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倒变形发育地质条件下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2023-08-23张继良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8期
关键词:波速帷幕控制技术

张继良,申 晨,王 颖

(长江河湖建设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帷幕灌浆技术将浆液灌入土层或岩体的孔隙中,通过各孔中的注浆液体相互搭接,形成连续的阻水帷幕,达到阻断水流的目的。同时减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渗透,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大坝的有效运行[1-2]。相较于其他灌浆施工技术,帷幕灌浆技术具有施工流程简单,投入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工程领域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3]。在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地质地形条件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倾倒变形发育地质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具有变形量极大、持续时间长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其中钻孔涌水问题成为大坝帷幕灌浆工程的难点,严重影响着帷幕灌浆工程的质量[4-5]。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倾倒变形发育地质条件下帷幕灌浆效果,满足实际水利工程需要。

1 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1.1 工程概况

湖北省某水电站大坝主要功能为发电,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砾质土心墙堆石坝、泄洪洞、开关站、发电系统和地面厂房。坝顶高程1030.4m,坝顶宽6.3m,坝顶长97m,最大坝高和最大坝底宽分别为30m和53.47m。大坝正常蓄水位1023.60m,相应库容2.77亿m3,电站装机容量1055MW,年均发电量13亿kW·h。该水电站大坝基础帷幕灌浆主要分布在河床水平廊道内、左右岸廊道内和左右岸灌浆平洞内,主要为0+266.00—0+387.00灌浆廊道的帷幕灌浆,主要包括主帷幕灌浆和副帷幕灌浆,其中主帷幕灌浆轴线为大坝心墙轴线,最大孔深为70m,排距为0.8m;副帷幕灌浆位于主帷幕灌浆轴线下游3m处,孔深60m,排距为1.2m。所有帷幕灌浆孔模式均设置为双排,帷幕孔孔间距为1.7m,灌浆工程量80000m左右。灌浆孔钻孔采用地质钻机进行,利用地质钻机易于控制和工艺成熟等优势,加快成孔速度,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提高施工效率。钻头采用金刚石钻头,开孔孔径和终孔孔径分别为120mm和96mm,其他钻孔孔径均超过60mm,钻孔岩芯采取率大于85%。在钻孔过程中,需要注意钻孔测斜角度,避免因过大的角度误差影响帷幕灌浆质量,同时应对岩性变化、钻孔速度、塌孔和掉孔等详细信息进行记录,方便后续帷幕灌浆方案的调整。浆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方式为循环式,灌浆管距离孔底小于55cm,设置待凝时间为10h,以减小下一段造孔难度。将压力表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灌浆过程中灌扩浆压力先低压后高压,提高浆液的分散范围,避免浆液在非灌浆区域渗灌,提高对灌浆量的有效控制水平。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推动帷幕灌浆工程质量的提升。

库区地势总体呈东南西北走向,库身周边山体雄厚,西北部有少量垭口地形分布,坝址两岸坡地形总体较陡。倾倒变形体高约635m,其分布高程范围为1540~2198m,地形坡度范围一般为35°~54°,位于1890~1995m高程范围的地形坡度较大,其范围为38°~68°,局部地区为悬崖。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地地质条件较差,岩石完整程度较低,岩体多呈破碎状,大坝地层岩石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覆盖层、三叠系地层和二叠系地层组成,其中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由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和残积碎石土组成,残积碎石土的岩性表现为碎石夹土、碎块石夹土和砂卵石,其厚度分别为2~11、52~68、11~18m,主要分布在河床上;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的岩性表现为碎石土,其厚度不超过2m,主要分布在两岸山坡以及坝址两岸坡脚处。三叠系地层的岩性表现为变质砂岩和板岩,其厚度范围为600~800m,其中变质砂岩呈灰白或灰黑色,构造呈粒状,具有较强的光泽感;板岩呈黄褐色,岩性致密,水平承受压力强。二叠系地层岩性主要表现为结晶灰岩、玄武岩和板岩,其中结晶灰岩厚度为55~80m,风化面颜色呈灰色,新鲜面颜色呈灰黑色,晶粒结构,层状构造;玄武岩厚度为150~200m,风化面颜色呈褐色,新鲜面呈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板岩厚度为80~120m。

该大坝区域的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堆积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组成,其中松散堆积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覆盖层中,一般在沟谷地带呈泉水形式流动,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5—10月和11月—次年10月,形成季节性泉水;基岩裂隙潜水分别较为广泛,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岩体渗透性较强,形成良好的地下水通道,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位埋深为2.54~13.25m,流量为340L/d,水位深度年均变化幅度为3.6~4.8m。该帷幕灌浆工程的地址和水文概况如图1所示。

