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柳:全深细精,引领青年向上向善向前
2023-08-24王碧清
王碧清
征途漫漫,砥砺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山大学团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引领青年,与青年同在”。
2022年6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杨小柳教授担负新使命,任校团委书记。今年6月,她作为共青团十九大代表,出席大会。分组讨论时,她发言道:“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杨小柳长期关注“移民与城市化”领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构建。作为一名“双肩挑”团干部,如何在中山大学党委领导下,立足校情,展开青年喜闻乐见、富有实效的团学工作,杨小柳进行了“学者式”思考与探索。
“高校思想引领工作要依托专业力量、聚焦骨干培养、搭建好实践平台”
长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杨小柳是学生们敬重的教授。她能直接感知到,当代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善于思辨,也常常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之中困惑。
杨小柳认为:“对于一个有良知、善良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诉求,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事,不能标签化,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中国青年更加需要全面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杨小柳提出,首先,要发动专业力量,做到以理服人,以理化人,进而由理共情,真正让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学生们需要专业力量、一流的教授,帮助自己建立理解认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剧烈转型及未来所要构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知能力和参照体系。”
杨小柳例举今年春,校园里的一场“强基大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教授,为学生们讲述他选择“固坝修道”的科研心路。“大家听得很感动,院士们也感受到青年的真实、朝气。因此,未来我会继续推动通过更多样的形式,让最优秀的老师来引领学生的思政教育。”杨小柳说道。
其次,从学生成长和工作要求两个层面,杨小柳提出,要聚焦培养学生骨干,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初任团委书记时,她客观看待学生干部流动性强,提出从大一时,集中培养各校区学生骨干力量,激发学生骨干“多层网络”的积极带动作用。“每名学生角色多样,学校不能只注重培养一方面的能力,而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不同需求的学生骨干进行培养,从而影响引领更多同学。”
再者,杨小柳还提出,要从更宏阔视野,搭建好平台,规划建设好第二课堂。这当中,要建设校级实践平台,各学院在此基础上发挥各自特点,“既保证学校团组织实践符合校党委、上级团组织对中心工作的要求,同时彼此支持、相互开放”。通过校地共建、学校对口帮扶、教师科研创新等三大平台,整合学校、地方等社会各界资源,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同时,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杨小柳介绍,中山大学团委结合团中央、团广东省委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部署,创新开展校地共建,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这样的实践平台,是谋划在先、充分调研的,是持续的,因为我们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性过程。学生们真正能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国情社情,既有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的实效,也为当地发展带来切实改变。”
这些年,中山大学对口帮扶的清远连州等地,已打下扎实基础。今年的暑期“三下乡”实践,中山大学团委自学期之初,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围绕团广东省委重点工作,从高校层面布局谋划,通过学校搭建平台,以优质项目,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凝聚青春奋进力量。来自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6支青年突击队脱颖而出。各学院学生们为连州市丰阳镇规划设计茶博园、建设村史馆、进行牛肉干制作技艺非遗申报、研制开发马蹄饼干,等等。其中,四个项目入选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
中山大学团委还通過举办团建工作坊,推动各学院团学工作交流、增进团干部互动合作,以青年榜样,激励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实践之中。接下来,杨小柳会继续通过更灵活的团建工作坊,进一步提升学校共青团队伍的履职能力。
“把工作做深做细做精,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杨小柳还记得刚刚担任中山大学团委书记时的压力。她擅长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而要负责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教育成长全方位、全过程,她一度感到“本领恐慌”。中山大学在广州、珠海、深圳三个城市有五个校区,涵盖70个学院,又下设10个附属医院、80个二级单位,学校大、校区多、学院传统各异、学院间发展不平衡……都为学校团委工作带来挑战。
杨小柳带着学者的探真、求实,一年多以来,努力兼顾教学科研与团学工作。她也坦陈,确实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学生工作中,这也为她的课题研究增加了细腻质朴的观察与思考。
得益于人类学学者的学术训练,杨小柳对于深入社会微观肌理来开展调查研究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自开展青年工作后,她常和同事说,“工作思路要放大一点,不能只聚焦某件事,谋划布局很重要,每一件事是层层递进的,最后的成果要能够回应国家战略需求。”
当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里,一张张青春昂扬的脸庞,有着过硬的品格,师风师德为人所称道;当参加“挑战杯”的学生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当越来越多学生心怀热望、脚踩泥土、主动作为、团结互助,取得乡村建设中一项项成果时……这些时刻,常令杨小柳感到鼓舞和自豪。
杨小柳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不是虚的,我们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精,真正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不让大家觉得是浪费宝贵时间。我们的青年很优秀,能力也很强,我们要给他们搭建好成长的平台。让我们中山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就有一种气质:他们是善良实在、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成绩过硬的;他们是服务他人的,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而是从我和他人、我和社会的角度,来定位自己的发展;他们是兴趣广泛的,以自己的热情与智慧,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 赵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