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23-08-23李晓华
摘 要:在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修养。初中教师要在提升课堂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强化情感教育渗透工作。所以如何完成情感教育渗透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是当下语文教师需要努力解决和优化的板块。在新课程实施后,人本教育变得愈发关键,教师要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内心视角去探索落实情感教育的方式,找到利于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将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内心感触与学习深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渗透;教学设计原则;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9-0028-05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教师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度思考,情感教育方法开始受到教师的青睐。情感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内心体验,并且与语文知识中蕴藏的情感形成互通。情感教育是当代初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一线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入手开展优化创新,提升情感体验,促进深度学习,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课堂的学习收益,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学习体会。学生的思想认知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用生动的课堂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走进文章去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的内心情感才会被激发出来,自身的学习感受也变得更加深刻。
一、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不仅是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还包含对情感的培养和教育。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方面,不仅涉及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涉及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语文知识蕴含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语言的表达和交流需要情感的支持和推动,情感的表达和交流也需要语言的支持和推动。因此,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更是对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融入情感,教师需要挖掘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高效学习活动应该是相对轻松的,教师应该设法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的活跃度。中学是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教育阶段,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整合学生自身思维与情感完成语文深度阅读,这对发展语文素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以符合学生内心需求的方式来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培育和价值观培育,不断探索和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诵读、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情感解读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地开发教育资源,精心选择生动的教学素材,提升课堂活力。同时通过改善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但会在课堂上投入全部的精力,而且也会在课余时间去实现自我拓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培养的目的,情感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特点,从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文思维的发展,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在学习中完全激发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多样性原则
语文情感教育是一项复杂且深刻的教育任务,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语文教学大部分基于课本,虽然布置了大量的教学内容,但学生的知识吸收并不理想。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关键在于融入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增强。新课改下对教育的全面性和人文性提出了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情感教育架起了师生之间的桥梁,拉近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可以通过创设情感教育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成熟。比如,在教学中注重情感表达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在课堂活动建设中注重情感教育,从而营造积极、健康、温馨的情感教育氛围。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热情都能得到提高,课堂活力也得到提升。在情感教育中,语文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他们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结合教学活动的创新,为学生开展各种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而且能够提升学习的深度,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领悟。通过参与多样性的情感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增长见识,全面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情感教育和全面发展。
二、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情境,在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情境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思考并且获得相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渗透和应用。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各种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美学和人生价值观念。通过阅读情境创设能够改善学生阅读感知力,思维也会变得灵活。科技改变教育是目前一线教师所达成的共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教育元素具有多向性,比如,可以带入情境元素,学生通过多媒体化的情境学习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文化意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精彩描写产生一定的向往。其语文思维也在情境中得到锻炼,在画面与声音融合的情境感受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为学生帶来富有生机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不同体裁的语文文章中,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是直接,也是充沛的,教师可以以诗歌为切入点展开情感教育渗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形成对诗歌的正确认知,从中发现诗歌的奥妙。这样学生的内心情感被激发出来,能够与作者的写作心情形成互通。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诗歌。比如,我们围绕《天上的街市》展开教学。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的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以往对诗歌学习的畏惧心理能够得到化解。教师把“天上的街市”带入课堂,让学生身处璀璨的夜空,从明灯到星星,再从星星回到街灯,思考星星与街灯的联系,想象天上发生的美好故事,体会诗歌中寄托的情感。学生的头脑中出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境,同时在阅读中情与景形成有效融合,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感受《天上的街市》诗歌中所畅想的牛郎织女的幸福与喜悦。最后教师完成教学深化,播放一段伴奏,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的方式融入情感,找出诗歌的内涵,并且借助情境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对《天上的街市》的学习和情感领悟,尝试进行微写作,如创作一首小诗,或者根据诗歌内容写一篇小故事。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作品,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行探究,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深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教学内容和任务,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渗透和提升,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在教学优化中,教师必须明确以增强情感教育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体会语文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二)从反面案例教学入手,增强情感教育实践性
初中语文渗透情感教育应凸显实践性,要给学生建立基于自身情感参与的平台。对初中语文来说,必须承担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为了高效落实学科育人理念,教师需要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多地将重心放在课文讲解、阅读理解、诗词背诵等板块,未能及时将情感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忽视了文本中蕴含的文化思想,这样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完成情感互动教学。情感互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他人的关爱和理解,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通过互动活动的方式以及教师的引导,将语文学习与情感教育渗透进行融合,这是培养语文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疗法是指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思想的熏陶、情绪的扭转等精神层面的改善,是落实情感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阅读活动的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增加“情感教学”的实践性。情感教育一定要撬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以自身情感为基础去理解课文,并构建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核心地位,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自内心的感悟。初中语文课程学习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过去,教师牢牢地把控课堂,学生的思维无法延展,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无法实现情感教育渗透的教育目标。