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夜月山英雄班”

2023-08-24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3年8期
关键词:志愿军阵地敌人

叶青松

国庆70周年阅兵战旗方阵中的“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荣誉军旗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出现的荣誉军旗“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其实是一面奖旗,真正的荣誉称号是“夜月山英雄班”。百面阅兵战旗中还有一面“二级英雄连”荣誉军旗。这两面荣誉军旗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后,志愿军面临最困难局面的时候,在临津江东岸打出来的荣誉称号。这两面荣誉军旗,凸显的最大战绩是摧毁了美军信心,让美军老老实实地坐到谈判桌前。本文讲述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9团3营8连3班荣获荣誉军旗“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背后的故事。

志愿军第140师受领防御前沿阵地任务

1951年3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解放军第47军改称志愿军第47军,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任务是修机场。

时任志愿军第47军军长的曹里怀回忆说:“1951年4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我率领47军6万余人,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部队)在长沙集中乘火车到安东(今丹东)。经过北京时,聂荣臻代总参谋长向我交代了入朝任务,还请我们吃饭送行。记得过安东时,恰遇敌人飞机炸鸭绿江大桥,聂总打电话要我们迅速过桥。我们在入朝前已有详细计划,在夜间行军规定了每个师团的驻地。进入朝鲜,已是黄昏,天黑了。在敌机轰炸下,部队有些乱,我的伙夫受伤了。第二天检查,部队都到了指定的驻地,未受损失。”

曹里怀军长所讲的第一天,指的是1951年4月19日。这一天,47军部队全部抵达指定位置。第二天,即4月20日,曹里怀检查部队,确认部队没有损失,令他记忆深刻。因此,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后来,我还写过一首题为《忆抗美援朝》的诗:‘忆昔当年渡鸭江,美帝飞贼炸桥梁。部队徒涉出外境,志愿赴朝打豺狼。”

4月22日,志愿军为挫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发起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

志愿军第47军没有参加第五次战役,按原定计划,在顺川、顺安、永柔、南阳里,负责修建4个机场。

第五次战役于6月10日结束。这次战役,志愿军伤亡7.5万余人,毙伤俘美军等“联合国军”8.2万余人。志愿军第60军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遭到重大损失。最后是志愿军第63军在铁原地区死守,掩护主力转移,才减少了人员伤亡。

曹里怀在朝鲜战场前线指挥作战

当时的朝鲜战场态势,美军成了主攻,志愿军被动防御。6月19日,志愿军第47军奉命接替第65军临津江以东、铁原以西、涟川西北防御。曹里怀回忆说:“我47军奉命接替志愿军第65军临津江东岸防御,开赴前方执行作战任务,未完成的修建(机场)任务,军委决定调东北的第50军军部及149师、150师担任。”

志愿军第47军接防的阵地在朝鲜西线。曹里怀接到命令后,坐在指挥所里点了一支烟,吸完又点燃了一支烟。

曹里怀在思考时,47军政委李人林坐在一旁深思,副军长刘贤权凑在地图前研究。

刘贤权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概防御区域,抬头看到曹里怀第五支烟吸完了没有再点燃,便起身走到曹里懷身旁,说:“看来军长决心已定下来了,说说看。”

曹里怀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我们是出国后的首战,原本我们的任务是修机场,现在直接转换参战,而且对手是美军。既然要参战,那么必须打好。毛主席常讲,要慎重初战。因为初战的胜负对今后的作战影响巨大。我们没有对美军的作战经验,只是临时组织大家学习了一下兄弟部队的经验,那只是纸上谈兵,还不能变成我们的实践经验。因此,我的想法是要保证防御阵地的弹性,不能一下子把力量全部用上去,要留后手。按照志司‘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达到大量消耗敌人和坚决阻击敌人继续向西向北进犯,确保我临津江以东阵地的安全目标的实现,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况。”

“老曹,说说具体怎么部署吧!”李人林催促道。

曹里怀走到地图前,在刘贤权画出的大概防御区域内,讲了自己对部队部署的意见:“第140师驻防临津江东岸防御;第139师配置平山、南川店地区,在揪川里以西、平山以东占领阵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随时作好机动作战准备;第141师进至市边里以南及其西北地区占领阵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阻击沿铁原、涟川北犯之敌;军直配置在揪川里西南之渔阳里、陵洞地区。”

刘贤权说:“这个部署,我看可以。就是怕几位师长和政委不干,尤其是没把139师放在前面,会有意见。”

李人林说:“我看军长这着棋高明,既加大了我们的防御纵深,也增大了我们的防御弹性。至于几个师想打头阵、争任务,也是调动作战积极性。准备召开作战会议吧!”