图1 帷幕灌浆工程的地质和水文概况

由图1可知,该帷幕灌浆工程的地质条件较差,岩体完整性较差,倾倒变形程度较为严重;同时岩体渗透性较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局部富集,形成地下径流。倾倒变形的地质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极易造成孔口涌水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灌浆质量和施工进度,给帷幕灌浆工程的实施带来挑战。

1.2 涌水孔段质量控制

在帷幕灌浆施工过程中,由于钻孔揭露了裂隙含水带,导致地下水排泄释放,造成钻孔涌水问题。涌水压力最大可达到0.28MPa,涌水量范围在65~300L/min,涌水现象较为严重。较为普遍的涌水现象易造成非正常回浆返浓现象,无法满足不超过1L/min注入率要求的灌浆结束标准;同时大涌水量会导致稀浆灌注量大,造成灌注量减少和不吸浆等问题,严重影响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和进程[6-7]。为此,研究采用帷幕注浆操作对进行堵水,通过对注浆参数进行设计,并将补充注浆与帷幕注浆相结合,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并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提升对帷幕灌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同时保护地下水环境,减少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8-9]。在发现涌水后,利用帷幕灌浆钻孔作为检查孔,对钻孔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状况进行探测,为设计帷幕注浆方案提供可靠参考。在实施帷幕注浆前,需要设置止浆墙,以防止发生漏浆现象,保障浆液的有效扩散,同时为施工作业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设置引流孔将深部涌水进行引流排放,选取C450混凝土设置,止浆墙厚度为3.5m,采用钢管桩对止浆墙进行加固,增强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止浆墙下端埋设排水管,用以对涌水进行排放,确保止浆墙的稳固性。

帷幕注浆段加固长度为28m,每循环设计4个加固区间,其中0~7m为第一加固区间,7~15m为第二加固区间,15~21m和21~28m分别为第三加固区间和第四加固区间。注浆材料使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中水玻璃模数为2.0~2.9,普通水泥P.O52.5,水玻璃和普通水泥的配比是0.8∶1,注浆压力为3.5~4.8MPa。注浆方式包括前进式注浆和钻杆后退式注浆,其中前进式注浆适用于涌水和泥夹层严重的钻孔,同时考虑到岩体破碎程度较为严重,地质条件较差等因素,前进式注浆选择钻、注交替的注浆方法,即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以避免一次注浆导致的钻孔堵塞等问题,从而提高浆体的分散效果,达到加固大坝的目的。钻杆后退式注浆适用于有较大空洞的钻孔。注浆孔数为40个,注浆孔间距为6m,注浆孔口管的长度为1.3m,壁厚为4.5mm。注浆量W的计算如式(1)所示。

W=πR2Lmαβ

(1)

式中,R、L、m—浆液扩散半径、注浆长度和岩体孔隙率;α、β—浆液填充系数和消耗率,其中浆液扩散半径的计算见式(2)。

(2)

式中,r、H、T—输浆管半径、岩体渗透率和注浆时间,单位分别为m、μm2和min;a1、a2—浆液与水的黏滞系数;O—注浆压力,MPa。

在确定注浆工艺的各项参数后开始帷幕注浆施工,在止浆墙上标定孔位,采用小口径金刚石钻孔,孔径大于48mm。同时在帷幕轴线两侧35m处钻设观测孔,用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并观察,各钻孔具体位置应在地下水径流富水性较强的地段,并且地质条件具有稳定性,能够进行长期观测。地下水位测量周期为5min,将水位下降速度作为钻孔稳定性和可行性的判断标准。在止浆墙内埋设导水管进行注浆,注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注浆法,注入率不超过2.5L/min,注浆结束标准为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5%,即可停止注浆。帷幕注浆施工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帷幕注浆施工流程

由图2可知,帷幕注浆施工的基础是对钻孔状况的探测,通过对钻孔区域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的探测,掌握钻孔相关信息,为后续设计帷幕注浆工艺提供可靠参考,提高帷幕注浆施工的可行性;通过前进式分段注浆与钻杆后退式注浆工艺的结合工艺,有利于阻断裂隙通道,提高局部和全局注浆效果,为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2 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分析

