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水改旱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措施

2023-08-22宋英博

园艺与种苗 2023年6期
关键词:土壤结构板结整地

宋英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三江平原主要作物育种栽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水稻是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持续增加,种植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限制了黑龙江省水稻面积持续扩大[1-3]。危润初等[4]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建三江稻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明显,在2000—2001 年和2006—2007 年间,水稻种植面积与降水影响地下水水位。矫江等[5]研究发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正处于高速发展新时期,为实现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平稳发展,必须注意春季用水关键期有可靠的水源保障。统筹节约水资源,实施部分稻田改种玉米的措施,以保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6-8]。黄汉权等[9]研究发现我国玉米受阶段性供应偏紧、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及价格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出现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吴小伟等[10]通过深化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配套利益补偿机制、深化配套政策协同支持,实现保障生产者收益、调优玉米种植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完善配套措施等,提升政策效果的关键目标。黑龙江省独特的生态条件决定了水改旱后玉米种植必须加强栽培管理,该研究针对稻田改种玉米提出相应栽培要点和管理措施。

1 水改旱种植玉米地块特点

水改旱地块一般地势低洼,土壤浸泡多年黏重,形成泥底层通透性不好,土壤板结严重,水改旱后翻地和起垄容易形成大量硬块坷垃,影响玉米播种质量。多年种植水稻导致稻田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养分含量匮乏,应注意测土配方施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春播气温低,水改旱地块更冷凉,严重影响玉米前期苗齐、苗匀、苗壮。种植玉米前期整齐度差,玉米品种应选择拱土能力强、芽势强、耐低温、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的品种。玉米中后期要注意防涝,及时排涝。

2 水改旱玉米栽培措施

2.1 改善土壤板结

稻田改种玉米的土壤较普通旱田板结、通透性差、缺乏旱田作物的有益微生物,不利于玉米生长。运用大型农机具进行联合整地,灭茬、深松、旋耕、起垄、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可以减少机车进地次数,防止反复碾压地块,减少土壤中坷垃数量,能有效解决土壤板结。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并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微生物活性。秸秆粉碎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孔隙度,调整土壤坚实度,防止土壤板结,改善了土壤结构。

2.2 精细整地

根据实际情况,本着细碎、平整、保墒、高效的原则,适时进行整地作业,包括深翻、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黑龙江省一年一熟制,常采用秋整地、秋起垄,有利于春季适期早播。根据各生态区的土壤特点,耕层较厚的秸秆还田地块按照深翻、耙、耕紧密结合的原则,随收获随整地,整地首先要精细,灭茬起垄地块要灭茬彻底,深翻地块要深翻25~30 cm,然后整平耙碎、耙细。低洼地块秋打垄晒垡散水,提高地温。向阳坡地整地后及时镇压、保墒、提墒和碎土,易跑风地块秋收时留高茬,防风固沙、保土保墒。

2.3 玉米品种选择

稻田改种玉米的地块春季播种时土壤冷凉,导致玉米播期延后,经常出现玉米种子发芽率低、发芽势弱、出苗不齐和幼苗发育推迟、瘦小、苗弱等现象,不利于玉米苗期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玉米苗期会出现缺苗断空和三类苗,需喷施生长调节剂改善玉米整齐度。稻田改种玉米,播种时间较正常旱田延后,应避免冷害威胁。种子需包衣处理,选择的玉米品种应为芽率高、芽势好、耐低温、抗倒伏、拱土能力强的中早熟品种。由于稻田泥底层导致土壤结构较硬,影响玉米根系发育,玉米中后期应注意倒伏。玉米品种选择要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好和栽培水平较高的土块,应选用丰产性马齿型品种,种子包衣,注意控制种植密度;土壤瘠薄和栽培水平较低的地块,应选用适应性强、抗倒伏的硬粒型或半马齿种;多风地区,选用矮秆、基部节间短粗、根系强大等抗倒伏能力强的良种。

2.4 及时排涝

玉米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稻田改种旱田的地块土壤黏重,形成泥底层渗透性差,遇雨很容易发生涝渍灾害,因此应搞好清沟排水、排渍工作,防止根系渍害。玉米幼苗期很不耐涝,出苗期到拔节期时,最大淹水深度2~5 cm,允许天数1.0~1.5 d。拔节后抗涝能力增加。抽雄期时,最大淹水深度8~12 cm,允许天数1.0~1.5 d。孕穗灌浆期时,最大淹水深度8~12 cm,允许天数1.5~2.0 d。成熟期时,最大淹水深度10~15 cm,允许天数2~3 d。涝灾后水分进入土壤间隙,土壤中的空气被排出,造成玉米周围土壤缺氧,玉米根系呼吸困难,根系吸收养分受阻碍,导致玉米根系坏死。玉米发生涝害后,下部叶片先发黄,逐渐变成红紫色,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生育期推迟,不能正常成熟,严重地块出现死苗现象。应及时灌溉及排水,进行深中耕,可有效提高玉米根部土壤温度,使根系恢复呼吸,细胞恢复功能,有利于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保证旺盛的光合作用,有利于防止玉米植株早衰。

2.5 玉米蹲苗

在玉米苗期至拔节期,水稻田改种玉米需要蹲苗。蹲苗方法一般为深中耕,勤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及通透性,消除或降低土壤板结,散去表墒,保住底墒,促使根系下扎,健壮秧苗,固土牢株。

2.6 合理种植

根据当地土壤条件确定玉米种植密度,稻田改种玉米的地块一般是肥力基础较低的中低产田,土壤板结,密度过高会造成玉米倒伏。因此,种植密度不宜太高,应降低密度。

2.7 深耕改土

稻田改种玉米的土壤结构紧密,土质黏冷凉,透气性差,易积水,不利于玉米前期出苗和根系发育。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可疏松土壤,利于玉米根系发育,增加根重。深耕有利于调节水、肥、气、热等,打破泥底层,使耕层加深,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总孔隙度,减少容重,利于水气交换,春季地温快速回暖,对于玉米前期播种、苗齐、苗壮、根系生长有明显效果。在玉米播种前要多耕多耙,使土壤达到待播标准,要增加有机肥的施入,收获后剔除病株,实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效肥力。利用深松耕法可以提高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和蓄水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玉米根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不但增加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还能抑制杂草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改善玉米根系的分布,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2.8 玉米倒伏后措施

稻田改种玉米的地块由于土壤结构原因易发生倒伏,要分情况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尽量减少产量损失。如果倒伏发生在抽穗扬花以前,由于玉米植株可以自行恢复,且靠近地面的茎节能够生根,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小,农户不要人为扶正,以避免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和影响近地处茎节生根下扎。如果倒伏发生在抽穗扬花之后,一定不要有剪叶、去头等补救措施,应该尽量在倒伏发生的当天,人为轻轻地扶正玉米植株,然后将3~4 棵玉米植株进行扎把处理。如果倒伏超过3 d 以上就不要扶正,避免二次伤害。

2.9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稻田改种玉米的地块一般出苗整齐度差,需加强田间管理及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玉米苗期苗齐、苗壮、苗匀。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要提高玉米籽粒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延长功能叶片生育,促进早熟。根据当地习惯及使用后效果使用生长调节剂。在玉米拔节至抽丝期,可喷施0.05%~0.30%磷酸二氢钾,作为增磷钾的补救措施。

猜你喜欢

土壤结构板结整地
中量元素(钙)水溶肥板结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某选厂大型自磨机板结物料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论太原市樱花栽培情况
土壤结构三维可视化研究
沈阳地区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