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畜产品兽药残留的措施与实用方法
2023-08-23崔健山东省临朐县检验检测中心
文│崔健(山东省临朐县检验检测中心)
一、背景
兽药在养殖业中的使用就像为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离不开各种药物一样,不可或缺。兽药主要用于畜禽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了因疫病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畜禽生长,其投入产出比明显,增加了养殖效益,在各类畜禽养殖中都广泛应用,保障了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但近年来,因滥用兽药导致的残留超标问题也经常发生,引起了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相关部门出台和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加强投入品生产、养殖、流通和加工各环节的监管、监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兽药残留检出率仍然在食品超标项目中占较大比例(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2年第三季度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2年 第23号],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2年 第15号]),如何减少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鉴于此,笔者在对兽药残留检出情况、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及其危害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笔者多年来从事畜牧生产、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的经验,展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二、畜产品兽药残留的现状、原因和发展趋势
1.兽药残留的发现。
(1)通过媒体报道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在出现因兽残超标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食品安全事件时,各大媒体多有报道,从而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2)畜产品加工环节质量控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畜禽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都要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购入畜禽原料进行质量检验,对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回或无害化处理。但这些信息一般不会公开发布。
(3)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目前,国家自上而下各级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都制定了食用农产品包括畜禽产品在内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并得到严格落实。其检测结果在相关网站发布通告进行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所了解,针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被抽检单位依据有关法律进行制裁,以促进兽药残留违法行为整治,引起消费者注意,减少和避免出现兽药残留安全事件。
2.据已公布的情况,超标的兽药残留种类。各类畜禽产品中检出的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种类繁多,但是检出率较高的种类相对集中,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250号》《关于印发〈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四批)〉的通知》整顿办函[2010]50 号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等分类,主要有以下种类。
(1)禁用种类。鸡肉、鸭肉、猪肉、猪肝、羊肉中五氯酚酸钠,鸡肉、猪肾中呋喃西林,鸡肉、鸭肉、羊肉、猪肉中氯霉素,牛肉、羊肉中克伦特罗,鸭肉、猪肉中呋喃唑酮。
(2)已批准动物性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鸭肉、羊肉、猪肉中磺胺类,鸡肉、猪肉中恩诺沙星,牛肉中地塞米松,鸡肉中尼卡巴嗪。
(3)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鸡蛋中地美硝唑、甲硝唑、磺胺类,鸡蛋和鹅蛋中恩诺沙星,鸡蛋、鸭蛋、鹅蛋中氟苯尼考(即氟甲砜霉素)。
3.出现兽残超标的原因和近年来兽药残留发展趋势。兽药残留检出率仍然较高,说明畜禽养殖环节仍然存在滥用药物、人药兽用、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超剂量用药和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的行为。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畜禽临近出栏时为促进采食和增重,无视休药期饲喂药物,家禽产蛋期为预防或治疗疫病违规投喂药物,导致畜禽产品兽残超标。
近年来,禁用的、危害大的品种有减少的趋势。虽然在畜禽产品中违禁药物时有检出,在检出不合格种类中仍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呈现检出率日趋下降的趋势,且检出值也越来越低,较以前极少出现因食用了含有兽药残留畜禽产品引起急性中毒的事件发生。这也体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不法分子整治的效果,以及养殖人员守法意识的提高。
以畜禽产品种类来分析,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以鸭蛋、鸡蛋、鹅蛋为主,其次是鸡肉、羊肉,而牛肉、猪肉和鸭肉合格率相对较高。
三、兽药残留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人摄入兽药残留超标的畜禽产品后,不仅会引起急性、慢性或蓄积性中毒,还会导致多方面的危害。相较人用药一般都会选择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种类,而消费者在食用畜禽产品时却无法知道其中含有何种药残,从而带来多种隐性风险。为此,现介绍以下几方面。
1.抑制生长发育。
(1)有的药物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常见的有泼尼松、甲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其中地塞米松检出率较高。
(2)有的影响人体软骨的生长发育,造成骨骼和关节损伤,出现关节痛、关节炎和肌腱炎等病理状态,以喹诺酮类药物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等,而在畜禽产品中恩诺沙星检出率相当高,氧氟沙星也有检出。
(3)有的药物与骨骼中的钙有较高的亲和力,它们的结合物能进入长骨中,更为严重的是结合物能沉积在胎儿、婴儿和儿童的生长骨和牙齿中,从而影响骨骼和牙齿发育、抑制生长,生活中常见的“四环素牙”多与此有关。主要是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其中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在养殖中较为常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和乳汁,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未完成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如长期食用含以上兽药残留的畜禽产品,将会对胎儿、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影响正常的生理生命活动。
