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禁!贫铀弹轻武器
2023-08-22江湖
江湖
前段时间,英国副国防大臣安娜贝尔·戈尔迪宣称将向乌克兰援助贫铀弹,供“挑战者-2”主战坦克使用,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殊不知在英国以外,“民主灯塔”美国的贫铀弹数量更为庞大,甚至还曾计划在轻武器领域运用贫铀弹。本文将从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公开的报告入手,为大家揭秘美国1970年代丧心病狂的.50口径贫铀弹机枪计划——夜瞪羚/超高速枪武器系统。
什么是贫铀?
贫铀是一种铀的同位素,是铀浓缩加工成核燃料过程中的副产品。长期以来,贫铀都被当作核废料处理。但是稳妥地处理核废料所需要的开销巨大,因此有不少国家都在为合理利用贫铀寻找出路。
贫铀作为一种金属,具有密度高、硬度大的特点。相比常见的穿甲材料钨合金,贫铀还拥有自锐(撞击力越大越锐利,与钨合金恰好相反)和易燃的特性,使其穿甲和杀伤能力十分突出。因此在195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如何在军事上运用贫铀。
美军使用的贫铀弹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自诩为正义之师的美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贫铀制成的装甲和坦克穿甲弹,并从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此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场战争中频繁使用贫铀武器。
贫铀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铀238,其放射性半衰期长达45亿年,会持续辐射周围环境和人体,导致癌症、先天性缺陷等疾病。同时贫铀还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其粉尘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尽管如此,美国人依旧被贫铀展现出来的非凡性能深深吸引,还能顺便处理掉核废料。为此,他们甚至愿意牺牲己方士兵和战区军民的健康。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过贫铀武器后,许多美军士兵和当地居民都出现了所谓的“海湾战争综合征”,表现为慢性疲劳、关节疼痛、头痛、皮肤问题、呼吸困难、记忆力丧失、抑郁等多种症状。而且在使用过贫铀武器的地区也发现了婴儿畸形概率和癌症发生率上升等问题。
目前除美国以外,只有英国和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将贫铀运用于军事武器,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禁用贫铀武器。
正在测试中的超高速枪武器系统,注意QH-50D 机身下方安装的机枪
.50贫铀弹的诞生
除了坦克穿甲弹以外,在1960~1970年代,美国还计划将贫铀运用于多种口径、不同用途的各类武器上,其中甚至包括轻武器。
1970年,当时美军正深陷越南战场的泥潭之中,但在本土的美国军工人员却好像嗅到了良机,十几年来研发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将越南战场当成新式武器的试验田。
其中在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缩写为ARPA)中,有一位名叫迪克·凯萨罗(DickCesaro)的研究员提出了名为“夜瞪羚(NiteGazelle)”的研究项目,计划研发一种具备搜索和打击能力的遥控空中平台。具体地讲,就是利用当时已投入试用的海军QH-50D反潜遥控直升机平台,装上榴弹发射器、转管机炮等武器,实现防区外精准打击。
“夜瞪羚”项目的一个研究分支是在QH-50D平台上安装一挺.50口径机枪,发射贫铀穿甲弹,目的是用这种武器攻击越军卡车、内河小艇等目标,特别是针对胡志明小道上的补给卡车。胡志明小道是越南人民军重要的物资补给和人员运输通道,美军曾多次试图打击和破坏,但始终未能彻底切断。贫铀弹具备强大的穿甲能力,能轻松击穿卡车发动机的气缸,使其在野外瘫痪,无法快速维修,达到拖延越南人民军补给的目的。
HIVAP 機枪及其使用的截面为三角形的枪弹,弹头为箭形
为了实现该目的,凯萨罗找到当时美国的航空业巨头TRW商量此事。早在1967年,TRW公司就研究过贫铀箭形弹(枪弹截面为三角形),搭配一种射速高达36000发/分的转管机枪HIVAP使用。HIVAP全称高速多功能机枪(HighVelocityAllPurpose),采用特殊的“开放式弹膛(open-chamber)”结构,可以极大地提升机枪射速。TRW公司曾计划将其作为机载武器和区域防空武器使用,但碍于高射速带来的弹药供给和材料寿命问题,该项目最终流产,贫铀箭形弹也随之沉寂。
在得到美国ARPA的资助后,TRW公司重启贫铀弹项目,并很快研制出一种.50BMG口径的贫铀箭形弹。用于测试枪弹的是几支改装后的英国博伊斯反坦克步枪。
这几支博伊斯反坦克步枪的口径由原先的0.55英寸改为0.50英寸,由于箭形弹依靠尾翼稳定,不需要膛线,所以步枪采用的是滑膛枪管。枪管中间靠后位置安装一个M2两脚架。枪口制退器也被改装放大,据手册描述能减小高达50%的后坐力。但原本博伊斯步枪枪托里的缓冲弹簧被拆除,枪托变为简单的方管结构,并安装一块贴腮板。与博伊斯步枪一样,5发弹匣从机匣顶部供弹。步枪未设机械瞄具,取而代之的是在机匣侧面安装一个韦瑟比6倍瞄准镜。