果然,在作战会议上,三位师长开始争抢打头阵任务。刘贤权介绍了敌情、我情、地形等情况之后,还未等把军首长决心讲完,第139师师长颜德明腾地站起来,激动地说:“各位军首长,你们是知道的,我们师打防御战是有传统和经验的,首战理应是我们师担负最前沿的防御任务,我说这话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第140师师长黎原根本就没有让颜德明把话讲完,便站起来插话道:“颜师长这话不对。你们师打过防御战,我们师也参加过防御作战,凭什么就得让你们师到最前沿去防御,我们师就不能去?是看不起我们,不相信我们,还是怕我们完不成任务?”

第141师师长叶建民站起来挺黎原:“黎师长的话有道理,不能因为是红军师(指第139师),什么任务都交给他们。他们能完成的,我们也能完成,为什么非要交给红军师?”

曹里怀站起来大声说道:“你们不要争了,任务就这么定了。我们的方案还要报第19兵团和志司批准,现在时间紧迫,仗有的打,硬仗还在后头。各师一定要加强工事构筑,减少伤亡,回去后要搞好动员。黎师长回去后,尽快把防御部署报到军里来。”

李人林接着说:“各级指挥员要靠前指挥,注意掌握部队,一定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会议就开到这里,你们回去赶紧准备,保证按时接防。”

黎原(右)在朝鲜战场战斗间隙

大胆占领缓冲区域的“战略要地”

黎原受领回来的防御任务不轻,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一个师接替一个军的防务。三位师长之所以争抢任务,是师长们都看出了军首长的决心,让三个师分成了三道防线,摆在第一线的任务给了第140师。

时任第140师政治部主任的温景义回忆说:“当时友军同志问来了多少部队,他们担心一个师接替一个军的防务守不住!”

一个师如何守住一个军的防务?时年34岁的师长黎原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横下一条心,靠前侦察,拿出“制服美军”的办法。用黎原自己的话来讲,“要想打败美军,首先要做的是知己知彼”。

时任志愿军第140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梁治国回忆说:“6月19日,我师以一个师的兵力,接替65军一个军在临津江东岸的防务。受领任务后,黎师长顾不上休息,带领各团团长、参谋长,用三天时间,多次穿越敌炮封锁,沿着崎岖小径,攀崖踏险,勘察全师每个预设阵地。”

黎原把全师接防的正面约40公里、纵深约20公里的防御阵地勘察一遍后,按照地形与各级指挥员反复研究讨论后,召开作战会议。会上出现了关于两种不同作战样式的意见:一是采取运动战,消灭敌人;二是采取阵地战,消灭敌人。

针对两种意见,黎原坚定地说:“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达到大量消耗敌人和坚决阻击敌人继续北犯,确保我临津江以东阵地安全,这也是当前志司和军首长的战术目标。”

师政委赵平赞同师长黎原的意见,说:“前五次战役都是大规模进退、大迂回、大穿插、大包围的运动战,而现在向阵地攻防战转变。作战对象也变了,由过去在国内的蒋匪军变成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因此,作战要求、作战方案都需要变化。正如古人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以,我赞同老黎的想法。”

黎原被赵平的话激活了脑子,异常兴奋,便接话说:“这是我们初次直接与‘联合国军较量。指战员士气高昂,又有友军经验,还有较好的作战地形及上级正确的指挥,可以说无后顾之忧,只管大胆放手地打。靠我们的政治优势和聪明才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但慎重初战,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一贯作战原则,况且我们面对的敌人,是美骑1师、美3师、英29旅和土耳其旅等部队,他们机械化程度高,距离平壤近,一旦我们顶不住敌人进攻,就会威胁到平壤的安全。所以,我们的回旋余地其实是不大的。因此,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达到大量消耗敌人和坚决阻击敌人继续北犯,显得十分重要。兵力部署的原则是实施梯次配备,加强前沿兵力。具体部署,我的意见是第419团、第418团2营、军直侦察营,在阵地左翼展开,抗击当面之敌;第420团、师侦察营,在阵地右翼展开,抗击当面之敌;第418團(欠2营)和两个坦克连为师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两个方向作战。”

