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立德,到修身

2023-08-22章长生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勤政吏部政德

章长生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任何时代的从政者,只有具备了高尚品德,才能完成治国安邦的夙愿。现代社会,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不仅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明代名臣王翱,历任大理寺左寺正、右佥都御史、吏部尚书等职。他刚正廉直、铁面无私、忧国奉公、勤政爱民。《畿辅通志》称他:“惟公、惟廉、惟勤、惟慎。”这“四惟”品质,是官员的立身之本,与现实对照,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政德修养。

唯公生明,只有行为公正,才会吏治清明。“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正,始终是为官从政的生命线。自古至今,民间所谓“好官”的共同特点都是公平正直。只有公正,才能显示公心、促发公平、赢得公信。在传统观念中,“公”,主要是要求执政者们树立明确的执政理念与行为规范。《荀子·赋篇》就有“公正无私”的概念,《荀子·正论》则说:“上公正,则下易直矣。”《朱子语类》也认为:“惟公然后能正。”显然,公正既属价值判断,又是政德入门券。

据史料记载,王翱为官数十载,公正严明、不徇私情。他虽担任吏部尚书,却素来对请托之事“毅然拒之,辞色俱厉”。对各种各样的“走后门”,他始终深恶痛绝。他为官期间,曾出现过“拒婿调迁”“劝孙弃考”等有趣的故事。历史上,像王翱这样公正的官员有很多,比如,子产、宋璟、包拯、海瑞等。他们虽手握重权,却不以权谋私,令人敬仰。

唯廉生威,只有廉洁才会产生权威。清正廉洁是为官之本、执政之基。非廉无以养德,非廉无以立身。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才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廉洁,《论语·述而》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乞不用赃吏疏》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从西周推行“六廉”考核官吏,到汉代采取“举孝廉”推选人才为官;从唐朝的《唐律》,到宋代的《官箴》,无不要求官吏廉洁奉公。倘若不廉洁,连入选和继任官吏的资格都没有。王翱始终以廉俭自励,当上吏部尚书后,更是廉洁自律,从不拿权力做交易。他常穿破旧衣服,住宅简陋,土房土屋,皇帝对此也非常吃惊。好友曾赠他4颗明珠,王翱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王翱还珠”随即成为一段佳话。他以实际行动告诫世人,唯有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才能永葆人生本色。

唯勤不怠,为政者,要始终做到勤政。《论语·颜渊篇》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特指为政者要勤勉尽责、永不松懈。如果从政怠政,轻则贻误政事,重则百姓受害。勤政,理应成为为民造福的“标配”。

明代颁布《府州县条例》:“凡府州县官能廉洁正直者,必遣人带敕书慰劳。”朝廷对不勤者,区分具体情况罢免黜退,任用贤能之人替代。通过监察制度,弹劾君臣、考核百官,以维護官吏队伍的高效。明洪武年间,大臣钱宰作诗抱怨四更上朝太早,朱元璋非常恼怒,随即让钱宰回家种地。

镇守边关时,王翱亲自巡行边防,从山海关到开原,沿途组织修缮城垣、疏浚沟渠、训练将士,为鳏寡之人安家。他担任吏部尚书长达15年,每次评定完官员后,即使很晚,也要到官署再查阅档案,“惟恐有不当”。他深得皇帝信任、同僚尊重与百姓爱戴。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唯有勤政,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治理天下。

唯慎不败,只有诚实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说文解字》说:“慎,谨也。”《道德经》也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王翱始终牢记“守身如玉当慎初”的古训。明英宗对他格外宽厚,时常在别殿召见他,称之为“先生”。年近80,王翱时常忘记事情,曾让侍郎谈伦跟随自己入见。明英宗问他原因,王翱磕头说:我老了,最担心的是遗漏耽误了圣谕,所以让侍郎代我记忆,他是值得信任的人。

历史上,那些慎言慎行的人,大多能有所成就,反之,则会在不经意间酿成大祸。前者,如孔明、吕端,二人认真谨慎、处事稳重,故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说;后者,如赵括、关羽,二人自负大意,故有“长平之败”与“荆州之失”。

其实,举大事者,必慎其终始,应坚持治学养德、慎德为本,力争做一名勤政励志、问心无愧的拓荒者与实干家。

(常朔摘自《河北日报》2023年6月5日 图/槿喑)

猜你喜欢

勤政吏部政德
明代吏部尚书群体构成及其特点
题勤政苑雪景等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从“皇甫吏部”与“元仆射”考辨《齐民要术》的成书时间与背景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略论两晋南朝的吏部郎与官员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