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2023-08-22郝宏歌
郝宏歌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
近年来,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事实上也是通过企业的发展模式与高校的教学模式相融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提升了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这种产教融合的方式是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对市场机制进行了创新与完善。
协同创新是在中国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科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它是建设我国创新性高等教育的重要路径。结合近些年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我们发现中国产学研创新体系虽然一直向着好的趋势发展,创新发展的水平也在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省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国外,特别是美、英两个国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都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对比中国在创建产学研合作中要加强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监督管理。助力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目标,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1]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其实是协同创新手段的最佳途径。这种模式在其他领域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在艺术学科领域发展的相对比较晚。本文以教育部产学研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载体,论述如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与发展,高校会通过产学研项目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互赢与互利。在项目中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高校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市场机制下的教育链、产业链等的有机衔接,这种多方向的融合与创新将成为高等教育产教融合领域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国内一些基础学科建设都有了很好地成果,同时促进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广泛深度的融合,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艺术学科领域的产学研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在音乐理论方面,最初老师们的理解就是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各自为独立的创新主体,将每一个主体进行依次的叠加,随着这几年“产学研工程”的一点点发展,音乐理论老师们也开始尝试各类主体互补性的协同与整合。近几年本校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就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如《基于绿色低碳的数字音乐教学路径创新研究》等;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美育视野下艺术教育核心素养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师资培训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等,这些项目都是我省为了提高艺术学科人才培养而做的尝试。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创造新的事物,它不是凭空出现,它是在某种事物的基础上有所突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知识创新更是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可以说是创新发展的核心。产学研协同创新强调的是多方的合作,各个主体做到资源共享,优劣势互补,共同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成果。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是作为技术的输出方,企业是作为技术的需求方,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研究、共同进入新领域,即提高了学术方面的研究,又使企业参与到研究中。
商业的竞争会使一些企业探索一些前沿的技术紧贴市场的发展,而高校也要寻求一些前沿性的资源,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如果双方都在互利的情况下,彼此间都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受益,那么协同创新是有意义的。比如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将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创新型和综合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通过师资培训,积极推进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通识课程中的运用,有效的补充高等教育虚拟现实技术的师资力量。而对于企业即有低风险的分担,同时又推进了前沿的技术。
2.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人员之间的互动性学习,比如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这个项目中会派送教师和学生到企业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让教师和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以及应用性的市场知识,而企业也会派员工到高校进行学习以及参与科研活动。这种产学研协同是相对容易获取的,而对企业及高校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与高校有了最基础的互动学习,那么对学习的效果、合作的模式、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企业与高校的互动中要创造一个可共享的管理模式,通过严格正规的管理使彼此之间有修正与回馈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原有知识的价值,推动了产学研组织之间的动态。现在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它加快了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时效,提高了项目创新的即时性。
3.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展望
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推进市场化机制研究的重大前沿模式,协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主体之间的融合与互补。这种模式体现了市场经济一体化模式。市场经济一体化也是提高高校和企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与操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提升高校和职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层次,提高高校的学术研究基础。[2]
在《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这个项目中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高校,融入课程不仅仅是对科技经济的推广与应用,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体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课堂,提升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学生们也了解到这一技术形式。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平台,如微博、豆瓣和小红书等等,这些平台上有很多音乐类的课程,但至今还没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感知音乐体会音乐,我们学习应用这一技术对音乐欣赏的市场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虚拟现实技术与高校研究协同创新是对产业创新与科技进步的新探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改革措施研究
1.虚拟现实技术融入课程模块的课程体系
在高科技仿真技术的指导下,对艺术学科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设计,通过高校的艺术类院校等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制定产学研协同育人方案。设置适用于艺术类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学科课程模块,根据现阶段出现的瓶颈问题。结合项目的融入,打破学科壁垒与专业限制,构建出人文素质类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中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内容运用到教学课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融入音乐鉴赏的教学活动,增加了情景教学和视听效果,增强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学习更加专注,主动性更高,沉浸感更强了。在师资力量上,由于融入了实践性课程,对教师的实践性能力的要求就会特别高,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校会强化“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树立双师型的意识,完善双师型的认定标准,构建双师型的评价机制。虚拟现实技术融入课堂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需要我们在合作中不断地改进与调整。