作战会议最后统一了思想,形成了作战方案,上报到47军司令部。曹里怀看到140师“采取梯次配置的防御部署,第一线配置两个团(419团和420团),防御纵深15公里,第二线配置预备队,使大部队前移临津江东岸”的方案,比较满意,很快批准了。

志愿军第47军正在接防部署时,美军第8集团军也在筹划“夏季攻势”。刚刚上任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心气很大,在筹划“夏季攻势”计划时,口出狂言:“我打算把战线向北推进,把敌人从平康、铁原、金化这个重要的铁三角地区驱逐出去!”

黎原在朝鲜留影

范佛里特之所以有如此心气,无非是觉得“联合国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占了便宜。关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在回忆录中有一个评述,讲得客观到位。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军的口子张得太大了,想一下子消灭敌人五六个师,过后看是不可能的。所以打成了平推,没能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洪学智还说:“我们在这次战役中,仍然是靠自己身上背的那点粮食、弹药,所以还是‘礼拜攻势。”这一弱点,新上任的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拿捏得很准。当志愿军粮尽弹绝时,他便快速发起大规模反击,志愿军被逼全线撤退。志愿军第180师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遭受重大损失的。

范佛里特有了这样的“战绩”,便信心满满地筹划“夏季攻势”。也许是范佛里特时运不济,这时,美国国内不允许他扩大战争,美国国家安全会议明确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当前目标是在三八线地区建立一条有利的防线,寻求缔结停战协议,结束朝鲜战争。李奇微在他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写道:“据此通知所属的陆、海、空三军指挥官,在停战谈判期间,不要实施大规模进攻行动,而要力求通过强有力的巡逻和进攻保持主动。局部进攻旨在夺取可以扩大我方观察范围,缩小敌方观察范围的关键地形。”

范佛里特自然不会放过漏出来的一丝丝扩大战争的隙缝,利用“局部进攻旨在夺取可以扩大我方观察范围”的理由,趁志愿军在换防之机,于6月22日命令美骑1师两个连队向刚刚进入阵地的志愿军第140师420团前沿阵地发起了进攻。

打了一天一夜,美军两个连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因为他们碰到了志愿军的“张有班”。战后,“张有班”被志愿军第47军记集体大功一次。号称美军“王牌”部队骑1师的两个连队,获悉自己打不过志愿军一个班,他们吃惊得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此后几天,美军连续发动十几次进攻,均未突破志愿军第140师420团的防线。

美骑1师在右翼碰了钉子后,又把主攻方向转到左翼的志愿军第140师419团坚守的内外石桥西山阵地。6月24日,美骑1师两个步兵营和1个坦克营,在炮兵群和10多架飞机支援下,向419团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419团团长胡伯华心里清楚,石桥西山阵地非常重要,便在这里部署了全团战斗力最强的1营。美军很快被1营打了回去。此后,美骑1师在左翼志愿军419团阵前打了一周时间,也没能得逞。

随后,美骑1师在志愿军第140师左右两翼同时发起进攻,均没有获得突破。7月8日和9日,美骑1师在进攻中被志愿军击毙60多人。据统计,20多天来,美骑1师在志愿军140师阵前付出了600多人伤亡的代价,寸土未得。

7月10日,朝鲜停战首次谈判在开城来凤庄举行。美军对谈判没有诚意。他们采取拖延和破坏政策,并企图以“军事压力”配合谈判,迫使朝、中方接受其不合理要求,停战谈判进行得异常艰难。

范佛里特为防止谈判期间美骑1师伤亡,便在谈判开始的头一天晚上,命令美骑1师后撤,以保存其“王牌”实力,为实施“夏季攻势”贮藏力量。

黎原头脑冷静,面对美军突然撤退,敌我之间形成5公里至20公里的缓冲区域,开始深思:“战线暂时平静了,这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激战、恶战正在酝酿,决不能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

