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早期报刊《向导》的出版发行

2023-08-24王亚军

湘潮 2023年7期
关键词:蔡和森印刷厂出版发行

王亚军

《向导》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自1922年9月起在上海出版,每周一期。中共早期领导人是其主要撰稿人,其中尤以陈独秀和蔡和森为代表。除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三位主编外,《向导》的编辑人员也是其主要撰稿人,如高君宇、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郑超麟、赵世炎、尹宽等。《向导》发行量从最初的数千份到最高时的近10万份,被众多读者赞美为“四百兆同胞的救命符”“唤醒了不少在迷梦中的青年”。在当时的中国新闻界,它被誉为“真敢替受压迫的工农阶级呼冤而却能指使民众以革命大路”的报刊,是“国民革命的导师,也是工人阶级的喉舌”。

但是,《向导》的出版发行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方面面临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查封,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人手不足、经费不够的困境。于是,作为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的徐梅坤凭借其独特的工作经历兼管《向导》的出版发行工作,为《向导》创刊初期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贡献。

早年与印刷行业结缘

徐梅坤1893年出生于浙江萧山的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在印刷局工作时,因为看不惯老板和工头虐待工人,徐梅坤经常和他们顶撞,导致他很难在一个地方待较长的时间,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印刷行业的工人朋友。为了把杭州印刷工人组织起来,徐梅坤在全城印刷厂、报馆的工人中奔走联络,倡导组织工会,他的提议得到大多数工人的赞同。徐梅坤曾筹备创办《曲江工潮》,并负责出版工作。《曲江工潮》是浙江工人的第一张报纸,每月两期,每期印刷出版约200份。当浙江印刷公司总经理的亲戚仗势欺人打了一个学徒工时,徐梅坤以公司互助会的名义提出抗议,要求总经理的亲戚向被打人员道歉。总经理不肯接受,徐梅坤就号召工人罢工,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罢工失败。随后,徐梅坤又在浙江贫民习艺工厂领导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工人待遇,这次罢工得到了共产党员沈玄庐的支持与帮助,最终获得了成功。

1921年冬,徐梅坤从浙江来到上海。12月,陈独秀介绍徐梅坤加入中国共产党,徐梅坤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工人党员之一。徐梅坤积极开展工运活动。1920年12月,上海印刷工会成立,徐梅坤、郑复他分别当选正、副主任,工会会员有1300多人。印刷工会还创办了刊物《友世画报》,提倡“改善劳工的生活条件,并以改造社会为宗旨”。在印刷工会,徐梅坤以老印刷人的特殊身份,与印刷出版界尤其是商务印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徐梅坤在印刷行业结交了许多朋友,为他后来从事《向导》的刊印出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联系印刷厂并亲手刊印《向导》

党中央决定出版《向导》时因为人手不够,决定由徐梅坤兼管《向导》的出版发行工作。至于这个工作为何会落在徐梅坤头上,还得从徐梅坤在上海的工作经历说起。

1921年11月,上海成立了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陈望道担任书记。徐梅坤入党后,曾在会议上提出要让每个党员都有具体的工作活动,并把每次活动情况在会上汇报。大家接受了这个意见,并且多数人也主张党要积极开展活动。党的二大后,根据中央部署,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徐梅坤担任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担任书记期间,徐梅坤公开身份是上海光明印刷厂的排字工,一是因为党的活动经费很困难,每个党员都需要自己找个社会职业以获得生活收入,保证吃饭问题得以解决;二是因为以公开的社会职业作为身份掩护,可以更加顺利地推进党的各项工作。

《向导》的发行工作是在种种困难中进行的,首先面临的便是反动军阀政府的压迫和查封,《向导》的刊印和发行工作只能秘密进行。《向导》最开始是在位于上海公共租界梅白格路的光明印刷厂印刷。这个印刷厂是徐梅坤的工作单位,《向导》就是利用他的工作关系才得以在此排印,因为多给老板钱,老板见有利可图就愿意干,至于印什么内容老板不怎么过问。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使《向导》能够顺利出版发行,每期《向导》排印完成后都会先在徐梅坤在印刷厂的卧室里存放。后来,光明印刷厂的老板因破产把厂子出售,《向导》也只能再找其他的印刷场所进行刊印。

《向导》新的刊印场所——明星印刷所也由徐梅坤出面联系。明星印刷所在的梅白格路西福海里,与光明印刷厂相距不远,但比光明印刷厂要大一些,老板是一个叫徐上珍的上海人,虽然不是党员,但与徐梅坤关系很好。明星印刷所除了刊印《向导》外,还承担《中国青年》《解放周报》等刊物的刊印工作。为了使这些刊物不被发现、顺利发行,徐梅坤等工作人员又专门在印刷所对面租了一间房子秘密存放刊物。后来,徐上珍因帮助刊印這些刊物而被捕,不仅被罚了很多钱,还被判了两三年关押。明星印刷所被查封后,徐上珍又赴河南继续从事印刷行业。

《向导》出版初期的稿件都是徐梅坤到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人的住处取回来的。稿件取回来后再由徐梅坤和厂里五六个青年工人进行排印。这些工人虽然都是党外人士,但工作十分认真,也很保密。毛泽东经常在自己位于茂名路的住处写文章,文章写完后由杨开慧抄写整理。徐梅坤取稿时常同毛泽东一家人打交道,有时一起畅聊革命理想、革命形势等话题,也是在这个时候,徐梅坤和毛泽东、杨开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徐梅坤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各方面尤其是在思想文化和政治上对我的帮助不小。”