随机选择Q1、Q2、Q3、Q4、Q5和Q6检查孔用于施工质量检验,将岩石质量指标(Rock Quality Designation,RQD)、岩体透水率、声波检测和第三方验收分数作为评价帷幕灌浆施工质量的标准,根据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RQD相关标准,RQD值位于90%~100%区间内表示岩体完整性很好,RQD值位于75%~90%区间内表示岩体完整性好,RQD值位于50%~75%区间内表示岩体完整性一般[10]。根据帷幕灌浆工程质量评定相关标准,岩体透水率不超过5Lu,表示帷幕灌浆工程透水性合格[11]。验收分数≥90分,表示工程质量合格[12]。在此过程中,加入传统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技术作为实验对比,并将研究方法与传统控制技术分别记作控制技术1和控制技术2。灌浆后岩石的RQD值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灌浆后岩石的RQD值对比

图3(a)中,在技术1的控制下,Q1、Q2、Q3、Q4、Q5和Q6各检查孔岩石的RQD值在75%~94%范围内变化,其中Q6检查孔岩石的整体完整性最好,在段次1、2和3的岩石RQD值分别为85%、93%和89%;Q1检查孔岩石的整体完整性最差,其RQD值最低为75%,最高达到88%。图3(b)中,在技术2的控制下,岩石的RQD值最高达到84%,位于Q4检查孔的1段次,岩石的RQD值最低为63%,位于Q5检查孔的1段次。岩石RQD值集中在70%~80%区间,整体岩石RQD值水平较低。可以看出,控制技术1提高了岩石RQD值,保证了岩石的完整性。灌浆后的岩体透水率对比如图4所示。

图4 灌浆后的岩体透水率对比

图4(a)中,Q1、Q2、Q3、Q4、Q5和Q6各检查孔岩体的透水率保持在2.6~4Lu区间内,其中Q1检查孔段次3的岩体透水率最低,Q4检查孔段次2的岩体透水率最高。从整体透视率来看,Q6检查孔帷幕灌浆效果最好,其段次1、2、3的岩体透水率分别为2.7、3、3.5Lu。图4(b)中,各检查孔岩体的透水率保持在4.4~6Lu范围内,岩体透水率水平较高,其中Q1检查孔段次2的岩体透水率最高,Q2检查孔段次3的岩体透水率最低,但相较于技术1仍提高了1.8Lu。可以看出,在技术1的支持下,帷幕灌浆后岩体的透水率均不超过5Lu,符合帷幕灌浆工程质量标准。灌浆后岩体声波曲线对比如图5所示。

图5 灌浆后岩体声波曲线对比

由图5可知,控制技术1与控制技术2的帷幕灌浆工程质量存在显著差距,图5(a)中,坝基左侧的波速集中在5.5~6km/s范围内,坝基中侧的波速集中在4.5~5.8km/s区间内,相较于坝基右侧的波速整体提高约0.3km/s。从整体来看,虽然随着深度的增加,波速出现较大波动,但是波速处于较高水平。图5(b)中,岩体声波的波速保持在3.6~5.3km/s区间内,其中坝基左侧的波速较快,在深度为18~30m范围内,波速基本稳定在5.3km/s;坝基右侧的波速整体较慢,在深层岩体中的波速稳定在4~4.45km/s范围内。可以看出,控制技术1显著提高了声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这表明岩体的完整性较好。第三方验收分数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第三方验收分数对比

图6(a)中,各检查孔的验收分数保持在85~94分区间内,其中Q1的帷幕灌浆效果较差,其验收分数在所有验收分数中位于最低,Q4的帷幕灌浆质量最好。整体来看,在技术1的控制下,帷幕灌浆工程质量较好,其验收分数稳定在93分。图6(b)中,帷幕灌浆工程质量最好和最差的检查孔分别是Q4和Q1,其验收分数分别为87分和77分,Q2、Q3、Q5和Q6各检查孔帷幕灌浆的验收分数分别为86、82、83、80分,整体验收分数稳定在83分,相较于控制技术1降低了约10分。由此,控制技术1明显改善了帷幕灌浆质量,有利于提升倾倒变形发育地质条件下大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结语

帷幕灌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承担着加固大坝等作用,为提高帷幕灌浆施工水平,研究提出了一种帷幕注浆技术。通过调整注浆参数,平衡补充注浆和帷幕注浆之间的使用比例,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并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坝帷幕灌浆施工过程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RQD值和透水率分别保持在75%~94%和2.6~4Lu区间内,坝基波速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为6km/s和4.5km/s,第三方验收分数相较于传统技术提高了约10分。该方法增强了坝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推动复杂地形条件下帷幕灌浆技术的进步。但研究存在质量评价指标不丰富的缺陷,需要增加评价指标,进一步论证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波速帷幕控制技术
基于实测波速探讨地震反射波法超前预报解译标志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第85届中国电子展圆满落下帷幕
改进重复控制技术在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剪切波速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