缓冲区域过去都是美军和土耳其旅防守,现在是美骑1师和希腊营接防,志愿军140师对此区域不太熟悉。黎原和胡伯华商量后决定,派419团侦察排一个班,由419团侦察股股长何永吉率领前往侦察,增派团司令部作战股测绘员张家裕,跟随现场测绘地形。

中国人民志愿军猛攻部政治部编印的《战斗在天德山夜月山上的英雄们》

张家裕回忆说:“7月29日,何永吉和我执行进抵夜月山、天德山侦察敌情任务。何股长带着我和翻译及侦察班,用往返三天时间,完成了对夜月山、天德山、大马里一线的侦察任务。夜月山和天德山的高程差不多,都是四百七八十米,完全可以把敵人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返回后,向胡团长汇报,除夜月山敌占领时构筑有零星工事外,并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

得到缓冲区域详细情况后,黎原在师指挥所举着蜡烛,目光在军用地图上缓缓移动,手指头时而敲着夜月山、天德山“山头”,时而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作标记。他沉思良久后,挥动右拳,斩钉截铁地说:“占领缓冲区域!”

赵平说:“老黎,说说你的意见。”

黎原说:“现在看来,缓冲区域还未引起敌人重视,敌人只是利用小分队在出击保障其主阵地安全。等到敌人清醒过来占领了缓冲区域,那就麻烦了。因此,我们应趁敌人还没有清醒过来时,占领缓冲区域的有利地形,控制制高点、交通要道,一旦停战谈判不成功,就能为我们后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就能赢得战场的主动权和行动的自由权。”

赵平听后,赞同黎原的意见。于是,志愿军第140师形成了一个新的作战决心和作战方案。

当第140师新的作战方案报到军里时,曹里怀也正在谋划夺取缓冲区域有利地形的行动计划。曹里怀看到作战方案后,大加赞赏,称黎原敢于冒险的胆识令人敬佩。为支持140师这一计划,曹里怀还下令增派炮兵给予支援。

得到军里的批准,黎原把占领夜月山的任务交给了419团。

胡伯华为了让全团干部搞清楚夜月山的当面之敌,请侦察股股长何永吉和作战股测绘员张家裕给全团干部讲述侦察过程。张家裕介绍说:“我们经过仓促准备,7月29日凌晨5时出发,当日10时左右,到达夜月山最南面的主峰。这里可以鸟瞰四周,可对敌阵地进行直接观察。我们还发现,从夜月山向西沿山脊延伸500米左右,就是天德山主峰,两山形似哑铃,互为依托,构成北进天然屏障。”

何永吉介绍说:“我们在分组观察的时候,突然遭到敌人重机枪的射击,弹着点就在我们眼前。大家趴在地上警惕注视着,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敌人有异常动静。大概五六分钟时间,敌人用机枪和大炮向夜月山和天德山的纵深实施盲目射击。我们判断,这是敌人盲目封锁,大家的心情顿时轻松下来。经过观察,发现夜月山对面的高地上,敌人部署约一个排的兵力,除构筑有简易的单兵掩体与交通壕相连接外,还设置了两道铁丝网。估计这里过去就是他们自己的区域,所以他们活动十分大胆,除二三人担任警戒外,多数人员在山头的一块平坦的地方,还修建了一个简易排球场,我们看到他们还在打排球。我们没有惊动他们。侦察夜月山周边地形,发现大马里西山一带地形,是海拔100米至200米的小高地,斜卧在夜月山北麓,还有驿谷川小河绕其西北,是防守夜月山的重要屏障。”

通过何永吉和张家裕的介绍,419团很快形成了占领缓冲区的作战方案。团长胡伯华和政委谢维德命令,3营8连迅速占领夜月山。

8连3班奉命扼守夜月山365.2高地

1951年8月2日晚上,419团和418团各一个营利用夜色掩护,向目标方向渗透,次日拂晓,顺利抵达大马里、白鹤洞、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达虎洞、272高地一线。419团3营8连也顺利占领了夜月山。张家裕回忆说:“我们师未耗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一举将防线前推了5至15公里,扩大了400多平方公里的战场空间,改变了全师背靠临津江作战的不利局面并使敌军防御阵地完全暴露在我方鼻子底下,被我方阵地居高临下所监控的被动地位。这确实是一个富有惊人胆略和具有远见卓识的决定,无论是在军事上或政治上都为我方在西线战场取得了最大主动。”