由于步枪经过改装,所以无法发射普通.50BMG弹,只能发射箭形弹。箭形弹外形类似小飞镖,弹头质量11.99g,枪口初速高达1356m/s。弹头通过3个透明的塑料弹托固定在弹壳上,弹托前部呈喇叭形,弹尖从中间伸出。枪弹击发后,弹托会包裹着弹头直到飞出枪口,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弹托会自行脱离。值得注意的是,TRW公司在手册中特别说明在处理枪弹时要小心弹尖,因其顶端特别尖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刺穿皮肤,造成内辐射,危害人体健康。
系统构成
1970年4月,第一架改装完成的QH-50D遥控直升机在内华达州的内利斯空军基地第3区开始测试。整套系统由1架经过改装的QH-50D遥控直升机和地面的遥控指挥车组成。
直升机机身下方安装一个名为“大U(BigU)”的倒U形支架,用于安装武器和各种传感器。支架可实现水平方向±25°转动,垂直方向-100°转动,但在安装武器后,垂直方向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在-60°。
倒U形支架上安装的武器是1挺经过改装的.50口径勃朗宁M3航空机枪,被称作“超高速枪(hypervelocitygun)”,采用的也是滑膛枪管。机枪备弹200发,全长1850mm,质量53.8kg。出于测试需要还安装一套电控排哑弹系统,可以在必要时远程遥控排除哑弹,并上膛1发新弹。
支架中间安装两台相机,1台用于日间观瞄,另1台16mm电影胶片相机,用于记录作战情况,供后期分析研究。
机身侧面安装电视导引头和火控计算机,导引头可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必要情况下也可切换为手动模式。之后会将跟踪结果同步到观瞄设备和武器上,使武器能锁定目标。观瞄设备拍摄到的画面能够实时传输到控制车屏幕上,通过屏幕上的十字线进行瞄准。同时屏幕上还显示有导引头的跟踪窗口和火控计算机计算的第一发弹落点。
TRW 公司在博伊斯反坦克步枪基础上改装的箭形弹步枪
问题与结局
整套系统在设计上比较完整,信息化水平在当时可谓十分高超,但它依旧遇到很多无法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射击精度。1970年12月3日和4日在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了两次飞行射击测试,在1500英尺(457.2m)距离上以单发形式,对静止目标分别发射5发和8发弹。两次射击的平均散布精度为3.08密位和3.80密位,相当于10.6MOA和13.0MOA,精度相当差劲。
1971年1月,研究人员为系统安装了火控计算机和激光测距仪,精度表现有所好转。6次地面射击测试平均散布精度为3.25MOA,2次飞行射击测试平均散布精度为3.86MOA。在排除不合格枪弹带来的影响后,精度可达到2.05MOA。
尽管精度得到提升,但考虑到所有测试都是在理想条件下对静止目标进行的单发射击,所取得的结果参考价值有限。如果放到更加复杂的实战环境下,恐怕难以对付高速移动的卡车和内河小艇,更不要说精准命中发动机了。
夜瞪羚/ 超高速枪武器系统下挂设备特写
其次是跟踪可靠性。电视导引头虽然在测试中没有暴露出问题,但其本身的跟踪可靠性并不高。其使用可见光信号进行跟踪,通过特定算法提高图像对比度,使得卡车等目标在图像中高亮显示,从而实现识别和跟踪。在公路等相对简单的场景下目标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如果目標驶入丛林或被树木遮挡,电视导引头便很容易丢失目标。在导弹发明初期,使用电视导引头的导弹通常被用来攻击桥梁或掩体等静止目标,面对移动目标时则会使用更加可靠的红外导引头导弹。
很显然,在QH-50D的使用场景下,红外导引头是个更好的选择,但可能出于成本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电视导引头。
除此以外,枪弹也出现不少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塑料弹托在高温下极易融化,残留在枪管内壁上。测试中发现仅发射50发弹后,枪管内壁就附着了大量塑料,必须进行彻底清理,否则将严重影响射击精度。
第二个问题是枪弹良品率不高,1971年4月的测试中发现,约20%的枪弹尾翼存在质量问题,会对射击精度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ARPA将这一情况告知TRW公司,要求后者尽快改进工艺,生产出合格的枪弹以供测试。在当年11月进行的几轮测试中,超高速枪使用改进后的枪弹,但在发射共计159发枪弹中出现27发横弹和离群弹,约占全部射弹数的17%,说明枪弹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问题很多,但是留给研究人员解决问题的机会却没有了。1971年11月,“夜瞪羚/超高速枪武器系统”项目突然终止。在这期间,该系统总共进行20次飞行测试,原本计划中准备进行的点射测试和对移动目标的测试都因为项目终止而未能进行。
尽管该项目被叫停,但美国人对于贫铀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在此后的日子里,美国先后将贫铀运用于20mm、25mm、30mm等各型机炮炮弹上,以及105mm、120mm坦克炮炮弹和贫铀装甲等。
贫铀武器理应遭到禁止,但由于各种原因,它未被定性为放射性武器,禁用贫铀弹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