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舞蹈美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3-08-22

大众文艺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育舞蹈艺术

刘 璐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600)

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曾明确指出“学校美育改革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提出不仅为高校美育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新目标。高校需要在美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稳扎稳打地做好新时代下的高校美育工作。就目前情况来看,舞蹈作为高校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艺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体态,同时也有助于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舞蹈教学还贴合了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符合创新人才战略的要求,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课的同时感受艺术美学,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影响。

一、舞蹈与美育之间的关系

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也是难以估量。高校学生既可以在校内通过舞蹈教育塑造良好的形态,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想要提升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就不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去感悟舞蹈艺术的基础形象,还要深层次的领悟舞蹈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例如某个舞蹈作品的核心精神、人物的高尚情操及正向的人生态度等等,只有认真去挖掘与探索,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感知,才能完成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评价美以及创造美的最终目标[1]。

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师,我们在分析舞蹈与美育教育之间有哪些密不可分的联系时,可以将其表现分为以下几点:

(一)具有趣味性

舞蹈是一项可以让人心身愉悦的运动。相比较专业的文化课程,舞蹈的授课方式不受场地的约束,不受教材的限制。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舞蹈课程中释放学习与生活的压力,使自身进入到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中。通过解放的肢体,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也缓解了繁杂事务带来的压力,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趣味。

(二)具有鉴赏性

舞蹈往往通过肢体动作并结合背景音乐,以独有的艺术特性来表达自身所传递的情感。这种表达不仅表现了创作者对万物生灵的独特见解与艺术感受,也让学生在感受舞蹈美的同时净化了心灵,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如,舞蹈《雀之灵》表演中,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杨丽萍老师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复刻出孔雀形象。举手投足之间,好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她的舞蹈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更像是舞者与孔雀灵与肉的交融。杨丽萍特有的手臂舞姿,好像无骨般酥软,她在纤细与柔美中迸发出生命的激情,体现了对万物的敬仰与赞叹[2]。学生透过短暂的舞蹈作品,感悟到的不仅是孔雀形象的生动展现,更是自然造物之美。

(三)具有创造性

舞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助于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加纳德曾对此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主要有八大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自我认知、自然认知),而舞蹈作为身体运动智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每位舞蹈教师的重视。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美、塑造美,最后到如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创造美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不断地吸收新事物,结合新学科,激发学生自身潜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创意性的舞蹈编排。在创编的过程中不断收获、不停探索,这样更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智力思维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定位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美育教学的定位

舞蹈不同于一般其他艺术形式,它的特殊形态主要体现在舞蹈教学的行为互动之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喜欢上舞蹈,在互动过程中爱上舞蹈。在观察舞蹈动作变化的过程中感受舞蹈特有的运动性,以及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过程中感受中华舞蹈文化传递出的美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跳出课堂,不仅局限在教室,也可以是操场、花园、走廊等其他场所进行教学,融于环境、融于自然。其次,对于舞蹈美育行为上的教学更应该转变为思维上的教育,就如同我国书法、绘画、戏剧以及建筑等其他艺术形式,运用对比、留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无限的空间想象[3]。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舞蹈艺术,这些早期舞蹈作品所蕴含的多样元素,从侧面再次说明了舞蹈是多元艺术结合产生的杂糅性作品。所以在舞蹈的基本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又要让学生在感悟舞蹈美的同时提升个人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大胆地结合自身学科进行二度创作,让舞蹈焕发更新、更奇的新鲜活力。

(二)舞蹈的内容定位

科学合理的舞蹈内容定位,是实现舞蹈美育大众化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当从自身的开设课程及教学目的出发,明确教学方向、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选择最佳的舞蹈课程内容,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舞蹈的需求。舞蹈课程的类型一般包含舞蹈基础知识、舞蹈作品鉴赏及舞蹈实践学习等。作为一门表现肢体语言的艺术类课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针对舞蹈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不同的学习性质,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致就变得尤为重要。例如高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伏案学习有着不良姿态,身体形态已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弯腰驼背等情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舒展及拉伸类的舞蹈动作,让学生矫正姿态的同时舒缓疲劳,在优美柔和的音乐中,伴随着节奏韵律,在舞蹈课堂上尽情释放情感,解放天性。

(三)教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定位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诸多国内高校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墨守成规,对于舞蹈的认知仅停留于肢体变化的层面。课堂教学也仅仅只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去完成舞蹈。这种机械模仿缺少灵魂的舞蹈教学十分肤浅,背离了舞蹈教学的初衷。

从舞蹈教学的内涵来看,高校舞蹈教师不仅是单一的教学工作者,更是帮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的“领航人”。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优秀舞蹈作品片段或自己亲自展示一段优美的舞蹈,帮助学生感受舞蹈的动态美,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后期舞蹈动作的学习,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舞蹈编创的欲望,让学生在参与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例如,对于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面对以往保守的教育风格,使他们在男女生交往方面容易出现纠结和扭捏的心理,在舞蹈动作上更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计一些如华尔兹、交谊舞等互动型的舞步,让学生在感受舞蹈美的同时,逐步敞开心扉,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动作姿态,并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在提升模仿能力的同时提高个人审美能力[4]。教师应该以最大限度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并结合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蹈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更加充满活力、大方自信。

三、高校舞蹈美育的开展策略

(一)确认高校舞蹈美育对象

高校舞蹈美育对象不能狭义地理解为高校内舞蹈专业学生,它同样包含了其他非舞蹈专业的文理科学生。在面对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更应当让他们领略舞蹈美育教学,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虽然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的了解甚少,仅有一些碎片化的简单了解,但即使这样,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十分热烈。由于学生群体年轻化,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高,所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状态对于他们来说绝非难事;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舞蹈文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舞蹈美育的宣传教育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二)设置适合高校舞蹈美育的课程