夜月山在临津江的东面,像一条胳膊一样伸在铁原至涟川的公路上,控制着铁原到涟川的交通要道。时任志愿军第140师419团3营8连机枪班班长的焦进杰回忆说:“夜月山东北边是铁原,西南方是涟川,夜月山正好插在铁原到涟川的那条公路上。”

夜月山前面是一条河谷,河谷上面有座桥。这座桥连接涟川通往铁原的公路线和铁路线。志愿军控制了夜月山后,美军想通过公路线和铁路线机动北犯,基本上就没有可能了。

1955年9月,曹里怀被授予中将军衔

缓冲区域的要点被志愿军第140师占领后,范佛里特顿时看出了问题的症结,挫败感油然而生,他恼羞成怒地对美骑1师师长盖伊发火,命令盖伊立即反击,夺回丢失的缓冲区域。

黎原早已料到美军会争夺缓冲区域,当419团和418团占领缓冲区域后,黎原打电话到前沿部队提醒:“要小心敌人反扑,因为敌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你们抓紧勘察地形,调整部署,构筑工事,作好迎战准备。”

黎原打完电话之后,还是不放心,当天下午就带领团、营指挥员勘察地形,重新调整兵力、火力,突击加固工事,制定新的作战方案,随时准备打败美军的大规模进攻。

果然不出黎原所料,8月4日早晨8时,美骑1师在范佛里特严令下,开始反扑。美骑1师第7团一个加强步兵连,在强大炮火和飞机的配合支援下,向8连3班坚守的夜月山365.2高地发起了进攻。

夜月山主峰以南山头和365.2高地,由排长刘财率3班和一个机炮组共11人扼守。11个人在排长刘财的灵活沉着指挥下,奋起还击。每一次都把美军放到手榴弹最有效的杀伤范围,才开始打击,打得美军狼狈溃逃。

3班连续打退了美军6次冲锋。美军不甘失败,在炮火掩护下,把一挺重机枪运到离3班阵地50米左右的地方,以一块巨石作掩护,再用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冲锋,步兵很快冲上了3班阵地前沿。

紧要关头,3班机枪射手苏廷祥跃出战壕,端起机枪扫了过去,冲在最前面的美军应声倒地。跟在后面的美军见状,赶紧卧倒,向苏廷祥射击。

苏廷祥中弹负伤,端在手里的机枪掉落到地上。班长朱树林看到苏廷祥倒了下去,便飞快跑过去,捡起地上的机枪,接着扫射。正打在兴头上,他突然感到左肩被什么东西击了一下,扭头一看,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流,才意识到自己负伤了。朱树林顾不上包扎,忍着疼痛坚持射击。

战士胡少成见状,跳出战壕,冲过去拿起班长朱树林放在地上的冲锋枪,从左翼迂回到美军侧后,未等美军回过神来,就扣动了扳机,几名美军随即倒下去。这时,胡少成手上冲锋枪里的子弹打光了。美军趁胡少成停止射击的瞬间,端起枪向他冲过来。胡少成甩掉冲锋枪,一转身迅猛地一把抓住一名美军士兵的枪,飞起右脚将他踢翻,结果了这个美国大兵的性命。

胡少成回头一看,发现班长朱树林一条腿跪在地上,显然又负伤了。胡少成连忙跑回来,打开急救包要给班长包扎。朱树林说:“不要管我,赶紧把冲上来的敌人消灭掉,保住阵地!”

胡少成喊了一句“同志们,坚决把敌人打下去,给班长报仇”,操起机枪,发疯似的向冲上来的美军猛烈扫射。

3班5名负了伤的战士,忍着疼痛向美军投手榴弹。

3班战士集中精力阻击美军进攻时,战士龙正汉发现美军投过来一枚手榴弹。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起地上的手榴弹,投还给了美军,不偏不倚正好投到大石头后面。随着一声巨响,对3班威胁最大的大石头背后的那挺美军重机枪被炸哑巴了。