2.虚拟现实技术融入课程的适用性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和项目实践课程模块的建设,有效的、适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会增强教师与学生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该项目将制定出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考评体系。针对教师的教学环节学校也会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通过激励奖惩等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到创新的实践教学环境中来。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体系越来越被重视,它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很重要的环节。
3.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有效运行机制和模式[3]
从2014年起至今,教育部推进的产学研项目也有九个年头了,起初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更多的是表现在形式上,有互动,但互动的频率不多,有促进,但是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各体,特别是在管理与制度上都不够健全,因此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就必须要进行改革。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将在三个方面加以调整与革新。第一,实现有效的互动关系。企业的管理人员真正地进入高校进行交流合作与互动。教师与学生也是真正意义地走出课堂,到企业进行学习与交流,对走出去与走进来要有严格的管理与制约体系。第二,真正意义上的共享。高校拥有严谨的研究平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内部拥有规范的培养方案和专业的教师团队。企业拥有运行良好的产业平台、有经验的管理团队和有厚度的资金链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两者真正意义上实现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的共享。第三,真诚以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不断地探索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发展关系,共赢的前提一定是真诚以待,以诚信为前提,签订必要的合作协议,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保障,明确彼此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推进产学研市场化机制的运行。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机制研究
1.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机制的内化
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机制实质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调整原来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进行的有效教育资源的配置,适当的引入市场化机制。在教育市场化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来源变得多样化,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些项目投资在市场化的导向下慢慢地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在进行调整与改变,市场资金的投入将升级教育资源的配置。虚拟现实技术近些年在医学、航天等很多领域上大展拳脚,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提高,慢慢地也开始运用到高等教育的领域,也形成了产业化的模式,高等教育在运用推广中就形成了市场化,也形成了市场化的表现。
2.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评价体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实际上打开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音乐理论方面导入了新的能量,经济上的保证,提高了艺术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更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结合以上来看校企合作也在一点点的走向正规化与合理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为企业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投入了新的环境,在不断地磨合中创造出新的价值。①
市场化评价体系的制定,一定要借鉴成功的市场化机制的经验,结合国情、结合校情、结合专业发展的情况,提出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评价机制。明确校企的关系,明确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高校的管理制度,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使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良性的市场环境中健康的发展。[4]
3.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市场化机制的可行性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目前高校首选的多方协作型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的前提是产学研项目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教育部产学研项目每年两个批次,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的数量也在逐渐地增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条件。在推荐产学研协同创新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可发展性和创新性。否则,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将本末倒置,创新的项目很难向预期的目标那样有新的发展。我们也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意识,逐渐地向收益型产业进行发展。[5]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展开,会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政府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部门的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一点点地加强,高校部门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彼此之间都在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相应的评价机制与条文规范将共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机制,同时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的可行性准备了条件。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机制进程中对软件以及硬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在软件上,政府为了推进产业的发展,会指定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项目指南,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的对接会议等等。在硬件发展上,企业会在政府的指引下对高等教育投入研发的技术,和高校一起监测、建立反馈数据、进行项目认证等等。优良的配套设施会是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动力,也是推动产业化强有力的手段,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机制是可行的。[6]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中产学研协同创新市场化机制的构建应该是具有我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教师要在高校的教学中,在音乐理论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上有所调整。从课程类型上要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的构建,建立实践课程的融入。市场化机制曾经对高校教师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的融入、高新技术的融入等等,使高校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不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样式,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学到在社会上比较前沿的知识,也可以接触到前沿的信息,可以更恰当更准确地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际需要进行发展。
注释:
①李晴,佃国华.我国高校筹资市场化机制评价及建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