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茎秆基部绑扎处理对紫叶莴笋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2023-08-22赵生香

天津农林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茎秆品质产量

摘要:为提高紫叶莴笋的品质和产量,文章对紫叶莴笋茎秆基部进行绑扎处理,研究不同绑扎时期对紫叶莴笋植株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莴笋茎秆基部用自锁式尼龙扎带绑扎后均改善了紫叶莴笋的品质、提高了产量及产值,其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茎粗、单株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产量及产值最高,综合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紫叶莴笋;茎秆;绑扎;品质;产量

收稿日期:2023-04-20

作者简介:赵生香(1983—),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sunling_219@l63.com

莴笋(Lactuca sativa L.)又称莴苣,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制干和腌渍,是常见的茎类蔬菜。紫叶莴笋茎秆肥大、皮薄肉脆、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茎秆绑扎在果树生产上应用较多,可有效阻止地上部分光合产物向地下根系运输,促进地上部分枝条生长和花芽分化,从而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1-2]。生产中紫叶莴笋主要通过品种改良[3]、栽培地优选[4]以及肥水调控[5]等措施来提高品质和产量,应用茎秆绑扎等机械或物理方法提高紫叶莴笋品质和产量的试验还未见报道。近年来,甘肃省天祝县利用冷凉的气候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以紫叶莴笋为主的高原夏菜,已初具规模,栽培面积达700 hm2。本试验借鉴果树栽培中茎秆绑扎的方法,对不同生长期的紫叶莴笋茎秆基部进行绑扎处理,研究其对紫叶莴笋抽薹、植株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以期为紫叶莴笋种植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村进行,该地区位于黄河一级支流庄浪河上游沿岸,地势平坦,海拔为2 400 m,气候冷凉,年均气温2.8 ℃,无霜期为120~150 d,雨热同季,降雨60%集中在7—9月。试验地土壤为河流常年冲击沉淀形成的砂壤土,土层深厚,疏松透气,适宜种植蔬菜。

1.2   试验材料

紫叶莴笋穴盘苗,由甘肃绿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和提供。

绑扎材料为自锁式尼龙扎带,宽0.5 cm、长15 cm,由浙江添翼电气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2年进行,共设3个绑扎时期处理,分别为5月31日(生长前期)、6月30日(生长中期)、7月31日(生长后期),以未绑扎的自然生长植株为对照(CK)。各处理按设计在距地面5 cm处用绑扎带绑扎紫叶莴笋茎秆基部,随机排列,重复3次。其他管理均同一般生产田。

培育试验种苗时,将紫叶莴笋种子播于98穴·盘-1的黑色育苗盘内,在日光温室条件下培育60 d,3~5叶期进行移栽。2022年5月上旬,种苗移栽前浇足水,待地表泛白不粘脚时,每小区(5 m×5 m)施用基肥磷酸二铵(N≥18%、P2O5≥46%,山东省枣庄市鲁恒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 kg,施肥后深翻、耙平,平行小区田埂起横截面为梯形的平顶垄,垄的基部宽60 cm、顶部宽50 cm、沟间距30 cm,垄顶覆白色地膜;种苗移栽时,按株距25 cm、行距30 cm在膜顶打孔栽植;种苗栽植后,每株点浇定根水250 mL。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1.4.1 抽薹期调查 绑扎处理后,观察绑扎处紫叶莴笋茎秆的生长变化,记录抽薹始期,8月底收获时统计抽薹率。

1.4.2 植株生长指标调查 紫叶莴笋成熟后,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植株,测定其株高、茎粗、茎皮层厚度、产量,计算商品株率。株高用卷尺测量,测量地表至茎秆生长点处的高度;茎粗及皮层厚度用电子游標卡尺测定,茎粗为量取地表以上10 cm处的茎秆横截面直径,皮层厚度用锋利刀具在茎秆绑扎痕凹槽上部1 cm处横切,测定茎横切面皮层厚度;单株质量用电子天平称取。收获结束后统计小区产量,折合每667 m2产量、产值。

1.4.3 品质测定 茎秆去皮后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用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VC含量用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6]。