作为德育和美育的双重结合体,高校舞蹈美育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学的学生主体广泛,教育形式趋于整体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全盘考虑也要个体兼顾。对于部分基础一般又缺乏练习时间的非专业学生,在课程设计上更偏向于舞蹈作品赏析和形体训练。例如鉴赏舞蹈作品《天鹅湖》时,学生从视觉上能感受到舞蹈中蕴含的纯净与美好。同样,在形体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芭蕾舞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站立、舞姿、跳跃等组合动作,塑造美丽的天鹅形象,帮助学生培养高雅的人物气质,形成线上、线下的同步教学,更加深层的感受舞蹈艺术之美。抑或是教授网络上火爆的流行舞蹈,让学生学习后进行自主创编,进行视频拍摄,并上传至班级学习群内供全体同学借鉴参考。在实操的过程中,不必在某些高难度的动作上过于苛责,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程中学习不同种类风格的舞蹈,对肢体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舞蹈的美,同样也要相应的去了解民俗风情及历史文化,在满足艺术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舞蹈文化的意识,提升综合素养。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课程设计上则与之相反,除了在舞蹈技巧和形体训练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课程设计上更加需要重视舞蹈基础知识及舞蹈文化内涵的教学。要多学习、多观赏经典的舞蹈艺术作品。例如笔者会在课堂上播放火遍抖音、话题热度达到5.2亿次由重庆市歌舞团排演的舞剧舞蹈《丽人行》,不仅让学生欣赏盛唐时期的精湛舞蹈,同时也要去了解盛唐时期的创作背景、服饰及文化;再像是2022年春晚舞台上惊艳万千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蹈演员不仅生动还原了宋代女子的体态样貌,其中对于大宋时期的瑰宝《千里江山图》更是利用到淋漓尽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更应该要结合专业课程,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的文化意识,文化内涵扎根于心,只有这样才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三)突出高校舞蹈美育特点

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是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这种美育教育并不仅限于专业舞蹈演员或舞蹈教师的教育培养,也是针对全体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中舞蹈知识的科普及舞蹈技能的实践,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教学形式,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舞蹈专业美育教学的特点。

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舞蹈才艺,只需感受舞蹈的功能性作用即可。从宏观方面来看,要在学生基本了解舞蹈形式的基础上,将舞蹈知识应到其他学科中。同时,教师要打开思维,通过借鉴舞蹈视频和动作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设置内容时,要以培养学生艺术思维为前提,在训练中帮助学生调整身体协调性,训练良好身形,感受舞蹈美育的意义,并从中滋养身心,培养出自信独立、朝气蓬勃的气质。例如,教师通过播放大型舞蹈剧《姻雨凤凰》,引导班内学生通过观看该作品,了解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人民的生活,感受当地人文和古典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聆听带有浓浓少数民俗风情的音乐,真切地感知湘西土家苗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再如《花雨丝路》演出视频中,舞者通过舞动长长的袖子,踏起缠绵轻快的舞步,飘逸的服装和背景伴随着相对应的音乐跳动,营造出羽化而登仙的感觉,让人目不转睛。利用舞蹈的视听性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让学生从舞蹈的角度感悟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激发其审美情感。

此外,还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校园舞蹈的创作排演。要让校园舞蹈文化不仅充满朝气、健康热烈,同时也为这个时代赋予专属的精神特色,更为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高尚人格,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校园创作舞蹈《废墟上的卫士》,以其刚毅坚强的肢体动作、姿态、手势,塑造了代表真、善、美的军人抢救地震灾民的舞蹈形象,这样的事迹不仅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大学生,也让他们在欣赏舞蹈艺术时,体验到了共和国军人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崇高献身精神,既陶冶了当代大学生的品格情操,又树立了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信念。可见,舞蹈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巨大影响,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的功能方式展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由内而外地共情式体验。健康的大学生校园舞蹈,更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四)利用多媒体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生活元素加入教学实践中,真正将“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贯穿始终,是舞蹈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前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要让舞蹈艺术更“接地气”,减少教材内容抽象化的影响,让学生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进行舞蹈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资料库,把当下的热门综艺、网络平台以及官方公众号等发布的一手资料尽数掌握,尽可能地对最新的优秀舞蹈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对最前沿的舞蹈文化研究进行钻研。例如,笔者在课堂中通过播放舞蹈作品《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热情,并展开课堂讨论,针对整个舞蹈作品的形式、神韵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核进行思考,从舞蹈中感受“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刚柔并济”的舞蹈内涵。这种欣赏式的舞蹈美学教育,能够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身对舞蹈的独到见解,帮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此外,不仅可以通过影像资料的观看,也可以让同学们利用视频拍摄进行实践性的学习。舞蹈不止局限于肢体,更可以发散性思维,运用物品、道具、光影、图像等各种创意性思维表达舞蹈,表现主题。运用拍摄特效的添加,快进、慢放等基础视频编辑实现舞蹈的三维创作,让舞蹈在镜头面前真正舞起来。

结论

总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学特有的表现形式,对促进当代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不仅具有趣味性、鉴赏性及创造性,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文化、塑造良好形象,坚定学生自信心。在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丰富自身素养,提高综合实力,这不仅为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实践性路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实现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坚定了信心。

猜你喜欢

美育舞蹈艺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我和舞蹈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