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泰山

2023-08-22三摄

红蜻蜓·高年级 2023年5期

三摄

小档案

站 点:泰山

种 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位 置:山东省泰安市

关键词:泰山日出、云海玉盘、封禅泰山、摩崖石刻等

盛唐开元年间, 年轻的“诗圣”杜甫在落榜漫游的旅途中登上泰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五言律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泰山而小天下

古时,汉字“泰”与“太”“大”相通。身为五岳之尊,“泰山”名字的含义称得上简单质朴。“重如泰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等说法,足可见泰山给古人留下的高大印象。

只是,若你真去过泰山,就会发现泰山并不算特别高大——主峰1545 米,在“五岳”中属于不上不下的“中等个儿”。只是,红花还需绿叶衬,在齐鲁大地平缓的丘陵、平原中,猛然瞧见一座高山,在众小山的簇拥下仿若山中帝王,直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泰山之巅后,只觉一览众山小,更会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泰山日出

多少人乘着夜色、顶着寒风攀登山顶,只为看一场旭日东升。在太阳跃出地平线的那一刻,那些宏伟壮丽的诗句仿佛跃然眼前。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登山盘道的顶端,从下方仰视,犹如天上宫阙。

云海玉盘

人在泰山“观沧海”,只见群山或全被云雾吞没,或留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与山齐高的白云在空中铺成一个巨大的玉盘。

仙人桥

明代萧协中曾道:“三石两崖断若连,空濛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晚霞夕照

泰山的日出壮丽,日落也异常绮丽。每一个夏季的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与温柔的云絮共同编织漫天晚霞,绮丽如梦境。

泰山是一座公认的历史文化名山,甚至它的文化意义远大于自然景观意义。

泰山封禅

相传,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等上古明君曾至泰山封禅。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先是在泰山筑坛祭天,然后又在山前设坛祭地,此二者结合即为“封禅”。秦始皇用“封禅”在泰山郑重地向世人昭显自己的功绩与霸业,从此,封禅泰山成为我国封建时期一项专属于帝王的仪式。

汉武帝曾经提出了封禅泰山的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第二,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第三,必须不断有吉祥的天象出现。这就给这项“活动”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即只有功绩极大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陆续封禅泰山,当时还是皇后的武则天也曾随李治参加封禅。

公元1008 年,宋真宗赵恒自导自演出一幕“泰山降天书”的闹剧,他并没有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却厚着脸皮、假模假式地在泰山进行了“封禅”,破坏了泰山封禅的神圣性。因此,赵恒也被后世人戏称为“泰山封禅终结者”。

摩崖石刻

自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帝王、名臣、文化学者们给泰山留下1800 多处石刻。这些可不是什么“到此一游”的胡乱涂鸦,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

登上泰山,我们仿佛进入了一部中国书法史博物馆——秦朝的《泰山刻石》,汉代的《衡方碑》《张迁碑》,北齐的《泰山金刚经》……

还有欧阳询的《房彦谦碑》、唐玄宗的《大观碑》、宋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辉煌的石刻保存了历代书法的真迹!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没于水下千年,泉水改道,始见天日。书者何人,无定论。文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字迹逾一尺,笔法隶楷参半,多用圆笔,有篆意,結体雄深拓展。是魏体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古代碑帖鉴赏》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李白曾叹“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当时的他们也许没想到,自己的故事如今也成为了泰山的“景观”。泰山的自然之势乃是天赐,而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则来自漫长而璀璨的中华文明。

小链接

光绪年间的一处泰山石刻上刻有“虫二”两字,其中隐含着一个成语,你能猜到是哪个成语吗?

答案是“风月无边”。“风”的繁体字为“ ”,“月”的繁体字与简体字同形,将其边(外部两笔)去除,即为“虫二”。这反映出古人的幽默和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