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研究
2023-08-24周斌
摘 要: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特征,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实现语文课程教学、传统文化弘扬、德育渗透的全面融合,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關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0-0068-03
德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学校教育根本任务之一。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中基础的课程,也是很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中又包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对此,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时,适当渗透德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一、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内涵
德育渗透简单来说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德育目标与学科教育目标共同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渗透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德育融合在一起,既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内容,又要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是德育渗透的关键载体,教师需要注重正确德育思想的传递,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2]。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特点
(一)间接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往往不是直接将德育内容教授给学生,而是借助传统文化委婉含蓄地将德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德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直接讲授相应的道德理论,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教师通过间接的方式,借助相应的人物榜样、典型事例等,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德育熏陶,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隐蔽性
德育渗透的隐蔽性主要是由于德育元素蕴含在语文教材的各个部分,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为例,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涉及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诗词,但是这些文章、诗词在内容描述上并没有直接说明爱国之情,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文章的字词、情感进行挖掘分析,透过文字表象感受到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3]。
三、小学语文教学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同时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促进语文学科的德育目标顺利达成,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认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有利。
(二)内容
首先,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含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传统民俗、优良美德、名人趣事等,形式丰富,个性突出,德育价值极高。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实现德育渗透。此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更贴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兼具语言优美特性。其次,依托传统文化渗透德育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小学语文教材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了一定体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德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实现过程
新时期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变,教师需要采取更加多元、开放、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也更加灵活、隐秘,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支架,使德育渗透从过去的被动灌输转变成主动探索[4]。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依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将语文教学的知识、能力、德育相统一,在不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负担的同时实施德育渗透。
四、小学语文教学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渗透德育的方法
1.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德育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健康道德观念、道德思维的形成。语言传递法涉及讲解、讨论、谈话、阅读指导等多个方面,在德育渗透中语言传递法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在讲解传统文化内容时,教师借助语言传递能引领学生更深入地把握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在实践中,教师在借助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时,可以先指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展开分析,深化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认知及生活经验,通过谈话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报告、讨论等方式,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索中,借助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解决个体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可以借助个性化阅读、思考来形成自身的阅读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语言传递法进行德育渗透时,应该把控好时机,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对学生的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内容中蕴含的德育道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诵读感悟
在古诗词内容学习中,诵读是常见的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感悟作品的声律气韵,进行反复朗诵,实现自然成诵。诵读感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情趣、内涵及情感,在韵律感极强的传统文化内容学习中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通过诵读感悟的方式,积累语言输出,强化语感,并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传统文化教材内容结合起来,更好地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文、古诗、俗语等内容,这些内容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蕴含着高尚的品格及勤劳勇敢、爱国奉献的精神,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感染,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十分有利。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入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中的角色,进行相应的人物形象体验活动。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内容教学中,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会置身于人物角色中,更容易感受人物角色的特点、情感和心理变化[6]。在传统文化内容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指引学生主动扮演特定角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角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强化学生感悟,实现德育内容的良好渗透。
4.模仿实践
对小学生来说,正面的人物、事件更容易引发学生模仿,帶来较强的正面激励效果。小学生本身就有极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通过榜样示范法实现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涉及很多优秀人物,刻画了很多有传统美德的人物形象,这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作用。传统文化中的榜样人物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也会自觉地认同榜样人物形象。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为例,学生需要在这篇课文学习中感受到海力布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是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结合文中描述人物言行的经典语句,深入体会海力布的高贵品质与精神;三是复述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四是与家人分享故事。这样的环节设置可以让学生对海力布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以海力布为榜样,受到精神熏陶。
(二)德育渗透途径
1.在识字中结合传统文化内容渗透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汉字作为依托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引领学生探索汉字背后的历史人文,实现知识、趣味、德育的良好融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明确要求。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汉字背后的形、声、义,领悟汉字的精神,实现对学生的德育。
2.在口语交际中结合传统文化内容渗透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应用,并且口语交际包含听和说两个部分,是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的整体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创造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指引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经历了解、分辨、明晰、接受的过程,借助传统文化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熏陶。在口语交际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立场与观点,对学生不当言论进行引导,实现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引领。
3.在读写中结合传统文化渗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比较复杂、有个性的心智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篇章的理解,改变学生的问题思考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解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阅读中对蔺相如心念国家的情怀进行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还可以借助廉颇知错能改的品质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培养。经典神话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神话故事内容,指引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根据神话故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语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成语故事也有很多,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引学生阅读这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深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成语的认识。
写作是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还需要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有专门的写作任务,这也是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写作前,教师要指引学生确定立意,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在评阅学生作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应用情况,也要关注学生所写内容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包含传统文化的诗句、名言警句、成语等,对学生进行激励,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
五、结束语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德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了很多关于德育的素材,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讲解传统文化的内容时,渗透德育元素,这样既可以推进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能让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实现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桂青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J].师道(教研),2019(7):68-69.
李侠.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渗透的深入思考[J].小学时代,2019(30):71-72.
韩玉润.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研究[J].内蒙古教育,2020(2):2.
张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存阅刊,2019(12):149.
陈明贵.论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内容教学的“显性”与“隐性”[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1):124.
张宏凤.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4):101.
作者简介:周斌(1975.11-),男,甘肃静宁人,任教于甘肃省静宁县仁大镇新兴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