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民办高校美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2023-08-22赵瑞鸣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美育学院

赵瑞鸣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一、辽宁美育工作开展背景

“美育”即“审美教育”[1]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1795年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近代王国维先生首倡“美育”。20世纪初,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真正确立了美育的重要性。新时期以来美育一直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分别颁发有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自2019年国家不断深化美育工作,对不同阶段教育落实美育工作都制定了明确要求,也标志着高校美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辽宁省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开展辽宁省美育优秀课、美育优秀教研团队、美育优秀社团评选和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国家美育工作的方针政策。

据统计辽宁有本科大学63所其中民办院校有22所,包含理工、财经、艺术、医学等多个门类。随着高等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注重实际生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现如今快速发展中的社会迫切需要的[2]。由此,民办高校也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民办高校美育工作教育体系的构建就变得同等重要。在以往的文献研究,关于辽宁省内民办高校美育实施的综合研究还不算全面,本文基于民办高校工作的具体做法及特色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旨在构建适合辽宁落实新时代美育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更好地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切实地将美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二、辽宁民办高校美育工作开展情况

1.美育优秀教研团队建设

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美育优秀、课美育优秀教研团队、美育优秀社团评选活动的通知》。辽宁理工学院、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分别入选辽宁省美育优秀课和美育优秀教研团队。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学院建有专门的美育教研组,具备优良的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教师从专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均衡搭配,其团队成员跨学院集合多个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学、戏剧影视文学、流行歌唱、艺术设计等。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美育师资团队的建设,能够更好地进行美育课程建设,为融合打造校园美育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2.美育人才培养改革

民办高校从建校之初,具备办学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等来自新生院校特有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过程分设美育学分,灵活调整培养方式,比如大连科技学院联合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打造美育学堂,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践的教学条件;大连艺术学院通过打造“凤凰书院”实行学分置换,以美育课程置换实践学分、公共选修学分鼓励全员全院参与到美育人才培养教育中;沈阳城市学院在校内成立进京剧团、民乐团等10大艺术团,通过开展艺术训练、艺术活动和艺术展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通过学校创设的美育平台,大家可以在保证修满学分的情况下有了更多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这些课程重在学生审美与动手能力包括艺术修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性成绩评价。

3.优化校园美育实践环境

师生在校生活学习使得校园环境及文化景观打造变成课堂之外又一很好推进美育工作的方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多年致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以“辽宁最美大学校园”建设推动学校成为有特色、高水平、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立德树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整合校内教学实训空间及教学楼中公共空间展示美育作品,增加多媒体展陈方式达到随处可见的沉浸式学习,探索校园大美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辽宁何氏医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学院的美育教育不只在课本上,更是融合生活、学习、实践等全方位多角度,形成“医•艺•工”融合特色浸润式美育教育模式。

4.美育浸润计划的落实

为响应教育部要求,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工作方案》。在首批参与的26所高校中有7所民办院校,能够看出民办院校对美育工作的落实又向前迈进一大步。这些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很多都是参与了美育和体育的协同合作,像大连艺术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工学院都组建多个支教团队奔赴省内对口乡镇学校。

(1)提高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质量。为满足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实施美育浸润计划的过程,高校师生支教团队深入乡村学校,首先保障将艺术课程开足开齐。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下设8个本科专业,依托工艺美术、风景园林、表演、动画等专业优势,指导两所小学30个班级授课与指导,实现了美术课程教学全覆盖。在支教的一年中参与师生累计130人次,授课学时进400学时,受益学生超过1000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艺术系的师生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内容与庄河市海华实验小学对接,参与美术组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建设,实际走进课堂进行授课指导。

(2)丰富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保障基本的课程能够全员开齐的基础上,高校支援中小学校美育建设的过程还丰富了对口学校的艺术实践活动。比如沈阳城市学院为对口的葫芦岛市4所中小学组建了专业管乐团,同时将“小众”体育运动带入校园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大连艺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在为当地学校举办美育绘画作品展的同时为东港八中及抚顺新宾县、清原县对口学校设计校徽、绘制文化墙。省内7所民办高校积极调动人员参与到授课、实践、提高校园文化中,不断探索以高校为主体支持体育美育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的形成[3]。

三、美育工作体系构建

1.组织体系

若要将美育工作目标落实开展下去,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建立由党委领导、校长指挥的领导机构,又要建立具有沟通、协同、执行能力的专门美育工作机构。除了在校内形成纵向垂直管理的组织架构之外,还需要政府和高校共同协作。(1)作为总体导向的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将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之中。在对地区美育改革发展做出总体谋划后,通过文件的下发引导高校有方向、有针对性的执行。(2)作为主体的高校,同样需要建立专门美育机构。首先,是高校党委、校长发起建立的工作领导小组。要制定适合学院发展的美育规划方案,先做好顶层设计,发挥组织领导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起到领导和保障作用。其次,是依托院系建立分属的美育机构部门,形成高校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组织体系。

