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肸:做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师”
2023-08-24李玲
李玲
常年奔波于西安城的大街小巷,张肸早已将每条道路路况熟记于心,在大脑中生成一幅幅CAD三维立体图。
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近年来,西安这座拥有诸多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城市备受瞩目,作为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交通规划科科长,保卫城市交通安全、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组织与管理工作,张肸从不敢懈怠。他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走访勘查各城区的道路交通现状,形成科学翔实的组织调整方案,用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破解道路交通拥堵难题。
在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之路上,张肸以专业诠释责任,用敬业淬炼担当,全力打造交通管理“西安名片”,获公安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通报表扬。
立足交通秩序管理岗位锻造职业追求
2008年7月,张肸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进入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交警正式结缘,至今已15年。这些年,他主持完成交通秩序管理相关工作百余项,成功试点“双待”交通组织并创立“可变车道+借道左转”交通组织新模式,制定“十四运”专用车道建设标准并组织实施,制定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网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交通管理措施,布局“两路工程”(畅通就医路和安全上学路)等重大项目,见证了西安交通的日益完善,也见证了交通规划科室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蜕去青涩,从“菜鸟”成长为一名科室负责人。
“其实,我最初不想做交通警察。”张肸的父亲是刑警,自己最初也想像父亲一样,做一名刑警。刚到警队,从最基层的交警做起时,张肸也曾迷茫。
2011年,第三十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隆重举行,张肸被借调至交通规划科,在前辈带领下,张肸全程参与了世园会交通规划工作。正是从那时起,他对交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张肸抓住这个机会,跟着同事一起跑调研,向前辈和专家学习,同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等各政府部门协调推进、联动配合。在这次重大活动中,他迅速汲取“养分”,更感受到交警的职责所在,“交警工作并不仅仅是大多数人看到的路面勤务和执法,远不止此,它的工作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3年9月,张肸正式调至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交通规划科,过去几年基层一线的工作经验,让他在极短时间内适应了新的工作。交通秩序管理,是一项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比如设置黄、白标线,蓝、白、红交通标志,表面上看似简单,这些标志背后体现的是对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熟练掌握运用能力。为了做好西安道路交通的“规划师”,张肸起早贪黑地奔忙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走访勘查主城区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路口渠化现状,并经常向行业专家学习取经,力图形成科学翔实的组织调整方案,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破解道路交通拥堵难题。他始终以守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出行安全为己任的政治自觉武装头脑,久而久之锻造了作为人民警察的职业信仰与追求。
探寻交通治堵之路上群众出行最优解
张肸时常研读城市交通管理相关专业论文,了解国内外前沿动态。2015年国家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窄马路、密路网”理念,此前他就曾在国外论文里读到相关内容,国家正式提出后,他更增加了对此研究的热情。他用心观察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心血管医生,把主干道当做大动脉,把窄小街巷看作毛细血管,试图在一次次“健康追踪”中找到每一处血管不畅的症结。他经常到省内外城市学习取经,观察不同城市的交通布局,比对不同的城市文化所形成的交通特点,力图畅通城市“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舒心。
近期,位于浐灞区的西安后海成为继大唐不夜城之后又一网红夜经济的发展沃土。进入夏夜后,这里成了市民纳凉、观景、骑行、露营、钓鱼、拍照的地方,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交通的严重拥堵,张肸正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进行实地调研,试图尽快找到新的解决对策。
近些年,拥有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精彩的美食文化的西安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给城市交通带来不小挑戰,也给张肸带来更大工作压力。
城市交通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下,如何精准施策,让城市交通更安全的问题总是萦绕在张肸的脑中,他向行业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积极探索,希望在探寻交通治堵之路上,不断探寻让群众出行更舒心的最优解。
出差时,张肸总会到当地的大街小巷走走,了解城市道路交通情况,考察学习些经验回去。“西安由于夜经济活跃,夜间出行的交通活跃程度高,西安夜经济激发城市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张肸从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分析比对了西安与其他省市的交通特点,“西安是一座中心省会城市,在周边城市中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大量教育、医疗、旅游等主要资源集中在这里,造成交通问题非常突出。西安的机动车保有量早已突破500万,与同等级规模城市如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相比,西安的交通拥堵问题更加突出,西安交警工作压力非常大”。
在行业研讨交流中,张肸分享了一些思考,他认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城市的规划是城市交通未来规划的前提,城市的交通规划反过来又促进城市的整体规划,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动脉、形态及布局”。他提到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发展模式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长期以来,西安城市空间呈现较高密度的单中心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许多交通问题。而构筑发达的交通体系,合理引导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疏散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在一些地区,城市人口与就业岗位等分布特征比较均匀的城市群组团发展,是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交通联系便利快捷对城市扩围和多中心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