抽薹率(%)= 抽薹株数 ×100调查株数

商品株率(%)= 茎粗≥6 cm的株数 ×100调查株数

所有数据求平均值,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SPSS 13.01软件进行新复极差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绑扎时期对紫叶莴笋抽薹的影响

由表1可知,茎秆基部不同绑扎时期均延迟了紫叶莴笋的抽薹始期,降低了紫叶莴笋的抽薹率,提高了紫叶莴笋的商品株率。紫叶莴笋的抽薹始期随绑扎时期的推迟而提前,抽薹率随绑扎时期的推迟而提高,商品株率随绑扎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绑扎时期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商品株率最高,为88.5%,较对照(CK)提高了10.07%,与对照(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2   不同绑扎时期对紫叶莴笋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茎秆基部不同绑扎时期均降低了紫叶莴笋的株高和皮厚,提高了紫叶莴笋的茎粗和单株质量。紫叶莴笋的株高随绑扎时期的推迟而提高,茎粗和单株质量均随绑扎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皮厚随绑扎时期的推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不同绑扎时期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茎粗和单株质量均最高,分别为7.5 cm和482.7 g,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41.51%和18.16%,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皮厚最低,厚度为4.1 mm,较对照(CK)降低了33.87%,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由表3可知,莖秆基部不同绑扎时期均提高了紫叶莴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这3项品质指标均随绑扎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绑扎时期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0.6 mg·kg-1、52.5 mg·kg-1、17.8 mg·100 g-1,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18.34%、44.23%、11.3%,与对照(CK)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不同绑扎时期对紫叶莴笋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由表4可知,茎秆基部不同绑扎时期均提高了紫叶莴笋的产量及产值。紫叶莴笋的产量及产值均随绑扎时期的推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绑扎时期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产量及产值均最高,分别为4 333.6 kg·667 m-2和13 000.8元·667 m-2,较对照(CK)均提高了28.77%,与对照(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紫叶莴笋茎秆基部不同绑扎时期均改善了紫叶莴笋的植株性状与品质、提高了产量及产值。不同绑扎时期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商品株率、茎粗、单株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产量及产值均最高,综合效果最佳。

紫叶莴笋茎秆绑扎效果可能类同于果树枝干绑扎,即阻止了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使更多的营养物质停留在地上部分,促进了地上部分的生长[7-8]。茎秆基部过早绑扎可能会限制光合产物向下运输,过早抑制根系的生长,减少水分和矿质离子的吸收以及向上转运,从而阻碍地上部分的生长,但过晚绑扎可能会错过紫叶莴笋的旺盛生长期,植株生长已定性,绑扎的效果不明显。本试验以6月30日绑扎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可能此时期正处于紫叶莴笋的生长中期,茎秆基部绑扎后兼顾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

紫叶莴笋茎秆基部用自锁式尼龙扎带绑扎后形成缢痕,缢痕上部明显粗于下部,采收时沿缢痕上缘切除根部即可去除绑扎带,缢痕可作为采收的剁根标尺,能形成统一的加工长度,减少茎秆可食用部分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李明,辛守鹏,朱碧云,等.枝蔓绑扎和环剥处理对妮娜女皇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落叶果树,2022,54(5):24-26.

[2] 胡乐强,范静,徐媛婧,等.绞缢法促进伏脆蜜枣坐果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2(5):14-15.

[3] 后亦发,朱小强,陈欢.永登县冷凉区紫叶莴笋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1):12-15.

[4] 周有海.不同种植海拔对茎用紫叶莴笋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21(3):87-90.

[5] 龙胜举,张杰,王一鸣,等.不同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紫叶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5):38-43.

[6] 朱广廉,钟诲文,张爱琴.植物生理学试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 高美娜,赵清,孙明飞,等.绞缢对“冀砧2号”苹果矮化砧压条生根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2,54(2):57-62.

[8] 李昌珠,向明,蒋丽娟,等.不同时期的铁丝绞缢对光皮树幼树早花早实的促进效果[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1):4-7.

猜你喜欢

茎秆品质产量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谷子茎秆切割力学特性试验与分析
施肥量与施肥频率对紫花苜蓿茎秆直径及长度的影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