多类药物会损害人体消化道、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肾等的正常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抑郁、幻觉、精神异常、肢体麻木、血管炎甚至梗塞、药物性肝炎和肝坏死、造血功能障碍、结晶尿、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功能衰竭。长时间大量摄入会形成结晶尿、血尿等肾损害的,如磺胺类、恩诺沙星检出率非常高,肾功能不全的人员应高度重视。损伤人体造血功能,导致发生各种血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氯霉素,仍时有检出。影响人体神经系统的药物,以甲硝唑、五氯酚酸钠、恩诺沙星、地美硝唑常见。造成肝损害的有磺胺类、恩诺沙星、氯霉素,对肝功能不良的人风险较大。
3.致癌、致畸、致突变。此类危害以硝基呋喃类药物呋喃西林、呋喃唑酮代谢物以及孔雀石绿残留检出率较高,因危害巨大,这几种都是禁用的。
4.变态反应。各类药物在广大人群中都有或大或小比例的过敏反应,包括超敏反应、过敏反应、光敏感性和光毒性反应,有上述过敏史的要注意。
5.引起耐药性,危害公共卫生安全。不论是畜禽长期、大剂量、滥用兽药,还是人们食用药残严重的畜禽产品,都会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加速兽药、人用药物疗效下降甚至失效,使医疗机构缺乏有效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甚至增加了“超级细菌”出现的风险。
6.污染生产、生活环境。在给畜禽投喂药物后,一般会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从粪便、尿液排出体外,这些排泄物如果不按规定方法处理后再进行资源化利用,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土地或沟渠,就会污染水源、土壤或地下水,可能通过饮用水或作物再次被人体摄入,造成危害。
四、减少畜产品兽药残留的措施与实用方法
减少兽药残留,关键在于养殖环节。只有在畜禽养殖中控制好兽药的使用,同时保证水、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质量,才能真正保证畜禽产品兽药残留不会超标,产出无公害、绿色产品,以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1.加强宣传教育和从业者培训。近年来,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都经过了多次修订,更适合新时代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需要,为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基层各相关单位要依法加强监管、落实监测计划,逐步减少药物残留问题。
(1)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培训,使他们熟悉和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标准、农业农村部公告和行业标准,使其在执法和监管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真正将国家各项要求落实下来。
(2)加强对养殖从业者教育培训,通过宣讲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要求以及相关案例,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在养殖活动中有法可依、有所畏惧。搞好相关典型案例的宣传,以案明理、以案说法,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消费者宣传,使他们具有分辨畜禽产品质量的意识,知晓哪些是安全的,不购买不法企业的产品,并能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和食用畜禽产品,降低损害风险。
2.加强监管,搞好源头控制。
(1)加强兽药生产监管。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兽药和相关化合物,如硝基呋喃类,应严加监管禁止生产。国家限制使用的药物,如氯霉素,虽然可外用,但应严格监管其生产总量及其流向,使其不能进入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
(2)加强兽药销售环节监管。农业农村和畜牧兽医监管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对兽药企业销售人员、畜禽养殖大型企业兽药直供销售、兽医从业者、流动销售商贩等各类参与兽药流通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全面监管。落实执业兽医制度,规范其销售行为,依法查处销售违禁兽药和化合物违法行为。依法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所用禁用兽药来源进行追溯,真正杜绝危害巨大的禁用兽药和化合物的流通。
(3)加强养殖环节监管,提高养殖环节守法自觉性。通过行政监管,落实畜禽养殖者作为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提高守法意识、加强自律,规范用药行为,做到自觉不用违禁药物和化合物、严格按照休药期用药,做好用药、用料记录,从源头上杜绝兽药残留。加强兽医技术指导、落实官方兽医派驻制并搞好巡查,促进科学用药、规范用药。
(4)加强屠宰加工企业监管。督促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落实诚信经营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自行建立或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在畜禽进场前先行搞好兽药残留检测。对发现有问题的分两类处置,检出药物是允许使用的,延期出栏至检测合格;检出药物为禁用的,应拒绝收购,报告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各级相关部门制定和落实畜禽产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计划,以对人们健康安全危害大的兽药和化合物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验检测,增加发现率。加强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监督抽检,依法追溯打击违禁兽药使用和销售者,加强与公安部门联动,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使从业者心生畏惧、自觉守法。
4.提高畜牧养殖专业化水平,科学用药,有效控制残留量。
(1)提升养殖管理水平。一是速生型畜禽品种的养殖。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养殖业,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针对不同畜禽品种配套完备的设施设备,为畜禽提供舒适的生产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提高抗病力。创造独立的舍内环境,减少甚至隔绝与外部生物、人员、物资、交通设备的交流,必要时装备空气净化设备,防止疫病的传入。以现代化的设施设备、饲养管理,减少疫病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二是本土畜禽品种的养殖。发挥本土品种抗病力和抗逆性强、适应能力强、适合粗饲和粗放管理的特点,推广散养模式,减少人工干预,自然淘汰弱雏和抗病力弱的个体,加大畜禽运动量提高免疫力,做到少用或不用药。
(2)严格执行兽药的用药剂量和休药期。养殖从业者要加强学习兽医兽药知识,有条件的配备驻场兽医,严格按照生产周期制定科学的疫病预防控制程序,严格按标准剂量用药、杜绝私自加量,依据出栏时间安排好休药期。把好进货关,从有信誉的兽药和饲料企业购入投入品。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尽量使用“允许用于食品动物,但不需要制定残留限量的兽药”,做到既能有效控制发病、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3)提倡使用中药和生物制剂预防和治疗疫病。近年来,因其无药物残留、无公害、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不污染生态环境,主要以改善畜禽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疫病,中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剂在生产中使用越来越广泛,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应加大开发力度,大力推广高效、廉价、无残留的产品应用到畜牧生产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