“以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方面影响力有限,但近年来,在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与各个城市规划建设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良好机制,共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市政府各部门协同共治的交通治理大格局,为张肸的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交通规划科科长,他对科室未来的工作发展思路更加清晰,那就是“专业化、科技化、绿色化”。
“随着‘交通强国、‘数字交通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交通行业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进行转型升级”,面对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到来,张肸更加重视团队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正在着力培养既能够掌握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管理与优化等业务知识又精通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智慧交通专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张肸清楚地记得“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交通领域的内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尤其是要注重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他提出,要把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充分运用于交通规划工作中,建立城市道路画像数字台账,改变道路拥堵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点式治理方式,运用大数据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提供科技支持,实现系统化发展,从而为有效解决治理交通问题提供更科学的方案。
“当前在国际上,现代化城市交通有着很高的关注,拥堵治理已成为一个共识”,为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目标,张肸将带领科室重点关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绿色出行,同时,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理念进一步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目标贡献力量。
“跑”起来,做行业“标杆”
做交通管理的研究需要让自己“跑”起来,反复深入交通现场,得到最原始的数据,掌握现场情况,是必须的。虽然工作环境可能不如“坐办公室”,但张肸乐此不疲。
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和学生上下学安全,是西安交警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接送学生车辆与城市日常通行车流相互叠加,张肸又立即深入实地踏勘。
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张肸赶到西安市高新一中现场,发现接送学生的车辆在学校门前唐延路主干道双排、三排违规停放,严重影响了唐延路主干道通行能力。经调研,他发现“全校共有师生1600余人,出行车辆约450辆,校园周边道路停车配套不足,违停蹭停影响道路通行能力,进而波及区域路网良性运转”。
张肸组织警校家三方座谈,对高新一中(初中部)三个年级、84个班的放学时间进行调整、对接送车辆实行精准管理,“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的放学时段,安排不同班级分别从东门和南门进出,缓解正门高新路的交通压力”。
另一方面,张肸和同事与校园周边经营性停车场积极协商,为接送车辆提供停放车位。如协调周边海关、银河科技园和银河新坐标三家经营性停车场共计车位60余个,为高新一中高中部放学时段免费临时停放。协调校方制作临时停车卡发放给学生家长,允许接送学生车辆在指定区域、时段临时停放。同时,将周边11处交通信号灯配时进行整体调整优化,在邻近路段安装智能抓拍违法停车监控设备,建立违停严管区。
一张张标线施划图、情报板位置分布示意图、停车示意图、道路优化图在张肸带领团队一遍遍勘踏调研后一一形成,他们认真梳理千余所学校周围交通规划不合理的方方面面,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量体裁衣”式针对性提出治理措施,通过“错时共享停车、精细交通组织、强化秩序整治、社会联动共治”的“组合拳”形成了“四位一体”学校区域交通综合治理模式,全面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实现了服务校园出行与优化交通环境的双重效果。
针对西京医院附近道路拥堵状况,张肸深入调研,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重新渠化标线、优化信号灯设置,推动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11.9%,实現了“改造一处、畅通一片”的目的。他还成功试点“双待”交通组织并创建“可变车道+借道左转”交通组织新模式。
每一次从前期调查研究到成果落地,哪怕只有一个交通标识、一盏信号灯,都给他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哪怕我们的工作对市民的出行有一点帮助,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嘉奖”。他把自己的经验思考梳理总结,形成对未来交通发展的一些思路,在行业交流中分享,希望能为各地公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同样在全国交警中产生广泛影响力的还有服务全运盛会的赛事交通保障,张肸制定“十四运”(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专用车道建设标准并组织实施,有效保障了“十四运”重要嘉宾和赛事的交通运行。专用车道设置经验被推荐参与《国家重大活动专用车道设置》行业标准的制定,为全国公安在交通保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实现城市交通管理跨越式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筹备赛事的那段工作经历张肸仍历历在目。2021年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举办,建设全运会专用车道的时期正值盛夏三伏天,他带领团队顶烈日披星辰,白天实地踏勘,研究方案,晚上盯在现场,组织实施,饿了啃面包喝矿泉水,累了就在车里眯一会,三个月的时间里,徒步跑遍涉赛的42条线路,最终完成了2千余平方米的各类交通标线和1千余面地面标识及交通标志的建设,构建了39条127.4公里的全运会专用车道系统。
“交通晚高峰时,巨大的车流汇集在路面上,因为有了全运专用道和‘绿波带的助力,从城南的科技八路到城北的奥体中心,42公里的路程,不到40分钟就到了。”张肸说。各种成网、成片的专用车道系统,在科学统筹谋划、创新设施配套和人性化执法管理下有序运转,圆满完成了十四运会开闭幕式及西安赛区30项比赛、16类服务对象的交通保障任务,树立了行业标杆。
在同事眼中,张肸很少有个人的时间,最大的爱好是工作。难得闲暇时,他喜欢看一些历史和人物传记类书籍。短暂的阅读时光后,他便又一次穿上警服,继续投入到奔波与忙碌之中。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