经过3班战士的艰苦战斗,美军丢下几十具尸体,无可奈何地溃败下去了。

5日和6日两天,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美军利用自己对夜月山地形的熟悉,一边用炮火封锁通往夜月山的道路,一边不分昼夜地向365.2高地倾泻弹药。美军认为夜月山上守着一个营的志愿军,才动用了这么大的兵力和火力。

这两天,3班的战士身上没有干过,饿了就吃一口炒面,困了就轮流在泥水里打个盹,好几人的腿和脚都被泥浆泡肿了,但到了晚上他们还是争分夺秒地抢修被炮火摧毁的工事,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

7日,美军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在12架飞机和17辆坦克的配合下,直扑夜月山前沿阵地。炮烟、烈火、碎石搅和在一起,像开了锅一样在阵地上翻腾。下午2时许,美军第四次冲锋时,3班的弹药都打光了。面对黑压压一片拥上来的敌人,排长刘财发出最后一道命令:“同志们,上刺刀和鬼子们拼了!”

刘财命令完毕,率先跳出工事,向最前头的一个美军士兵扑去,3班战士也一个个跳出工事,像猛虎一般冲向敌群。激烈的肉搏之后,美军丢下一片尸体。溃退了下去。3班打得也只剩下杨南生一个人了。

杨南生看了看四周,尽是美军横七竖八的尸体。牺牲的战友们,有的手里握着鲜血淋淋的刺刀,有的身边丢着从美军手里夺来的卡宾枪,还有一名牺牲的战友手里紧紧握着枪,枪上的刺刀深深地插在一个美军士兵的胸膛里。

楊南生看着壮烈牺牲的同班战友,胸中燃起万丈怒火。他耳边响起了班长朱树林生前的话:“我们要坚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杨南生从死尸堆里拾起一挺机枪,又从死尸堆里翻捡子弹,决心继续守卫阵地。

3班被授予“夜月山英雄班”荣誉称号

1951年8月7日下午4时许,奉命增援夜月山365.2高地的8连2排,终于冲到了杨南生面前。杨南生哭了。他看到一个排增援上来的人,到了阵地前只剩下赵少福和罗世泰两个人,其他人都牺牲了。

杨南生、赵少福、罗世泰三人简单讲述了双方艰苦的战斗过程。

原来,连队在前几天已组织多个班增援3班了,但都在被封锁着的路上牺牲了。2排接到增援3班任务后,5、6班两个班冲在最前面,在炮火掩护下,经过半个多小时,才冲上3班阵地后面的山头,但要继续前进,必须通过仅容一人通过的棱线,而这条通往山顶的棱线,恰恰是美军炮火最为密集的封锁线。为了胜利,5班战士毫不犹豫地向前冲,6班紧跟其后。等赵少福和罗世泰两人冲过来后,他们发现5班、6班20多位战友都牺牲了。

赵少福和罗世泰冲过棱线,继续往上冲,冲到3班阵地的山脚下遇到杨南生,才知道3班只剩下杨南生一人,山上表面阵地已被美军占领。

杨南生向赵少福和罗世泰讲了过去几天3班战斗情景后,又介绍了当前的情况。年龄稍长一点的罗世泰主动提出,三人组成战斗小组,由他担任小组长,杨南生和赵少福都表示同意。罗世泰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赶紧归拢一下枪支弹药,夺回365.2高地。

重新组建的战斗小组,一共在阵地搜集到了7枚手榴弹、4支还能打的步枪(含缴获的一支)、子弹约500发。

罗世泰明白,仅靠他们3人和现有的弹药,夺回阵地和坚守阵地是不可能的,只能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才能夺回阵地,才能守住阵地。罗世泰想到这里,便说:“只有上不了的天,没有过不了的关。我们不能等待敌人来打,要主动出击。”

赵少福说:“对!我们不能等,不能等敌人来打!那样太被动了,应该出敌不意主动出击。”

杨南生说:“好。我们趁敌人立足未稳,主动把他们赶下阵地去!”