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创设综合性教学活动,拓展教学宽度,同时要把情感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学习体系。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以《范进中举》为主题,展开一次演讲竞赛,结合范进的人物生平,对范进身上的悲剧色彩进行分析。从反面案例的角度,让学生明白,尽管范进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是受到封建文化思想的桎梏,他的价值观出现问题,认为自己通过科举考试就可以高人一等,这是最后造成其“喜极而疯”的诱因之一,借此通过对反面案例的深度探析,完成情感教育的渗透。接着以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对故事的看法、范进这个人物的理解。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提高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他们能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语文知识吸收,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也能感受到一篇文章所承载的不同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结合反面案例的教学设计,可以具体、全面地体现情感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语文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提升内心感悟,从而完成高质量的情感教育工作。在展示完自己的观点之后,也可以听一听别人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情感就变得非常丰富,增加了“情感教育”的教学作用。而在这种自主思考、探究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对《范进中举》整个故事的认知变得更加深刻,从而将学科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加强诵读活动的构建,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诗词诵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诵读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讲解、诵读比赛、文化活动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使诵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教师通过使用启发、分析情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诗词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智慧。诗歌的美是多样性的,比如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和韵律之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语文教师只在诗歌学习前进行一次领读式的正确节奏的诵读,之后让学生自由地进行以背诵为目标的诵读,而后面学生自主诵读中大多没有一点感情节奏可言,甚至连断句都有错误,这也是“无效诵读”。诵读方式是指学生在诵读诗词时的表现方式,包括语调、声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式,注重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注重音调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有感情、正确地朗读。而且优美的配乐本身也能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的自身潜力与朗诵的情绪都能得到提升。所以合理运用朗读配乐也是目前语文诗歌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教育方式。因此,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完成诗歌解析外,还要利用信息化资源完成诗歌配乐,激发学生的诗歌吟诵热情。例如,在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诗歌时,教师可配合诗意,播放雄壮辽阔的诗歌配乐,让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吟诵。在诵读配乐的引导下,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神韵,然后进行诗歌大会吟诵比赛。另外,教师以合作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动力会变得更加强烈,愿意去锻炼自己的朗诵能力,然后展示给自己的小组同伴。组内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品评,对一些朗诵的细节进行仔细琢磨。比如哪一句是本首诗歌的核心,在诵读的时候就需要提升声调,而哪一句是铺垫情感的前缀,则需要缓缓地道来。通过合作诵读助力学生诵读能力的全面提高。诵读是学生表达情感的过程,同时诵读也是阅读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配乐的引领下激发情感,找到诵读的窍门,并且运用正确的方式去诵读诗歌,感受到诵读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形成双向促进的效果。教师在配乐诵读中,还可以设计一个诵读竞赛环节,让各个小组在完成相互展示之后,参与小组竞赛。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变得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在竞赛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潜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和鼓励,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适当的情感引导和帮助。通过情感教育渗透创设良好的吟诵环境,是有效提升诗歌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和情感互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友谊。
(四)注重生活化写作引导,在写作中渗透情感教育
写作不是照本宣科地复制或模仿,简单的写作教学指导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的情感难以融入写作中,创作的文章缺乏吸引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喜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创新以及优化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生活化元素的渗透,应围绕学生的实际特点、内心需求进行教学优化,深入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语文写作教学要求从小学到初中有明显的跨越,但中间存在“断层”,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思维与生活建立联系,找到作文的入口。然而,部分教师将精力放在课文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而不是简单灌输概念。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尝试在生活中发现写作中可以运用的内容,并找到运用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训练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技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和体验写作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作文中获得更多的成长。这样学生在写作构思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所以,应以观照学生情感为第一位,生活情境导入法,就是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乡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以成为写作的切入点,可以运用家乡生活的纪录片,让学生在回忆中勾起乡愁。并且,学生在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将情感融于写作之中,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写出的文章也更加有活力。而且学生在基于生活的写作环境中,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体验、思考与感想融入作文中,甚至包括一些家乡建设的建议、对家乡未来的憧憬等,将教学资源中的情境、片段与生活中的“自己”进行联系和想象,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在“真实”中透露着“真情”,在“真情”中又展示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可以让学生互相启发和借鉴。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增加,还能够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激发,产生更多的写作灵感。通过听取他人的经历和故事,有了新的写作思路,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拓宽自身的思维深度。这种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轻松自在地学习和成长,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组织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启发和借鉴中,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能够增强彼此间的友谊和信任。写作的格局也相应被放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比如从比较直观的家乡面貌,如山山水水、生活环境、城市基础建设等,再到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质量、生活氛围等,帮助学生从简单的表层景色描述到内涵思想的确立,而最终呈现出的作品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写作层次。由此可见,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适应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也能找到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写作角度,写作的视野更加宽阔,创造的作品也具有丰富的感情,促进初中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
三、 结论
情感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情感方面进行教育的过程。为了让情感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倾注更多的知识和资源,深入地思考情感教育的价值。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计划,及时予以有效落实,从而搭建丰富、有效的情感教学渠道,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情感教学服务,比如多媒体、互动式课堂、生活化教育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情感方面的充分开发。让情感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使学生带着丰富情感完成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更高,学习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3(2):61-64.
[2]王殿梅.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10):55-56.
[3]刘玉英.谈初中语文教学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8):38-40.
[4]辛小会.探究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9):37-39.
[5]刘国丽.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简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4):89.
作者简介:李晓华(1975~),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第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