2.目标体系

在2020年美育工作意见中,提出2022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也就是在建设初期要卓有成效到2035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当中,既要制定适合3~5年建设达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又要有短期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将目标按照部门分工进行层层分解落实。

3.制度体系

美育工作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能够规范和促进学院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工作,结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特色不断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第一,完善工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对学院美育工作的开展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研究制定规范学校美育工作的法规,必要时可以形成美育法律制度。能够让高校清晰明确地知道美育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重心等,对拒不推行的单位也可依规依法予以问责。结合地区实际发展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等美育工作开展取得的成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作为学院层面,在深入解读工作方案以后,修订适合本学院执行的工作规章制度。突出办学特色覆盖不适合新时代发展的规章制度。加强督导监督,实现美育教育教学的全时全员全覆盖。完善校内、外专任以及行业美育专家的聘任制度等。

第二,完善展演制度。如果能够形成面向全员的美育展演机制,在学校层面积极建立合唱团、话剧团等,有序的建立常态展演机制,比如大连艺术学院九年创办九部原创大型剧目,构建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将全员全课程都纳入剧目教学。同时,遴选优秀学生作品参与到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五月的鲜花”等品牌活动中。

第三,制定聘任制度。美育教师聘任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鼓励教师队伍及美育工作的长期建设。对综合性民办高校鼓励聘任专任美育教师;对于艺术院校积极发挥美育教育资源,在学院内跨专业聘任美育特长教师,同样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师资支持。通过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建立具体的沟通、合作,通过签署建立美育实践基地,聘任行业专家作为社会美育导师。在工作任务清晰明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统筹各方资源有利于美育工作的协同开展。

4.运行体系

实现美育教育教学的全时全员全覆盖,通过加强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推进方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个课堂”联动的美育运行体系。

首先,加强美育课程教学突出“第一课堂”侧重于审美知识传授的基础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美育通识课程,将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的一部分,能够让不同专业的同学都能得到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引导教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通识艺术课程与专业实践艺术课程同步完善,形成适合更多民办院校推广的公共艺术教育微课,建设培育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

其次,是从课堂内向校园实践延伸形成“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样化的课后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勤实践,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形成翰墨丹青书画社团、汉服礼仪文化交流社团等,定期举办美育成果展演,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4]。展览作品同时促进校园环境改进,增加艺术气氛、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凸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教育。

最后,构建校内外资源融合的“第三课堂”。为适应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美育开展的过程也不局限于校园内的教学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学习机会。通过与博物馆、红色文化景区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进学生艺术体验。第三课堂的开展,既包含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参与社会艺术实习实践活动;也包括邀请专家走进校园来,比如将非遗文化、高雅艺术引入校园以及开展讲座活动丰富学生课业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5]。

5.保障体系

为保障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制定美育发展规划、建立专项预算,主要从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

第一,人员保障。为配齐配好美育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招聘专任美育教师;或与社会机构合作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保障美育工作顺利开展。对已

经在职愿意承担美育工作的教师予以工作量的保障。

第二,经费保障。学校作为美育开展的前沿阵地专项工作经费的保障能够促进学校有计划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及美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学校纳入年度预算同时,各级政府需优化教育支出提供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为丰富资金来源亦可引导社会多渠道资金参与到美育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中。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捐赠修缮场馆等方式,满足经费需求。

第三,完善场地、场馆建设。对于美育课程的开展,首先在校内要满足专用教室及设备器材的保障。对于场馆不能满足教学条件的学校在申报建设的同时有序地向社会开放,这样可以满足更多层面美育的育人功能。对于空间实在难以满足新建的学校,尝试与地方共建共享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

6.评价体系

实行美育工作台账式管理,明确美育工作的责任人、责任单位、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首先,明确评价目标。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我们始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明确新时代高校美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此我们要怎样设置指标点、通过什么样的评价方式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其次,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对美育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审美学习的特点,像审美感知、审美体验以及审美表现等很难以常规的考试量化,所以变革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方式就变得更具合理性。在学习过程由行业导师给出建议;在课程结束由美育教师给出综合评价;在通过自评反思、学院对取得成果的认证等,在评价阶段依旧做到“三全育人”的目标要求[6]。

最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实行美育工作台账式管理,明确美育工作的责任人、责任单位、评价标准,从学生、教师、学校、政府、社会等不同维度,建立质量评价、监督和考核实施方案。对于学生建立过程性、长线比对分析的综合审美素养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将美育教学成果充分纳入专业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之中。建立实用性强、能够鼓励教师将审美素养提升纳为职业规划一部分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于学校、政府、社会注重美育环境的建设,建立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综合评价体系。

小结

在新时代全面落实与推进美育工作的过程中,民办院校的落实情况一直有待发展,通过整理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与之前相比更多的民办院校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到省内美育协同发展的工作推进中,在美育团队建设、艺术展演、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但取得较好成绩还逐渐向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但依旧有半数以上的民办高校受师资、专业等办学定位等因素无法满足全员全过程的开展美育教学。工作体系的建构研究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参与到美育行动的工作中。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美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学院掠影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