当时,任《向导》主编的蔡和森就住在毛泽东家楼上,蔡和森不仅要负责稿件的修改整理,还经常为《向导》撰稿。据粗略统计,从《向导》创刊到停刊,蔡和森一共撰文160余篇,仅次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在《向导》印刷时,蔡和森也走进工厂听取工人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向导》。据徐梅坤回忆,蔡和森本身身体就不好,患有哮喘病,还经常熬夜带病工作。每次徐梅坤去取稿件的时候,蔡和森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都会马上把稿子交给他,随后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忘我写作。为了《向导》的出刊发行,蔡和森还四处筹措经费。蔡和森曾说,出版《向导》的全部问题,现在不在于政治上的镇压……问题只在于经费。为此,他多次向共产国际反映经费困难,但无论怎么反映,共产国际每年都只给200金卢布左右。徐梅坤也回忆,我们的党费非常少,共产国际是办《向导》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共产国际给的钱不足以用于《向导》的刊印出版和发行,蔡和森不得不向社会募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向导》的题字问题。中央决定创办《向导》后,为刊名题字的既不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也不是主编蔡和森,而是当时的“流行”作家,鸳鸯蝴蝶派文人徐枕亚。徐枕亚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当徐梅坤找到徐枕亚说出请他为《向导》题字的请求时,徐枕亚虽然是党外人士,但欣然接受,马上挥笔。

经手发行《向导》

《向导》创刊之初的发行工作大多由徐梅坤经手,因为是秘密发行的,所以发行量不大。《向导》创刊之初是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刊印。当时上海的租界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租界当局根据新闻自由的观念对出版物的管控较为宽松。根据当时邮政总局的要求,出版刊物主编必须实名填写,而且还要填写主编准确的地址和身份才能交给邮局发行。而《向导》在上海没有向邮局登记,虽然因上海的管控宽松得以出版,但是官办的邮政系统不给邮寄。徐梅坤说,他们就通过民信局(民办邮政)将《向导》发往武汉、广州、杭州等地,北京地区则由专人带过去。《向导》创刊前几期只有广州、上海、北京、长沙4个销售网点,但到了第4期销售网点就猛增至10家,最多时有30多个分售处,并且在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也有分售处,形成一个有效的销售网络。郑超麟说,他当时在法国,《向导》都能按期送到他手里。《向导》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当局的注意,第5期就遭到了查封,并勒令严禁出售。于是《向导》就开始在北京编辑出版。一天,蔡和森找到当时在北京大学学习的罗章龙(新民学会会员之一)说,由于在上海发行阻力很大,《向导》必须在北京有个发行通讯处代理人,以便在北京发行,希望罗章龙担任这个代理人。罗章龙是蔡和森的好朋友,很快便同意了,并以其在北大的学名“罗敖阶”办理了手续。《向導》从第8期开始的总发行通讯处就定在了北大。1923年,中共中央南迁广州。《向导》也随中共中央南迁至广州出版,但是因为受到国民党方面的牵制,很快又搬到杭州。1924年10月,《向导》又随中共中央回到上海。12月,上海工部局警务处和静安寺捕房派人搜查了《向导》编辑部,没收了大量书籍、报刊。为了保证《向导》的出版发行,《向导》将出版地写成杭州、广州、北京等地,并在封面上注明发行通讯处地点,但真正的出版仍然在上海秘密进行。

为了扩大《向导》的影响力,中央用了很多办法推动人们认知《向导》、接触《向导》。第一,《新青年》《中国青年》等都大力宣传或转载《向导》的文章;第二,中央要求每个党员都必须推销至少5份《向导》;第三,免费赠阅《向导》,即使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依旧赠阅或低价出售;第四,找专人推销售卖。徐梅坤回忆,杭州的《向导》有两个专人在卖,其中一个是家里很穷的印刷工人,通过卖《向导》维系生活。这名工人后来还因为卖《向导》而三次被捕,当他出狱后徐梅坤不仅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还不断接济他。

徐梅坤兼职负责了两年《向导》的出版发行工作,后来由张伯简接替他负责《向导》的出版发行。根据徐梅坤回忆,《向导》影响力很大,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向导》不是进行单一空洞枯燥的理论宣传,文章篇幅小而精,文字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时事短评”“读者之声”“各地通讯”等特色栏目在拉近与读者距离的同时培育了读者的斗争意识。

《向导》的影响很大。首先,《向导》阐明了党的策略,并在这方面与一切倾向进行了斗争。在《向导》没有问世前,中国没有任何一种能够认真分析形势的刊物。在创刊时期,《向导》先是向劳动者讲解什么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如何有影响;然后,指出为什么中国革命至今没有取得胜利;最后,《向导》与政治上的各种错误倾向和乌托邦作了斗争。

1923年,徐梅坤作为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会上,他和毛泽东等人一起反对张国焘的错误思想。徐梅坤回忆,他在张国焘发言后气得拍桌子,狠狠骂张国焘搞宗派主义、反对国共合作。后来,徐梅坤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遗余力地发展党团组织,介绍多名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参与组建党的第一个秘密特工小组。1927年,由于被人出卖而被捕。被捕后,徐梅坤本来是要被判死刑的,由于蔡元培出来说情,改判无期徒刑。之后又经邵力子出来说情,改为9年多的有期徒刑,1935年,徐梅坤因病保释出狱。出狱后,徐梅坤因为被监视,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是他在上海继续从事印刷行业,为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抗日主张做宣传。1939年,徐梅坤见到了周恩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留在党外为党做事。1981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88岁高龄的徐梅坤再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蔡和森印刷厂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发行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中华战创伤学》出版发行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