明清,从晋王羲之《曹娥碑》、王献之《鸭头丸帖》到明唐寅《楝亭夜话图》凡120件。除书画外,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都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仅清人词集就藏有5000余种。1943年,他一次性将长期收集的一批方志、山志、书院志、寺观志、古迹志及关于文献考古的函札图片,共906种3245册全部捐给合众图书馆(今上海图书馆)。其他珍藏文物也都通过捐赠或出售,尽归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地文化机构收藏。1961年,80岁的叶恭绰将收藏的大量古字画珍本全部无偿捐给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徐森玉曾委托谢稚柳与叶恭绰商谈将《鸭头丸帖》收为国有事宜。据说在商议时,因此帖价值连城,实在难以定价。后来叶恭绰想到古人“一字千金”之说,《鸭头丸帖》共两行十五个字,于是便以一万五千金估为代价,此亦成为书坛佳话。《鸭头丸帖》从此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鸭头丸帖》为王献之写给朋友的短笺,上题“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鸭头丸作为一种中药丸,见录于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医书,是一种利尿消肿的药。此帖有宋高宗内府收藏印记,并有高宗题赞,后流出宫外,历经数朝,代有题跋,辗转至叶恭绰手。《遐庵清秘录》详细记录了《鸭头丸帖》的材质,如注明引首和画心材质,且对题签字迹与印章都有考辨,连刮去的印文也有详细记载。此帖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叶恭绰的收藏不是“如往昔藏家徒矜博雅,供玩赏”,而是“夙持玩物不丧志之主论,欲为古今艺事家张目”。他希望通过对文物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工艺技术,从而更好地传承与积累文化。他曾讲“玩物不丧志,收藏为研究”,正是对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收藏与研究的很好诠释。

清道光年间,毛公鼎被发掘于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金石学家陈介祺收藏。陈氏病故后,被两江总督端方强买。端方在四川被保路运动中的新军刺死,有人欲以5万美元将毛公鼎卖给美国商人。叶恭绰为使国宝不至外流,只好变卖其他文物,将鼎买下。抗战中,叶恭绰避地香港。香港沦陷后,日本人逼他交出毛公鼎,叶恭绰力保不能,乃至侄子叶公超被囚。加之其时叶恭绰生计维艰,只好将鼎卖给上海商人陈咏仁,并约定抗战胜利之后一定捐献国家。抗战胜利后,陈氏如约将宝鼎捐出,归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后被带去台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铸造于西周晚期,为毛公(周宣王的叔父)所铸,故名“毛公鼎”。此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造型质朴稳重,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鼎文中记载,周宣王在位初期,力图改革朝政,遂命叔父毛公处理国家大小事务,又命毛公一族担任禁卫军,保卫王家,并赐酒食、舆服、兵器。毛公感念周王,于是铸鼎纪事,由子孙永保。毛公鼎的文物价值不仅在于年代之久远,更在于其对历史研究的独特价值。鼎内刻有500字的铭文,是毛公向周宣王进言的记录,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对研究西周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2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叶恭绰因收藏甚巨,又懂得鉴定而被古物馆聘用。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鉴别文物名称与材质,考订文物年代,判别文物真伪。1934年9月,叶恭绰承担了书画、美术品、图书、史料、戏曲乐器、宗教经像法器审查及建筑物保存设计7个委员会的工作。同年10月,为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政府决定选派以故宫文物为主的展品赴英国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并在上海举办预展会。叶恭绰被聘为伦敦艺展上海预展会的专门委员,对参展文物进行审查复选。经过两个月的反复斟酌、研究,遴选出文物735件,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展品总数的77%。1954年,为更有效地保护文物,对藏品进行整理工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与非文物审查委员会,特聘73岁的叶恭绰为指导专家。接到聘函后,他再次欣然接受,贡献自己仅余的光和热。

叶恭绰回忆自己的收藏生涯时,感叹道:“余十年来迭遭变故,致藏物星散,其仅余之书籍、拓本、照片、文件、函札、稿本诸类之散存各地者,迄不能集中整理,而精神日短,体力复衰,势难从事,不得已乃思分散保存,将藏物寄赠认为较适宜处,所托其编目分类及管理流通,非敢自称旷达,殆亦计虑较周,以为人果宝爱其物,谊当如是,且与其私诸已而不能享,不如公诸社会之可弘其益也。”基于此,叶恭绰多次将自己收藏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公共图书馆或博物馆。

《鸭头丸帖》东晋·王献之 绢本墨笔 26.1cm×6.9cm 叶恭绰旧藏 上海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叶恭绰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衣被天下谁识恩
——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衣被天下谁识恩
——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不役于物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不役于物
叶恭绰:满腹经纶的近现代大“杂家”
文物失窃
叶恭绰与孙中山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