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23-08-23王瑞华付永祥
王瑞华,付永祥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情况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症状及体征,主要是由糖尿病血糖水平高及代谢紊乱引发的临床或亚临床的感觉异常、运动性的对称性神经损害[1],临床表现为麻木、腹胀、疼痛、出汗。发病率高且病程长,严重者会发生自发性疼痛,进而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2]。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受损症状。目前,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法的分支,将热药蒸汽作为理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可解毒化淤,活血通络,改善软组织损伤,有效缓解疼痛;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学说为根基、按摩为主要施治,以此来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可放松肌肉、解除疲劳、疏通经络、调节人体机能[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的应用效果。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课文《月光启蒙》时,便可以运用微课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些童谣进行分析,然后深入研究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学习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1 年2 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8 岁,平均年龄(64.92±3.45)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59±1.31)年;神经病变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61±0.58)年。实验组男28 例,女22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6.10±3.58)岁;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77±1.45)年;神经病变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98±0.8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综上所述,BDNF可增加能量消耗、改善全身血糖平衡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不同的研究都报道了BDNF的抗糖尿病作用。除此之外,慢性炎症状态、免疫状态的增强等都被认为可能与BDNF的表达有关,由此可见,BDNF可作为未来针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血液生化及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③伴有肢端麻木、灼热、针刺痛、步态不稳等症状。(2)排除标准:①患有足部溃疡或坏疽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由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④四肢曾行手术治疗者;⑤存在精神病史;⑥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1.3 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疼痛、手足畏寒、肢体麻木、倦怠无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肢体疼痛、手足畏寒、肢体麻木、倦怠无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4 观察指标
(1)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经过护理后,完全遵医嘱服药,合理化管控自身疾病;基本依从:有未遵医嘱行为,未能完全控制自身疾病;不依从:未按医嘱服药,任由疾病发展。(2)中医证候评分:①肢体疼痛,无疼痛为肢为0分;偶尔刺痛,持续30 min可缓解,疼痛时间小于3 h为1分;按压疼痛加剧为2分;疼痛显著、拒按,服止痛缓解为3分。②手足畏寒,无发凉为0分;肢体不温为1分;肢端发凉、身体畏寒为2分;肢端畏寒、德温难减为3分。③肢体麻木,无麻木为0分;肢端发麻为1分;手足持续麻木为2 分;膝下或肘下持续麻木为3 分。④倦怠无力,无乏力为0 分;不耐受劳力为1 分;能够坚持轻度体力劳动为2分;勉强维持体力活动为3分[4]。按轻度1分、中度2 分、重度3 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疼痛、手足畏寒评分变化。(3)神经传导速度,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干预前后变化。(4)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对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非常不满意为19~37 分、不满意为38~56 分、一般满意为57~75 分、满意为76~94 分、非常满意为95分,≥76分计入满意度。
我们对上过这节课的6个班级237名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一课之前,做了前测调查,结果显示有146人能独立想到“倍拼”这一方法,占总人数的61.6%。在学习了基本图形面积以后,有80%以上的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稍复杂的“组合图形面积”问题。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是本节实验课的“功劳”,但我们依旧相信,这节课帮助学生积累的活动经验,形成了我们看不见的“隐性知识”,正是这些隐性知识,助力学生的后续学习。这节实验课让我们看到:只要操作的材料合适,问题合适,学生自己的“发现”,在学生的隐性知识学习中有强大的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健康宣教,同时予以活血化瘀类药物、降糖及营养神经、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且服用甲钴胺片(南京海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642)0.5 mg,口服,3次/d。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保持环境卫生,保证睡眠,健康饮食,调节情志、多做运动,足部日常护理,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方法及规则,进行健康教育,监测患者血糖指标,持续治疗8周。
表1 两组患者依从性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
[4]江畅、蔡梦雪:《“当代中国价值观”概念的提出、内涵与意义》,《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情况(±s)分
组别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肢体疼痛干预前2.46±0.23 2.43±0.24 0.638 0.525干预后1.83±0.15 2.10±0.17 8.421<0.001手足畏寒干预前2.37±0.31 2.33±0.34 0.615 0.540干预后1.78±0.21 2.04±0.22 6.045<0.001肢体麻木干预前2.70±0.21 2.73±0.20 0.732 0.466干预后1.72±0.16 2.12±0.15 12.897<0.001倦怠乏力干预前2.25±0.26 2.23±0.25 0.392 0.696干预后1.07±0.10 1.82±0.14 30.825<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
1.3.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中药熏洗。温散通药方组成:路路通60 g,红花18 g,艾叶18 g,苏木18 g,没药15 g,乳香15 g,通过足浴器进行中药熏洗,熏洗药物浓度0.045 g/mL,熏洗液体量3 L,熏洗温度38~42 ℃,熏洗时间20 min,3次/d;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感觉迟钝,护理人员需使用温度器对水温严格控制,避免烫伤皮肤。穴位按摩。根据病变的部位,在手足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先按摩左手的腹腔神经丛、肾上腺、肾脏、输尿管等基本发射区穴位,后依次按摩左足、右手、右足基本反射区穴位,按摩时间为30 min,3 次/d,力度不宜过快、过猛。进行中药熏洗及穴位按摩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告知患者操作原理、流程及作用,争取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对异常情况进行有效处理。熏洗时提供舒适座椅,播放舒缓的音乐,熏洗后及时擦拭脚部,察看熏洗部位皮肤状况,叮嘱患者30 min 内接触冷水,做好保暖,合理安排治疗时间,持续治疗8周。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s)m/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s)m/s
组别实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正中神经干预前42.62±3.73 42.07±2.61 0.854 0.395干预后51.86±4.22 44.13±2.97 10.592<0.001腓神经干预前33.57±2.51 33.24±2.38 0.675 0.502干预后42.68±4.90 35.26±4.01 8.287<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00%)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糖尿病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血糖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中常见慢性并发症,患者发病之后症状以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及严重疼痛为主,还会导致患者脉络瘀阻、神经营养不良、血管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及预后[6]。常规护理对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效果,但大多患者自控能力差,对护理工作依从性低,导致病情症状改善效果差[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痿证”“血痹”范畴,中医认为脉络阻滞、气血两虚所致。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为中医传统疗法,中药熏洗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舒经通络,行气止痛;穴位按摩可促进血管循环,活血化瘀,调整代谢[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依从性较对照组高,提示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肢体疼痛、手足畏寒评分低,提示该方式可改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在于,中药熏洗不需要经过体内肝脏等脏器,可完整保留药效,提高干预效果,可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减轻疼痛,通过汤剂的温热作用,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起到消肿散疡、缓解手足畏寒的作用[9]。穴位按摩可加速自由基及小血栓的清楚,修复血管壁,使机体神经细胞再生修复功能增强,进而缓解神经肌肉麻木情况,触觉、温度觉逐步正常,二者联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高,提示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护理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其原因在于,中药熏洗的药理效应可提高血管及神经的血液供应,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11]。穴位按摩促进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兴奋性,加强新陈代谢,调理血糖稳定,从而加速神经传导速度,二者联合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神经传导速度[12]。同时,中药熏洗可帮助患者释放身心压力,有利于缓解疲劳及助眠,缓解情绪。穴位按摩有着以指代针的作用,患者接受度较高,可疏通经络,放松肌肉,二者联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结合穴位按摩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中,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增强局部神经传导功能,护理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