决心下定后,罗世泰三人小组便悄悄从侧翼向敌后迂回。

夺占3班阵地的几个美军,认为阵地上不会再有人了,正无所顾忌地集中在一起,商量部署守卫要点。

罗世泰三人小组突然发起了攻击,打得正在商量的美军措手不及。美军一个不剩地被消灭在阵地上。

3人收复了阵地,还缴获了许多武器弹药。美军丢失阵地后,又连续组织两次反扑,都被罗世泰三人小组打退了。365.2高地牢牢控制在罗世泰三人小组手里。

天渐渐暗下来了,天空下起了大雨。罗世泰三人分析美军不敢夜战,便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发挥自己的夜战优势,利用夜色,积极主动近距离出击,不断打击和袭扰美军。罗世泰说:“我们离开阵地出击,动作要快,抓一把就返回阵地,不要恋战!”

杨南生第一个冲了出去,冲出去300米后,美军发现只有他一个人,两名美军端着刺刀向他刺来。杨南生立即甩掉手中还没有上刺刀的步枪,一个转身,来了一个顺手牵羊,将其中一名美军手中的枪夺了过来,一个突刺,将这名美军刺倒在地。正当他往上拔刺刀时,另一个美军已冲到面前。一道寒光闪过后,杨南生躲闪不及,左眼被刺穿,当即壮烈牺牲。

阵地上漆黑一片,赵少福和罗世泰全身被大雨淋湿。两人商量后决定,赵少福留下来坚守阵地,罗世泰回连部报告情况,搬救兵。

战壕里仅剩赵少福一个人了。他趴在冰凉的泥水里死死地盯着山下,机警地捕捉和判断着雨中的一切异样声响。突然在一串串雨点的缝隙中,有数十个黑影向他摸过来。赵少福不动声色地举枪瞄准,扣动扳机,放倒了3个黑影。

枪声就是目标。美军向赵少福合围之时,罗世泰搬来的救兵也正好赶到。一阵乱战中,不敢夜战的美军只好又一次溃退下去。

时任志愿军第47军战地记者的艾蒲回忆说:“8月7日、8日,美骑1师7团依靠猛烈的炮火撑腰,向419团防守的夜月山阵地连续进攻。激战两天,我军毙伤敌200多名,缴获多种武器40余件。”

8月9日,胡伯华命令3营7连接替8连,守卫夜月山阵地。直到8月18日,美军发起“夏季攻势”,夜月山阵地仍然牢牢地控制在志愿军第419团指战员手里。

8月22日,已进行了一个月的首次朝鲜停战谈判中断。

曹里怀军长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决定139师接替140师防御阵地。为了有序接替阵地,8月22日,曹里怀军长命令139师415团率先接替140师420团防务。至9月20日,志愿军第140师防务移交完毕。黎原和赵平率领140师撤至二线休整。

休整期间,志愿军总部授予第47军140师419团3营8连3班“夜月山英雄班”荣誉称号,并给其记集体特等功。第47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赠奖旗一面,旗面首款题写“奖给四一九团八连特等功三班”,中间写有“肉搏血战,英雄坚守夜月山”11个大字,落款为“军司令部政治部”。

1993年12月,曹里怀对夜月山战斗仍记忆犹新。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第140师一面继续加强阵地防御,防止敌人大规模地进攻,一面在一线各团开展‘歼敌一个排‘捉十个俘虏‘击落两架敌机的杀敌竞赛活动,迫使敌人放弃了夜月山、天德山等前哨阵地,龜缩于铁原、涟川一线固守防御,掩护其纵深部队加紧进攻准备。我军为夺占敌前沿之有利地形,为我下次进攻战役创造条件,乘敌美骑1师8月3日接替美25师,美3师接替土耳其旅防务时,我步兵第140师趁机发起攻击,一举占领大马里、夜月山、天德山、大光里一线,将我防御阵地局部向前推进10公里至15公里,进逼铁原、涟川以西,直接威胁敌前沿及交通运输安全。敌为夺取其失去的部分前哨阵地,每日以小部队在其坦克、炮火掩护下,向我发起进攻。8月4日至7日,敌美骑1师先后以一个连至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及炮火掩护下,向我月夜山第419团8连3班阵地365.2高地发起进攻。3班顽强战斗,连续打退敌人14次冲锋,最后在友邻部队反冲击的配合下,守住了阵地。3班集体荣立特等功,并获‘夜月山英雄班的光荣称号。”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许转载、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志愿军阵地敌人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无尾怪”和“独角怪”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敌人派(下)
足够是够的敌人
最后一个敌人
守卫好这片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